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情感嵌入技术治理的必然逻辑和实践路径探析_谭旭金.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3979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感嵌入技术治理的必然逻辑和实践路径探析_谭旭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情感嵌入技术治理的必然逻辑和实践路径探析_谭旭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情感嵌入技术治理的必然逻辑和实践路径探析_谭旭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9299/ki.42-1837/C.2023.04.0192023年第4期 总第210期 社会治理 领导科学论坛THE FORUM OF LEADERSHIP SCIENCE近年来,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各种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在重塑治理格局、提升治理效能方面显现出强大的力量。技术治理的价值在于实现社会科学管理、解放生产力,以新的治理工具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1,但技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鸿沟、安全隐患等风险2。社会治理实践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人与人的交往

2、需要情感加以维系,而技术治理的过度理性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究竟是我们掌握了数据还是数据掌握了人?人们的权利是否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剥夺?笔者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思考。一、技术治理的工具理性及技术赋能、技术异化(一)工具理性“工具理性”起源于工业革命时代,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效率至上为特征的价值观念。马克斯 韦伯将社会行为特性分为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前者强调个人对欲望的追求,具有目标行为导向,其行动过程理性化特征明显;后者突出利益导向,行为过程漠视情感价值。韦伯认为,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技术成为促进资本发展的理想工具,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下,人们对资本的追逐逐渐背离了技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3、的价值取向,而转向对个人私欲无止境的追求,致使技术与具有情感的人在空间维度上发生了身份置换。人变成了一种“工具人”,技术、资本却成了支配和统治人的工具,这是工具理性膨胀战胜个人情感价值的结果,技术成为目的,人的情感和主体性被忽视3。这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方面,当生活水平得益于技术进步而获得大幅度提高的时候,技术具有的工具性会压制一切反对声音,人们甚至失去了设想替代性选择的能力4;另一方面,一些组织和个人可能利用已有权力和知识方面的优势,借助技术工具侵犯他人权益,以获取经济利益,致使他人权益和社会公共权益受损。(二)技术赋能技术赋能在社会学语系里是一个新颖的词情感嵌入技术治理的必然逻辑和实践路径探

4、析谭旭金摘要: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技术治理实现了全面扩张,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技术治理对提升社会治理效率、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其过度推崇则会使技术治理产生异化,容易偏离社会治理服务于人的价值导向,导致治理过程中情感缺失。情感具有的心理寄托、增强社会团结和凝聚力的功能属性让人们重新审视技术治理中情感嵌入的必要性。积极回应和满足人民的情感和需求、建立制度化的情感治理方式、塑造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情感、实现情感和技术在治理实践中有机结合是优化技术治理的应有之义。关键词:技术治理;技术异化;情感嵌入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乡村数字治理平台接点传递失效及创新机制研究”(YCS

5、W2022147)。作者简介:谭旭金,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3)04-0093-04093汇。将技术和赋能分开来讲,技术是一种“装置”意义上的技术,是动力的表征,如工具、机械、仪器等技术运作的物理装置5,同时,技术也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所涉及的活动,如方法论体系、程序、步骤等。“赋能”是赋予行动主体以知识性的能力,从而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以实现目标的行为过程。结合对两者的概述,学界通常将“技术赋能”理解为一种能使主体发展的动力装置或者机制,能够实现社会发展管理的流程优化、效率提升进而重

6、塑新的生产价值的运作方式6。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就是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工具。在技术手段愈发成熟的今天,信息作为一种数字符号,其传播的范围广、速度快、效率高,数据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更加凸显,逐步衍生出如数字经济、数字治理等社会发展形态,借助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步入更加智能化、工具化的时代。(三)技术异化“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7。当这一现象发展到技术领域时,便会造成技术的“畸变”,通常表现为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所显现出来的弊端。人们通过智慧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实践领域,不但没有对实践主体起到积极的影响,反而限制了主体的发展,这

7、就是“技术异化”7。在工具理性主导的技术治理中,人与不同事物发生联系而产生的社会关系,逐渐转化为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数字符号关系,人的行为被技术异化而附庸为数据,例如,决策过度依赖技术,则容易产生唯数据主义,唯数据主义认为个人意志和情感表达不可靠,凡理性就不需要讲究情感。但实践证明,不是任何领域都能用数据简单表达的,决策是建立在个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基础之上的,它蕴含着人们的智慧和情感,过度讲究数据就容易导致技术异化。二、技术治理背景下情感嵌入的必然逻辑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使社会运行朝向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增进人民福祉、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具有不可替代

8、的作用。技术治理具有效率至上的内在特征,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对效率优先的追求,不免带来情感缺位问题。我国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注重治理行为对社会公平、正义等价值的促进。过度工具理性主导下的治理行为无意间成为阻碍社会公平的“拦路虎”,这是对人与社会关系的重大挑战。如何在社会治理中既强调技术的理性又突出人的情感向度?技术治理的情感嵌入是解决技术“异化”的关键之举,是社会治理回归以人为本的关键举措。(一)情感嵌入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工具理性主导的社会治理中,具有情感向度的治理方式可以柔化刚性的工具思维和制度规范,有助于缓解因“技术异化”而产生的情感冷漠等治理困境。因为法

