1、2023年6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总结综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突出医药特色,锚定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为制造强国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医药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用十年
2、实践回答了“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的时代之问,闯出了一条地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1坚持党建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年来,学校以“大党建”机制实施“强基、铸魂、领航、头雁、脊梁、保障”6大工程,提升“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6项能力,以党建业务相融共促新格局,引领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统领。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成功召开学校第二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擘画了发展蓝图。坚持把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到学校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党
3、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筑牢“决策、执行、监督”工作闭环。不断加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坚持依法治校,全面完成了学校“十三五”规划并顺利实施“十四五”规划,奋力开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坚持思想引领。学校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筑牢“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师德师风”工作堡垒。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从严从实选拔,严管厚爱真监督,锻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化党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4、中的引领作用,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全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新格局。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基层党组织层级推进式对标、师生党支部建设质量、教师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党员发展质量、党建开放等“1+5”“凸点”创新提升工程,强化了二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形成了积极联动、同生共长的“基层党建生态圈”。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了组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十年来,学校成功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省级党建工作示范校以及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1个,获评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获评全省高等学校先进
5、基层党组织1个。2服务发展大局,以“国之大者”指引“大有作为”观大势、想全局、谋长远。新时代十年,学校坚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把握形势、谋划改革、推动发展,以集团化办学抓实产教协同、教研互促、育训结合,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以“国之大者”指引“大有作为”。为推进协同发展增动力。作为及全国、医药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集聚国内行业力量,2019年,牵头组建了全国医药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共建基地、共设专业、共办大赛、共育双师,以产教互促、育训结合、科教融汇、专创融合不断筑牢了职业教育共同体,形成了政行校研企五方协同,产业链、岗位群、职业能力三点对接的强大育人合力。作为集团成员,学校与临
6、港国家技术经济开发区联手,走出了一条以高标准、高质量人才、技术、服务供给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特色产教融合之路。校企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实施订单培养、职工培训推动园区技术创新与转移。校政合作成立了国家开放大学临港大学,为企业员工打造了终身学习的“直通车”。同时,结合环京市县布局医养结合的康养产业和养老服务业需求,学校还组建了药学与健康管理系培养专业人才,在对接、服务中加快自身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添活力。学校面向产业升级所需,校企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形成了“协同共育、分层递进、专创融合、教研互促”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牵头或参与校企共建省手性药物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省级科
7、技创新平台,2个省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政府、行业、企业开展多种技术服务,2021年科研经费到款总额在全省职业院校中位居第二。学生获创新创业大赛国奖11项、省奖94项。学校现拥有各类发明专利数量是十年前的9倍,先后入选了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以及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为质量强国建设聚合力。学校建有九大实训基地,36个实训中心,其中石油和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全国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应用优秀案例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省级药品生产技术专业高水平实训基地2个。学校“实虚云”立体化实践教学基地
8、形成的基于产品或工作任务的“现场认知、仿真模拟、现场联动”教学模式,已在全国20余所职业技术院校推广应用或转化。此外,学校面向本科院校、社会人员开展生产实习、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职业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多种服务,社会人员培训总数21713人日,面向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9460人日,承接社会培训41173人日。开展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近2000人次,承办省级职工技能大赛12项。近三年来,学生斩获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国奖17项、省奖266项。3强化人才支撑,用“化院实践”答好“时代之问”风雨十年奋进路,铸魂育人踏歌行。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以做实“三全育人”、做强专业和
9、做优师资为三大牵引培养技能人才,用“化院实践”答好“时代之问”。上好匠心涵养“第一课”。新时代十年,学校依托114年校史中的职教文化,结合医药行业办学特色和优势,始终重视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与创新,以百年校史为切入口学习“四史”,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内涵,不断激励着师生坚定“四个自信”,传承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大力实施思想道德育人、劳动育人、企业文化育人三项职业素养培育工程,累计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图书文化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的大型校园文化活动近200场次。经济管理系“筑梦太行”团队获评李保国志愿服务省级先锋队,事迹受到了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德育
10、网等10余家主流媒体的跟踪报道,学校被省委组织部、省文明办等部门授予“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筑牢匠艺锻造“主阵地”。学校秉持“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省支柱产业,将51个专业整合成14个专业群,覆盖省支柱产业比例为95.74%,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高水平专业群5个。建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19门。省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2个,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3部,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1项。获省教学成果奖7项。主持参与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8项,主持制订国家职业技能标准5项。3个专业已通过UKENIC国际专业标准评估认
11、证。同时,学校以党建引领、开源拓岗、专业建设、帮扶救困、指导服务多措并举全面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就业稳定性,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位居全省职业院校前列。绘就“双师”淬炼“同心圆”。十年来,学校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师资引育留培机制。源头上,加大了高级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上,以行业龙头企业作为教师教研、实践基地;激励上,以职称评审改革为抓手,定量定性相结合,分类评审破“五唯”;管理中,实施了现代产业导师特聘计划,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通了校企专兼职教师“旋转门”,形成了良好的人才生态。通过十年的建设,学校打造了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校内专任教师53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5.14%,长期聘请兼职教师791人,其中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48人。教职工中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52人,博士及硕士450人,硕士、博士生导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三三三”人才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