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南安聚奎楼的建筑特色与价值探析_曾文国.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18812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安聚奎楼的建筑特色与价值探析_曾文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安聚奎楼的建筑特色与价值探析_曾文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安聚奎楼的建筑特色与价值探析_曾文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5文化遗产保护聚奎楼因坐落在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朵桥村,又称朵桥土楼,由朵桥傅氏第四世傅方升 生于康熙六年(1667)、傅方进 生于康熙九年(1670)两兄弟建于清康熙年间。中间为方形土楼,左右两侧各建有一座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均为双进五开间带单组护厝布局。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砖石木精雕细刻,红砖碧瓦。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组成了一个典型的民居建筑群。建筑雄伟壮观、造型独特、结构奇巧,是清代前期闽南土楼建筑的优秀代表。2005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一)。南安聚奎楼的建筑特色与价值探析曾文国(南安市博物馆福建南安362300)摘 要:聚奎楼又称朵桥土楼,坐落

2、在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朵桥村,由傅方升、傅方进两兄弟建于清康熙年间。整体造形为中间方形土楼、左右两侧各建有一座三落五开间的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两种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群。本文对聚奎楼的建筑概况、建筑特色与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福建土楼、闽南传统民居、聚落空间营造等的研究提供参考。关 键 词:聚奎楼;土楼;闽南传统民居图一聚奎楼建筑群(俯视)562022 年第 4 期图二聚奎楼建筑群平面图048米图三聚奎楼建筑群立面图048米一、建筑概况该建筑群由中间的三层方形土楼(聚奎楼)、左右两侧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东柱大厝、西柱大厝)组成,总建筑面积近 6000 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4

3、000 平方米(图二、三)。(一)聚奎楼主楼坐西朝东,南北宽 33.14、东西深 30.86 米,三层内通廊式方形土楼,每层 20 间房间,共 60间。土楼东面设一个大门,南北两面各设一个小门,门顶部设有防火灌水道。土楼第一、二层由花岗岩石砌筑,第三层由三合土夯筑。每面设有 7 个窗口,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土楼内保留有多处书法墨宝。大门券顶,由辉绿岩精雕细琢砌成,宽1.73、高 2.97 米,左上角雕刻麒麟背八卦,右上角雕刻神龟负书,象征着吉利,门额阴刻横写楷书“银青东庄”四个大字,以示主人渊源。南面边门由花岗岩雕琢而成,额阴刻“凝香”两字,北面边门亦由花岗岩雕琢砌成,额阴刻“揽奇”两字。此

4、外还有“聚奎楼”“一门好善”等墨宝。这些字不仅字体俊秀,刚劲有力,同时也体现了土楼主人的身世和德行。楼内天井西北角有一口水井,井栏为整块辉绿岩雕凿而成,内圆外八角形。一个辉绿岩雕刻而成的石池置于水井旁,石池正面阴刻题字:“小小书斋,数竿修竹。窗明几净,香清茶熟。好鸟弄声,时花怡目。黄庭临罢,南华辍读。筹此欣然,默领清福。”题字落款时间为戊子仲春(1708),意境优雅,颇有情趣。聚奎楼一层上厅堂供奉关帝,每年正月十三日都举行祭祀活动。三层下厅堂供奉朵桥傅氏先祖(图四九)。(二)东柱大厝位于聚奎楼北侧,为傅方升住宅。建筑坐西朝东,三落五开间北侧单边带护厝及重护厝,建筑面积约1016 平方米。穿斗式

5、木结构,硬山顶,燕尾脊,砖石木精雕细刻,红砖碧瓦。主厝位于整体建筑南57南安聚奎楼的建筑特色与价值探析文化遗产保护图四聚奎楼(正面)图五聚奎楼(南面)图六聚奎楼大厅(正面)图七聚奎楼一楼大厅内景582022 年第 4 期图九聚奎楼横剖面图01.53米图八聚奎楼东立面图01.53米侧,主厝北侧为护厝,护厝北侧为重护厝。主厝中轴线自东往西依次为下厅、一进天井、上厅、二进天井、后厅,一、二天井两侧为榉头。下落五开间,明间为下厅,次间为下房,梢间为角间,大门处做凹寿式,南北侧各设有侧门通往护厝及户外。主厝天井为长方形,靠天井侧设有外廊步,内部收柱为房间,西侧开有两扇小门通往中厅梢间小天井。上落五开间,

