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联二二三年二月下艺术研究摘要:柱础作为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时期的不同、文化的不同以及信仰的不同,使得不同样式和造型的柱础被创造出来。以山西古建筑群在不同时期、不同建筑中柱础造型和样式上的特点为研究基础,可以发现春秋、两汉、隋唐、宋朝、明清不同时期的柱础工艺、造型、纹样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精神内涵,普通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柱础文化也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地域特色。关键词:柱础;艺术特点;研究;分析一、背景一柱础的由来在古建筑中,柱子作为房屋主要的承重结构,支撑着由梁和枋等传统木结构建筑组成的屋顶。整个柱子由柱头、柱身、柱础三个结构组成,其中柱础最为重要,它是柱子的柱基,也是
2、柱子的起点,具有良好的承压作用,是古建筑中必不可少的结构。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柱础就已经产生,一开始是将一块大石头埋于地下,防止房屋下沉和房屋底部受潮气腐蚀。随着时间推移,建筑师们发现埋于地下的柱础虽然可以使房屋稳固、承载压力,但久而久之也会腐蚀,于是便将柱础移至地上以免腐蚀破损,柱子下承受压力的石块便是础。二柱础的变迁柱础最早是以实用性为主,其最基本的作用就是防潮、承重。为了防止腐蚀,柱础由地下移至地上,吸引了人们更多的视线,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柱础的造型上也不再是用单一的石块放置,而是出现了更多的样式,这时,柱础也不单单是以实用性为主,而是以实用性和装饰性兼具并存,使其有着不同的
3、造型和纹饰,从普通到丰富、简洁到细致。大部分柱础的结构都是由柱顶、柱肚、柱身和柱脚四部分组成。柱础与柱子连接的部分就是柱顶,起到一个过渡作用。柱肚是整个柱础中最为丰富多彩的部分,最能体现整个柱子的个性,人们在上面雕刻精美的纹饰。柱腰在柱肚之下的收腰部分,由此来凸显柱肚的精彩。柱脚是整个柱础的最底部,与地面连接,用来承载整个柱子,起到防潮的作用。三柱础的造型从古至今,柱础的造型大体可以分为五大类,即几何形、仿物形、植被形、复合型、兽形。每一大类中又可以细分出无数小类,几何形就是柱础中最基础的造型,包含圆柱形、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和扁圆形;仿物形顾名思义就是由模仿物体的形状雕刻而成,有的像倒扣的
4、漏斗、盆形状的覆斗形、覆盆形,模仿鼓、鼓镜的鼓形、鼓镜形,还有模仿宝瓶、宫灯的宝瓶形、宫灯形等等;植被形的柱础造型多以瓜形、葫芦形、莲瓣形为主;兽形柱础的造型更是丰富多彩,有狮兽形、卧象形、卧羊形、蟾蜍形、龟形等。二、不同时期柱础的特点古建筑、寺庙等遍布山西省各地,历史意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颇高,有着中国古建筑宝库之称。以山西古建筑为主要载体,可分析不同时期柱础文化的特点。一春秋、两汉时期柱础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冷兵器时代,冶炼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采石技术有所进步,使得石材在建筑中广泛应用。兵器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开采更加坚固的石材,用于建筑工程中。将石块垫在木柱下来支撑房屋,既可以承重
5、又可以防潮,在当时为人们广泛应用。两汉时期的柱础已经产生了几种固定样式,随着柱础由地下移至地上,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开始在柱础上雕刻各种各样的装饰纹样。雕刻纹饰疏朗清晰,但较为粗糙,有的柱础上还雕刻了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图样。整体而言,这一时期柱础的造型较为朴素,多以方形、覆盆形柱础居多。柱础的艺术特点研究与分析以山西建筑群为例程铭郭仟禧陈罗辉第页三二对联二二三年二月下艺术研究二南北朝时期柱础的特点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推动中国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思想变革,同时带动了中国石雕技术的发展,在建筑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这时的柱础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佛教故事数不胜数,装饰图案也
