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 川 水 利 沱江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阳 帆,慕 凯,赵 芹,文海东,唐云逸,杨雅松(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成都,;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成都,;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摘 要】为了解沱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及动态变化成因,研究 年沱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与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变化规律,为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沱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与 年相比,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 ,降幅为 ;从侵蚀强度等级来看,极强烈和剧烈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占比明显下降,土壤侵蚀强度总体转轻,以轻度侵蚀为主,面积占比达到了 以上。
2、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是沱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建议进一步加大重点生态修复和建设项目投入力度,提升沱江流域水土保持能力。【关键词】沱江流域 水土流失 成因分析 动态变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引言土壤侵蚀一直是中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不仅对土地资源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侵蚀后土壤肥力流失、河流水库泥沙淤积、水环境遭受污染等后续问题更会给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一系列威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不仅能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治理好水土流失更是区域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是建设美丽中国必不可少的环节。四川沱江流域一直是长江流域中上游水土流失
3、比较严重的流域之一。流域范围内人口密度高,坡耕地面积占比大,加之易受水蚀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频繁的开发建设活动,造成了大量的表土流失,土地资源遭受重大破坏,面源污染加剧。近年来随着四川省水土保持预防保护与监督治理工作机制的逐步完善,沱江流域内重要土壤侵蚀区域得到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策源点受到监管,新增水土流失得到了初步控制。笔者通过对沱江流域 年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理清近年来沱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沱江流域水土流失潜在发展趋势,并探讨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成因。研究结果对了解和掌握沱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后期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
4、支撑和决策依据。研究区概况沱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是四川省腹部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位于长江左岸,它发源于九顶山南麓绵竹市断岩头下的大黑湾,流经绵竹、金堂、简阳、资阳、资中、内江市中区、富顺、泸县、龙马潭至泸州市城区注入长江,河流全长 ,河道总落差,平均比降。东经、北纬 之间,西北部紧接龙门山脉的九顶山,西靠岷江、东临涪江,南抵长江,流域内涉及德阳、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泸州等 地 市,个 县(区),沱 江 全 流 域 面 积,其中四川省沱江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 。沱江从金堂县赵镇三江汇口至泸州河口,称为干流,历史习惯称沱江,全长 ,总落差 ,平均比降 。四 川 水 利上游 主 流 为 绵 远
5、河;赵 镇 至 内 江 为 中 游,长,落差 ,比降 ;内江至河口为下游,长 ,落差 ,比降 。沱江流域水系发育,上游支流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青白江、毗河呈扇状分布,在平原河渠纵横交织下,形成十分复杂的水网区,其中毗河、青白江勾通相邻的岷江水系,构成了沱江为不封闭流域的特点,中下游支流与干流呈对称性的树枝状分布,主要支流有绛溪河、球溪河、资水河、濛溪河、大清流河、釜溪河、濑溪河等 条(图)。图 沱江流域区位 数据来源与方法沱江流域水土流失数据主要来源于 年四川省水土保持记录,年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以及 年依托 和 分辨率卫星影像,结合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模型,计算获取的、和 年沱江流域水土流失
6、动态监测土壤侵蚀成果数据。各个年度的数据来源、获取方式、技术路线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数据精度具有一定差异性。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判定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包括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侵蚀。本文中的水土流失面积特指水力侵蚀面积和风力侵蚀面积之和,不包含冻融侵蚀。结果与分析 不不同同年年份份水水土土流流失失状状况况 年不同时期沱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如表 和图 所示,其中 年水土流失面积为 ,占沱江流域总面积比例为,侵蚀强度等级以轻度、中度和强烈为主,占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为 ;年水土流失面积为 ,占沱江流域总面积比例为 ,侵蚀强度等级以轻度、中度和强烈为主,占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为 ;年
7、水土流失面积为 ,占沱江流域总面积比例 为 ,占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的 比 例 为;年水土流失面积为 ,占沱江流域总面积比例为 ,侵蚀强度等级以轻度、中度和强烈为主,占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 为 ;年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为,占 沱 江 流 域 总 面 积 比 例 为,侵蚀强度等级以轻度、中度和强烈为主,占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为 。表 不同时期沱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及比例年份面积及比例合计土壤侵蚀强度等级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图 年水土流失面积及占比 不不同同年年份份水水土土流流失失动动态态变变化化特特征征阳 帆
8、,慕 凯,赵 芹,文海东,唐云逸,杨雅松:沱江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水水土土流流失失面面积积变变化化沱江流域 年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情况如图 所示,可以看出,沱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从水土流失面积来看,年沱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 ,至 年减少至 ,面积减少了 ,降幅为 。其中,中度、轻度侵蚀强度面积减少最大,年,中度、轻度侵蚀面积分别减少了 和 ,降幅达到 和 。土土壤壤侵侵蚀蚀强强度度变变化化从侵蚀强度等级来看,轻度先减少后增加,年,轻度侵蚀面积减少了 ,至 年,增加了 ,此后逐年有所增加。中度和强烈表现一致,年呈连续下降趋势,降幅分别达到了 和 。极强烈和剧烈与轻度相反,表现出
