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S 1 1.0 8 0.01C 4 7巧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T 1 9 9 7 3.2-2 0 0 5/I S O 1 1 7 3 7-2:1 9 9 8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 2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S t e r i l i z a t i o n o f m e d i c a l d e v i c e s-Mi c r o b i o l o g i c a l m e t h o d s-P a r t 2:T e s t s o f s t e r i l i t y p e r f o r m e d i n t h e v
2、 a l i d a t i o n o f a s t e r i l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I S O 1 1 7 3 7-2:1 9 9 8,I DT)2 0 0 5-1 1-0 4发布2 0 0 6-0 4-0 1实施中 华人民 共和国 国 家质 量监督 检验 检疫 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布CB/T 1 9 9 7 3.2-2 0 0 5/I S O 1 1 7 3 7-2:1 9 9 8目次田八月 p舀引言 一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 义 ,4总则 1 ,1】5试验产 品单元 的选择 与准备 ,一6无菌试验
3、 7 无菌试验 力法 的评价-一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确 认灭菌过程的无菌 试验指南二GB/T 1 9 9 7 3.2-2 0 0 5/I S O 1 1 7 3 7-2:1 9 9 8月 U舀 G B/T 1 9 9 7 3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 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 1 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第 2 部分:确认灭菌程序的无菌试验。另外部分将在以后公布 本部分等同采用 I S O 1 1 7 3 7-2:1 9 9 8(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2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由于 G B/T 1 9 0 0 1-1 9 9 4和 G B/T 1 9 0 0 2-1 9 9
4、 4两份标准已经由 GB/T 1 9 0 0 1-2 0 0 0(id t I S O9 0 0 1:2 0 0 0)代替,所以本部分做了相应改动同样,本部分引用的 I S O/I E C 1 7 0 2 5:1 9 9 9内容也由GB/T 1 5 4 8 1-2 4 0 0 代替。本部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消毒技术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环境微生物控制工程研究所、上海市消毒品协会、济南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菏、薛广波、李华、杨晓玲、吴平、田青、张扬。GB/T 1 9 9
5、 7 3.2-2 0 0 5/I S O 1 1 7 3 7-2:1 9 9 8引言 无菌产品是指产品上无存活微生物的产品。医疗器械灭菌的国家标准要求,当需要提供无菌产品时,要用各种措施使医疗器械各种来源的外来污染减至最少。产品在灭菌前,即使是在标准化生产条件下按照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进行生产,也可能带有微生物,尽管数量很少这种产品是非无菌的。灭菌过程的目的是对产品上污染的微生物进行杀灭从而使非无菌产品成为无菌产品。用于对医疗器械灭菌的物理的和/或化学的方法对微生物的纯培养的灭活,常近似于一个指数关系;这就意味着无论灭菌处理程度如何 微生物总是难免以一个有限的概率残存下来。对于一个特定的灭菌过程,
6、这种残存的概率由微生物的数量和抗性以及杀灭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来确定自然,经受灭菌过程的项目总体中的任何一个项目都不能保证其无菌。对灭菌过的项目总体的无菌性只好用总体中非无菌项目存在的概率这样一个术语来表述。G B/T 1 9 0 0 1 分别结合 YY/T 0 2 8 7-2 0 0 3(i d t I S O 1 3 4 8 5:2 0 0 3)和 Y Y/T 0 2 8 8-1 9 9 6(i d t I S O1 3 4 8 8:1 9 9 6)的内容给出了医疗器械在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体系等方面的要求 G B/T 1 9 0 0。系列标准将那些结果不能用随后的产品检验充分证
7、实的生产过程,称之为“特殊过程”。灭菌就是这样一个特殊过程的 实例,因为其过程的有效性不能由产品的 检验来证实因此,在使用前应确认灭菌过程、监测过程性能、维护设备。目前已经制定了关于庆疗器械灭菌过程的确认 与常规控制程序的 GB 1 8 2 7 8-2 0 0 0(id t I S O1 1 1 3 4;1 9 9 4)(B 1 8 2 7 9-2 0 0 0(i d t I S O 1 1 1 3 5:1 9 9 4)和 G B 1 8 2 8 0-2 0 0 0(i d t I S O 1 1 1 3 7:1 9 9 5)。该确认可能就包括这样一项试验,为了获取医疗器械上自然存在的微生物污
8、染杭性方面的知识,使医疗器械经过一个低于日常灭菌剂量的灭菌处理,随后对灭菌后的医疗器械按 G B/T 1 9 9 7 3的本部分单独进行无菌试验。为辐射灭菌建立灭菌剂量或验证这一灭菌剂量的常规有效性的过程,便是运用这一试验的实例之一 见 G B 1 8 2 8 0-2 0 0 0(i d t I S O 1 1 1 3 7:1 9 9 5)中附录B)o 本部分 的附录 A 为试 验所用的技术和实施方面 的要求提 供了指南GB/T 1 9 9 7 3.2-2 0 0 5 八S O 1 1 7 3 7-2:1 9 9 8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 2 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范 围1.1