6、次间为大房,梢间为边房。明间为敞口式,后部设两柱做屏,左右各设有两门。大房分隔为两间,中部设有小门连通;大房东侧设连排隔扇,内部设门窗,形成双重门扇样式,极具特色;西侧设有门窗通往后落。大房前廊步处设有门扇通往五间,五间收一柱,前部设有小天井,使五间形成一个较为私密的小院落,五间内部同大房,小天井两侧均设有过雨廊,外墙均设有门扇通往户外及护厝。后落天井为长方形,二进榉头靠天井侧设有门窗。后落五开间,次间为后房,梢间为边房,各间均设有门窗,前廊步南北两侧均开门扇通往户外及护厝。护厝位于主厝北侧,由东往西入门即为护厝厅,护厝厅西侧为一天井、中过雨廊、二天井、后过雨廊一、三天井、后过雨廊二;护厝北侧

7、为整条护厝房间,共十间,护厝房三、四之间设过廊;南侧通往主厝五间小天井,北侧通往重护厝中过雨廊。护厝西侧开设后门通往户外。重护厝位于护厝北侧,平面布局与护厝基本相同。东柱大厝为传统的闽南皇宫起大厝,大厝外墙花岗岩再加红砖垒砌,门廊转砖图案线条优美,厝内木构件雕刻工艺运用纯熟,造型优美。整座民居规模宏伟,造型优美典雅,色彩鲜艳,细微之处精巧绝妙,蔚为壮观(图十十三)。(三)西柱大厝位于聚奎楼南侧,为傅方进住宅。建筑坐西朝东,两进五开间南侧带单边护厝。南北最阔为25.97、东西最深为 30.86 米,建筑面积 801.5 平方米。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燕尾脊,砖石木精59南安聚奎楼的建筑特色与价值

8、探析文化遗产保护图十东柱厝(正面)图十一东柱厝上落(正面)图十二东柱厝横剖面图01.53米图十三东柱厝立面图01.53米雕细刻,红砖碧瓦。主厝位于整体建筑北侧,主厝南侧为护厝。主厝平面格局与东柱大厝相同(图十四十六)。二、建筑特色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发展于明代,清末至民国走向成熟,一直延续至今,是我国历史发展中民系迁徙与当地环境和谐相处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土木结合、外闭内敞、规模宏大、造型优美、品类多样、就地取材、构思精巧、聚族而居”1。聚奎楼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宏大、技艺精湛,属于福建土楼鼎盛阶段的代表作,与同时期的闽西土楼相比,在造型艺术、建造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更有独特之处

9、。(一)建造时间较早世泽楼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1929年毁于战火,1931 年按原状重建。衍香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振福楼建于民国二年602022 年第 4 期01.53米图十六西柱厝立面图图十四西柱厝(正面)图十五西柱厝横剖面图01.53米夫,造型独特,结构奇巧。大厝具有闽南传统民居的特色,“弯曲的屋面,高翘的燕尾,花枝招展的剪粘,堆砌的水车堵,色彩斑斓的镜面墙,白色花岗石衬托的鲜艳如雪的烟炙砖”2。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组成了一个独特的民居建筑群,显得格外美丽壮观。福建土楼的外观造型多样,包括圆楼、方楼、五凤楼、八角楼、一字楼等多种不同形式(1913)。而根据族谱及

10、墓志铭记载,聚奎楼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保存较好,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泽楼、衍香楼、振福楼建造时间更早。(二)造型独树一帜聚奎楼中间三层方形土楼像一顶轿子,从土楼两边伸出两条石栅栏连着左右的大厝犹如两个轿61南安聚奎楼的建筑特色与价值探析文化遗产保护,3轿子造型的聚奎楼与常见的土楼相比,外形与众不同。(三)装饰繁简结合主楼除主出入口大门采用辉绿岩精雕吉祥图案、外墙屋檐下环四周的条屏彩绘花鸟鱼虫等装饰外,外墙基本没有装饰,建筑内部梁架光洁,基本也不施雕饰。主楼两侧的传统民居建筑,螭虎状柜台脚、“卍”字不断纹饰砖雕、垂花柱头、色彩艳丽的水车堵等砖石木雕,图案构思巧妙、线条优美、

11、雕艺精湛。主楼装饰质朴,更注重实用性;两侧传统建筑工艺讲究,更注重装饰性与艺术性(图十七十九)。(四)构造与众不同闽西土楼建筑外墙大多是生土夯筑或墙脚石砌、墙身夯土,内圈也夯筑土墙到顶。如华安二宜楼,外围是勒脚块石砌筑、勒脚上夯土,往上逐层收分,内圈是直上三层楼的承重土墙。聚奎楼主楼则是外墙一、二层用规整的条石密缝砌造,三层用粘土加壳灰、糯米浆夯筑,内部采用传统闽南木结构营造技艺,以大木构架为受力构件,竹夹泥墙或木板壁作为围护结构,可实现“墙倒屋不倒”的效果。(五)布局中轴对称厦门大学建筑学院戴志坚教授在闽中土堡的建筑特色探源一文中,分析土堡与土楼的异同时提出:“都强调宗族观念。无论是土堡还是

