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文学研究张毅楠李彦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史记中外译本比较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史记中外译本比较以杨宪益、戴乃迭和华兹生的英译本为例张毅楠李彦(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运用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笔者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华兹生的史记英译本进行了描述性比较研究。分析身处不同社会背景的两组译者在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的影响下,在文本选择、翻译倾向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了这些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翻译规范对两组译者的翻译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进而导致了两个译本的文本差异;本研究为理解翻译规范对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的影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关键词:史记;
2、翻译规范;翻译策略作者简介:张毅楠(1999),女,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李彦(1981),女,文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网络文学译介。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新媒介技术环境下中国网络文学译介模式研究”(21YJC740032);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互联网环境下面向东南亚的中国网络文学译介模式研究”(YB2020082)。中图分类号:H059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06(2023)02-0105-06收稿日期:2023-01-15在中国珍贵的文化宝库中,史记作为记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
3、面的史书跨越三千年的历史,成为“二十四史之首”。司马迁呕心沥血成就的这一巨作是一部集文学与史学价值于一体的“绝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随着世界各国的频繁交流,我们发现不仅仅是经济、政治交流,文化交流也愈发重要,因此,对各国文学经典的翻译工作迫在眉睫。19世纪末,史记逐渐开始外译,继艾伦(Herbert J.Allen)首次英译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事史记的英译工作,其中倪豪士(William H.Nienhauser)和华兹生(Burton Watson)的英译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而在国内,学者杨宪益、戴乃迭(GladysYang)夫妇也对史记进行了英译,并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目
4、前,中国翻译学界对于史记英译的研究较少,微观译本的对比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李秀英综述了史记在西方的各种译本并梳理出其在西方的译介发展过程,同时对史记的叙事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吴原元总结了史记在美国的两次译介及所带来的影响。吴涛从读者接受力和忠信原则着手,分析了华兹生史记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肯定了华兹生处理语言文化差异的方法。朱振武通过对比华兹生和倪豪士的英译本,以全球化视角分析了两个译本的差异 参见李秀英:史记在西方:译介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参见吴原元:略述史记在美国的两次译介及其影响,兰州学刊2011年第1期。参见吴涛:读者接受力与忠信原则:华兹生英译史记的双重限阈,外语学刊
5、2018年第4期。第38卷第2期2023年3月Vol.38No.2Mar.2023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105语言文学研究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性。魏泓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呈现了华兹生史记英译本的塑成原因及其在海外的译介情况,肯定了华译本的成功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以上少数研究方向比较零散,多从宏观的社会文化角度分析,少有微观的文本对比,未能剖析不同译本的语言风格及成因。鉴于此,本文选取史记众多英译本中流传最广的国外学者华兹生和国内学者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借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分析在不
6、同翻译规范下,两组译者在翻译史记时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其成因。一、翻译规范理论(一)理论背景20世纪80年代之前,翻译研究基本都是以源语文本为中心。很多学者认为,好的翻译就应该像国内严复的翻译思想“信、达、雅”和国外纽马克的“功能对等”理论那样呈现,这种翻译批评是一种规定性(prescriptive)的翻译研究。这种传统的翻译研究试图制定一系列规定,局限于文本内,使译者在翻译中遵循这些规定。规定性翻译研究没有考虑到翻译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然而,描述翻译学(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的出现使得翻译不再拘泥于原来的纯语言窠臼,翻译研究的性质由规定性逐渐转变为描
7、述性,由此也引发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图里在佐哈尔(Itamar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翻译规范理论,该理论也成为了描述翻译学的核心理论。(二)规范与翻译规范就其社会文化维度来说,图里认为翻译受到不同程度的文化制约。其中,涉及的翻译问题远远超出了源语文本本身,更多的是强调不同译者的不同翻译行为。图里认为规范是一种有规律的行为,由于规范具有实效性,人们可以在同一类型行为中依据规范区分不同行为的规律性;图里认为规范是解释人类活动的社会相关性的主要概念和中心,规范的存在和运行是保证社会活动相关性的主要因素。而翻译又涉及多语言系统,需要找到一套体系来平衡翻译过程中因语言、文
8、化不同而产生的问题。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没有规范的调节,那么,译本就会失去翻译行为表现出的某种规律性,人们也就无法对某些行为方式的偏差进行解释。(三)翻译规范的分类图里在1995年出版的描述翻译学及其他(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中 的 第 二 章 The Nature and Role ofNorms in Translation,对翻译规范理论做出了详细阐述,给出了基本分类与定义。图里认为,规范是指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社会文化因素和翻译方法的选择等因素,并将翻译规范分为三类:1.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
