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贵阳人才发展研究明代贵阳人才发展研究:类型类型、特征及原因特征及原因赵汝泽(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收稿日期:2022-03-09基金项目:贵州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单列项目“六百年贵州行政区划变迁与历史地图编绘研究”,项目编号:19GZWH02。作者简介:赵汝泽(1994-),男,广东化州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区划与古代区域治理。摘要:明代是贵阳人才发展的繁荣时期。在明代以科举为主、荐举为辅的人才选拔体制下,依据不同人才对当时社会发展所作贡献大小,明代贵阳人才可划分为科举人才、乡贤和文化名人三大类。这三类人才在明代贵
2、阳的发展相较以往呈现出人才数量规模更大和人才质量更高的特征。而中央王朝对贵州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地方官员对贵阳教育事业的大力推进,以及社会人士对贵阳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则是明代贵阳各类人才得以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关键词:明代;贵阳人才;科举人才;乡贤;文化名人中图分类号:K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39(2022)06-0142-062022年第6期第40卷(总第221期)NO.6,2022Vol.40General No.22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人才普遍指的是具有特殊
3、才能,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各种服务的人。自古以来,人才就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人才的培育与选拔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受重视。为选用人才,“汉以经术及察举,魏、晋以州乡中正,东晋、宋、齐以门第,唐以进士”。目前,学界对明代贵州地区人才发展的研究较少,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分析明代贵州人才的地域分布。如有学者通过统计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发现明代贵州人才分布形成了以贵阳为主,安顺、思南、盘县、清平为次的局面1。尽管明代贵州人才的地域分布仍很不均衡,但差距总体在不断缩小2。二是探讨明代贵州某一类人才的发展状况。如有学者通过考证明代贵州进士群体总数及其身份,发现家庭环境、自然地理、经济发
4、展和教育水平是影响进士科考成绩的关键因素3。可见,现有研究对明代贵州人才的地域分布以及基本状况做了一定的探讨,但少有学者深入分析其特征与原因。自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建省以来,贵阳一直作为贵州省会,既是贵州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其人才发展具有典型的地域代表性。在 贵州通志 贵阳府志 黔志 等书中有关明代贵阳人才发展的相关资料记载非常丰富。为此,本文将基于现有历史文献材料,结合其他研究成果,以探讨明代贵阳人才的主要类型、人才发展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贵阳人才发展的相关原因。一、明代贵阳人才的基本类型虽然明朝选拔人才的制度有荐举制和科举制,但科举取士无疑是选拔地方人才的主要途径,科举功名
5、也将直接影响士子前程。关于明代人才,各地方志设目职官、名宦、乡贤、进士、举人等给予记载,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还是科举人才、乡贤和文化名人三大类。(一)科举人才科举人才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的进士和举人,其中又分为文进士、武进士和文举人、武举人。142明代是科举制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考试制度上不但形成了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和庶吉士考试等一整套完整的五级考试体系,也形成了由状元、榜眼、探花、庶吉士、二甲进士、三甲进士、举人、监生、岁贡和生员等组成的一套完备的功名体系4。科举考试中能够获得举人功名的士子都具有当选官员的资格,而获得进士以上功名则会拥有最为优越的仕途。关于进士,道光 贵阳府志 就