9、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年极强烈侵蚀面积较 年增加了 倍,剧烈侵蚀面积增加了 倍,其后逐年开始有所减少。根据、和 年的动态监测数据来看,沱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侵蚀强度等级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分别占水土流失面积的、和 。图 沱江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特征 水水土土流流失失变变化化原原因因分分析析 沱沱江江流流域域水水土土流流失失成成因因()自然因素降雨一直以来是引发土壤侵蚀的重要外营力之一。四川省降雨集中且雨量多而强度大,沱江流域土壤侵蚀地区主要分布在龙门山区(四川三大暴雨区之一)、龙泉山脉以及干流附近低山深丘地区,丘陵山地相间的地貌形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极易遭受降雨侵蚀的地形特性大量的斜坡体。另一方面,
10、流域内土壤以紫色土为主,紫色土发育时间短,淋洗不充分,较易发生崩解和物理风化,土层松散而养分水平较高,土壤特性决定了其极易遭受水蚀侵扰。大量的斜坡体、土壤松散等自然条件进一步提高了降雨对地表的冲蚀程度,加剧了沱江流域土壤侵蚀量和强度,后续泥沙下山后淤塞河道,形成冲沟,反过来又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人为因素沱江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复杂,在本易发生土壤侵蚀的自然条件下,生产建设活动、陡坡开垦等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流域内水土流失。沱江流域作为川内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存在且尤为尖锐,以耕地尤其是地形受限发展而来的坡耕地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承担了沱江流域绝大部分粮食压力。压力传导下农户
11、们纷纷向陡坡要粮,高陡坡地进一步被开垦,植被覆盖率大幅下降,对泥沙的截留作用进一步降低,当地农户们多年来又惯于顺坡种植,在此背景下,沱江流域坡耕地土壤侵蚀强度增加,水土流失加剧。近年来,随着相关经济刺激政策如扩大内需,吸引人才、发展成德眉资经济圈等的实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生产建设活动(房地产、饮水工程、交通、工业园区等)也在进一步增加,扰动大量的植被地貌,很多业主单位未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水保方案,缺乏水保设施建设和修复生态相关措施,甚至存在很多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批先变等违法行为。从数据上来看,年间沱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虽然有所减少,但极强烈和剧烈的土壤侵蚀强度面积增加
12、了 倍以上。水水土土流流失失动动态态变变化化原原因因()强监管,遏制人为水土流失近年来,在四川省愈渐完善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政策体系的指引下,沱江流域各区县在行政层面上加强了对各类生产建设项目的方案审批、变更批复,收紧了对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落实的检查力度、严检水保设施自主验收等程序的合规性,确保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在事中事后的监管上稳步发力,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采用遥感监管结合现场核查,是沱江流域内针对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的一种高质高效方式 四 川 水 利方法。除此之外,各相关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也在逐步完善。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强,流域内生产建设项目乱堆乱弃、只破坏不治理等现象大幅减
13、少,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状况与土壤侵蚀程度也在进一步转好。()重治理,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治理抓手,近年来,沱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已见成效,土地利用现状有了较大的改变,林草覆盖率增加,流失强度降低,生态环境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而言,沱江流域国家水土保持工程资金主要聚焦于丘陵农村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申报以及坡耕地治理项目。整合涉农资金,在丘陵农村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打造新农村特色景区,将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着眼坡耕地,依据坡度,因地制宜坡改梯、土改石,推行等高线垄作,种植经果林,同时积极修建雨洪水排放设施、蓄水池等灌蓄水设施,有效改善坡耕地水
14、保条件。积极发掘当地特色水保树种,在高陡坡地推行水保林封禁治理,充分利用自然力量进行生态修复。综合防治体系的逐步构建为近年来沱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的好转打下了基础,年沱江流域水力侵蚀面积减少了 ,侵蚀强度减弱,中度及轻度土壤侵蚀强度面积增加,强烈及以上面积大幅降低,水土保持成效显著。预防监督与综合治理双管齐下,是沱江流域近年来生态环境转好,水土流失面积减小的根本原因。结论与建议()年沱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占比由 年的 降至 年的 ,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 。中度、轻度侵蚀强度面积减少最大,降幅达到 和 。轻度侵蚀面积先减少后增加,中度和强烈表现一致,呈连续下降趋势,极强烈和剧
15、烈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近三年来,沱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侵蚀强度等级以轻度侵蚀为主,占比达到了 以上。()从侵蚀强度等级来看,年土壤侵蚀强度总体转轻,年间,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大幅增加,轻度侵蚀面积有所减少,至 年,土壤侵蚀强度减轻以轻度侵蚀面积大幅增加,极强烈和剧烈侵蚀减小为主,中度和强烈侵蚀面积逐年下降。()沱江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原因: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极易遭受水蚀侵扰,早些年为解决吃饭问题,发展经济,流域内坡耕地垦殖率高,顺坡种植模式难以改变,城镇开发建设活动扰动地表地貌,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强度进一步增强。近些年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制度和综合治理首尾相连,协同推进,有效遏止了大部
16、分人为水土流失;开发建设活动扰动地表的同时,严格实施坡改梯,封禁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明显改善了沱江流域近年来水土流失状况。()虽然沱江流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其区域内水土流失的面积和强度仍居全省前列,人地矛盾、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后续仍需持续投入水土保持治理项目,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强化收益管理。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积极开展动态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实时状况,完善水土流失预警机制。统一全口径水保治理项目,因地制宜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切实保护流域内珍贵的水土资源。参 考 文 献王 平,孙 涛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及成因分析水土保持通报,():俱战省,文安邦,严冬春,等三峡库区小流域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适用性分析农业工程学报,():侯力文,曾 骥,郝仁琪沱江干流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四川水利,():曾 敏基于 的沱江流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乡村科技,():何毓蓉中国紫色土(下篇)北京:科学出版社,赵 忠川中丘陵区资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研究中国水利,():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加快水土保持建设筑牢生态文明基础 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水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