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虚实空间互动装置的公共性_董晶艺.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166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实空间互动装置的公共性_董晶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虚实空间互动装置的公共性_董晶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虚实空间互动装置的公共性_董晶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6虚实空间互动装置的公共性董晶艺 Dong Jingyi/文The Publicity of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s in Virtual and Real SpacesIn the era of pandemic,the demand for public art space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real space to virtual space.On the basis of the multi-dimensional,multi-modal interaction and audience diversity att

2、ributes of virtual and real space,this essay proposes more possibilities for the interactive innovation of public art in virtual and real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ity,and provides new design ideas for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s at the present times.At the same time,it explores how interact

3、ive installations can become a bridge for audienc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virtual and real spaces,enhance the publics emotional experience through online and offline real-time interaction,and inspire deeper thinking and empathy between social individuals and groups.Keywords:Public spa

4、ce,Publicity,Interactive installation,Public art摘要:疫情时代下,公共艺术的空间由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加。本文在探讨虚实空间多维度、多模态交互以及受众多元化属性的基础上,从公共性的角度提出了公共艺术在虚拟与现实空间互动创新的更多可能性,为当下互动装置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同时,探讨了互动装置如何成为虚实空间中受众互动与交流的桥梁,通过线上线下实时互动,增强公众情感体验,启发社会个体与群体间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共情。关键词:公共空间;公共性;互动装置;公共艺术一、疫情下公共艺术的空间转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在疫情防控要求下,人们在公共空间

5、的互动与交流需求受到限制。2019年底至今,各地疫情频发,在公共空间中保持社交距离和佩戴口罩成为常态,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各大高校毕业展等机构都选择将展览移至线上。可见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转向的实践为公共艺术在虚实空间的发展提供了交互的可能与新的思路。网络媒介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虚拟空间样态和用户群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艺术向虚拟空间拓展与探索变得更为紧迫。互动装置作为公共空间的互动系统,是公共艺术领域最前沿的分支,与传统装置艺术相比,其更关注如何调动公众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互动装置类型颇多,本文所涉及的案例均为城市公共艺术中线上线下结合的互动装置,为虚实空间中互动装置的设计策略提供

6、有力的案例支持,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虚实空间中互动装置的公共性未来。01.上海美术学院,云上一公里毕业作品展,2022,图片来自青春上美87时 空 Space-time01881.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的现状“空间”概念在西方哲学中,是从形而上学空间本体论逐渐演变为“主体身体”的实践论,亚里士多德将空间比作容器,把现实空间分为“共有空间”和“特有空间”,即“物理空间”理论。18世纪以来,欧洲哲学家尝试将经验主义考虑到现实的空间环境中,从人的认知和身体的角度探讨人与空间从相互独立转为相互依存的关系。“空间是某种结构化的社会秩序,既是社会权力秩序的空间隐喻,同时又是社会关系重组与社会秩序实践建构的过程。

7、”现实公共空间是一个多义的、动态的概念,在空间层面上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空间,又同时具有社会意义。公共领域一般释为普遍讨论问题、表达观点和集思广益的社交场所,公共领域根据现实公共空间引入人的活动,更强调人在现实公共空间中的行为。由此,艺术家们尝试利用网络媒介将虚拟空间中的信息内容与现实空间的互动装置结合,扩大公共艺术的传播及影响力。在疫情时期公共艺术转向半空间及网络空间,无论哪种空间,“公共艺术试图打破传统形态下特定场域和特定对话的限制,消解艺术和公众的距离感,带来全新的情感体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活动和社交更多地由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转移,虚拟空间所建构的虚拟化世

8、界成为人们使用移动设备社会交流的平台。艺术的呈现与表现方式也开始由传统的实体展示空间扩展到数据和计算机语言搭载的虚拟空间,为公共艺术打开了新的呈现维度。当下,公众在现实空间的频率和饱和度大幅降低,对虚拟空间互动交流的需求增强。基于网络媒介的交互、生活及工作,可以更多可能性地丰富公众的生活方式。张炯炯在多元性的融合:公共艺术的新媒体转向中表示,作为一种互动性与开放性的媒介,公共艺术的新媒体形态具有构建现代城市文化对话界面、引导环境感知和情感效应的作用。公共空间中的多元化主体由此获得新的体验,产生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共同创造公共艺术的现代意义。由于公共空间属性及其产生的互动行为直接影响公共艺术创作,

9、现实空间延伸至虚拟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虚拟空间作为新的艺术创作空间,也弥补了现实空间中的限制。2.虚拟空间的优势与局限性虚拟公共空间具有独特性和优势,公众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互动交流、工作及生活。相较于现实空间的物理性局限,虚拟空间的用户人群更开放、更多元,用户人群基数大,为公共艺术的交互提供了受众基础。国家统计局202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使用互联网的人数约为九亿八千万。通过数字技术创建虚拟空间,比现实空间的形式更多样化和富有想象力,例如疫情期间各高校推出的线上虚拟展厅、校园元宇宙以及美术馆的线上特别活动等。基于网络媒介诞生的如直播间、在线游戏等具有公共性的空间也属于虚拟空间之列,为公共艺

