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_戴若愚.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2433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_戴若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_戴若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_戴若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言学研究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收稿日期:2022 05 22;修订日期:2022 07 05作者简介:戴若愚,男,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欣洁(通信作者),女,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戴若愚,张欣洁(西南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成都 611756)摘要:历时梳理 19852021 年发表的工程标准英译研究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少有学者涉猎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现有研究多从语言出发,针对翻译问题讨论翻译策略与方法,呈现研究范式趋同的特征。基于此,提出工程标准英译研究应采用新的思路,在关注翻译质量的同时,更多纳入影响翻译过程的社会、文化和译者要素,从语料库语言学、

2、译者伦理学、接受美学、形象学、传播学等多个维度深入研究工程技术标准英译。关键词: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路径中图分类号:H315 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 0297(2023)02 0097 09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国工程建设成就令人瞩目,海外建筑工程项目与日俱增,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技术标准作为契约合同的一部分,是维护正常秩序、质量体系认证、产品检测、合格评定、贸易仲裁等的基本依据,对于国际工程业务具有重要的标准参照作用。根据国际工程标准体系与标准应用 中的定义:“工程技术标准是为保持建筑行业的最佳秩序,针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项活动和需

3、要统一的事务所制定的建设准则和依据,涉及工程技术原则和应用原则的规定,是建筑工程的最基本原则。”1 在中国工程走向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工程技术标准外译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任务。做好工程技术标准外译工作,既可以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帮助国外企业了解中国、促进中外合作与交流,又可以推动国家工程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增强我国在全球工程市场的话语权。刘伊生等考察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发现翻译/语言问题的影响因素占比达到 0 308,占据各类影响因素所占比重之首2。我国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2016)指出:“要推动中国标准 走出去,完善标准翻译、审核、发布和宣传推广工作机制,鼓励

4、重要标准与制修订同步翻译。”可见,翻译对于国家工程标准的国际化至关重要,研究我国工程标准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检索数据库中19852021 年收录的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文献(截至 2021 年 12 月 2 日),并以工程技术、工程标准、工程规范、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翻译、英译为主题词分别进行文献检索(篇名、关键词、摘要),获取 868 篇文献。经阅读筛选,去除重复文献和关联度低的论文、书讯、报告、会议通知,最终确定 93 篇期刊论文和翻译硕士(MTI)论第 23 卷 第 2 期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 4 月Vol 2

5、3 No 2 JOU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Apr,2023文。借助 CiteSpace 软件,主要从历年发文情况、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提出工程标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和看法。二、研究历年发文分析我国工程标准英译研究经历了潜伏期和发展期两个阶段:19852012 年发文量均为 1 3 篇,研究势头较弱;2013 年起发文量呈陡然上升趋势,20132021 年均达 3 篇以上,研究进入发展阶段。这一转变可能与国内研究生扩招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扩大和 MTI 招

6、生人数上涨有关3 14。2010 年以来,新增加的 118 所翻译硕士院校有 30%为理工类院校,这些院校具有理工类优势,开设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增设专业技术类翻译课程4,理工类院校对科技翻译的重视与日俱增,为工程技术标准翻译研究提供了发展动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国海外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大对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外译需求。为了促进标准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 2015 年发布 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提出促进我国标准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外文翻译500 项急需的中国国家行业标准。为了响应此计划,国务院随后颁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

7、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中国标准走出去工程列为重大建设工程,注重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要求,深化与相关国家的标准化合作,推进标准互认,并“在基础设施、新兴和传统产业领域,推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组织翻译1000 项急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英文版”。可见,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我国工程行业标准外译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表 120102020 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统计时间完成营业额/亿美元同比/%新签合同额/亿美元同比/%2020 年 1 12 月1599 42555 42019 年 1 12 月17292 32602 57 62018 年 1 12 月1690 40 324188 8201

8、7 年 1 12 月1685 95 82652 88 72016 年 1 12 月1594 23 52440 116 22015 年 1 12 月1540 78 22100 79 52014 年 1 12 月1424 13 81917 611 72013 年 1 12 月1371 417 61716 39 62012 年 1 12 月116612 71565102011 年 1 12 月1034 212 21423 35 92010 年 1 12 月92218 713446 5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着重促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包括电力、管道、铁路、公路、通信、港口等

9、多领域的大型建设项目,极大拓展我国建筑领域的业务范畴,推动我国企业的海外发展5。国家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见表 1),2013 年以后,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新签合同额保持着较快的增速水平,日益增多的海外工程项目间接刺激对相关标准规范外文版的需求量。此外,我国在 2012 年首次发布 12 本交通建设标准规范外文版,展现出国家对工程技术标准外译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界对标准翻译研究的关注。三、发文作者与机构分析分析 93 篇文献来源发现:MTI 硕士论文的数量最多,占比 50 54%,共计 47 篇;期刊发文量占比47 31%,共计 44 篇;余下两篇为会议论文。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的发文作