6、提到:“取人之途不一,进士特居其一科尔。”5405在明代,科举制对人才选拔而言,就是“盖科举非能得人,而人才不得不出于科举也”6239。因此,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和举人功名的绝大部分士子,日后也将成为服务明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来源。根据 贵州通志 学校 选举志 统计,明代贵阳地区共记载有51名进士和415名举人(见表1),其中明洪武(1368)至正统(1449)年间,有秦颙1名进士,王训、彭程等13名举人。景泰(1450)至弘治(1505)年间,有易贵、黎逊等8名进士,王本、张思明等68名举人。正德(1506)至嘉靖(1566)年间,有汤训、刘秉任等8名进士,张篙、党贤等129名举人。隆庆(1
7、567)至崇祯(1644)年间,则有许一德、马文卿等34名进士,赵时凤、邱东昌等205名举人。这些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的进士和举人,绝大多数后来都成为了中央或地方的重要官员,是整个明代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来源。表1 明代贵阳不同时期各类人才数量统计时间1368-14491450-15051506-15661567-1644进士18834举人1368129205乡贤15171620文化名人410118数据来源:根据 贵州通志 学校 选举志、道光 贵阳府志 等文献统计。(二)乡贤古代中国,乡贤作为社会精英既承担着教化民众、稳定社会的责任,也扮演着国家与基层社会之间联系人的角色。在明代,乡贤不但是维护社会
8、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政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发挥乡贤的模范作用,明代政府还形成了乡贤祠和乡贤专祠两套系统祭祀杰出乡贤7。关于明代乡贤的内涵,目前学界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从广义上指的是在当地有德行有才能,且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能对当地社会具有显著贡献的社会精英。对乡贤的描述,相关的史料就曾提到,“生于其地,而有德业学行传于世者,谓之乡贤”。从狭义上则指的是能够进入当地乡贤祠,受后人拥戴的人。不管从广义还是狭义上理解,乡贤都是明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而基于现有研究和相关史料记载,本文讲的乡贤主要是对当地社会发展具有显著贡献,其名字被列入各地方志书中乡贤名单的人。通过查阅道光 贵阳府志、万
9、历 贵州通志 等发现,明代贵阳地区共记载有69名乡贤(具体时间记载不详者1人)(见表1),其中,洪武(1368)至正统(1449)年间,有宋诚、顾勇等15位乡贤。景泰(1450)至弘治(1505)年间,有陈晟、佘生等17位乡贤。正德(1506)至嘉靖(1566)年间,有洛忠、民牧等16位乡贤。隆庆(1567)至崇祯(1644)年间,有刘琯、李科等20位乡贤。这些被载入历史文献资料的乡贤不但是国家联系基层百姓的重要桥梁,也是稳定明代基层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三)文化名人在贵州文明发展长河中,文化名人一直是推动时代进步、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以及提升思想精神的重要力量。由于距离中央王朝远,还是
10、典型的多民族地区,明代贵州的文化名人在当地传授知识、教化 143百姓的同时,也承担着推动少数民族与汉文化融合的责任。凭借着其巨大的人格魅力和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文化名人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民族的价值观,他们的行为和作品,则是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界普遍将文化名人定义为,对当时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人。明代贵州哪些人对当时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当下既难以判定,也难以考究,但文学作品一直是判断文人社会贡献的主要依据。因此,本文所指的明代文化名人,主要是各地史书记载,其本人具有相关文学作品传世的文化人。通过整理 贵州通志 艺文志 所记载的相关资料发现,明代贵阳地区共记载有39名文化名
11、人(具体时间记载不明者6人)(见表1),其中洪武(1368)至正统(1449)年间,有宋斌、越升等4名文化名人。景泰(1450)至弘治(1505)年间,有宋昂、徐节等10名文化名人。正德(1506)至嘉靖(1566)年间,有陈文学、吴淮等11名文化名人。隆庆(1567)至崇祯(1644)年间,有其杰、刘汝辑等8名文化名人。这些明代文化名人不但繁荣了当时贵阳的文教事业,也推动了明代贵阳社会文化的发展。二、明代贵阳人才发展的主要特征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因为明王朝于永乐十一年(1413)首次在贵州设立布政使司,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独立建省提升了贵州的政治地位,也推动了贵州人才的发展
