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域文化之共时性呈现--以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苑为例.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43535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域文化之共时性呈现--以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苑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域文化之共时性呈现--以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苑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域文化之共时性呈现--以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苑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3CultureHistory文化 历史 丨 中图分类号 TU2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3)08-0123-06 收稿日期 2022-10-30摘 要 该文在共时性的视角下,对位于官渡古镇旁相同时间、相同地点、相同政治背景下建设的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苑以类型学方法从“类型原型、空间图式建筑形构、场地环境”角度进行研究解析,发现三者在地域文化元素的选择、呈现、表达上展现出三个不同时代的遗存痕迹及历史局限。希望以此三个案例的对比及解析,批判性地反思地域文化呈现背后的深层意义并给建筑设计的地域性探索带来更多启示与思索。关键词 共时性 类型学

2、地域文化 地域性建筑 民族性 地域性 在地性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chronic,we study and analyze the new Museum of Yunnan Province,Yunnan Provincial Grand Theater and Yunnan Provincial Literary garden,which were built at the same time,in the same place and under the same political background,from the aspects

3、of type-prototype,spatial schema-building configuration,site environment.It is found that the selection,presentation and expression of regional cultural elements show traces of three different times and historical limitations.It is hoped that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cases can crit

4、ically reflect on the deep meaning behind the present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bring more enlightenment and thinking to the regional explor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Keywords Synchronic,Typology,Regional culture,Regional architecture,National character,Regionality,Locality地域文化之共时性呈现以云南省博物馆新馆、

5、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苑为例Synchronic Present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Taking the New Museum,Grand Theater and Literary Garden of Yunnan Province as Examples陈仁全|Chen Renquan王浩宇|Wang Haoyu王 冬|Wang Dong1 问题的提出云南省为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的号召,于2010年前后建设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苑(以下简称“博物馆新馆”“大剧院”“文苑”),三者依托官渡古镇的

6、历史底蕴及文化效应,打造出“三馆一古镇”的规划格局,形成了一张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名片”(图1)。三者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投资金额相近(表1),都是政府项目,且在都市,故均有着强烈的“彰显特色”的诉求,这是当时时代的框定和局限,很大程度上表征了那个年代的设计策略和方法。以当今视野看,三馆均试图通过地域元素的运用展现建筑“特色”,但在其选择、呈现与表达上却展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相近而相远的差异对于研究当前国内建筑设计领域某些问题或有借鉴意义。2 观察视角及解析方法2.1 共时性视角“共时性”由语言学家索绪尔(F.D.Saussure)提出,旨在研究“联系各同时存在并且构成系统的成分之间的逻辑的

7、和心理的关系,这些成分是同一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11941年,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将语言学纳入设计学科的研究领域,将共时性概述为研究对象的时间与空间属性,主张对建筑进行静态分析,提出“时间空间”的概念。因此,在时间相对静止的语境下,有助于更直观地分析、比较建筑作品各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亦可有效分辨不同建筑作品之异同。2.2 解析方法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认为城市同时存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维度,提出将建筑同城市的历史、环境、场所相联系,认为正是时间将城市中不同规模和不同区位的事物连接起来2。以罗西的视角来看,建筑所呈现的地域性元素是地域文化、生活、

8、记忆的集合,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因此,在共时性视角下以类型学方法对建筑的地域性进行解析在方法上是有其合理性的。“类型”的研究始于18世纪法国著名建筑理论家德昆西(De Quincy),他认为“类型代表了一种要素的思想,这种要素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3;阿尔甘认为“类型应该被理解成为一个形式的内在结构”3;罗西认为“类型就是建筑的观念,他接近于建筑的本质”4;莫内欧提出“类型是一个用124HA 08/2023来描述一群具有相同形式结构的事物的概念”5,此设计理念深植于其“类型学的阶段”和“形式生成的阶段”5设计理念中。本文借鉴莫内欧思想理论,提出“类型原型、空间图式建筑形构、场地环境”的分

9、析方法。“类型”经抽象、几何化提炼后成为“原型”,此为类型学的阶段;“原型”结合文化、生活、建筑功能等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形成建筑特有的“空间图式”与“建筑形构”。“原型”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周边建筑状况、场地自然条件等进行设计形成了建筑独特的“场地环境”状态,此为形式生成的阶段。3 地域文化之呈现3.1 类型原型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类型”取自滇中高原传统民居“一颗印”。其整体呈现出外部封闭、内部通透的空间布局模式,该“类型”反映出一种聚合、内向的空间布局“原型”。于博物馆功能而言,此空间布局不仅有利于展品对于光线的适应性,其强烈的向心秩序也容易让参观者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图24)。大剧院的空间布局

10、模式与云南传统聚落所反映的向心属性及虚实关系具有较高相似性。以大理为例,其村落多以四方街为规划核心,民居、道路、祠堂等环绕布置。此空间布局模式表征为内虚外实的空间肌理,是一种增强情感内聚性、强化场所边界感、营造出强烈向心秩序的“原型”(图56)。相较于前两者,文苑并没有清晰的对历史文化“类型”及“原型”的追溯,其最多是采用了古典建筑最常用的中轴对称式布局,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功能性、朴实性的空间图示(图7)。3.2 空间图式建筑形构类型作为从地域文化中遴选出来且具有普适性的符号,直接指向“本体”与“再现”,辛克尔认为建筑不仅应该通过建构形式表达建造的逻辑(本体),而且应该具有图像化地表达意义的功

