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都 体育学院学报 年(第卷)第期:网络媒体冬奥会报道中 的女性运动 员形象呈现研究王明枫李芳,金秋龙摘要:运用文本分析法、词频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四大门户网站平昌冬奥会和北京 冬奥会报道为研究文本,对冬奥会女 性运动员形象呈现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解 析。从视觉呈现、聚类呈现和议题呈现三个维度,文章得出女 性运动员形象主要呈现特征:视觉叙事成为形象呈现的新选择,体育精神成为形象呈现的新标签,并呈现出坚持不懈、敢于突破自我的“新巾帼英雄”形象;敢于展示温柔孝顺、贤妻良母的“多重家庭”形象;积极向上、阳光正面的新时代“社会楷模”形象以及缺失个性、模式固化的“泛娱乐”网红形象等视角 多
2、元、内涵丰富 的女性运动员形象议题。网络媒体冬奥会女 性运动员形象呈现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文化建构的“政治符号”与“身体景观”;消 费主义表征的“商品符号”与“价值偏差”;新闻框架映射的“刻板印象”与“角色偏离”。文章从扩散女性运动员榜样与示范效应,营造良好冬奥内外舆论环境;消除被符号化的媒介形象偏差,客观多元塑造女 性运动员形象;建构网络议程引导公众议程,消除媒介的刻板印象及角色偏差等三个方面对大型体育赛事新媒体实践提出启示与借鉴。关键词:女 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呈现;冬奥会;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当今融媒时代,女运动员媒介形象呈 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展现
3、女 性不同社会角色,促进女 性体育发展和女 性地位的提升。女运动员媒 介形象的积极呈现,不仅有效促进女 性身体与精神解放,还可强化国家身份认同,对内增强国家凝聚力,对外提升国家形象。但综观国内大型体育赛事报道,对男女运动员媒 介形象呈 现具有较 大差 异性。陈彦西指出,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男女运动员报道不平衡的现象,媒体在构建女性形象过程中仍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使得 女性继续成为被审视的对象。刘红等指出,在适应市场规律同时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趋于失范化,更强调她们的“美”或者“时尚”,而非自身在体育领域的成绩。可见,女基 金项目:国家 社 会 科学基金项目“社交媒 体情境下 运动健康传播的机
4、制创新与效果评估研究”();辽 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媒介舆论视域下大公报体育新闻传播的历史变迁研究()”()第一作者简 介:王明枫,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体 育新闻传 播;:通信作者:金秋 龙,博士,讲师,研究 方向:体 育新闻传 播;:,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辽 宁 沈阳;沈阳体 育学院管理与新闻传播学院,辽 宁 沈阳;沈阳体 育学院基础部,辽 宁 沈阳收稿日期:修回日期:性运动员虽然已在体育 竞技中占有半壁江山,但媒体对于男女两性塑造仍存在显著差 异。媒 介 技 术演进为女性运动员提供公开展示与表达自我空间,但并未真正改变女 性 在社会中被客体化、被观看、被消费的状况。
5、近年来,对女 性运动员媒介形象研究主要以夏奥会为样 本,有关冬奥会女性形象研究较为少见。基于此,本文选取四大门户网站平昌、北京 冬奥会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进行研究,观测基于新媒体语境的女性运动员形象呈现新特征,为大型体育赛事网络媒体塑造健康、正面媒 介形象提供合理化建议,为冬 季项目女运动员提升运动成绩及影响 力,有效开发其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提供助力。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及样本选取本文以四大门户网站平昌 冬奥会和北京 冬奥会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运动员媒 介形象为研究对象,截取年月日日平昌冬 奥会、年月日 日北京 冬奥会网站的奥运报道为研究样本,对每日的新闻头条和热点新闻板块中的新闻报道做
