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创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研究_方英.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21826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创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研究_方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创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研究_方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创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研究_方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会创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方 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400)摘要:社会组织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的重要主体之一,如何提升能力以更好地参与协同治理是其发展方向。从社会创新这个内生性视角展开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是下一阶段合适且有吸引力的方向。社会组织产生是一种组织创新,其理念与价值创新具有独立的社会价值,服务产品则是社会理念和价值创新的载体,资源配置创新,连锁、加盟、授权等组织创新致力于更好地传达使命,提供服务。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可以回应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中的目标置换、社会组织的理念和价值彰显度不足、社会组织自主性不足等问题。关键词:社会创新;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图

2、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640(2023)02-0030-07 一、社会创新的内涵要素社会创新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新;二是内在指向所欲求的结果。社会创新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新制度、新社会运动、新社会实践或者是合作的不同结构。1社会创新具有社会工程的性质。1911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的五种情况:产品创新、生产方法创新、市场创新、资源整合创新和组织形式创新。2社会创新概念承续了熊彼特所确立的创新理论的基本精神,并将创新的目标和范围扩展到社会领域,将创新的机制或方式延伸到多元主体的合作伙伴关系。32006 年,杰夫摩根以英国杨氏基金会的名义发布

3、社会创新宣言,提出获得高度认同的社会创新定义,即“为满足社会需要的目标所驱动且主要通过具有社会目的的组织来开发和扩散的创新性的活动和服务”。詹姆斯菲尔斯是美国社会创新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他界定社会创新为“任何比现有方法更新颖、更有效的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从“社会问题、社会需求、社会价值”角度来阐述“社会”的内涵。3按照欧盟的定义,社会创新是指“定义和输送新的服务以提升个体或社群的生活质量”。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创新行动、策略、实践和过程,它往往兴起于面对贫困、排斥、隔离和剥夺,且个人行动无法在现有的公共制度场域找到满意的提升生活条件的途径时”。社会创新的结果是产生促使社会变革的产品

4、、服务或项目。扩散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创新过程的一部分。按照Mulgan的观点,社会创新扩大影响“产生于一个理念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并开始成长、复制、接受并授权时,把一个好的理念扩散需要有技巧的策略和一贯的愿景,以及汇集资源和识别关键作用点并提供支持”。4通过建立多元合作关系,NGO(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达到社会创新。4-5规模最大并得到最好发展的社会创新研究类型聚焦于创新带来的社会关系维度的变化,这个研究类型致力于探索变化的连续统:从建立新的社会 收稿日期:2022-09-26 作者简介:方英(1974),女,汉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组织,女性研究。引文格式:方英.社会创

5、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研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3,23(2):30-36.30 制度、创新社会制度或者形成新的社会运动的制度变化,到更为温和的行动,这些行动的目标在于创造新的合作或者弹性的工作过程并激发新的组织实践。这种变化有五种类型:研究设计挑战、社会结构的变化、工作模式的变化、社会变革的扩散和城市研究。社会创新带来的社会关系变化,既有制度化的社会关系变化,也有温和的合作、弹性的工作过程的社会关系变化。6综上所述,社会创新是一种以创新的手段来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的行动,涉及社会理念价值、服务产品、资源整合、组织创新等方面,与具有社会改善理想和行动的社会组织有良好的亲和性。二、从外源性到内

6、生性研究视角转变我国社会组织研究长期在国家社会关系的外源性视角下开展,“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的主要范式。7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理论探索,带来了对社会自主性的关注。8康晓光和韩恒提出分类控制理论来回应上述理论的不足,提出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分别采取不同程度的控制策略。通过分类控制,既可以通过限制性的措施防范社会组织有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又可以吸纳其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9分类控制和行政吸纳社会理论是对我国政府如何接纳和管理社会组织的实践所作的总结。在分类控制体系的理论视域下,康晓光进一步提出“行政吸纳社会”。

7、行政吸纳社会理论从现实情境下中国的政治体制出发,通过分析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的方式建构出解释框架,对于理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0随着政府职能部门精简以及社会问题日益增加,服务类非营利组织弥补政府功能失灵部分的作用凸显,该类组织被接纳并成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一。社会组织在协同治理、社会治理中的补充或者伙伴关系受到关注。11朱健刚和邓红丽提出,新时期在治理吸纳慈善背景下,国家与社会达成了深层次的合作与嵌入关系:国家通过意识形态的吸附、行政监管及战略资源的运用有效地汲取了社会资源,而社会组织的合法性与战略位置也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10最近几年,对国家社会范式的反思开始出现。有

8、学者提出回到历史,从中国的历史情境中,以社会组织本身的演变为主角充分贴近其本来面目,寻找契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实质,并提出在社会治理视角下社会组织具备了成为多元主体之一的平等伙伴关系的制度空间。7也有学者提出尤其要将中国共产党带入社会组织研究的历史视角,并从层系社会、总体社会、协同社会的类型变迁视角分析社会组织和国家的关系,历史与政党作为区别于西方的最为重要的两大变量,塑造了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走向“协同社会”的方向。11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寻求合适的理念和机会结构空间。从西方传入的理论在我国水土不服;从实践中提炼的分类控制理论将社会组织发展带入狭小空间,只保留其社会服务功能,缺乏