9、s)根据时间顺序,预备规范是翻译过程中首要的规范。它是影响翻译文本选择的规范,通常涉及两个方面:翻译政策和翻译的直接性。其中,翻译政策是指在特定时期译者需要考虑到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等因素,或结合个人偏好来选择有待翻译的作品。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会遭遇获取源语文本的困难,需要利用第三方语言文本进行转译,这就是翻译的直接性。实际上,在翻译活动开始之前,预 参见朱振武、黎智林:同史不同译,个中藏玄机史记英译的策略异同比勘和文化立场审视,上海翻译2020年第5期。参见魏泓:华兹生的史记译介研究,外语学刊2022年第4期。参见彭劲松、李海军:描述翻译学:发展轨迹及理论创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10、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Toury,Gideon,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p p.54,55,56.Toury,Gideon,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pp.54,55,56.106语言文学研究张毅楠李彦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
11、史记中外译本比较备规范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2.初始规范(initial norms)根据图里的说法,影响译者在目标语言系统和源语言系统之间选择的规范被称为初始规范。它在三大规范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它会影响其他后续的翻译决策。若翻译倾向于目的语,则会使译文显示出“可接受性”的特征;如果它倾向于源语言,则会显示出“充分性”的特征。在图里看来,初始规范贯穿整个翻译过程的始终。3.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s)操作规范是指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实际选择的规范,简单来说是指译者在呈现译文时所采用的策略和技巧,可以分为母体规范和篇章语言规范。母体规范决定了译本是否完整或遗漏、添加或分割;篇章语
12、言规范制约着译文语言,如句子段落结构和词汇使用等。二、翻译规范视角下史记两英译本的比较分析基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本文对华兹生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史记英译本,进行了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下微观的译本异同对比。(一)预备规范和初始规范下华译和杨、戴译的文本选择及翻译倾向在翻译政策方面,鉴于两组译者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所承担的翻译任务也各不相同,因此,他们进行史记英译的出发点迥异。二战以后,由于美国建国时间短,积累的文化底蕴不够雄厚,其文化现状与大国地位十分不匹配,于是美国政府开始汲取别国的文化经典,华兹生英译的史记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早年赴欧洲留
13、学,造就了极高的翻译功底,回国后在20世纪50年代受外文局之托,开启了对中国古典名著的译介项目,英译本史记选便是旨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译介项目之一。从翻译的直接性来看,华兹生所译时代由于受到政治限制,只能选用日译本进行翻译,以史记会注考证为参考。杨、戴夫妇作为中国学者,自然是以史记原本进行英译。由于文本选择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不同,两组译者在初始规范的制约下选择的不同翻译倾向也一目了然。华兹生译本的受众是美国普通大众而非专业学者,目的在于让美国国人吸收中国优秀文化底蕴,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所以,在此基础之上,华兹生采取了“可接受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注重目的语读者,较多地保留了译语文化的习惯,
14、易于目的语读者接受。杨、戴夫妇的译本旨在传播中国文化,于是他们选择了“充分的翻译”,较少牺牲源语文化规范,尽量靠近原作,忠于原文。这里选取陈丞相世家中的一句进行对比分析:例1: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华译:Even the most shining examples ofchaste and loyal behavior would be of no help杨、戴译:If you had men with the virtueof Wei Sheng and Xiao Ji who could not help towin the war文中的“尾生、孝己之行”是指庄子中的两个典
15、故,尾生代表了忠贞,而孝己代表的是孝道,但是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其背后典故的来源较为陌生,如果不进行深入的查阅是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所以,华兹生将其译为“shining examples of chaste and loyal behavior”,将典故所代表的人物精神概括起来讲给西方读者听,呈现的是较多保留了目的语文化的“可 参见李秀英:史记在西方:译介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参见满丹南:华兹生史记翻译介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1628页。Sima Qian,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
16、an of China:Han Dynasty,trans.by Burton Watson,New York&Lond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1,p.218.司马迁著:史记选,杨宪益、戴乃迭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年,第157页。107语言文学研究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接受的翻译”;而杨、戴夫妇选择贴近原文,保留中国传统典故,起到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因此,呈现了较少牺牲源语文化的“充分的翻译”。(二)操作规范下华译与杨、戴译的译本特征以陈涉世家为例预备规范和初始规范制约着译者在宏观层面对于译本的处理,而操作规范则在微观层面上制约着译者对译文的处理。1.母体规范母体规范决定了译者如何呈现文本的宏观结构,是否进行全译,又或是选译。两组译者都对史记进行了选译,华兹生打破了史记原有结构顺序,为了便于西方读者接受,他将史记篇目重新挑选、排序,按照西方人惯有的阅读模式进行排版,将秦代卷开篇定为秦本纪,秦始皇本纪次之,如此就呈现出中国古代的专制形象。而后面的陈涉世家又展现出人们的反抗,这样正好呼应了中国人民所受的压迫与反抗。杨、戴则筛选出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