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小孙屠》李琼梅二重现象_盛睿航.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4001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孙屠》李琼梅二重现象_盛睿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小孙屠》李琼梅二重现象_盛睿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小孙屠》李琼梅二重现象_盛睿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联2023.2 下增/强/文/化/自/信文 学 研 究南戏,是中国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即 12-14 世纪,在以苏州、杭州为中心的南方地区发展兴盛起来的,它是最早兴起的汉族戏曲剧种,被誉为“百戏之祖”,南戏以爱情、婚姻方面的题材为主。小孙屠 为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之一,与 张协状元 及 宦门子第错立身 一起收录于明 永乐大典 内,距今已有近800 年的历史。它们对认识宋代的社会生活,认识早期的戏曲表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戏剧结构、提炼戏曲语言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小孙屠 的故事大略如下:小孙屠原名孙必贵,他率真耿直、血性勇敢,以卖肉为生,故被称为小孙屠。他的哥哥名叫孙必达,游手好闲,

2、屡试不第,一次出游,他邂逅了一位当垆卖酒的风尘女子李琼梅,两人萌生爱意,孙必达便花钱替她赎身,与她结为夫妇。小孙屠不满兄长娶风尘女子,孙必达婚后夫妻感情不和。开封府令史朱邦杰与李琼梅旧情复燃,被小孙屠撞见。朱邦杰与李琼梅设计诬告孙必达杀妻,软弱的孙必达被屈打成招。小孙屠一直为哥哥鸣冤叫屈,朱邦杰怕事情败露,又诬小孙屠为真凶,将其陷害致死。小孙屠得神灵保护,便到开封府告状,后经包拯断案,最终将朱邦杰、李琼梅绳之以法,为孙氏兄弟洗刷了冤屈。小孙屠 的作者是萧德祥,元代戏曲作家,成书于元灭南宋之后。但在演出的过程中加入了演员的创造力,不再单纯是萧德祥的个人作品。在明确了其作者的身份及成书年代之后,我

3、们将 小孙屠 放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来探讨它所体现的文化意蕴,就可靠得多。此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才子佳人剧,剧中对反面人物角色李琼梅的刻画颇值得玩味。本文拟就下层文人和市民阶层对李琼梅的不同态度来探讨二者的文化价值观。一、美丽多情的李琼梅在落志的文人眼里,貌美多情的李琼梅正是他们追求的对象。从本剧前九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美丽温善,对婚姻生活充满憧憬的下层女子形象。从角色安排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编撰者对李琼梅的同情与认可。本剧中李琼梅由旦角扮演,是戏中的女主角,属正面角色。通过她的唱和白,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个美貌娇弱的女子,并不带有风尘轻佻的气息。正如第三出的唱白:“自怜生来薄命,一身误落风尘。

4、多想前缘悭福分,今世夫妻少至诚,何时得称心?”她渴望有一个真正体恤自己、呵护自己的知心人。一旦从良,很是欣喜,“幸然脱得花门去,心欢喜鸳鸯情。”第八出成婚时,李琼梅唱“念奴家,好人女,幸遇君家才貌奇。似鸾风,一对儿”,对将来的家庭生活充满了企盼。前九出,我们可以看出李琼梅作为落魄文人孙必达的追求对象,依然可爱,第九出大段的闺怨抒情,不仅能博得众多女性观众、风流文士的同情,即使一般平民百姓也能予以理解,这也是这出戏常演不衰的原因。李琼梅这一女性形象,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爱情观与价值取向。元、明时期是戏曲高度发展的时期,戏曲已然成为主流文化样式。为数众多的文人墨客纷纷参与戏浅析 小孙屠 李琼梅二重现象

5、盛睿航摘要:南戏 小孙屠 是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之一,表现的是家庭伦理和兄弟之情,戏剧冲突一波三折、剧情引人入胜。小孙屠 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反映社会现象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小孙屠 中的矛盾冲突,有助于人们理解与认识中国早期社会人伦纲常等方面的内容。关键词:南戏;小孙屠;悲剧25COUPLETS传/承/民/族/艺/术文 学 研 究曲的创作,戏曲在文人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喜爱,这是有一定的社会原因的。元史 记载:“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这一现实,对于根植于正统文化的汉族文人来说,等于被主流社会、主流文化边缘化,从而造成了自我位置