9、精气神合一的面貌;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进入社会治理有效补充的边缘空间,依然只有社会服务功能被认可和看到,运行深受购买服务的指标制约,不能完全从服务对象需求出发及时调整和深化服务,组织的主体性受到影响,处于半依附的生存状态。在社会治理视角下,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如何定位?是伙伴关系还是伙计关系?伙伴关系是一种具有良好自主性、独立性的合作关系,而伙计关系则是一种半依附状态下的补充定位。两者以何种形式合作在实践中不断调适,社会组织的政治可信度、专业服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变量。在政治可信度方面,近年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专业服务能力通过社会工作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也在

10、稳步推进。资源整合能力方面通过社会创投、99公益日、志愿者服务平台等形式不断探索。伙伴关系还是伙计关系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根据各自的优势和所长形成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社会组织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领域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织力量。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社会创新是社会组织进一步全面发展,更好地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增长点。社会创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以创新性解决社会问题为指向,为社会组织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并通过提升社会服务的效益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国内虽然有学者从政社“创新联动”关系构建提出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创建新型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政策体系1

11、2,但总的来说,如何从社会创新创业视角探析社会组织发展还较少受到关注。国际上,有学者通过对Scopus Platform 和Web of Science社会创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31 上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社会创新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相容性大于排斥性,社会创新可以增进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价值。13另有学者提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使对企业的关注从传统变革行动者的外生性视角转向内生性视角。6这是一个对社会组织发展有启发的观点,上一个阶段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理论都是一种外源性的视角,这种关注旨在探讨社会组织这样一种新的组织类型如何在强国家情境中进行角色定位。随着社会组织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元主体之一

12、,国家社会关系外源性视角完成了阶段性的历史使命。在下一阶段,更需要从内生性的视角关注社会组织如何给社会带来可持续变化,社会创新视角是一个合适且有吸引力的方向。已有对社会组织研究的国家社会关系视角更多地关注宏观制度化的社会关系变化,对中微观的社会关系变化关注不足。社会创新视角可以引导研究更多地关注组织中社会关系的变化,并由此延伸到对组织文化的关注。后者虽然慢,但往往可以更为持久和深入,这也是制度化变化的基础。对后者关注不足,也将影响到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从国家社会关系范式向社会创新范式转变具有行动的迫切性,可以更为有效地回应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达成研究和实践相互推进的新局面。三、社会创新与社

13、会组织创新发展社会创新是一个在多领域兴起的理论思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载体由英国兴起并在我国传播,其“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和前景;与此同时,混合经济概念也从企业界兴起,倡导在股东利益之外,企业要关注员工、消费者、上下游生产链条、社区等更为多元的利益相关者。经济学家吴敬琏呼吁“东亚应更快推动从所有者经济向利益相关者经济演进”。14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改革创新需要各方达成共识,释放社会创新的空间和动力。社会组织要发挥自主性和开创性,成为社会创新的重要组织载体,从社会服务产品、资源配置等

14、多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第一,社会组织本身就是社会创新中的组织创新。从社会组织兴起来看,用社会创新的方式改善社会问题是其兴起最重要的动力之一。首先是对社会问题及所涉及的弱势人群的关注及帮助的意愿,同时要用已有应对方式之外的其他创新方式提供支持帮助,两者的结合推动社会问题的改善。在探索中形成的社会创新不仅可以惠及弱势群体,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也有可能扩展到更广泛的受益对象。以托儿所幼儿园的兴起为例,其最初在社区中开办,为不得不外出工作的贫困母亲(当时只有少数女性外出工作)提供儿童照料,避免得不到家庭有效看护的儿童陷入危险境遇。早期托儿所幼儿园由具有社会关怀意识的女性基于公益慈善的目的创办。此后,

15、该项社会创新不断扩大影响力,惠及更多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的两性。这种组织创新的原动力来自社会,一是困顿人士抱团取暖、共同克服困难的意愿和行动;二是具有社会关怀取向的有识之士起而行之,为改善他人的困境而行动。这股社会创新的原动力有利于社会机体保持健康和活力,需要社会治理机制接纳并提供支持,需要政治接纳并提供表情达意的通道。第二,社会组织的社会理念与价值创新具有独立的社会价值。社会理念和价值创新不仅可以使直接受益的服务对象从不合理的观念压迫下解放出来,而且可以启示同时代更多面对造成该问题共同机制的群体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寻求问题解决的方向和力量。更大范围的人群被相同的不合理的社会观念下形成的不良机制所压

16、迫,但是因为具有更好的社会支持和保护因子而没有暴露出严重的问题。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也是在设立社会健康运行的警戒线,通过对社会机制的及时反思和调整来避免问题的全面恶化。比如慧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特殊儿童的托养问题,从幼儿园开始关注并和服务对象一起成长发展,不仅令服务对象直接受惠,更促进了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增进了社区和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友善接纳和支持,提升了社会文明水平。社会组织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公共利益取向;第二类是互利取向。第一类社会组织的参与者拥有更强的社会理念和价值信念,比如具有认为某些类型的社会关系优于其他类型的信念。这个途径可以合理化公共利益取向的社会组织作为人们实现他们社会理念和价值的机制,比如使社会向着更符合其价值的方向改变。群体共享的理念激发个体对公共利益取向社会组织的支持。15价值可以分为工具价值和终极价值。终极价值可以分为自我中心和相互联系的价值、社会中心并社会工作与管理2023 年第 2 期社会工作 32 相互联系的价值。只有社会价值可以激发个体为提升公共目标的志愿贡献并和为了公共利益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可以描述为两个无私行为的动机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