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现实探讨周边安全问题解决中的中国角色与贡献尹继武 林晨希【内容提要】安全问题是国家关心的首要议题之一。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较为复杂,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热点敏感问题事态多变。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需要域内国家的协调合作予以应对。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的大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主动承担安全治理责任,提出安全治理理念,搭建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在热点问题上提出方案、贡献智慧,在周边安全问题的解决与应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中国外交;周边安全;国际合作;中国
2、贡献大国,与周边国家联系紧密,积极开展多边安全合作,在热点问题上建言献策,为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贡献智慧责无旁贷。一、提出理念、贡献智慧中国周边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诉求各不相同,存在矛盾,要想建立安全合作,必须首先在理念与原则上形成共识。在周边安全合作的相关理念上,中国不仅提出了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理念,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周边各国共同维护和平稳定,而且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呼吁各国积极参与多边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安全问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优先追求地区稳定,且始终倡导多国协商合作解决问题,坚信唯有各国加
3、强对话、增进互信,地区安全问题才能得出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存,域外大国的介入也对域内各国的安全合作造成了阻碍。在中亚,民族宗教矛盾较为突出,导致宗教极端组织活动频繁,对区域安全形成极大压力。在东南亚与南亚,还存在罗兴亚难民危机、金三角禁毒、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综合治理等现实问题。在东北亚,除了朝鲜半岛核问题外,有关国家核电力设施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同时,域外大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加重了周边各国对中国的猜疑,对域内各国的安全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安全问题需要地区国家的通力合作才能得到较好的应对与解决。习近平主席强调,“亚洲安全问
4、题极为复杂,既有热点敏感问题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明显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有进一步拓展”。a而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的108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现实探讨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一)“上海精神”与新安全观上海合作组织(下文简称上合组织)成立以来的二十多年间,中国在其框架下积极弘扬“上海精神”,倡导新安全观、新型国家间关系和新型地区合作模式。2001 年 6 月,上合组织在中国上海成立时,中国领导人总结“上海五国”的经验
5、提出了“上海精神”,其基本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b在 2018 年的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上海精神”的五个“观”,即“促进共同繁荣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观;实现普遍安全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开放、融通、互利、共赢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c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个“观”是对新时期“上海精神”的又一次系统性阐释,赋予了“上海精神”新的内涵。作为亚洲地区重要的多边合作机制之一,上合组织既为框架内各国提供了交流安全诉求的平台,又切实践行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
6、的新安全观。在上合组织成立后,中国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发表了中国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并提出“上合组织是对新安全观的成功实践”。d而在 2014 年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对新安全观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与诠释,建议亚洲各国在倡导新安全观的基础上“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e(二)全球安全倡议面对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的世界局势,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2 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呼吁各国积极参与多边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倡议是中国对全球安全所需的理解,也是中国特色安全理念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习近平
7、主席提出的六个坚持,包括“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f“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g“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h等,涵盖了不干涉内政、可持续安全、多边主义、和平解决危机、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问题等多项内容。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面对不稳定的世界局势所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是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体现,其内容与当前国际社会维护和平、应对冲突战争的需求相符,“既展现了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微观视角”,i是寻求依靠多边主义维系世界安全的重要设想。2022 年 9 月 19 日,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 51 届会议与民主公平国际秩序问题独立专家对话会上呼吁各方落实
8、全球安全倡议,承诺愿与世界各国一同践行多边主义,“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 中国未来也将继续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进入具体实践,以身作则践行新安全观,坚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体系,积极参与调解周边争端与分歧,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安全治理的难题。倡议也顺应了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安全的共同追求,受到各国的认可。在 2022 年 9 月 21 日的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上,与会外方人士表示该倡议切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为建设和平安全和繁荣的世界注入了重要动力。k(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旨在促进109当代中国与
