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13.060C 51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41632020水质藻类计数视野计数法Water qualityAlgae countField count method2020 - 09 - 25发布2020 - 10 - 25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 41632020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原理14试剂和材料15仪器和设备16样品27分析步骤38结果计算与报告49精密度510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藻类图谱6参考文献2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
2、由山东省城镇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福州监测站、东营市自来水公司水质检测中心、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武汉监测站、潍坊市公用事业产品服务质量监测中心、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瑞宝、孙韶华、王明泉、赵清华、石近淼、刘轲、逯南南、朱光进、李令春、张昊天、田立平、郑琳琳、王辉、王晓波、钱君丽、吴锦铃。21水质藻类计数视野计数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藻类计数的视野计数法。本标准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藻类计数的测定。取样1L,浓缩至50mL时,本方法检测限为0.1万个/L。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
3、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750.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增补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3 原理藻类漂浮在水体中,难以进行活体显微观察、计数。利用鲁哥氏液固定藻类,并使藻类的鞭毛、纤毛、细胞核及细胞内淀粉染色,通过计数藻类细胞或个体数目,反映水体中藻类的分布情况。4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纯水。4.1 纯水:符合
4、GB/T 6682二级及以上分析实验室用水要求。4.2 碘:分析纯。4.3 碘化钾:分析纯。4.4 甲醛:分析纯,含量37%40%。4.5 鲁哥氏液:碘(4.2)50g;碘化钾(4.3)100g;纯水(4.1)1000mL。称取100.0g碘化钾,溶于800mL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充分摇动,再加入50.0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定容至1000mL,储存于磨口棕色试剂瓶内。4.6 40 %甲醛溶液:甲醛(4.4)40mL;纯水(4.1)60mL。量取40mL甲醛,倒入100mL烧杯中,再量取60mL纯水,倒入烧杯中搅拌均匀,储存于磨口棕色试剂瓶内。5 仪器和设备5.1 显微镜:具10倍目镜,具20
5、倍、40倍、100倍物镜,测微尺。5.2 竖式采水器:不锈钢2L。5.3 样品瓶:棕色玻璃瓶,4L。5.4 筒形分液漏斗:1000mL。5.5 虹吸管:管内直径3mm5mm,一端使用孔径64m筛绢扎紧。5.6 锥形离心管:塑料,具盖50mL。5.7 量筒:50mL和100mL。5.8 滴管:1mL。5.9 浮游生物计数框:体积100L,面积20mm20mm,横竖划分为1010行,共100个计数小格,每个计数小格面积为2mm2mm。5.10 浮游生物计数器。5.11 烧杯:500mL。5.12 容量瓶:1L。6 样品6.1 样品的采集6.1.1 采样点位的设置采样点的设置要有代表性,采集的藻类能
6、够代表一个水体或者一个水体不同区域的实际状况。根据水体和周围环境的自然生态类型、人类干扰的空间特性,布设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位(断面),与长期定位观测及水化学监测点位(断面)尽可能保持一致,同时考虑采样点位(断面)布设的经济性。6.1.2 采样频次采样频率一般全年至少四次(每季度一次),条件允许时,每个月一次。当出现水华风险时,要随时增加采样次数。考虑到浮游藻类的日变化,监测时间尽量选择在一天的相近时间,比如上午的810时,如果无法做到,则需记录下每次实际的监测时间。6.1.3 采样要求生活饮用水的采集,参照GB/T 5750.22006,取样时应打开龙头放水数分钟,排出沉积物,采集水样。地表水的
7、采集,需根据采样点位的水深设置采样层次。水深2m时,不分层,在表层下0.5m采集;水深为2m5m时,分别在表层下0.5m、底层上0.5m各采集一次;水深5m时,则在表层下0.5m处、中层以及底层上0.5m处各采集一次。不同层次采集的样品作等比例混合样处理。地下水的采集,对于自喷的泉水,可在涌口处直接采集;对于不自喷的泉水,应将停滞在抽水管中的水汲出,新水更替后再进行采集;从井水采集水样,应在充分抽汲后进行,以保证水样的代表性。采样量根据浮游藻类的密度而定。一般原则使用竖式采水器(5.2)采集不少于2L水样。6.1.4 样品标识和记录在样品瓶外侧标注样品编号,在现场采样记录表上记录采样日期、天气