6、更为丰富多彩,其中人物、饰品等都是艺术家们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源泉,他们创造出了覆盆莲花式柱础,莲花具有圣洁、美好、繁荣的寓意。山西省太原市的天龙山石窟、山西司马金龙墓都有发现覆盆莲花式柱础,在石材的开凿和雕刻上显现出高超的技术,充分体现出柱础艺术在当时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三隋唐时期柱础的特点随着石材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的石材雕刻技术也越来越熟练,柱础石上的图纹设计和艺术手法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唐代柱础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矮小、扁平。山西的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大殿中的柱础造型不论是莲花形柱础还是素底覆盆形柱础,整体造型都是矮平的。图样、花纹都是精神文化的表现,任何时期的图纹样式都是
7、民族精神的体现。唐代时期对莲花图文的雕刻也非常讲究,山西省临猗县的武王庙中就有三种莲花样式的柱础,有的柱础雕刻的是普通莲花纹样的覆盆形柱础,有的柱础雕刻的是莲花瓣尖向上翻卷的纹样,也有的柱础雕刻的是莲花整朵绽放弯曲的纹样,即使莲花纹样不同,但也极受人们的喜爱。由此可见,唐代时期的柱础雕刻多以莲花纹样为主,莲花纹样的雕刻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凸显出盛唐的繁荣之象。四宋朝时期柱础的特点宋朝时期经济繁荣,商业文化快速发展,人们追求富贵的愿望体现在方方面面,柱础文化也是其中之一。柱础是建筑的一部分,富丽堂皇的建筑也表现出人们身份上的满足。这一时期的建筑在石材技术方面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创造出专门针对石材制
8、作的营造法式,其中对柱础的制作方法有了明确规定:础方为柱径之倍,覆盆高为础方十分之一,盆唇厚为覆盆高十分之一。在山西武王庙的柱础中也保留了宋代雕刻痕迹,雕刻的凤凰图纹栩栩如生、神采奕奕、刀工精湛,体现了宋代石雕技艺的高超水平。宋代以后,柱础石上的雕刻技艺更加多彩,人兽图纹雕刻样式渐渐出现,雕刻技艺也越发烦琐。五明清时期柱础的特点明清时期,经济进一步发展,大量商人出现,商人们为了突显自己的社会地位把房屋建造得非常精美,柱础作为门面之一,其雕刻纹样也是美轮美奂。当时的雕刻图样多以吉祥纹饰为主,寓意平安喜乐、吉祥如意,图案有花鸟、山水、人物等,千姿百态。清朝时期柱础石的纹饰雕刻达到顶峰,雕刻内容多样
9、,取材广泛,风格丰富多彩。雕刻图案中,有些巧妙地利用了谐音,如万年青象征万事;灵芝又叫如意,象征如意,寓意事事如意、万事顺遂。也有在雕刻图案的旁边配上文字说明的雕刻形式。人们发现山西地区的柱础石样式繁多,有单层柱础、双层柱础和多层柱础之分,据了解,受当时官僚影响,单层柱础多用于寺庙建筑中,而民居建筑则突破了这种局限,柱础造型丰富多彩,双层、多层柱础皆有。三、不同建筑中柱础的特点从古至今,柱础都是建筑中的重要结构之一,在等级限制下,不同建筑中的柱础有着不同的形态,同时不同的柱础文化也体现着不同的精神文明。柱础体量的大小也随着建筑种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祠堂、寺庙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柱子的体积庞大,
10、柱础的体量也随之增大,普通民宅建筑较小,柱础也随柱子体量的缩小而缩小。同时,矮小的柱子,其柱础的高度会随之降低;较高的柱子,柱础也会随之增高。一在普通民居建筑中的研究山西有着众多民居建筑。山西宅院群落的出现,也体现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山西民居建筑的艺术风格完整美观、端庄大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受到特殊地貌影响,山西民居建筑可以分为两种,即平地建筑形态和山地建筑形态。在河沟阶地等狭窄处,多以窑洞为民居形式;在较大一些的盆地,受地貌影响,地震多发,建筑常采用砖木结构形式,结构严密,木材柔韧性好,整体坚固,抗震性好。由此可见,柱础在当时的民居建筑中也被广泛应用。民居建筑中的柱
11、础装饰非常精美,繁简程度不一,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体现着受特定地区和生活方式影响下所产生的独特文化内涵,也是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普通民居宅邸大多采用圆形、方形柱础,体量较小且工艺水平不高。圆形柱础上下小、中间大,像圆鼓,寓意欢乐、三三第页对联二二三年二月下艺术研究祥和;又像瓜形,瓜瓤多籽,寓意多子多福。圆弧形四方形柱础也是在方形柱础的基础上转变而来的,在方形柱础的柱顶垂直角上做圆弧处理,四边向内收腰,使得整个柱础表现出圆润的形态。在柱础的表面雕刻寓意吉祥的图纹,如在老人房屋前的柱础上雕刻竹子瑞鸟寿石等,祈求老人长寿、多福;在夫妻房屋前的柱础上雕刻连理枝白头翁,表达对夫妻家庭和睦、白头
12、偕老的美好祈愿。二在公共建筑中的研究公共建筑体现了不同地域的生活态度和地方文化。公共建筑的种类和形式丰富,展现出当地的思想理念、艺术风格、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等,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案、建造尺寸规格非常考究,柱础的尺寸、造型、纹样也在考虑之中。山西省运城市马村镇的玄帝庙总面积为两百二十平方米,如果按照规定制造柱础,那么柱础就会与九点二五米高的正殿呈现出比例不协调感,因此在建造时,其柱础的尺寸相较于其他柱础较大,使得整体更为协调。不同于普通民居建筑,公共建筑中的柱础造型更加丰富多样,有覆盆莲花形、兽形、瓶形等。山西五台山上的佛光寺大殿,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人迹罕至,所以被很好地保留下
