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术专业人文茶趣222023 年 第 7 期茶文化备受关注且日益发展,随着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旳茶文化被挖掘出来,与人们的关注度相对应的升华与传承。当今,茶文化己渐渐深入到人们的寻常生活中,大街小巷间茶馆茶室比比皆是,各茶产地的茶文化与茶田风格也掀起了一番与“茶文化”为线索的旅游风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形态的扩展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构成诸多风险1,同时,千篇一律、百城一出的城市景观已将太多的茶文化掩没在其中,无处可寻回那原汁原味守旧如旧原风貌景观。作为这一挑战的潜在解决方案,茶文化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是建设和改造城市环境,以提供更宜居、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城市的重要策略2。茶文化背景下的
2、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促进社会文化交流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网络,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重要意义在于从城市自然生命支撑系统的高度来实现城市开放空间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目标3。1茶文化背景下社会经济要素与绿色基础设施研究概况茶文化对茶产地绿色基础设施的影响十分广泛,体现物质载体种类繁杂。本文主要就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展开论述,研究的范畴界定为茶文化背景下社会经济要素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近年来,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开始逐渐受到重视,最新涌现的研究探讨了社会经济要素对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如DANIEL等将社会要素与经济要素视为一个整体,在研究方法上,从人均建成区
3、面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单一社会要素视角,分析了各要素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演变的影响。刘俪胤等选取受教育程度、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占比、园林绿化投资占比四个要素构成社会经济要素,探讨社会经济体系对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效应4。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基于组态视角,本研究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方法,探究社会经济环境各要素间的复杂互动,致力于回答以下问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的耦合构成了怎样的社会经济环境组态?这些社会经济要素是否是建设茶文化背景下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的必要条件?哪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组态利于建设高质量茶文化绿色基础设施?综
4、上,本研究在整合茶文化背景下社会经济系统的7大要素,以41个茶产地城市为样本,采用基于组态视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挖掘茶文化背景下社会经济环境影响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因果复杂机制,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图1组态要素影响过程图茶文化背景下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因素探究陆秋羽1,应 君1,2,邵张虞1(1.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2.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所,浙江 杭州311300)摘要: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自然生命支撑系统,如何在茶文化背景下优化社会经济环境利于高质量绿色基础
5、设施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研究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文章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组态视角分析了茶文化背景下城市环境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探究社会经济要素的耦合对于城市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为推动茶文化背景下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关键词:茶文化;绿色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环境;组态视角;fsQCA基金项目: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浙江省城市蓝绿基础设施高质量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LGF22E080006)。作者简介:陆秋羽(1998-),女,汉族,江苏盐城,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绿地与公共健康。应君(1974-),女,汉族,浙江丽水,博士,
6、副教授,研究方向:绿色基础设施与社会福祉与公众健康。邵张虞(1997-),女,汉族,浙江杭州,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绿地与公共健康。三茶统筹232023 年 第 7 期2研究方法2.1方法选择QCA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由查尔斯拉金于1987年提出,它针对小样本的分析可用于寻找复杂因果关系,强调通过实证和理论关联来解决相关问题。定性比较分析法使用组态逻辑,研究多种复杂变量组合对结果变量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组织间要素通过多因素间的集合影响结果产生。而集合理论和fsQCA方法适用于理论方法的匹配,fsQCA可用于解决社会科学领域复杂变量问题5。本文采用fsQCA方法探索社会经济
7、环境影响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因果复杂机制。fsQCA方法采用整体视角对跨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如哪些条件要素的组态导致预期结果的出现,哪些组态导致预期结果的缺乏或不存在等问题。社会经济环境各种要素组合形成不同组态,对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影响机制就属于这类问题,因此,fsQCA方法特别适合于这类问题的研究。QCA方法结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优势,关于少数案例定性分析解决了可推广性质疑,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大样本分析在定性变化和现象分析方面的不足。此外,与传统回归方法不同的是,fsQCA方法使用布尔代数来避免遗漏变量偏差,因此,fsQCA方法不需要控制变量。本文采用
8、fsQCA方法探讨了推动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因果复杂机制,主要原因如下:(1)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的创建是社会经济系统内相互依赖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该方法能够挖掘社会经济环境与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非线性关系;(2)本文的研究问题之一就是“哪些社会经济要素能创建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挖掘出影响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种等效路径;(3)本文重点探讨了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前因,该方法可以用来对比高质量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与非高质量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非对称前因,并加深对研究结论的理解。2.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开始正式印发,