6、的缺失,这是元代文人的不幸。但一方面,文人学士得以从科举应试、及第做官的传统道路上脱身出来,来到了社会底层,看到了人间的苦难,认识到了社会的腐败与黑暗。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录鬼簿 中还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人物,如王实甫、马致远等。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成为元代文人普遍的价值取向,他们从功名中抽身而出,将自己的学识与才华运用到了戏曲、说唱等民间艺术的创作上来,并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个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幸运。小孙屠中孙必达和他的朋友们仕途失意、无望功名,“奈功名五行薄浅”“一生不得文章力,欲上青天未有因”,转而恋酒迷花,寻芳拾翠,“四时中春光最美,共游赏更莫待迟

7、。暖风逐日好天气,莫蹉跎过了,谩自伤悲。”“算人生百年有几,不欢乐更待何时,大都三万六千日。何不遇花遇酒,花前饮,花下醉?且开怀自舒。”这正体现了元代文人仕途之路受阻从而醉心于诗酒玩乐、追风逐月的现象,元代文人开始从正统的文人形象逐渐向“浪子”形象蜕变。而作为风尘女子的李琼梅,很自然就成了这些人的追逐对象。二、薄情破家的李琼梅贾仲明在 录鬼簿续编 中,将李琼梅定性为水性薄情之人。李琼梅由文人眼中的多情女子转而成为市民眼中的红颜祸水形象。剧本第二、第三出,写孙必达携诗朋酒侣踏青游春,李琼梅效卓文君卖酒求良人,孙李二人相遇定终身。按照剧情的发展,孙必达与李琼梅,原本可以像众多的才子佳人一样,经历许

8、多波折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本剧并没有照惯有的风月戏的情节来展开,这样一个一心从良的底层女子,并没有在找到“良人”之后就过上她理想中的幸福生活。李琼梅在孙家没能受到应有的尊敬,小叔子一见面就表达各种不满。丈夫孙必达每日都是酩酊大醉,不求上进。李琼梅除了自艾自怜之外并未想到反抗,如果不是朱邦杰的诱惑,她也只能在哀怨中度过余生。从第十出开始,李琼梅就以反面人物形象出现,水性杨花、谋财害命,丝毫不能引起观众的同情。故而李琼梅的形象有了二重性,由文人眼中温柔多情的红颜知己,转变为市民眼中没有道德操守的薄情女子。这样的情节安排,给观众和后人留下更多反思的空间,人性与社会问题成了本剧的主题。它迫使我们放

9、下风月戏的情节窠臼,从市民文化的角度来进行解读。从市井文化的角度来看,剧中李琼梅这一人物切合当时观众娱乐的需要,但是,最终并不符合它所处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宋元时期,当时的大城市表面上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实际上官场腐败,官吏贪污横行,地痞流氓巧取豪夺,下层市民的生活十分困顿。本剧中的小孙屠以屠宰为生,由于生意不好,不得不辛苦做事以养活母亲。朱砂担滴水浮沤记杂剧 中第一折仙昌 点绛唇中写“戴月披星,忍寒受冷,离乡井。过了些芳草长亭,再不曾半霎儿得这脚头定”,反映了下层市民的艰难生活。对于市民来说,生计是第一位的,谈情说爱只能是茶余饭后的娱乐。孙必达和李琼梅可以逢场作戏,但孙必达一旦用千金来赎

10、李琼梅,使其成为他明媒正娶的妻子,日夜为生活奔波的小孙屠就立刻发出强烈抗议。因为在一般平民的世界里,安居乐业恒居于优先位置。而李琼梅的身份让人不齿,大家认定她水性杨花、薄情寡义、不守妇道,与市井小民的道德准则全不相符。时代已经限定了风尘女子的社会地位,李琼梅理应是别人玩乐的对象,而没有成人妻母的权利。懦弱的孙必达给了李琼梅这种权利,违背了市民价值观。二人结婚之后,又把她当作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弃之不问。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对底层女性的看法,文人已渐趋同于市民阶层。从人性的角度看,李琼梅原应成为值得同情的对象,但是,当时整个社会都认定风尘女子因其特殊身份注定心猿意马、不安于室。在 小孙屠 的戏