11、能(再现)6;作为辛克尔思想的传承和发扬者,波提舍认为“建筑构件的核心形式(本体)是结构机制和受力关系的必然结果,而艺术形式(再现)则是呈现结构机制和受力关系的性格塑造”6。因此从建构角度看,基于建筑本体性的空间、结构、受力合理性所衍生出的“空间图示”是设计基础,而再现地域文化诉求的“建筑形构”应是设计的延伸。博物馆新馆的本体建构以“原型”为基础,展览空间以串联方式环绕四层通高的中庭空间布置(图2)。建筑于中庭四角引入种植天井实现景观与室内环境的相互渗透,不仅化解了照搬其设计“原型”带来采光、通风难题的局限性,也极大改良了室内环境(图34)。“原型”通过“功能属性、文化内涵与生活意义同现代城市

12、建立起同构关系”7,形成了博物馆新馆特有的“空间图式”。为体现建筑“特色”,博物馆新馆以“石林”作为形式设计意向,通过塑造错落有致的折面体和贯穿整体的狭缝造型,隐喻石林突兀峥嵘的形态特征(图8)。建筑外立面、中庭与回廊之间、主题展厅间的廊桥均采用金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苑建筑面积5.7万m24.8万m27.0万m2用地面积150亩150亩119亩投资金额5.5亿7.7亿4.6亿建设时间2009年6月2015年5月2010年12月2017年1月2010年11月2019年4月表1 三馆相关资料对比图1 三馆与官渡古镇区位图图2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类型原型空间图式”图3 云南省博物馆新

13、馆剖面图125CultureHistory文化 历史 丨 属材料装饰,营造出“有色金属王国”的寓意。金属构件上或绘有傣族佛寺经幡,或雕刻民族图腾符号(图9),历史与民族文化在其中交汇、交融。大剧院空间布局呈现出虚实相生、向心聚合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于建筑整体而言,建筑前广场围合出的“椭圆形”灰空间是其空间展开的核心,建筑主体围绕核心展开、蔓延(图56);其二,于内部空间而言,三层通高的大厅统帅全局,依靠“弧形”交通空间串联起主剧场、音乐厅及多功能小剧场。大剧院基于“天圆地方”的整体设计格局,力图通过大剧院的“圆”和博物馆新馆的“方”相呼应,提出“滇之冠”的设计理念。建筑整体以弧线作

14、为设计母题,寓意着云南刻雾裁峰的大好河山,勾勒出“群山韵宝,众水流金”的景象(图8)。于细节看,建筑外部的外挂石材、玻璃幕墙、大跨度钢架、建筑主立面、入口处26颗巨柱等均尝试与地域、民族文化建立联系。建筑内部,门厅吊顶、旋转楼梯、演奏厅内部等处的祥云、窗花、图腾等民族图示花雕,彰显了建筑细节处理手法的内外统一(图9)。文苑宽150 m,高56 m,寓意云南省特有的15个少数民族与全国56个民族。其整体平面呈“T”字型,由文艺汇演区与展览区两部分组成,展览区以居中的交通核为空间组织核心,两侧展馆之间以狭长的走廊相连(图5,7)。文苑设计理念取自“画卷”,其两侧轴头仿云南傣族椎形式,营造花冠尖顶,

15、取“艺术之花”的立意,红色大屋顶取云南文学“艺术之冠”之意(图8)。建筑外立面重在突出古典大气,以石材、玻璃作为主要装饰材料,并赋予其艺术化的民族地域符号雕饰(图9)。建筑内部“特色”集中体现在入口处,表现为门厅顶部的云南地图图案及左右两侧雕刻孔雀尾花纹的金属板。回顾上文,博物馆新馆及大剧院的本体建构建立在“类型原型”基础上,其空间图式是原型抽象化的必然结果,但二者对原型的推演方法存在差异。博物馆新馆采用转译的方法对原型推演,保留了“一颗印”的精神属性及向心秩序,以中庭为空间组织核心,在此完成了人群的休憩、生活及对精神内聚的引图4 a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二层平面图 b 天井 c 中庭图5 云南省

16、大剧院、文苑“类型原型空间图式”图6 a 云南省大剧院二层平面图 b 入口广场 c 大厅126HA 08/2023导;大剧院采用重构方法对原型推演,其“基于群组对象内涵的固有结构的相似性”8重构了传统聚落内虚外实、内向聚合的空间布局模式,表征为建筑整体向心性与内部空间向心性的叠合;相比之下,文苑缺乏对建筑本体建构的思考,其采用了以经济、功能为导向的空间布局模式,并未过多涉及空间的起承转合、渗透、场所体验等方面的营造。对于再现建构,明显看出三馆在技艺与材料层面均有“表现主义”痕迹,均尝试以具象、视觉的文化符号,以“装饰表现”为主的手法呈现地域文化元素,这是一种“显在”的地域主义,“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来表达地方风貌、民俗民情和场所感”9。三者之间差异性体现在建筑形构意向的选择与呈现:其一,博物馆新馆与大剧院选取的“石林”“滇之冠”等设计意向具有明显昆明本地或云南本土属性,文苑所提出的“画卷”意向带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整体文化认同之烙印;其二,文苑采用了形式化的语言对“大屋顶”“花冠”等原型进行具体表现,从建成效果来看,文苑大致是“具象符号”的;大剧院虽主要以抽象化、陌生化的设计手法对类型与原型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