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南冷_黄玉林.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21060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冷_黄玉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南冷_黄玉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有一种冷,叫江南冷。这种冷,绝对温度并不低,然而湿度大,加之江南地区房屋取暖、保暖设施缺乏,让人们在冬天的体感难以言喻。看过一幅古代山水画,群山被白雪覆盖,中间儿一棵高大的古松,树叶浓郁,古松下屋舍两处,小桥一座,河水浅瘦而平静。细看屋舍,屋小而窗大门宽,墙壁单薄。画中只有一个白衣人走在桥上。不难想见,屋子里一定有人在瑟瑟发抖。这是南宋画家刘松年所画的临安冬景,典型的江南冬天。看来,从古至今,江南人都是不曾认真提防冬天,冬天的冷却像匕首一样,毫不留情。在江南,其实下雪的日子很少见,即使下雪,多半雨夹雪,雪带雨。老天把江南的日子演绎为雨绵绵、风寒寒,以及水湿湿。江南最冷的时候,不是下雪时,而是郁

2、达夫所说的“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塞北大雪纷飞,如阵地会战;江南霜花铺地,似游击袭敌。霜冻的早晨,弥漫于天地间的寒气逼人,温度计上的数据根本无法如实反映。难怪,明明是寒白的霜洒满大地,诗人张继却写“霜满天”。天上有霜吗?有人武断地说,张继的诗,是把冰雾误认为霜了。我却认为,这正是他写得高明的地方。以我亲身的体验,每次这样的早晨,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感觉整个世界都是霜。天地之别,意味迥然。满天是霜,寒气笼罩,无法回避,无法解脱。正是这样的江南之冷,漫天盖地涌过来,直入心房,更加渲染了当时的凄冷心绪。江南冷,会在人体上结出一种“果实”,红红的,软软的,长在耳垂、手背和脚板。这种“果

3、实”叫冻疮。小孩儿和女人身上最容易长,手肿得像馒头,干裂时,红红的血爬出来,生痛。分明是因为寒冷引起,却绝对不能直接用热水浸泡。气温回暖,又奇痒无比。江南冷,自古催生一批取暖神器。如火熜、火桶、火炉。火熜,像一个装了手柄的南瓜,有木制、竹编和铜制。铜制的,大部分有盖儿,盖儿上有密密麻麻的圆孔,适合热量散发。提在手上,用于双手和腹部取暖。乡下老奶奶常常把火熜塞到围裙里面,就像长了两个肚子,一个装水,一个装火。调皮的小孩子偷偷把几粒豆子丢进火熜里,受热后,“扑哧”爆裂,吓得老奶奶以为肚子炸破了,缓过神儿来追打小孩子,小孩子早已逃得远远的了。火桶,凳子一般高的圆木桶,一半木壁,一半开口,专门用于人坐

4、着时取暖,是冬季天冷时人们必备的坐凳。一人一凳,双脚可以舒服地搁在下部的碗口儿。稍稍坐一会儿,整个下半身就会暖和起来。最受惠的当然是屁股和脚板,毫不费力,就能成全一只烤屁股,放出来的屁,都是热烘烘伴着烤肉香的。火炉,搭建的材料,最能体现就地取材的智慧。有些用土砖直接在地上围成一个正方形,有些用废弃的脸盆、锅子,搁在木架上或嵌在旧轮胎内圈。如今,都是从杂货店买一个现成的,用不锈钢做成,轻巧、易热。最适合多人围坐一起,每个人张开双手,映着红彤彤的脸,火炉上像撑开春天的花瓣。火熜、火桶、火炉,都有一个可以盛旺着木炭的铁锅子,大小不一。木炭,是每家每户的柴灶一年来积攒下来的,冬天恰好够用。上面覆盖一层

5、薄薄的灰,压得严严实实,尽可能长时间保持热度。不同的是,火炉,还可以把柴火直接架在上面燃烧,熊熊火焰上升时,再严肃的老者也会像小孩子一样喜笑颜开。江南的冬天,太需要火的炽烈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一期江南专辑,探讨江南在哪里。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气象学家说,江南是梅雨;文学家说,江南是天堂。并列举了最能体现江南精神的十二种风物。明确的一个观点是“江南的冬天是很难过的,阴冷潮湿,又没有统一供暖的设备”。懂事之前,母亲年年会对我发一个灵魂拷问,往往选在夏天最热时和冬天最冷时问我:“喜欢夏天还是冬天?”而我,根本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江南冷黄玉林 38散文馆 最美家乡故乡,是我心中永远的绿洲,是安放浮