9、规划地区覆盖范围为中国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6,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重点传统产茶区和名优绿茶的集中原产地,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资源极其丰富,因此深入探究长三角城市群茶文化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社会经济要素的相互规律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所以最终确定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基础指标数据均来自2019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报)、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3变量选取与赋值2.3.1结果变量。从1992年开始,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国家园林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
10、布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评选出的绿色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风景秀丽,人居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城市。200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的升级版,是国家园林城市的更高级阶段,更加注重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因此,在结果变量的选取中,本研究将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非国家园林城市的城市分别赋值为0.95、0.499和0.05。由于案例在条件上的模糊集隶属分数为0.5的情形是需要避免的,这一情形将导致案例难以归类而不被纳入分析,最终影响分析结果。故作者在0.5的基础上减少一个微
11、小数字以避免这一情形,本文采用0.499代替0.57。2.3.2前因变量。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研究时段内变化明显,理清其内在规律和变化轨迹是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关键。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的社会要素即人均建成区面积、城镇化率、大学生每十万人占比、是否为国家卫生城市,结合经济要素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国家园林绿化与固定投资占比作为七个前因变量。3结果与分析3.1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本文使用fsQCA3.0软件进行必要条件检验。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单个前因条件的必要一致性都低于0.98,不构成结果的必要条件,这说明单个社会经济要素对高质量绿色基础设
12、施的建设解释力较弱。3.2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参考之前的研究,将一致性阈值与PRI一致性阈值分别定为0.8和0.7,案例频数阈值定为1。通过对中间解和简约解的比较,可以区分核心条件和边缘条件,即中间解和简约解同时出现的条件是核心条件,只有中间解出现的条件是边缘条件。一致性指标表明,有6个组态构成了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创建的充分条件,结合6个组态的总体特征,将其分为4大类,以下详细阐述各个分类。3.2.1成熟领先型: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例,通过组态分析表明,无论园林绿化与投资占比如何,只要城市人均建成区面积大,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以及市民受教育程度高,即可建设高质量学术专
13、业人文茶趣242023 年 第 7 期绿色基础设施。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是中国最早一批沿海开发的城市,茶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较早,发展程度较其他城市遥遥领先,由于自身社会经济要素较好,较早开始重视茶产业,茶文化烙印区域的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的传承和景观的建设间相互产生作用力,因此这些城市在茶文化背景下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位于成熟领先地位。这类城市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示范点,可以积极连接周边落后地区,充分发挥“涓滴”作用,将本地茶文化优势利用技术交流、合作建设等方式带动周边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多点带动,打造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共同体”,构建协调紧密的高质量绿色基础
14、设施建设网络,支撑城市高质量茶文化绿色基础设施健康可持续发展。3.2.2相对优势型:以舟山、扬州、铜陵为例,通过组态分析表明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或者重视园林绿化投资与中国国家卫生城市评选活动即可创建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这类城市依靠本身丰富博大的自然、茶文化资源,在中国园林绿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相关政府部门对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城市文明卫生与园林绿化投资方面也十分重视,对于高质量茶文化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己具备相当规模,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城市独有的特色。这些城市可以考虑将茶文化符号运用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设计,将茶文化生成具有区域特征的文化符号归入设计之中,达到文化、景观同自然生境
15、共相存的格局。3.2.3蓄势待发型:这类城市以绍兴、马鞍山为例,通过组态分析表明,在城镇化率发展水平不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市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园林绿化投资占比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只要城市人均建成区面积大,重视中国国家卫生城市评选活动,即可进行高质量茶文化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迅猛,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这些城市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愈发强烈,并不会因为经济的发展而放弃自身的绿化水平,在城市建成区内积极推进高质量茶文化绿色基础设施发展,注重城市文明卫生。这些城市将区域空间划分为物产空间、自然空间、城市空间,茶文化的运用使茶产地区域景观品质得以提升
16、、区域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促进区域景观发展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符号的标志性景观。3.2.4差异发展型:以淮安、泰州为例,通过组态分析表明,在城市人均建成区面积小,城镇化率发展水平不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市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只要城市园林绿化投资占比高,重视中国国家卫生城市评选活动,即可建设高质量茶文化绿色基础设施。这些城市虽然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稍有欠缺,但是对于茶产业文化发展方面十分重视。城市的园林绿化投资与卫生文明建设在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想使高质量茶文化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保障,园林绿化投资与卫生文明建设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这些城市因地制宜,挖掘地方茶产业与绿色基础设施融合特色。通过区域间的错位竞争和优势互补,因地制宜地推进茶产业与绿色基础设施融合。4结语茶文化承载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思想,它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在茶文化作用下的城市高质量绿色基础设施是一种诗性空间,这种空间形态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原生文化空间。现全国的城市空间形态趋向异同,使人感觉到千城一面缺乏文化个性,由此也使景观设计也走向了大同小异的设计范围中。将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