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事物非整数维的空间存在形式、非均匀的空间组合方式、非理想态的演变状态,是人文经济地理空间存在与发展的常态,也是社会经济系统外在复杂性的重要体现。实际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思想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其思维范式也受到新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极大影响。20世纪后半叶是系统科学大发展的世纪,在“老三论”(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基础上,尤其是“新三人文经济地理空间的“三非”现象及其认知途径宋 志 军1,2(1.河南大学 地理与环境学院,中国河南 开封475004;2.河南大学 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河南 开封475004)摘要:地理事物非整数维的空间存在形式、非均匀的空间
2、组合方式、非理想态的演变状态(简称“三非”现象),是人文经济地理空间存在与发展的常态,也是社会经济系统外在复杂性的重要体现。借鉴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可较还原论、确定性理论更好地解释当前人文经济地理学所关注的这一空间复杂性。由此,文章梳理了自上世纪中期以来与人文经济地理研究相关的系统科学的发展历程,并以城乡过渡带为主分析了“三非”现象的内在机理、外在表象,探讨了当前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局部理论困境及其解决途径。其目的就是要从非线性、系统整体性的视角,解释现实空间中看似“混乱”实则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空间特征、演变态势、运行机制,进而为学界提供一个更科学、更贴近实际的认知途径。关键词:“三非”现象
3、;人文经济地理空间;理论创新;复杂性;学科交融;认知基础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462(2023)03-0057-11DOI:10.15957/ki.jjdl.2023.03.007“Three Non”Phenomenon and Its Cognitive Approachof Human Economic Geographical SpaceSONG Zhijun1,2(1.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Henan,China;2
4、.Key Laboratory of Geospatial Technology for the 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Regions(Ministry of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Henan,China)Abstract:The spatial form of non-integer dimension,the space combination mode of non-uniformity and the developmentstate of non-ideal state(three
5、non phenomenon)are the normal state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isticeconomic space,and are important embodiments of socio-economic systems external complexity.Therefore,the latestresearch of systems science can be used to better explain the spatial complexity concerned by the curre
6、nt academic circleof humanistic economic geography than the reductionism and deterministic theor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development process of system science related to humanistic economic geography research since the middle 20th century,analyz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and external representation
7、 of the three non phenomenon,and discusses somelocal theory predicament of current Chinese humanistic economic geography development and its solutions based on theurban-rural interface.Its purpose is to reveal the seemingly chaotic spatial characteristics,evolution trend and operationmechanism in th
8、e real space that have certain law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linear and system integrity,so as to providea mor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cognitive approach.Keywords:three non phenomenon;humanistic economic geography space;theoretical innovation;complexity;disciplineintegration;cognitive basis收稿时间:
9、2022-08-22;修回时间:2023-02-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156)作者简介:宋志军(1970),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地理及其应用。E-mail:第43卷第3期2023年3月经济地理ECONOMIC GEOGRAPHYVol.43,No.3Mar.,2023论”(即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的出现,分形、复杂网络、仿生、综合集成研讨厅等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都给予了地理学重新审视地理现象的全新视角、理论和方法,并带来了众多全新的认知结果。总体上系统科学以复杂性分析为标志的认知途径和认知结果,已突破了以欧几里得、牛顿、爱因斯坦为代表,基于还原论、
10、线性分析的认知范式1-4。尽管20世纪系统科学的成果斐然,但不可否认,上述理论和方法都可归为局部成果,目前系统科学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3,5。人文经济地理空间富含复杂性(如“三非”现象),是各种现象、过程的复合体,而且也非空间发展演变的定态,所以我们不可因系统科学尚不完善、未出现旷世大家而忽视其革命性的认知变革。进一步结合现阶段人类活动爆发式的发展及其深刻影响,可看到具有思想启发、方法论意义的系统科学,理应成为理论地理学提升的助推剂。人文经济地理学大致经历了描述性、定性分析、传统定量分析及当前具有现代定量分析趋势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并在1950、1960年代发生了一场计量地理学领域的研究方法
11、革新。虽然当时地理学借助系统科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学术界普遍认为这场计量革命最终并未达到预期效果2,4。这是因为地理空间更多表现为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最终演化结果,它是各种复杂现象、过程的终端表现;当时的基础性复杂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并不适于直接反映现实中的地理事物6。然而在不同时期,都屡屡出现系统科学这一横断学科领域的学者借助地理事物展开相应的案例研究,进而增强了对地理空间复杂性的认识或佐证了地理规律的尴尬现象2,7。可以看到,作为世界最复杂的巨系统之一,人文经济地理空间绝非用单一传统数理方法所能解析的。随着全球进入“人类世”,整个世界社会经济活动的关联性及复杂性迅速增强8-9,而其空间“投影”
12、人文经济地理空间所面临的大数据、智能化、多系统、多尺度高度融合等发展趋势,也倒逼着学术界对其演变本质进行科学的再认识9。而以往因不确定性、模糊性、易变性被认为是难度量、难解释、逻辑性不强的空间复杂性,也逐步被理论地理学界重新提到台面上,“星球城市化”“集合城市化”等一批新兴理论逐步得以涌现10-12。当前,中国人文经济地理空间重构的趋势愈加明显,其演变迅速而看似“混乱”,而学界整体的研究范式、分析范式又未能及时跟上实践发展的步伐。由此,本文将基于当前系统科学的观点,系统而通俗化地总结人文经济地理空间非传统的基本数理表达,以期让初学者从一开始就能更真实、更深入、更科学地认识人文经济地理空间的基本
13、系统属性。1 人文经济地理空间的“三非”现象1.1 空间“混乱”的外在表象从总体空间运行看,各种人文经济地理事物的存在状态千姿百态,并突出表现为各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性。例如在城市空间,以独立个体(个人、店铺或企事业单位)为代表的邻里级、街坊级等微观空间的无序性,以城市街区级空间为代表、规划主导的宏观空间的组织性,两者各具特色,景观、空间特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现行的学科代码,本文所述的人文经济地理学是对经济地理(学科代码 D0108)、城市地理和乡村地理(D0109)、人文地理(D0110)为主的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泛称,其目的在于阐明这类广布人文特征的基础性空间复杂理论。58经济地理第43卷a.非整
14、数维的空间形态b.非均匀性的空间组合c.非理想的空间状态(道路、绿地与住宅楼的形态)(商服、居住与交通功能的耦合)(高楼与危房并存的生活状态)注:资料来源于。图1人文经济地理事物示例Fig.1Examples of things in humanistic economic geographic征、运行机制差异巨大。且在两者的耦合尺度区间,如城市中的社区/居住区级、小区/基层商服网点级、居委会/道路级等中观空间,还常会产生一种全新的空间尺度区间(在现实空间,城市微观、中观、宏观空间相复合的界限实际很难划分,须借助具体的演变情境来判断)。通常上述不同空间尺度区间存在的人文经济地理事物,分别对应于
15、不同的基本演变规律(即标度率),并因相互复合愈显杂乱无序13-14。图1选取城市中代表性人文经济地理事物进行了示例,可通过看似混乱但直观的景观,感受到这些地理空间富含复杂特征与深刻运行机理的现实状态。而这一状态是人们认识地理空间的第一感知,其迷乱的外在表象着实迷惑了很多人,以至于很难直观地感受到其蕴含的机理和特征。1.2 多种空间尺度的存在状态及其认识视角由图1可看到,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关联,众多看似混乱的微观地理事物相耦合,形成了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宏观人文经济地理系统。而其系统基础及基本的数理描述则值得深究。现实中,微观空间常为行为地理学所关注,宏中观空间则是我国人文经济地理学以各种宏中观现
16、象或规划为基础的传统研究领域。以往对各种指标、现状的分析,都倾向于基于不同宏中观空间尺度下的局部空间的特征、机制的细化分析,或某种发展情景的具体分析。对于微中观空间,由系统科学、热力学、量子力学为主拓展而来的社会物理学可知,个体(对应于物理世界的基本粒子)的行为、微观空间的运行并不能完全用经典力学体系来解释1,3。加之人的主观能动性、事件的概率性等特性,现实中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人文经济系统愈发的复杂,相变、混沌的边缘/自组织临界状态等系统特征异常明显3,13。而反观以线性和还原论为代表的传统数理分析技术(以牛顿力学体系为基础),基本无法解释这些空间复杂现象,由此产生了地理信息科学对空间信息的收集、挖掘,及以模拟现状为目的的仿生、人工智能(AI)、元胞自动机(CA)等技术,并致力于从其最终空间表现、计算结果来反推、验证其运行机制。进一步地,近期还发展了具有一定系统科学基础的复杂网络、分形等数理技术。但受限于系统科学的发展,当前学界对人文经济地理空间的系统状态的解析还远远不够。人文经济地理学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不同尺度区间。具体地,在这个由米级到几千千米级的有限尺度区间(在具体分析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