9、G B/T 1 9 9 7 3 的本部分规定了医疗器械在经过低于所规定的灭菌剂量作用后,对其进行无菌试验的一般要求。这些试验适用于对灭菌过程的确认。1.2 本部分不适用于 u)已经过灭菌的日常销售产品的无菌试验;b)药典无菌试验;注1 上述 a)或 b)不是 GB 1 8 2 7 8-2 0 0 0(id t I S O 1 1 1 3 4:1 9 9 4),GB 1 8 2 7 9-2 0 0 0(i d t I S O 1 1 1 3 5:1 9 9 4)或 G B 1 8 2 8 0-2 0 0 0(id t I S O 1 1 1 3 7:1 9 9 5)的要求 c)生物指示物(包括接
10、种的产品)的培养。注 2:G B 1 8 2 8 1-2 0 0 0(id t I S O 1 1 1 3 8:1 9 9 4)描述了生物指示物的培养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 B/T 1 9 9 7 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1 9 0 0 1-2 0 0 0质量管理体 41要求(i d t I S O 9 0 0 12 0 0 0)术语和定义下列
11、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G B/T 1 9 9 7 3 的本部分。需氧生物 a e r o b ic o r g a n i s m只在有氧条件下生存,在新陈代谢中用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微生物3.2厌氧菌a n a e r o b i c o r g a n i s m只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在新陈代谢中不用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微生物。抑细菌/真菌试验 b a c t e r i o s t a s i s/f u n g i s t a s i s t e s t用选定的微生物进行试验,验证抑制这些微生物的繁殖的物质存在。3.4培养条件c u l t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12、包括带有培养时间和温度的生长培养基在内的一组条件,用以促使微生物生长和繁殖3.5兼性菌 f a c u l t a t i v e o r g a n i s m既能需氧代谢,又能厌氧代谢的微生物。GB/T 1 9 9 7 3.2-2 0 0 5/I S O 1 1 7 3 7-2:1 9 9 83.6假阴性 f a l s e n e g a t i v e实际为阳性的无菌试验,其结果成为阴性3 _ 7假阳性 f a l s e p o s i t i v e实际为阴性的无菌试验,其结果成 为阳性促生长试验 g r o w t h p r o m o t i o n t e s t验证给定培
13、养基能促使微生物生长所进行的试验。3.9产品 p r o d u c t用以描述原材料、中问产品、部件和最终医疗器械的统称。3.1 0产品单元p r o d u c t u n i t医疗器械,一个初包装中所有产品或组件。3.1 1样品份额s a mp l e i t e m p o r t i o n,S I P一个产品单元中指定供试验的部分3.1 2无菌 试验 t e s t o f s t e r i l i t y当在给定的培养条件下,用以确定产品单元上是否有存活微生物所进行的试验4总则4.1 文件4.1.1 应保存所用的试验技术以及相应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的文件化程序,这些文件化程序应按
14、照G B/T 1 9 0 0 1的规定经批准和受控4.1.2 G B/T 1 9 9 7 3的本部分所要求的文件化程序应有效执行口4.1.3 应按照 G B/丁1 9 0 0 1的规定对原始观察的记录、导出数据和最终报告进行保存。记录应包括取样、制备和试验人员的识别。4.2人员4.2.1 正如G B/T 1 9 0 0 1 规定,无菌试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4.2.2 试验应按照文件化程序来进行,技术人员的有关资格、培训、资历的记录应予以保留。4.3设备与材料4.3.1 按照要求校正过的仪器都必须是可用的。4.3.2 应按照文件化程序维护所有需要计划维护的设备,应保留设备维护记录4.3.3 应为
15、所有具有测量与控制功能的设备的校准建立有效的体系,并形成文件和维护。这一校准体系应 符合G B/T 1 9 0 0 14.3.4 无菌试验,包括相应的质量检验所用的玻璃器皿、培养基和洗脱液等材料的准备和灭菌,应建立相应的方法并 形成文件。4.3.5 每批培养基的质量检验应包括一个促生长试验口GB/T 1 9 9 7 3.2-2 0 0 5/I S O 1 1 7 3 7-2:1 9 9 85试验产品单元的选择与准备5.1 选择5.1.1 产品单元选择 应建立选择和获取试验产品单元的程序,以保证这些产品单元对常规生产具有代表性。5.1.2 样品份额(S I P)如果在试验中使用一个样品份额,应选
16、择那些在含微生物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单元 如果已验证微生物在产品单元上是均匀分布的,应从产品单元上任一单一部位选择样品份额。在缺少这些验证的情况下,应从产品单元上随机选择几个部分作为样品份额 注:规定灭菌过程的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的标准,应同时规定样品份额的适宜性指标。5.2 产品单元和样品份额的包装 如果所用的包装材料和/或方法与常规生产中所用的不同,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应保证:a)产品单元或样品份额得到了预期灭菌作用;b)保持产品单元或样品份额的微生物状态;c)使产品单元或样品份额的灭菌作用的方式与常规生产相似无菌试验6.1 无菌试验有两个基本方法,它们是:a)直接将产品浸人到培养基中或将培养基浸人到产品中,然后进行培养;b)用洗脱法从产品上洗脱微生物,并将其移到培养条件中。6.2 对于已知产品,应考虑并记录影响无菌试验方法设计的因素。考虑的因素至少应包括:a)标签上宣称的产品无菌部位;b)待测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c)产品上或产品污染微生物的可能类型和部位口6.3 如果微生物在移人培养条件之前是从产品上提取的,考虑的因素有:a)相应洗脱液的选择;b)洗脱技术提取污染微生物的能力;。)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