6、躁心情的一块净土。我的故乡位于临川区湖南乡梅岗蔡李村,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著名的抚州西瓜原产地。村旁茂林修竹,高山清流,泉水叮咚。春天桃李满园,杜鹃遍野,鸟语花香;春汛来时,浩浩荡荡,鱼儿跳跃,声声入耳,能感觉到春天生命的悸动和岁月的丰饶。夏天是绿色的世界,绿色的山、绿色的田野、绿色的心情,以及与山相依的绿水,簇拥着缓缓升起的缕缕炊烟,若隐若现,把村子装扮成世外桃源。秋冬时节的村庄,绿色依然是主色调,松竹常青,村后大片的槠树,也是大片的绿,这高高的槠树,庇护着新村和房屋,也见证了故乡的历史变迁。我们蔡李村是一个移民村。1958 年,政府决定建一座大型水库卫星水库,地点就选在我们老村所在地

7、稠源一线,这一线长约 3 公里,宽约 0.5公里,面积约 150 万平方米,土地平整肥沃,夹于群山之中,一条河流贯穿其间,只要在下游拦一条堤坝,就是一座天然水库,水库于 1959 年建成蓄水。老村始建于明朝,有 500 多年历史,全村 200 余人,响应国家的号召,舍小家顾大家,依依辞别故土,搬迁到七里岗乡杨源下堡村定居。1960 年,由于故土难离,且有部分农田未淹,已有部分村民迁回老村上游卫星水库西边山岗定居,始建新村。1961 年,全村大部分村民迁回新村。新村靠山临水,风景优美,村后风景林长有千余棵槠树,树龄与新村年龄相同,占地数十亩。棵棵高耸入云,遮天蔽日。槠树密集拥挤、挺直的下部不蔓不

8、枝,顶部如伞,争夺阳光,而树下的地面,由于缺少阳光,寸草不生。夏天林中温馨清凉,布满泥沙,赤脚走在沙土中,感觉异常的轻松惬意。夏日的午后,劳作疲惫的大人们常常搬一张竹床睡在林中,微风吹来,绝对比空调、风扇舒服。从记事儿起,我就喜欢在这片树林里玩耍,捡苦珠,苦珠是槠树上落下的果实,生吃微苦,果实溜圆,状如圆珠,故名苦珠;苦珠可生吃,也可煮熟食用,还可去壳取果仁磨粉,做成苦珠粉和苦珠膏,苦珠膏嫩滑可口,营养丰富,只要加点儿油和大蒜叶就能做成美食;苦珠粉是一味好药,可医小儿泄泻,还能充饥,在那个困难时期,贴补村民度过饥荒。每逢节假日回到故乡,我都要到这片槠树林中走一走,感受那份童真,那些沧桑,那些乡

9、愁。夏天流着大河一样的汗,见异思迁地回答“喜欢冬天!”冬天穿得像棉球儿一样,上下牙打战地回答“喜欢夏天!”其时,母亲也正热得受不了,或者,冷得挨不住了。我的答案就是她心里所想,不过是借儿子的口表达对冷热两重天的赌气罢了。所谓“春寒料峭”,江南各地几乎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春寒,早春寒、倒春寒。人们把春分前的冷叫早春寒,春分后则称作倒春寒。梅尧臣形容春寒,“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农谚则直接得多,“冬冷不算冷,春冷冻煞牛”。动作快的人,把棉袄、羽绒衣都收拾到柜子里了,不得不又翻出来穿在身上。因此,适度春捂成了保养人体阳气的科学方法。而倒春寒发生的时候,正是江南早稻播种、育秧期,极易造成早稻烂种、烂秧。每当此时,农民的心里着急上火,哪里还感觉得到冷。江南一带,至今没有实现集中供暖。不过,空调、地热,以及各式各样的取暖器,把热和冷都做了有效的屏蔽,人们不再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热和冷。当然,不流汗的夏天、不哆嗦的冬天,仍然那么有江南味道。那一片槠树林蔡伟清 39散文馆 最美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