9、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现实探讨国家间合作的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实践意义。2013 年 3 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总结了当代国际形势的基本情况,提出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概念。l 2015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在第 70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了系统而详尽的阐述。m2017 年 1 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
10、怎么办?”这两个问题,进一步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阐述了中国对世界的期许。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精确指出世界各国在安全、经贸、气候等领域相互依存,人类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正逐渐形成命运共同体;二是倡议各国应当坚持对话协商化解纷争、坚持共建共享应对安全威胁、坚持合作共赢促进经济繁荣、坚持交流互鉴孕育多样文明、坚持绿色低碳维护生态环境n,以共同的努力寻求更美好的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指导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构建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以经贸合作带动区域各国在文化等多个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正是中国针对当今世界许多问题亟需各国合作的现状所给出的
11、现实解决方案,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丰富、愿景明确,是指引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准则,为应对危机四伏的世界局势给出了中国的方案,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所有联合国会员国提供了启发”。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设想,为世界朝着更包容、更高效和更优质的方向发展提出了一个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已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各类决议中。o二、创建机制、构建平台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安
12、全问题显现出跨国、跨领域的特点,更加需要地区国家合作应对。“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p国际机制与平台对地区国家开展安全合作至关重要,能够为各国提供常态化的沟通渠道,增进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战略互信。为更好地与周边国家共同应对多元、复杂的安全挑战,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推动上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在朝核问题上发起并主持多轮六方会谈,并主导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促进地区国家在国际机制下的交流与合作。(一)推动上合组织的成立与发展中国主动参与构建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推动“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形成上合组织,
13、并在上合组织的制度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 年,中国提出倡议要将“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发展为五国合作机制,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并最终促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上合组织成立之后,中国积极参与议程设置,持续重视合作议程的拓展,为上110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现实探讨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合组织从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发展成为涵盖多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作出了巨大贡献。q上合组织在成立初期仍然延续了其前身“上海五国”会晤机制的议程,关注边境合作、打击国际恐怖活动、防止分裂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等安全议题,而中国的引领与倡议促进了上合组织的议程从安
14、全合作扩展到经贸、能源、基建等领域。在 2019 年的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对上合组织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提出一系列加强组织成员合作的重要建议,如“加快商谈上合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以新思路积极研究成立上合开发银行的可行性等,从安全和经济两个轮子推动上合组织发展走深走实”。r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主张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回应,成员国一致同意以“上海精神”为指引,推进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s 2021 年中国还牵头在重庆举办中国上合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中国坚持与各成员国共同弘扬“上海精神”,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开创数字经济合作
15、新局面。(二)发起并主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2002 年后,中国在朝核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在北京发起并主持了多轮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六方会谈,为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谈判平台,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与肯定。2003 年 4 月,在北京举行的朝鲜、美国与中国的三方会谈,为美朝两国阐明立场与诉求提供了交流平台。三方会谈成为中国继续牵头搭建对话平台,并以多边形式缓和美朝矛盾、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的起点。在中国的斡旋与努力下,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于 2003 年 8 月27 日在北京举行。会谈结束后,中国总结出各方的六个共同点,“成为了各方后续谈判协商的原则方向”,t不
16、仅促进与会各方共识形成,而且有利于会谈对话机制的巩固与完善。中国还在会谈的过程中适时提出建议,帮助各方增进互信,推进会谈进度。在几轮六方会谈的过程中,各方从确立半岛无核化的共同目标,到发表共同声明、通过共同声明的落实文件,以多边谈判的方式推进朝核问题的解决,美朝双方也在对话中加强交流、建立互信。中国发起并维持六方会谈的努力为各方的对话提供了机制保障,防止美朝之间紧张态势升级,同时也坚持了中国向来提倡的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原则。(三)主导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中国在 2016 年主导创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促进澜湄流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澜湄合作机制的成员国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以政治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交流为三大合作支柱,以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和农业减贫为初期的五个合作优先领域。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中,各方强调澜湄合作应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建立在协商一致、平等相待、相互协商和协调、自愿参与、共建、共享的基础之上,加强相互信任与理解,共同应对地区面临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挑战,推动澜沧江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