8、状况、水体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方法等信息。6.2 样品的固定和保存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增补版),取混匀水样1L倒入筒形分液漏斗(5.4),加入10mL鲁哥氏液(4.5)混匀,静置24h。未固定的水样在410条件下避光保存不得超过4h。7 分析步骤7.1 浓缩将虹吸管(5.5)带有筛绢的一端放入水样中,将上层清液缓慢吸出(不可搅动溶液底部,如被搅动则需重新静置沉淀24h),虹吸管使用时随液面缓慢向下移动并接近上液面,最后将剩余30mL40mL样品转入50mL量筒(5.7)中。为减少藻类损失,用少许纯水冲洗筒形分液漏斗12次并转入50mL量筒中,最终定容至50mL,移入锥形离心管(5
9、.6),室温下避光保存,待检。浓缩液在14d内镜检计数。如需长期保存(14d),补加1mL2mL 40%甲醛溶液(4.6)。7.2 制片7.2.1 新购买的浮游生物计数框(5.9)应对其体积进行校准:吸取100L纯水注入计数框内,制片后应达到无气泡、无溢出的要求。7.2.2 将浓缩液缓慢多次摇匀后,将盖玻片斜盖在计数框上,用滴管(5.8)吸取0.1mL浓缩液移入计数框,在计数框中一边进样,另一边出气,避免气泡产生。注满后把盖玻片移正,盖上盖玻片,盖玻片下不能存有气泡。将计数框放置于潮湿、暗室内静置15min30min,使具有气囊类藻类沉降至计数框底层,便于计数。7.3 镜检7.3.1 预观察在
10、10倍目镜、20倍物镜下定性观察,在10倍目镜、40倍物镜下计数,每个视野以十几个藻体为宜。若计数框中藻类分布不均匀或杂质粘附无法分辨清楚,再次混匀浓缩液重新制片;若视野中藻类过多难以计数时,将浓缩液用纯水(4.1)稀释后重新制片。7.3.2 分类鉴定按照藻类形态,对照标准图谱进行分类。藻类形态学鉴定到属。常见藻类图谱见附录A。7.3.3 计数面积选择计数时,对计数框中的第2、5、8行共30个计数小格进行计数,视野数可按浮游藻类多少而酌情增减,以优势种类超过300个细胞为宜。若每个视野中只有12个藻体,则全片计数。计数面积选择见图1。123456789102345678910图1 计数面积选择
11、7.3.4 计数7.3.4.1 当藻体一半以上处于计数视野内则计数;当藻体的一半在计数视野内而另一半在计数视野外,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计数规则见图2。7.3.4.2 单一细胞个体,按照细胞计数,例如针杆藻、小环藻、曲壳藻、衣藻等。7.3.4.3 不规则团块藻体,例如微囊藻、团藻等,按照估计细胞计数。 7.3.4.4 规则团块、胶被囊类藻体,根据其细胞数量的偶数倍数特性计数。例如:色球藻等以两个细胞计为一个藻体,卵囊藻、平裂藻、栅藻等以四个细胞计为一个藻体。7.3.4.5 丝状藻体,以20m为一个计数单位进行计数。例如:伪鱼腥藻、浮丝藻、泽丝藻、束丝藻、鱼腥藻、颤藻、席藻、直链藻、水绵等。丝
12、状藻体断裂形成藻殖段,不足20m时,与视野中观察到的下一个藻殖段相加后计数。7.3.4.6 藻体细胞残体不计数,未完成分裂的按一个细胞计。图2 计数规则8 结果计算与报告8.1 结果计算按照公式(1)计算每升水中藻类的数量:(1)式中:N 每升水中藻类的数量(万个/L);A 计数框面积,即100个计数小格;Ac 计数面积,当计数第2、5、8行时,计数面积为30个计数小格;Vw 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样品体积(mL);Vb 计数框体积(mL),0.1mL;V 水样体积(L);n 计数所得的藻体的个体数或细胞数。8.2 结果报告测定结果小数点后位数的保留与检测限一致,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9 精密度9
13、.1 阳性纯藻种精密度6家实验室对阳性纯藻种进行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2%20.4%。9.2 实际水样精密度6家实验室对藻类总数100万个/L500万个/L的地表水进行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7.1%15.0%;对藻类总数500万个/L2000万个/L的地表水进行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7%14.5%。 10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每批次样品,取其中一个样品的浓缩液,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若两片计数结果相对偏差大于15%,则进行第三片计数,结果取其中相近两片的平均值。AA附录A (资料性附录)常见藻类图谱A.1 硅藻门图A.1 脆杆藻图A.2 脆杆藻图A.3 菱形藻图A.4 平板藻图A.5 曲壳藻图A.6 曲壳藻(侧面观)图A.7 双壁藻图A.8 小环藻图A.9 星杆藻图A.10 针杆藻图A.11 直链藻图A.12 舟形藻A.2 蓝藻门图A.13 颤藻图A.14 浮丝藻图A.15 鞘丝藻图A.16 束丝藻 图A.17 微囊藻 图A.18 伪鱼腥藻图A.19 鱼腥藻图A.20 泽丝藻A.3 绿藻门图A.21 栅藻图A.22 刚毛藻图A.23 胶网藻图A.24 空球藻图A.25 空星藻图A.26 卵囊藻图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