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44248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7 教学实践与课程改革“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王妍靖娟(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5)【摘 要】梳理“1+X”证书制度的概念和逻辑关系,提出目前“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依托课程融合的方式对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并提出了具体措施。通过探索专业建设改革内容,探索符合“1+X”证书制度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发展道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级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关键词】“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规划,“1+

2、X”证书制度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职业教育全新理念,学位证书制度是我国教育法所规定的基本教育制度,从传统的双证制度转变为“1+X”证书制度,是对职业教育制度的迭代升级,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在“1+X”证书制度下,实现职业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培训内容的深度融合,不仅需要细化证书考核制度标准,同时也要优化课程内容,提升师资力量,让学生尽量获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人才的专业实践技能2。目前,“1+X”证书制度与职业课程的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重视程度,完善改革措施,推动“1+X”证书制度在相关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和落实。1“1+X”证书制度概述

3、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了“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育模式,即“1+X”证书制度3。如图1所示,“1+X”证书制度中的“1”指的是学生的学历证书,“X”则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借鉴了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不断夯实自身的职业技能,获得更多的职业证书,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教育方式来看,职业资格证书的确立并不需要重新设立一套独立的教育体系,而是将职业培训的内容与学历教育活动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对专业课程的有效补充。从教育内容来看,学历

4、证书需要学生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才能够获得,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认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补充证明和有效强化,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技能、新技术。“1+X”是一个整体,二者的相互作用使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健全:“X”着重培养“1”中的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产品在开发过程中通常会涉及的各种新工业、新技术、新规范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都归入“X”中,可以实现对“1”的有效补充4。2“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2.1实训模块系统性较弱“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实训模块是实基金项目:2020年江西省高

5、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XJG-20-74-2)。128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年第3期现课程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融合的重要环节。因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时间相对较短,很多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门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的实训课程。目前所开设的实训课程多是和理论课程相对应,尽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可是这种实训课程容易形成模块化,学生在不同实训课程中学到的技术会产生边界感,不利于学生综合技术能力的培养。此外,实训评价可以全面而又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为后续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6、。实训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对于岗位的适应能力,所以应该构建更加系统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现行评价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主观色彩浓郁,无法真实反映社会、企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评价的内容与标准也没有结合“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要求,实训效果不佳。2.2课程体系设定不完善从教师认知层面看,目前很多专业教师在制度理解上存在偏差,对于制度解读不到位,没有充分掌握“1+X”证书制度实施重点,造成在教学实践工作中脱离了“1+X”证书制度的既定目标,不利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从教学内容看,“1+X”制度的实施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与之对应和给予支撑,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编

7、程1+X”证书职业技能考试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还是项目任务设置,都是独立存在的,与技能考核内容的关联性不高,造成学生如果想要获得技能证书,需要上技能培训班或者是临时补课,这种课程内容的设定不利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为了顺应“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制度的要求,很多学校都图1“1+X”证书制度框架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主体应用技术型本科开发主体:培训评价组织结业证书结业证书结业证书中职高级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技能等级证书高级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技能等级证书高级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技能等级证书高职肆业证书肆

8、业证书肆业证书毕业证书毕业证书毕业证书129 教学实践与课程改革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删除了一些非典型的技术内容。但这种对课程内容的简单增减无法真正满足“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 1+X”证书制度与“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的完美融合。“X”证书主要考查学生对项目、任务的解决能力,“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考查的是学生按照客户的需要设计并且构建仿真方案的基本能力,其中涉及多个学科的融合,如果单纯通过设置“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是没办法满足实践需要的,所以从课程设置来看,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够。2.3师资力量不足工业机器人专业是新兴专业,专业设定的目标是直接对接制造行业的

9、新方法、新工业与新技能要求。但是,现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师多是从其他专业转入,对于专业技术和企业需求了解得不够深入,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屈指可数。此外,“1+X”证书制度的颁布时间为2019年4月,于2019年7月正式实施,之前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学校都是“摸石头过河”,毫无头绪。该制度实施之初,教育部将教学标准的设定完全下放到学校,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教学标准,这导致不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与企业的要求并不匹配,使很多院校毕业的学生未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等领域的工作。3“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

10、应用技术”课程改革策略3.1提升政策认知职业院校要重视“1+X”证书制度与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的融合,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进证书制度试点,引导专业教师共同研究证书制度,有效解决制度与课程融合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通过对证书制度的深刻解读,推动工业机器人专业顺利实施“1+X”证书制度。实践工作中,要注重对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各类问题的归纳总结。比如,如何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如何采集考试相关资料?考核需要准备哪些资源?对于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和开展该专业的院校,则需要深入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实操考评标准、考评目的、考核过程、考前准备及考后总结等具体内容5。通过分析“1+X”证书制度的相关内容,

11、推动“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落地,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在实践活动中还要持续优化培训的模式,提升课证融合力度、深化人才培养规模,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3.2优化课程设置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进行融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将课程内容按照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进行划分,学生可以自愿选择相关等级证书的学习内容。对于“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内容的优化可以采用嵌入法、补充法、强化法以及融合法四种方法。首先,嵌入法。通过对比“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内容中与证书制度标准相关的内容,将证书制度标准中的关联性较高的内

12、容完全嵌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学生在完成课业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X”证书制度的相关内容。课程结束后,为符合课程结业要求的学生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其次,补充法。将“X”证书制度中存在,但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中没有的内容置入选修课中,借此方式实现对证书课程的有效补充,为符合选修课结业要求的学生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再次,强化法。通过分析证书制度标准,选择重点技能,延长该课程的时长,将课程内容分成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重点突出核心课程与主干课程。最后,融合法。将技术边界不清晰的课程和相关联的职业技术课程融合,对学时进行合理配置,为课程的补充与嵌入创设条件。总而言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

13、”证书所考核的知识、技能不能以模块的形式单独存在,而是应该融入“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中,强化学生的迁移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方法可以选用项目教学法。为此,学校可以延长项目教学的课时,突破技术课程壁垒,推动知识的迁移与融合。3.3创新实践课程学生考取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的时候,需要掌握各类技能,比如,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CAD绘图等,这些技能都需要通过专业、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才能够掌握。健全的仿真教学130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年第3期模式是确保“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基础,为此,学校在资金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引入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规划教学制度,制定详尽的实践课

14、程内容。按照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调整课程的进度及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提升实践教学的系统性与针对性7。除此之外,学校需要强化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保证教学资源的融通,以充分满足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校企合作可以充分释放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引导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实际运行情况,为学生获取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提供支持。对于实践课程的考核工作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占比为40%,使用“以证代考”的实训课程评价方式,学生需要通过操作与实践技能考核。终结性评价的占比为60%,由培训评价组织以及企业人员共同构成评价团队,构建系统

15、、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3.4注重师资培养教师团队是保证“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制度与“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融合的基础。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是推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制度相关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培训,能够让教师为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从而全面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为此,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聘请校外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技术团队到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为主题进行学术交流。专业技术团队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

16、着重对虚拟仿真软件、机器人系统集成、站点通信等核心领域进行现场实操,并解答教师的疑问,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与专业素养。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共同制定“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内容分成电气装调、机械装调和应用编程三个主要模块,通过对课程的系统化、模块化设置,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重组,降低课程本身的学科属性,使课程更加符合“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制度的要求,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教师通过技能培训不仅提升了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制度的认知,同时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为“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课程体系的建设打下基础,为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4结语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制度的关注和重视,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建设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制度进行深度融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此外,“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教师也要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制度的内涵进行深度解读,全方位优化教学模式,总结教学工作,通过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方式,提升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育效果,使其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