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村委主任2023年3期二十四载坚守传统手艺留住豆腐原汁原味 刘志伟每日清晨,下面高乡北烟墩村村民仍沉浸在睡梦中,李忠仁与妻子就开始在豆腐坊忙碌了,凌晨漆黑的村庄中唯有李忠仁的小院灯火通明,晃着人影,窗口雾气缭绕,传出阵阵舀水声。他们正有条不紊地张罗着自家的豆腐,浓郁的豆香味扑鼻而来,两口白花花的大锅热气腾腾,锅中的豆浆上下翻滚。李大爷正在一个锅中不停地添着浆水,李大妈在另一锅旁固定好十字木架挂起揉奶吊包,用双手使劲一遍遍揉挤着豆汁。李忠仁在37岁时,因下煤窑受伤,导致无法参加重体力劳动,于是改行学做豆腐,这一做就是24年。如今61岁的他,依然每日精心研制着自家豆腐,力争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食品
2、。现在,他的豆腐坊已经在下面高乡家喻户晓。和大工厂的机制豆腐不同,李忠仁仍保持着传统的制作方法,所以豆腐的口感俱佳,生意红火,但相应地制作过程也更辛苦。豆腐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也是最常见的豆制品,美味而养生。作家林海音在中国豆腐中说过,“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作菜作汤配荤配素,无不适宜;苦辣酸甜,随意所欲”。不过豆腐刚开始井不美味,经过不断改造才有了如今的柔软细腻,这其中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传承。豆腐的传承是一辈辈人技艺的继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下面高乡的李忠仁就是众多传承者之一。5 特别策划 他和妻子二十几年来如一日地坚持早上3点起床做豆腐。劈柴打炭生火、磨豆浆、用十字架吊包挤揉豆汁(俗称
3、挤奶子)、煮豆浆、用浆水点豆腐、待其缓慢凝固后装入木槽压制成形,这是整个传统豆腐的制作工艺。他们一般工作近6个小时,才能制得两槽豆腐约240斤。每天7点左右,李大爷第一锅豆腐就出槽了,不一会儿,一槽豆腐就被附近的村民抢购一空,还有几个忠实食客会默默等待第二锅豆腐的出槽。过去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交通不便,李忠仁一年四季都骑着自己的二八大梁自行车,驮着八九十斤的豆腐在外村沿街叫卖。现在交通方便多了,不过危险也增大了,他每天要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大型拉煤车来往的运煤专线上,亲自给各个煤矿食堂和饭店送豆腐。在这看似平凡的工作中,李忠仁却把每一天都当作初学手艺的第一天,将顾客的点滴意见和建议都记在心里,根据不
4、同顾客的反馈,对技术不断地进行着细致入微的改良,调整火侯(火侯大小决定豆腐的精细程度),控制浆水剂量(浆水剂量是否适中则决定着豆腐的软硬程度)经过一次次的探索和钻研,使得自己的技术逐渐达到纯火炉青的地步。李忠仁豆腐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爱吃老李家豆腐的人越来越多。每年一到腊月,就陆陆续续地有人预定过年送人吃的豆腐,这是两人最为忙碌的月份,有时需要全家人齐上阵,忙得不可开交,这样红火的生意源自李忠仁的潜心研究和平易待人的工作态度,都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忠仁的坚守就印证了这一点。李忠仁的豆腐坊过去并不起眼,但如今已成为下面高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的一块金字招牌,可金字招牌下的辛酸无
5、人知晓,多年来夫妻二人因起早贪黑,冷热水浸泡,烟熏气腾,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妻子患有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李忠仁常年肩背疼痛。当有人问及他的孩子是否愿意传承您这门手艺时,李忠仁总是满脸惆怅地说:“孩子们都大了,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不愿意像我们这样起早贪黑,他们想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手工做豆腐这门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地,面对这种境地,反而对李忠仁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心中不仅寄托着老百姓对于美食的向往,还肩负着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使命!这份工作虽然看似平凡,但能够二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就是忠仁用自己平凡的一生传承着不平凡的精神6村委主任2023年3期7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