13、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大殿中的柱础就是覆盆式莲花形柱础,在石雕技艺的发展下,一朵朵莲花盛开在柱础上,莲花以中心为点向四周呈放射状伸展,花瓣多为偶数,象征纯洁,寓意吉祥。公共建筑中的柱础纹样也不同于民居建筑,雕刻纹样不再是简单的花草图纹,而是栩栩如生的瑞兽纹样,寓意更深。山西蒲县东岳庙中的柱础,础盘四角雕宝相花,覆盆上各雕行龙三条,从龙串富贵到龙串流云再到龙跃海涛,构思巧妙,图案清晰,鱼、虾、龟、花卉,雕于其间,曲折柔丽,跃跃欲动。四、柱础艺术的价值柱础造型起初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功能上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石雕技艺的进步,人们不断创新,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思想运用在柱础上,还
14、将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创造出一个个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瑰宝。不同时期的工艺、造型、纹样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精神内涵,不同地域的柱础文化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地域特色。无论是普通民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在柱础上都可以看到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与向往。通过对柱础的造型和雕刻,将人们的思想蕴含其中,融汇成一个理想氛围,由此激励他人。柱础是古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也是古为今用的良好借鉴,它可以给现代人许多建筑上的启示。首先,建筑设计要符合建筑的使用需求,要有严谨的尺寸考量,从整体审美出发,体现建筑结构之美。其次是美观上的需求,重点区域要重点刻画,起到吸引、强调的作用。建筑的材质也给了现代
15、人许多启示,雕刻烦琐程度之间的相互对比,才能丰富建筑的表现力,而非单一表现力的不断重复。最后,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坚定信仰化成图案符号雕刻记录在建筑中,也为现代建筑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五、结语在传统古建筑中,柱础也担任着重要角色,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柱础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古代工匠的精湛雕刻技艺和巧妙构思下,使得建筑装饰中的情感、艺术、神韵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同时也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柱础文化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对于柱础的研究意义非凡,不仅对研究当地建筑演变有着重要作用,也对柱础艺术领域的
16、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韩旭梅.中国传统建筑柱础艺术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2黄坚.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柱础艺术与文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3岳岩敏.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与特征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4王亦非,殷晓伟,李鹏.浅谈柱础艺术设计的演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6):106-108+114.5尹力.山西民居建筑空间装饰艺术的特征及应用价值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6吴山.中国纹样全集宋元明清卷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7李诫.营造法式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8.8田自秉.中国纹样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图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10李浈.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第页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