12、。而贵阳作为明代贵州省会,也是贵州人才发展的中心,其人才在明代较之前不但规模更大,质量也更高。(一)规模更大明以前贵州多为羁縻化外,少有教育可言,也难有人才可言。随着统治者对贵州等地区的开发,明代贵阳人才在数量上比以往规模更大。贵州通志 学校 选举志 黔记 等记载,在科举人才方面,明以前整个贵州仅记载有冉从周、杨震、李敏子等8名进士,且均为遵义人,贵阳无一人。明代,仅贵阳就记载有51名进士(26名文进士,25名武进士),361名举人。在乡贤方面,明以前贵阳记有11名乡贤,分别是汉代的尹珍、济火,唐代的赵国珍、阿佩,五代时期的宋朝发、普露,宋代的普贵、宋万名和宋永高,以及元代的阿画、宋阿重。到了
13、明代,贵阳记载有宋斌、洛忠等66名乡贤,乡贤人数是明代以前的6倍。在文化名人方面,明以前整个贵州也仅记载有4人,而到明代,贵阳记载了具有文学作品传世的文化名人39人,贵阳的文化名人人数是明代以前整个贵州地区的近10倍(见表2)。可见,明代贵阳的各类人才比起明以前,其规模已发生较大变化。表2明以前及明代贵阳各类型人才统计时间明代以前明代科举人才0415乡贤1166文化名人439数据来源:作者根据 贵州通志 学校选举志 和 黔记 等文献统计。(二)质量更高明代贵阳人才较以往规模更大的同时,其人才的质量也更高。科举人才是明代国家发展最为主要的人才来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来源,而其中的进士则是科举
14、人才中最为优质的人才。明以前贵阳并无进士记载,而明代则诞生了48名文武进士,这些明代进士如天顺四年(1460)进士、后官至工部主事的钟震,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后任都察院经历的朱璧,以及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后任佥事的郭珠等,大都成了明代中央或地方政府能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重要官员。乡贤作为基层社会精英,能在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明代贵阳乡贤相较以往,人数更多的同时,其乡贤个人产生的贡献也更大。明代贵阳记载的66名乡贤中,有乡贤秦颙,在 144位时不但因为德行而名声在外,受人尊敬,而且心系百姓,多次上疏受纳。也有乡贤易贵,在位时“崇学校,恤民隐”,卸
15、任后“杜门校书十余年”,造福百姓。文化名人作为繁荣文化事业,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人才,其行为和作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明代贵阳共记载有39名文化名人,他们不但积极参与贵州当地的文化事业建设,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文化名人宋昱,生前一直致力于编著 郁离子,也有 忆旧游 暮春遣兴 和 秋日感怀等12首诗词传于世。又如文化名人范府,“年少时教诸士,多所造就,后以与郡中父老结诗社为乐,所著 素渠集 唐山乐府 十卷等”832。三、明代贵阳人才繁荣发展的原因分析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明代贵阳各类型人才得以繁荣发展离不开中央王朝对贵州教育事业的重视、地方官员对贵阳教育事业的推进以及地方社会人士对贵阳
16、教育事业的支持。(一)中央王朝对贵州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明代中央王朝为了经营贵州地区,在政治和军事上予以重视的同时,也高度重视贵州的教育。首先,中央王朝十分重视对贵州士民的教化。为了教化贵州士民,当时的吏部尚书王值提出:“国朝受天明命,混一海宇,其所以教授斯民,一用圣贤之道。故虽荒服之外,蛮夷之区,莫不服诗书循礼仪。”61洪武三十五年(1402),贵州都指挥金镇汤依据中央王朝的要求,在贵州宣慰司学建大成殿,翼以两庑,奉圣人像于其中,群贤陪位以次序列。到了永乐十六年(1418),太宗皇帝绥靖诸夷郡县,在贵州设立布政司的基础上,又设立按察司以纠夫治教之不如令者。当时中央王朝对贵州士民的教化就是,“一切不异于中州”。所以后来相关史书对明代中央王朝在贵州地区教化的描述就有:“治化之盛,盖自唐虞三代以来,未之有也。”62其次,中央王朝十分重视贵州学校的建设。明朝建立后,太祖皇帝十分重视贵州,设贵州宣慰使司来管理贵州的同时,也设立了很多学校用以教育百姓。据 贵州通志 学校 选举志 等记载,明代在贵阳府、安顺府、兴义府等地方前后新建或重建了5个司学、12个府学、6个县学和3个州学。这些学校不但承担着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