6、抽样分析。样 本量根据公式王明楓,李芳,金秋 龙:网络媒 体冬奥 会报道中的女 性运动员形象呈现研究计算,在的置信水 平,的抽样误差下,确定平昌冬 奥会所需样 本量为篇(女 性为主体占 篇),北京冬奥会所需样本量为 篇(女性为 主体占篇)。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四大门户网站平昌冬 奥会、北京冬奥会女 性运动员报道 进行形象归类、倾向性分析、议题归纳 和内容分析。主要搜集方面文本材料:一是首页滚动图片;二是每日新闻头条;三是报道图片。通过分析上述文本材料,探索网络媒体冬奥会女性形象呈 现的特点与规律。词频分析法选用软 件进行词频分析,对门户网站女性运动员报道中使用的高频特征词进行统
7、计归纳,探究网络媒体关于女 性运动员形象报道的倾向性。本文 词频分析主要以人工干预分词为 主,辅以“词频统计工具”,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词频样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聚类分析法本研究对门户网站 冬 奥会新闻报道中描述女性和男性形象的高频特征词进行聚类分析,以探寻媒体塑造男性运动员和女性运动员形象的差 异性特征。在操作上利用语言进行计算处理,采用 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网络媒体冬 奥会女性运动员形象呈现新特征视觉叙事成为女性运动员形象呈现的新选择平昌、北京 冬奥会赛事 期间门户网站总计发布图片张,其中女性运动员图片张,男性运动员图片张,男女组合图片张,非人物类图片为张。网站 冬 奥报道采取文字图片视频形
8、式,视频报道 居于主导地位,吸引更多受 众 关注。图片出现频率女 性多于男性,但 他们所呈 现的主题大不相同,一部分图片集中 凸显其女性特质的容貌、穿着 或性格,如对 速滑选手阿合 娜尔?阿达克外貌和对俄罗斯花样滑冰“三套娃”高颜值的报道;而对于男性运动员关注则以其运动员身份为出发点,着重展现运动精神 和家国情怀,如我国运动员武大靖、苏翊 鸣夺冠后的振臂高 呼,单板传 奇肖恩怀特“最后一舞”之后的泪洒赛场。可见,视觉叙事成为女性运动员形象呈现的新选择,在当前视觉符号空前繁荣的新媒体时代,诸如花样滑冰、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 作为一项深具商业潜力和美学内涵的冬奥 竞赛项目,成为网络媒体塑
9、造符号意义新的着眼点。体育精神 成为女性运动员形象呈现的新标签以北京 冬奥会为例,运用软件提取个高频特征词。名词如“女孩”“妈妈”等与女 性运动员形象和家庭形象相关的词汇,共个占总数的;动词主要反应女性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如“夺冠”“出战”等,共个占。通过 词频分析得出,除关注 最多的两位女 性运动员谷爱 凌、徐梦桃外,最为醒目的词就是“金牌”和“冠军”。此外还包括“失误”“努力”“坚持”“出战”“兴奋剂”“冲击”“突破”等,大都是描 绘 女性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等彰显体育 精神的词汇。从语言聚类分析可知,第一组中“母亲”和“女 儿”被聚 为一类,因为她们代表了女性运动员 的家庭形象;圆梦
10、 和元老被聚为一类,指参加届冬奥会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名将徐梦桃,她 在北京 冬 奥会上成功夺冠,也是时隔年之后我国在该项目上夺取的又一枚金牌,在经过数次重大伤病后仍然屹立于世界之巅,展示了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体育 精神;“拼搏”“骄傲”和“偶像”被聚 为一类,说明 国内媒体逐渐摆脱了 以金牌论英雄的叙事模式,只要在赛场上拼尽全力,就是令人 骄傲自豪的优 质偶 像。在第二组中,“失误”“压力”和“银牌”被聚为一类。从整体聚类结果看,冠军、突破与拼 搏成为女 性运动员 的“标杆”形象,从老将徐梦桃的老而弥坚,到谷爱 凌、荣格等小将的朝气蓬勃,女 性运动员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跃然于新闻报道
11、之中。视角 多元、内涵丰 富的女性形象议题呈现根据高频特征词分析,将女性运动员媒 介形象分为大议题:运动员形象、家庭形象、社会形象与娱乐形象。两届冬奥会女性运动员赛事评论共篇,日常训练报道篇,家庭生活报道篇,娱乐八卦报道篇。可见,赛事评论和日常训练是门户网站 冬奥赛事的报道重心,共占。门户网站在塑造女 性运动员媒 介形象时,主要塑造的是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年(第卷)第期“运动员”身份,其次才是个人生活方面。各网站对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均作出视角多元、内涵丰 富的议题设置与呈现。坚持不懈、敢于 突破自我的“新巾帼英雄”形象女性运动员在冬 奥赛场上承担着为国争光的角色期待,用出色表现诠释着运动员
