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23-06-16作者简介:欧阳锌(1997-),女(土家族),贵州瓮安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煤田地质勘查工作。贵州普安县久丰煤矿煤层特征及对比分析欧阳锌*(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二队,贵州 贵阳 550000)摘要:以普安县久丰煤矿为例,查明久丰煤矿(兼并重组调整)矿区范围内的煤炭资源储量,详细查明先期开采地段可采煤层层位及厚度变化,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可采煤层的露头及可采范围;对厚度变化较大的可采煤层,应控制煤层等厚线。通过地表踏勘、钻探验证、样品化验、测井等工作手段查明矿区煤层特征,了解含煤地层特性。通过对煤层测井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可为同地质
2、条件地区煤矿勘查提供参考。关键词:普安县久丰煤矿;煤层特征;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23)07-0146-061区域地质概况1.1区域地层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茅口组(P2m)、二叠系中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3em)、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T1-2j),第四系(Q)。各时代地层、岩性见图1。1.2区域构造矿区在大地构造单元分区上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矿区位于该构造单元内的鱼龙向斜南东翼。详见图2。鱼龙向斜:轴
3、线方向约45,从楼下镇南西的鱼龙村经德依村延伸。走向长约15km,轴线北东南西向,呈微弧形。核部地层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两翼地层为飞仙关组,北西翼倾角一般716,南东翼倾角一般1028,为一开阔宽缓不对称向斜。本区位于鱼龙向斜南东翼。2煤层特征2.1含煤地层特征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地层,组厚242.33280.56m,平均251.07m。岩性由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煤组成。含煤层1519层,平均18层,煤层厚度10.3223.91m,平均17.03m,含煤系数为6.78%。矿区内可采煤层7层:17、18、19、24、25
4、、26、30号煤层。矿区范围内17、18、24、26、30可采煤层特征分述如下:17号煤层:位于龙潭组的上部,该煤层结构简单,层位稳定,为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顶板和底板均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上距长兴组底界 33.8242.04m,平均37.38m,下距18煤层6.0714.04m,平均10.71m。煤层全层厚度为0.813.72m,平均2.35m。18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上部,该煤层结构简单,层位稳定,为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顶板和底板均为粉砂质泥岩或粉砂岩。上距17煤层6.0714.04m,平均10.71m。煤层全层厚度0.9710.53m,平均2.27m,采用厚度0.979.93m,平均2
5、.13m。含夹矸02层,一般不含夹矸,零星点夹矸岩性多为泥岩。24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该煤层结构较简单,层位稳定,为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顶板和底板均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上距 19 煤层 95.38130.41m,平均115.29m。煤层全层厚度0.693.32m,平均 1.69m。采用厚度 0.542.54m,平均 1.50m。含夹矸03层,一般含1层夹矸,夹矸岩性多为泥岩。2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该煤层结构简单,层位稳定,为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顶板和底板均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上距25煤层6.9117.98m,平均9.94m。煤层全层厚度0.811.90m,平均1.37m。30
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26煤层25.94146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图1区域地层简表147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41.24m,平均31.55m。煤层全层厚度0.432.40m,平均1.78m。采用厚度0.431.73m,平均1.31m。含02 层夹矸,一般含 1 层夹矸。煤层厚度总体在 0.801.30m之间,以薄煤层为主,仅在J802孔附近出现小范围不可采区域,该煤层厚度变化小。2.2含煤地层的岩相及沉积特征龙潭组地层主要由泻湖相、泥炭沼泽相、分流河道相、潮坪相、潮道相、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沙洲沙坝相及沼泽相组成。龙潭组为矿区的含煤地层,为一套海相和陆相交互沉积地层。
7、2.3含煤地层划分龙潭组顶、底界:以长兴大隆组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或燧石灰岩结束,灰、深灰色中层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出现为其顶界,顶部一般含一层炭质泥岩夹煤线;以粉砂岩、粘土岩结束,玄武质凝灰岩或角砾状蚀变粘土岩出现为其底界。龙潭组内为连续沉积。3煤层对比龙潭组为矿区的含煤地层,为一套海相和陆相交互沉积地层。本区煤层对比方法主要为岩性特征、物性特征(测井曲线)、煤层层间距及煤层自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3.1标志层法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上部地层以细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底部地层石灰岩增多,龙潭组底部发育一套铝土岩,作为与下伏地层分界标志层,本区以石灰岩、铝土岩作为标志层,分别
8、命名为B2、B3、B4、B5、B6、B7。标志层特征详见表1。煤层对比标志自上而下有:B2、B3、B4、B5、B6、B7各标志与下伏和上覆煤层间距均为较稳定,为区内煤层对比奠定了基础。详见表1。B2石灰岩:灰色、含燧石结核,为长兴组与龙潭组标志层编号B2B3B4B5B6B7厚度最小最大(点数)平均0.502.64(9)1.340.412.55(10)1.030.674.09(11)1.680.502.97(10)1.660.696.17(11)1.780.103.59(8)1.11岩石名称石灰岩石灰岩石灰岩石灰岩石灰岩铝土岩特 征灰色、灰至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长兴底部、煤系顶部标志灰色、块状
9、、与下伏17号煤层平均相距4.55m灰色、块状、与下伏19号煤层平均相距1.48m灰色、块状、与下伏24号煤层平均相距19.97m灰色、灰至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与上覆26号煤层平均相距5.55m浅灰色,与上覆30煤层相距8.60m左右稳定性稳定稳定稳定较稳定稳定稳定标志层与控制煤层间距控制煤层长兴组与龙潭组分界标志17煤19煤24煤26煤30煤、龙潭组底部最小最大(点数)平均010.80(10)4.5507.79(11)1.484.7139.68(10)19.973.469.72(11)5.555.6115.12(8)8.60表1标志层特征一览表分界标志,平均厚度为1.34m。B3石灰岩:灰
10、至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与下伏17煤 层 相 距 010.80m,平 均 间 距 4.55m,平 均 厚 度1.03m,B3主要控制17煤层,层位稳定。B4石灰岩: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为19煤层直接顶板,平均厚度1.68m,B4主要控制19煤层,层位稳定。B5石灰岩: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煤层下部含一层不可采煤层,层位稳定,在6、7线B5与24相距10m左右,7线以北地层厚度变大,与下伏24煤层相距4.7143.81m,平均间距为22.00m,平均厚度1.66m,B5主要控制24煤层,层位稳定。B6石灰岩: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含燧石结核,与上覆 26 煤层相距 3.469.