12、土楼,都设有祖堂,平面布局上也严格遵循中轴对称的原则。”4聚奎楼主楼是中轴对称,厅堂、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房间和传统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但由于建筑空间有限,西侧的传统建筑比东侧的传统建筑少了一列护厝。这种对称的布局,体现了土楼整体的完美和局部的严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给人一种整齐和谐之美。(六)选址重视生产、居住与防御功能聚奎楼选址讲究,枕山、环水、面屏。前有大面积禾坪,楼内开挖水井。视野开阔,四周沃野,溪水环绕。日常起居于土楼和两侧传统民居内,形成“楼宅合一”的型制,兼顾防御性与居住性。在农业生产为主的时期,更加充分体现了“宜守、宜居、宜农”的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

13、理念。诚如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量的土楼建筑和它们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显示了风水观念,以及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5。“巍峨俊宇栋梁雕,名胜长留记朵桥。屋架三层星月近,窗开四面地天遥。青山环拱东西峙,绿图十七柱厝后砖雕纹样图十八柱厝后砖雕纹样图十九柱厝漏窗622022 年第 4 期水平分南北朝。中有高人书夜读,声音透入碧云霄。”这首诗是朵桥傅氏族谱里收录的咏聚奎楼,诗歌描绘了聚奎楼的名称由来、装饰特色、建筑体量、选址布局等内容,是聚奎楼建筑特色最好的写照。三、建筑价值聚奎楼整体保存完整,中轴线院落关系明晰,留存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活动信息,周边环境反映了聚奎楼选址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主体建筑在形

14、制特征、材料和工艺特点等方面保留了清代建筑历史原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族谱、墓志铭记载的人物历史和物质遗存相互印证。同时聚奎楼仍保持了宗族活动场所的功能。聚奎楼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是中国传统筑造技艺与当地具体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传统建筑技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受“天人合一”传统观念的影响,聚奎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聚奎楼选址,符合风水所谓“枕山、环水、面屏”的原则。聚奎楼位于淘溪南岸,以山为屏,面临沃野,四周群山环绕,东侧是由南向北穿流而过的乌淘溪流入淘溪。作为珍贵的清代早期木结构建筑遗存,聚奎楼是

15、闽南文化圈中为数极少的有明确纪年的清代早期土楼建筑之一,并体现地方特定做法及审美追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轿子”造型设计蕴含深意、独具匠心。聚奎楼反映了特定时代整体或局部地域的典型风格与技术水平。聚奎楼有别于其他用生土建筑的土楼,特别讲究土楼的美丽壮观和牢固性,其一楼和二楼的墙体采用了当地的花岗岩雕凿成条石砌筑,三楼则全部采用三合土夯筑,以坚固的石土混合墙与内部的木结构相结合,既保留有传统的建筑风格,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对土楼建筑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二)反映了“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聚奎楼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中间

16、方形土楼、两边闽南传统民居组成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近 6000 平方米,可以容纳大量族人共同生产生活。聚奎楼建造者傅方升的墓志铭记载:“幼与弟同苦乐,比壮而长聚,顺常如一日,钱币不入私房,非有事故他往,坐对竟日怡怡。庭闱间食齿百计,伯仲皤肰不忍言分,有田荆姜被遗风状。”(图二十)聚奎楼另一名建造者傅方进在其兄去世后,主持家政,其墓志铭有记“食齿百五十奇,同居八十余载,卒无间言。”(图二十一)临去世前,他交代子孙“尔曹生齿繁多,外当如尔父与伯父同心,内当如尔母与伯母雍睦”。傅方升夫人雷氏墓志铭记载“处妯娌和翕,勃谿不图二十傅方升墓志铭图二十一傅方进墓志铭图二十二雷氏墓志铭63南安聚奎楼的建筑特色与价值探析文化遗产保护形,故其家运雍眭至于食指千余,犹不忍言分异。”(图二十二)目前,聚奎楼仍延续原有功能的居住、宗族活动场所,始终保持着崇尚风水的选址布局、聚族而居的家族生活模式、敬宗收族的思想观念。聚落内严谨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布局,并处处铭刻家族古老的血脉渊源和迁徙历程,其特有的民居聚落形态相伴相生的历史,展现出传统的理学思想,家族制度在这里影响深远。聚奎楼反映了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作为特定时期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