10、者主要为硕士研究生和相关领域学者,硕士研究生发文量占比近 1/2,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的相关论文与期刊学术研究并行发展的趋势。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发文作者和机构进行可视化处理后发现,发文作者呈点状分布,作者之间几乎没有合作联系,可能是硕士论文占比过大,发文作者合作联系较少,导致89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3 卷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网址:http:/www mofcom gov cn/。合作关系网不明显。仅有少量学者合作研究,共同发表文章。此外,表 219852021 年我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发文机构出现频次频次发文学校/机构4天津理工大学

11、3山东大学3西南交通大学3成都理工大学2北京交通大学2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2东华大学2太原理工大学2华东交通大学2西北大学期刊文章作者大多来自理工科研究机构或院校,如与水利、工程、铁道、交通运输等相关的研究院所,交通、理工类学院,研究机构与工程建设息息相关,发文作者拥有一定的工程专业知识,体现专业性特点。同样,硕士论文作者也大多来自理工科院校,如发文数量较多的山东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反映作者多依托学校学科特色和学院优势,研究工程技术标准翻译。表 3高频关键词KeywordsCountsYear翻译策略62013功能对等52013工程翻译42013翻译42012目的论42

12、011技术规范32016术语32012翻译报告32013交际翻译32015语义翻译22014四、研究内容分析文章关键词发现,47 篇硕士论文中有 32 篇为翻译实践报告,大多运用翻译理论,如功能对等、目的论、翻译转换、文本类型、交际翻译、关联理论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等,阐述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与技巧,总结翻译实践经验。论文研究内容多关注工程规范的语言特点,从词汇、术语、复杂长句、被动句等翻译难点入手,讨论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呈现研究范式趋同的特点。非实践报告类论文侧重翻译策略研究,如北京交通大学的占冕运用实证方法,研究在翻译铁路技术文献过程中学术背景不同的学生在思维过程和翻译策略上的差异6,或对

13、读者接受与译文质量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7。期刊文献研究重点则较单一,且大多囿于类似的研究思路,主要从语言层面出发,针对工程规范标准的英译问题,分析造成翻译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与方法。如杨思博、薛晓瑞、王磊等学者主要围绕工程规范或标准英译的语言问题,讨论术语、语法或语句翻译,分析翻译问题成因,提出翻译建议,研究深度有待拓展8 9。仅有少数学者对工程规范翻译开展系统性研究,不仅关注翻译的语言问题,还讨论分析翻译的外部因素。例如,张德祥探讨铁路标准英译中技术词汇的翻译问题,并为标准英译的发展提出建议,包括学习研究国外规范及术语表达;建设双语语料库;参与标准国际化组织工作和借助标准英译,宣传

14、我国标准,增强自身工程标准的话语权10。戴若愚和罗素常从文本出发,在研究 12 份铁路技术规范原文和译本的基础上,总结翻译问题并完整分析影响翻译的要素,从译介体系、翻译标准、语料库、译者职业素养等方面出发,提出更为系统、完善和具体的翻译改进建议,研究不再局限于对语言和译者的关注11。李静文则主要聚焦我国铁路建筑领域的术语翻译,分析术语的形态构词方法,在探究术语标准化的经济效应变化基础上,讨论本土化外来术语与国际化我国术语的基本翻译策略,进而完善术语翻译体系,推动术语的国际化发展12。值得注意的是,后三位作者都来自理工科综合大学,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学校优势学科,拓展了工程规范英译研究的深度。五、

15、研究不足与展望随着我国海外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加以及国外对我国标准认识的不断加深,中国工程标准正逐步打开国际市场,我国工程技术标准的英译研究在 2013 年以后开始有所上涨,目前此类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模式单一。以往论文研究大多从文本层面入手,结合某一翻译理论,讨论翻译策略或技巧,导致规约性研究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描述性研究趋于少数。第二,研究深度有待拓展。相关研究多从语言层面入手,针对翻译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翻译研究仍局限于应用层面;少有研究从文本外部视角认识工程规范翻译活动,研究视域亟待拓宽。第三,跨界合作不足。理工科的发文作者对工程规99戴若愚等: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综述范翻译在

16、语言层面的研究深度不够,理论知识运用不足,但对工程行业的认识较深入,而来自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学者对工程规范翻译的研究更深入和系统,展现出工程规范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特点。这种专业性不仅在语言层面会对翻译造成障碍,而且会阻碍外行对工程背景的了解。因此,未来翻译研究者需要与相关工程专业人员交流合作,加深对工程背景的了解,对专业学科形成全面认识。杨平认为,目前中译外的研究成果不够系统深入,基本仍处于较浅层的语言文本层面,从对外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层面对翻译进行深入系统的跨学科研究成果还不多见13。自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以来,译者、读者、译入语文化等文本外部因素成为文学翻译研究的关注点,科技文本翻译研究却出现固化趋势,仍以语言层面研究内容为主3 16。翻译作为一项多方参与的活动,涉及读者、译者、译出与译入语文化等多方面要素,工程技术标准翻译研究同样可以从这些要素入手,形成对此类翻译活动的全面认识。基于现有研究不足,本文认为未来工程技术标准英译研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继续深入。(一)注重与语言学理论的结合翻译学与语言学密不可分,早期的理论和方法论资源多来自应用语言学。因翻译的科学技术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