11、72m,平均间距为5.55m,平均厚度1.78m,B6主要控制26煤层,层位稳定。148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3.3测井曲线特征对比煤层对比主要依据煤岩层的物性特征、曲线的幅度异常、形态异常及特殊形态组合关系等进行对比。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对比可靠。17号煤层:该煤层电阻率曲线呈高幅值单峰状反应;自然伽马曲线呈低幅值,煤层较厚时呈“U”型反映;长源距伽马伽马曲线呈高幅值但宽锋状反映。如图3所示。18号煤层:该煤层为一厚度1.6m左右煤层。其三侧向电阻率曲线呈高幅值双峰状反映,且下峰幅值较上峰幅值高;自然伽马曲线呈低幅值“v”字反映,且底板岩层的自然伽马曲线呈高幅值反映;长源距伽马伽马曲线呈
12、高幅值宽锋状反映。如图3所示。19号煤层:该煤层为一较薄煤层,其顶板为一较薄灰岩。该煤层的三侧向电阻率曲线呈中幅值单峰状反映;自然伽马曲线呈较低幅值,且上覆地层有较高幅值小尖峰突出反映;长源距伽马伽马曲线呈高幅值反映。如图3所示。24号煤层:该煤层为一较厚含结构煤层,上覆10m左右有一薄层灰岩标志层。该煤层的三侧向曲线呈较高幅值双峰或三峰状反映;自然干曲线呈高幅值尖峰状反映;其长源距伽马伽马曲线呈高幅值双峰状反映,其下部煤层的曲线幅值较上部的低。如图4所示。25号煤层:该煤层三侧向电阻率曲线呈较高幅值双尖峰状反映;煤层自然伽马曲线呈低幅值,夹矸的自然伽马曲线为高幅值;长源距伽马伽马曲线呈高幅值
13、双尖峰状反映。如图4所示。26号煤层:该煤层三侧向电阻率曲线呈较高幅值单峰或双尖峰状反映;煤层自然伽马曲线呈低幅值,且下伏3m左右地层的自然伽马曲线有高幅值异常反映;长源距伽马伽马曲线呈高幅值单尖峰状反映。如图4所示。30号煤层:该煤层顶板为一较厚灰岩层。其三侧向电阻率曲线呈中低幅值反映;自然伽马曲线呈高幅层位编号Pc底17181924252630P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石灰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石灰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粉砂岩石灰岩石灰岩玄武岩层间距最小-最大(点数)平均33.8242.04(10)37.386.0714.04(10)10.7111.
14、0822.55(10)16.7295.38130.41(10)115.295.6613.57(6)7.436.9117.98(10)9.9425.9441.24(9)31.556.0515.48(10)9.47变化规律长兴底部为石灰岩,下部发育一层不可采煤层,层位稳定变化不大,平均10.71m,在704出现最大值14.04m,806出现最小值6.07m变化不大,一般16m左右,在602出现最小值11.08m,701出现最大值22.55m变化不大,一般117m左右,在802出现最小值95.38m,704出现最大值130.41m变化不大,平均7.43m,在J801出现最大值13.57m,J802出
15、现最小值5.66m变化不大,平均9.43m,在703出现最大值17.98m,J801出现最小值6.91m变化不大,一般32m左右,在J802出现最小值25.94m,603出现最大值41.24m变化不大,一般10m左右,在602出现最小值6.05m,702出现最大值15.48m稳定程度评价可采程度全区可采全区可采大部可采全区可采大部可采全区可采全区可采稳定程度较稳定较稳定较稳定较稳定较稳定较稳定较稳定表2可采煤层层间距特征一览表B7铝土岩:浅灰色,薄层状,与上覆 30 煤层相距5.6115.12m,平均间距8.60m,平均厚度1.11m,B7主要控制30煤层,层位稳定。3.2层间距法该区煤层层间
16、距较稳定,无标志层直接控制的煤层,多用层间距法进行对比。见表2。149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值峰状反映;长源距伽马伽马曲线呈高幅值尖峰状反映。如图5所示。4结语综上所述,各煤层对比标志明显,对比可靠。矿区内 17、18、19、24、25、26、30号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煤(下转第153页)图317、18、19号煤层曲线对比图图424、25、26号煤层曲线对比图150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苦,同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从而严重影响了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而数字化测绘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自动化数据处理和绘图等重要功能,充分节约了测绘工作人员的测绘时间,还可以有效降低投入的成本资金,减少测绘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从而能够科学、全面地改善传统测绘技术中制图困难的诸多问题。因此,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未来测绘工程技术发展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开发的技术类型。5.4三维测量技术在测绘工程技术中的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随着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三维测绘技术也就在测绘工程中得以有效的推广与应用。三维测绘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有效的运用近景摄影仪以及电子经纬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