9、治、制度无法全面回应民众的情感需要,情感治理是以情绪安抚和心灵慰藉为目标的制度化或非制度化的情感回应。用情感关切回应人们的需求可以弥合因治理逻辑和生活逻辑分歧而产生的鸿沟8。治理中的情感嵌入注重人的感受,讲究柔性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弥合过度技术治理带来的困境,实现社会治理中“情感”和“效率”的有效平衡,对推动社会治理向张弛有度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情感嵌入对增强治理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被赋予关心、理解以及帮助的时候,他对社会发展的好感度是上升的,这是技术无法替代的。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不仅要有理性的制度体系,更要有情感在其中加以维系,过度的工具理性会导致“技术异化”,过度的

10、情感嵌入也容易导致工具的合理性被个人价值伦理所支配,理性和情感的有机统一是增强社会治理韧性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但工具理性和情感并不绝对对立,二者在治理实践中应有机结合且保持张力,力求工具理性与情感相互融合,达到增强社会治理韧性的目的。三、情感嵌入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一)积极回应和满足人民的情感需求社会治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人,因此,094积极回应和满足民众的情感需求是实现社会治理目的的必要路径。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不是简单的技术赋能就能实现的,技术治理本身也不应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应是包含情感关怀的治理手段,强调主客体的“双向互促”。治理过程应立足于人,重

11、视人的价值、情感和尊严需要。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技术很难捕捉得到个人的全部需要,且容易把大数据计算出来的群体特征简单归纳为个人需要。如一些地方用数字治理全面取代传统的治理方式,用小程序填表、“接龙”等方式开展工作,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无形中把老年人群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众这些应用高科技、智能设备的“弱势群体”排除在数字治理之外。因此,在治理实践中,要增强技术治理的个性化供给,精准对接不同民众的需要,开设多元化的服务渠道,兼顾不同人群的心理感受,构建“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管理体系,使工具理性与情感向度实现有机结合,既让民众在公共服务方式上享有选择权,也有利于提

12、升民众对治理方式的满意度,增强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建立制度化的情感治理方式在社会治理中,应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情感治理制度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治理需要技术提升治理效率,也需要情感增进社会团结。例如,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一个民生问题的解决往往由多元行动主体参与,从而构成了治理网络,情感作为多方关系的润滑剂,能够增强多元主体的联系,有利于多元主体开展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社会治理中,实现技术赋能之外,还应积极推动技术治理情感化、人性化,把情感嵌入治理实践当作一种社会

13、化、制度化的治理方式9,来消解技术治理中情感日渐式微的伦理风险。一是在治理实践中将情感沟通方式作为制度化要求。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时,规定上门访谈为必要程序。工作人员以面对面沟通的方式了解居民需求、解决问题的同时,还与居民沟通了情感、增进了互信,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中的情感缺失。二是把情感建设作为社区治理绩效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工作中自觉接受居民的监督,重视居民对治理工作的回应,将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能够促进技术治理更有“人情味”,也可使治理更具“精度”和“温度”。有章可循的柔性管理制度,能把技术治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也可以提升民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进而提升社区治

14、理成效。(三)塑造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情感技术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在治理过程中强调工具理性,其目的是提升治理效率。技术治理想要获得价值认同,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应重视技术的应用是服务于人这一本质,而不是人受制于技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情感认同,能够引导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治理工作,从而对工作人员产生信任,对个体的信任会逐步转化为对生活共同体的信任,促使居民由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行动者,有利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0。因此,在社会治理中,要塑造社会共同体的情感,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社会共同体情感的塑造,关键在于公共治理价值和治理文化的强化,将其嵌入社区治理,通过“人人共治”

15、“温暖传递”的理念将碎片化社区缝合起来,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利用情感手段拉近人们的距离感,让治理个体成为治理中的权利义务主体。情感作为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石,是构成价值观的重要维度,也是文化形成的基本元素。但是,在技术治理的影响下,现代社会人与人的联系交往更多地表现为屏幕上的互动,数据在多维度空间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情感逐渐呈现出“快餐式”“碎片化”样态。在技术治理中要讲究“情感”,在“情感”沟通中要把握好“理性”。良好的治理文化能激发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社区情感氛围,提升居民对社区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有助于消除数据鸿沟,缓解居民的数字焦虑11。095一次对数字政府建设

16、的深化探索,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南宁市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提高行政效率、提升人民满意度还有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作为一项具有不确定性的系统性、综合性复杂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发展注定并非坦途,现实中也确实面临着线上平台信息完善、组织与流程的改造、技术与数据共享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深化平台构建、推动一体化治理、构建制度与安全体系和构建传播渠道方面继续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发展。诚然,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坚实的技术水平,但我们应对此保持信心,相信依托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能够探寻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政府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参考文献:1何圣东,杨大鹏.数字政府建设的内涵及路径基于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经验分析J.浙江学刊,2018(5).2郁建兴,等.“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经验,中国方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3杨静.我市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N.南宁日报,2020-09-19(2).4杨盛.南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改革创新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N.南宁日报,2022-09-28(6).5杨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