10、术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空间形式。计算机数字艺术创作方式结合网络媒介,促使公共艺术在虚拟空间的创作手段及交互形式更具创造力。数字化参与过程是公共艺术转移到虚拟空间后的改变,增强了公众的主体性即对于作品的评论转发等交互行为。虚拟化的在地性是虚拟空间的独特性之一,它强调对平台特性与交互的考量,而不是现实空间创作的元素提取和场地特征利用。作品的数字化与传统艺术作品所见即所得不同,虚拟空间的公共艺术由数字代码构成,是物质转向非物质化的体现。虚拟公共空间中所呈现的公共艺术面貌一般包括:基于特定平台进行“在地性”创作,就共同话题和热点在不同平台间传播、再通过公共艺术作品传达以及现实问题的介入等几种类型。微博、

11、微信、哔哩哔哩(bilibili)、照片墙(Instagram)、抖音、优兔网(YouTube)等日常使用平台所具备的交互功能也有侧重,如社交平台的一键转发、跨平台分享等功能让受众成为传播的主体,或是视频播放平台通过互动视频形式,增强受众的观影体验0289时 空 Space-time等。“虚拟公共空间打破了社会空间中阶层布局结构,不同的阶层主体来源于深层心理感知,在虚拟公共空间对流、重组、互动。”美国心理学家约翰R.苏勒尔在赛博人数字时代我们如何思考、行动和社交中提出网络去抑制效应,它减少了现实空间的限制,弱化了公众的行为逻辑,而更倾向于以情感为交互行为准则。因此,虚拟空间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公众

12、的交互心理上。虚拟空间的局限性则主要在于平台、受众面和体验的局限几个方面。虚拟空间的公共艺术依托于网络,且需要通过媒介呈现,缺一不可。虚拟特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共艺术的可及性。虽然虚拟空间的公众群体比现实空间的公众更多元,但因为平台、技术、网络等门槛,以及其自身的技术性的操作规范而被动地使之变为了“有局限的公共性”。网络信号和设备的运用等条件限制了在虚拟空间中公共艺术的受众群体,例如地处偏远无法连接网络的人群和未使用智能手机的老龄人群。但不可否认,虚拟空间随着当下社会状态逐渐成为社会的另一载体,容纳了社会群体的不同观点与公众呼声,已成为现实公共空间的延伸,而平台局限会由技术发展而消解。3.虚实

13、空间: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虚实空间不仅是结构化的社会秩序,也是社会权力秩序的空间隐喻,更是社会关系0302.徐汇艺术馆,“时空传送门白居寺吉祥多门 塔”线上特别活动,2022,图片来自徐汇艺术馆03.上海美术学院蒋飞工作室,上大元宇宙,2022,图片来自蒋飞工作室90重组和社会秩序在实际层面建构的过程。现实空间的公共艺术中,公众身体参与是作品呈现的组成部分,调动了公众的多感官体验和情绪感染。虚拟空间的公共艺术体验局限在于公众的参与缺乏对现实环境的感知,由于依赖设备、网络和技术等条件的“有局限的公共性”,看似开放实则其自身存在着壁垒。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并不是对立的,实际上虚拟影响着现实,现实映

14、射着虚拟,两者的有机结合为当代公共艺术提供了更多想象力,能起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作用。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融合,实现多维度的虚实空间,公众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也不再受限于虚拟空间,既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在地性互动装置以及与虚拟空间的公众互动交流,也可以通过虚拟空间对装置进行改变。因此,虚实空间在空间特点上更多维度,融合了多模态交互,使受众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参与创作,为进一步拓展公共艺术的开放性与公共性提供了基础。二、虚实空间中互动装置的公共性拓展公众在家通过互联网公开平台发表言论,移动设备不仅连接了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还连接了不同空间的用户和社交网络。随着虚拟化交互发展趋势的影响,虚实空间不仅构建

15、了线上与线下空间,也混杂了私有与公共空间。因此,笔者试图从公共性的角度,结合虚实空间的优势和局限提出互动装置设计策略,进一步拓展互动装置的开放性和公共性。1.虚实空间属性拓展:互动装置的开放性和公共性虚实空间的多维度空间、多模态交互以及受众多元化,拓展了互动装置的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其可适用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人群。1989年,在纽约联邦广场上,由于影响附近公众的出行,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ma)的大型生铁雕塑倾斜的弧被拆除,引发了艺术家的主体性、作品的艺术性是否应该高于公共意愿的广泛探讨。可见,公共艺术的概念不止强调在地性,也强调作品所面向的公众,公众参与是公共艺术作品

16、不可忽视的部分。公共艺术介入公众领域中引发公众思考与共情,使表1:虚实公共空间特点,笔者绘91时 空 Space-time其“公共性”从空间的公共性转向作品本身的公共性。互动装置如何调配好虚实空间?由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并非倡导摒弃物理空间,而是强调利用网络媒介和交互技术等创作手段,将传统物质化的公共艺术转向数字化,以代码的形式在虚拟空间延续。互动装置的内容将成为虚实空间的桥梁,借助计算机语言编码与解码的特性,创作出具有在地性、公共性、互动性并存的公共艺术作品,不断探索和拓展其发展的无限可能,在虚实空间中体现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2.基于公共性的虚实空间互动装置设计策略“互动”释义为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互动装置(interaction installation)实际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搭建人机、人人之间的互动形式。互动装置是探索人与自然、自身与世界之间新关系的最佳载体。世间万物都存在于一个漫长、脆弱但是没有边界的神奇世界中。要让艺术从具象化的物体中解放出来、超越艺术和技术的边界。互动装置艺术综合了多领域如美学、哲学、艺术设计学,还运用到计算机编程、计算机图形、自动化等技术,甚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