11、剧世界里,李琼梅不只造成冤假错案,还造成兄弟间感情的罅隙,甚至连孙婆的死都间接与她有关。因此,在剧情发展的需要及保护道德观的双重要求下,一心26对联2023.2 下增/强/文/化/自/信文 学 研 究参考文献:1元锺嗣成.录鬼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王季思.全元戏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一意追求爱情的李琼梅就成了剧中道德谴责的对象。剧中第十出杀害梅香这一细节很是蹊跷,由于缺少三句,我们也无从知道害梅香的主意是怎样由她设计,但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不合理性。梅香跟从她多年,可以说是贴心贴肺,突然就要把她处理掉,这是编者想要硬生生将

12、一个值得同情的女子变成恶魔,以贴近某一种固有的道德理念。作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李琼梅不得不扮演被消除的犯罪角色。三、李琼梅悲剧的社会根源由于元朝贵族们奉行的是民族歧视政策和各种文化共存共融的政策,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一直没有达到宋代那样强化的程度。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根本无法遏制逐利风潮的盛行。在城市经济发达的大都市里,由于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一方面出于娱乐的需要,促进了戏曲的发展,但在另一方面,其潜在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了其审美价值取向,又制约了戏曲主题思想的归属。小孙屠 中落志文人追逐烟花女子,体现的是风流,各个阶层的观众都能理解这一点。但孙必达一掷千金娶了李琼梅,这有悖于市民阶层的价值理念

13、。在他们看来,这就如同一场交易,在交易中,显然“价格不等于价值”。这样,在文人地位失落、商品经济发展的元代社会,文人自身的价值取向不得不让位于市民价值取向。因此,李琼梅先是被失志文人接纳,继而又被市民阶层所遗弃,最终成了她所生活的时代的牺牲品。孙李二人的婚变,在文化内涵上迥异于宋元早期南戏中的婚变。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宋代,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名利权势就会不求自至。寒门士子若经不起诱惑,很快就会走向堕落,抛弃糟糠之妻,甚至杀死贫贱之妻,依附高门。书生负心戏在一定程度上是侧面谴责这一所谓的不道德行为,对戏中“痴心女子”给予同情,但最终还是“破镜重圆”,而“负心汉”则毫发未损。这一方面是

14、由于传统的“好女不嫁二男”的礼教道德观的束缚,不得不安排这样的结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普遍的社会心理:文人们风流一点没有关系,负心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作为南戏中的“负心女子”李琼梅就不可能像“负心汉”一样得到社会的原谅,因为她处在文人地位低下的元代,她自身又是处于社会下层,自然不能与“状元公”们相提并论。李琼梅只是士子们体现风流的一个符号,当士子们需要的时候是“爱情”,当它与世俗观念相悖时就是“祸水”。当“负心汉”有点悔过时还可以“夫妻团圆”,而李琼梅们则不得不做刀下之鬼。同样的负心,却有了不同的结局。四、结语从剧目 小孙屠 中我们可以看出,观众最终拥护的是小孙屠,他孝敬老母、尊敬兄长,敢于同邪恶势力作顽强的斗争,富有献身精神,一味风花雪月的孙必达,经证明是错误的。他的错并不在于他醉生梦死、夜夜笙歌,而在于他娶了李琼梅。女性与情欲是罪恶的,这是此剧得出的结论。小孙屠 对李琼梅的先扬后抑,表明了文人追求最终屈服于传统势力的现象,从而使 小孙屠 由风月戏转向公案戏,由书生负心戏转向市民生活剧,由士子文化转向平民文化,由传统士大夫文化转向市民文化。这也是文人地位由庙堂之高转向社会底层的体现。小孙屠 充分体现了这样的一种转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南戏文化中反映的社会心理背景的机会。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