12、角色的涵义与价值,呈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奋勇拼搏、永不言弃的全新“巾帼英雄”形象。在塑造运动员媒介形象过程中,通过媒体的话语生产,运动员形象总是与国家形象紧密相连,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归属感。网络媒体在对女性运动员进行报道时,较为明显的词为“冠军”“夺冠”“失误”和“国家”等,均呈 现其在赛场上坚持不懈、敢于突破自我、从容面对失误等良好形象,与传统 媒体时代所展现的女性运动员霸气、不畏困难、为国争光的巾帼英雄形象相比,网络媒体从媒体记者、体育观众等多个视角,更多体现新时代新女性的冰雪精神 和 冰雪文化,以及对冬季项目的执着与情怀。敢于展示温柔孝顺、贤妻良母的“多重家庭”形象女性运动员 的家庭形象
13、包括女 儿、女朋友、妻子和母亲等多重角色。通过高频特征词得出,在冬奥赛事报道中女 性运动员以姑娘和女 儿两个身份出现的频次最高,其次是母亲 身份,她们在报道中常常是感恩父母对其的支持以及由于比赛训练忽视家庭,从而表达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之情。女性运动员最为显眼 的是其“妈妈”“孩子”“姑娘”等家庭身份。与传统媒体时代型塑的拼搏 奋进、为国争光的整齐划一形象不同,新 媒体给女 性运动员以自由、开放表达自我的空间,原来被女 性运动员视为隐私,被传统媒体遮蔽得不敢曝光于公众视野的家庭形象,在社交媒体传播语境下被公开化、透明化。女性运动员 的隐私有时也会遭到网络媒体的过度报道,如在报道冬奥首枚金牌获得者
14、 拉拉?古特?贝赫拉米时,不约而同地强调她的丈夫是瑞士足球运动员瓦隆?贝赫拉 米。两名归化运动员谷爱 凌与朱易身世背景 受到广泛的关注。范可新、徐梦桃等家庭身世和成长经历也被广泛报道。对 女性运动员家庭形象报道,呈 现出“多重家庭”形象,也说明新 媒体环境下对于男女运动员形象的塑造存在差异,传 统性别偏见依然存在,女 性依旧处于边缘和 附属地位。积极向上、阳光正面 的新时代“社会楷模”形象女性在国际大赛上的成功 为她们赢得一定社会声望、地位和财富。女冠军们时常应邀参与公益活 动,担任爱心大使、健康指导等各类角色,如杨扬进入国际奥委会任职、携手中 国红十字基金会成立冠军基金,叶乔 波驰骋商场等,
15、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女性运动员在赛场奋勇拼搏之余,还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利 用其良好影响 力,塑造积极向上、阳光正面的社会形象。如我国速滑选手张虹被选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也是我国冰雪运动代言人之一,她非 常注重以自己的影响 力推广冰雪运动,并积极承担责任,她用自己的亲 身经历向大家诠释了运动员精神的真谙。法国冰舞选手帕 帕达吉斯、美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达丽安?史蒂文斯、奥地利单板滑雪运动员安娜?加 塞尔等人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肯定了北京 冬奥会的疫 情防控政策,并身体力行支持科学的防疫手段。她们与 时代同呼吸,共命运,针 对国际社会关切的如新冠疫情防控、环境保护、心理健康等问题,
16、敢于发出自己声音,并身体力行,这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 国倡议”,与新加入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团结”高度 契合,更与北京 冬 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一脉 相承,女性运动员在冬 奥会上呈 现的新时代的社会楷模形象具有价值导向和示范引领的作用。缺失个性、模式固化的“泛娱乐”网红形象女性运动员娱乐形象主要包括商业明星和网络红人的身份角色。在体育商业化今天,成功且颜值高的女性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具有较大商业开发潜力,如杨扬、张虹、谷爱 凌、徐梦桃等在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后,很快就成为商家追逐的对象,被邀请为许多产品的形象代言人。移动媒体时代催生了女运动员网络红人的身份特征,通过互联网女运动员们的神秘生活被公众知 晓。词频分析显示,用来呈 现娱乐形象的高频特征词主要是名词和形 容词,名词主要是“身材”“颜值”“美女”“美人”等;形容词着重表现了女 性运动员体态、容貌等方面的美,如“时尚”“漂 亮”“美丽”“甜美”等。媒体通过运动员生活 照片来吸引流量,这种行为本身无可厚王明枫,李芳,金秋 龙:网络媒 体冬奥 会报道中的女 性运动员形象呈现研究非,但过度挖掘运动员 的私人生活,会将她们赛场上的飒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