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9摘要:外销画是1819世纪率先在广州口岸出现的一门新画种,它是由广州口岸画家采用西方的绘画技法和绘画媒介进行绘制并销售到西方的绘画作品。由于外销画与生俱来的商品属性和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正统观念,广州外销画与广州外销画家一直被排斥在中国艺术史之外。本文旨在把广州外销画放在视觉艺术全球化的视野下,从中西艺术交流互鉴的视角,重新审视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家开启的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的“广州时代”。关键词:视觉艺术;外销画;中西方;调适中图分类号:J23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9-4016(2023)02-0059-07The Adaptation of Visual Art in
2、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Based on Export Paintings in Guangzhou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以广州外销画为中心白芳|广东省博物馆15 世纪末,伴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东西航路开通,揭开了海洋时代的序幕。广州地处南海之滨,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尤其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一口通商”政策的颁布,广州不但成为全球贸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也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门户和窗口。外销画是 1819 世纪率先在广州口岸出现的一门新画种,它是由广州口岸画家采用西方的绘画技法和绘画媒
3、介进行绘制并销售到西方的绘画作品。关于广州外销画的研究,学者们往往从西学东渐的视角,讨论西方绘画传入中国的途径以及中国早期油画的面貌;或从图像证史的视角,讨论外销画的史料价值以及补充文献记载缺失的意义。由于外销画与生俱来的商品属性和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正统观念,外销画一直被排斥在中国艺术史之外,本文旨在把广州外销画放在视觉艺术全球化的视野下,从中西艺术互鉴的视角,重新审视1819 世纪广州外销画家开启的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的“广州时代”。一、广州外销画是中西方视觉艺术调适后的产物18、19世纪,广州是世界贸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广州成为了中西方艺术文化交流的门户和窗口。广州
4、口岸的外销画家尝试采用西方的绘画技法和绘画材料绘制符合新时代审美需求的绘画作品,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中西方传统审美的新式艺术形态,中西方之间视觉艺术的对话与调适由此进入新阶段。1.绘画材料的调适中国绘画材料有毛笔、墨、丹青、宣纸等,而西方则以油彩、水彩、水粉、画布、画纸等绘画材料为主。从 18 世纪中叶开始,面向西方市场的广州外销画家逐渐远离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尝试以油画、水彩、水粉等西方画种绘制东方景象。在油画布上画风景画的中国画家(佚名,纸本水彩,约 1800 年,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是已知最早表现广州外销画家在绷了框的画布上作画的作品之一,?术学?学?2?23?2060标志着早在
5、清乾隆年间广州口岸的外销画家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架上绘画的技法,对中国早期油画发展史而言有着开拓性的意义。行商货栈与总巡税馆(图 1),这两幅画作应是源自一幅绢本水粉画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长卷中的一部分。在众多外销画中,绢本卷轴画最为典型的体现了中外绘画材料的调适与融合。外销画家采用的是中国传统手卷画的形式,运用西方明暗、透视等绘画技法进行绘制。据统计,欧美国家收藏类似形式的广州港长卷画共 有 7 件,更 多的是以散页形式出现,应是这种类型的长卷画在绘制之后,很多被分割开来独自装裱,有的多达 12 帧之多1。2.绘 画 技 法的调适明清两代,在中国画坛占据主流地位的文人写意画,以“散点透视”的时空
6、意识,不求形似的造型理念,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墨色,灵动地表现出东方艺术的深邃意境与隽永神韵。而西方古典绘画,则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焦点透视”为法则,写生写实,造就强烈的立体感、纵深感,准确生动地再现自然的物象。18、19 世纪,伴随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西方绘画的技艺在华南沿海一带不断展开调适与融合。中国刑罚画册共 24 幅,以水彩颜料绘制于宣纸之上,并用带有水印的欧洲进口纸托底,按照西式书籍的方式进行装帧。画作注重对人物形态和细节的刻画,以刻意夸张的人物造型与表情来传递疼痛或屈辱等情绪。人物结构比例合理,采用留白的方式将人物置于画面中心,通过对局部细致入微的刻划,增强了画面的可读性
7、。该画册在绘画技法、绘画材料和装裱方式上都透露出中西绘画调适的痕迹。鹤亭款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图(图 2),作品借鉴了西方海景船舶画的构图,并遵循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精细地描绘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和局部波涛起伏的海面。远景的山峦叠嶂、草木屋舍则采用水墨设色的中国传统山水画法进行处理,画作题有“琼江从古入诸蛮,乃是扶桑第一湾。万里风涛吴越舶,两岩堡堞筑肥关。天然辟地壶壜(坛)水,不断变云画壁山。别有红毛通货贡,年年经夏远来还”。钤“鹤亭”“又新”朱文方印,无不体现着中西绘画技法的调适与融合。3.绘画风格的调适广州外销画家面对西方市场的需求,能够敏锐地捕捉西方主流绘画趋势并及时作出调整。煜呱(Yo
8、uqua),活跃于 18401870 年,擅绘巨幅港埠风景油画。煜呱重视对风景色彩质感和气韵的生动表现,是一位能够以西方风格为海外市场创作具有高度原创性绘画的知名画家。“其(煜呱)绘画风格和技巧堪与欧洲或美国 19 世纪中期的风景画和海岸风景画相媲美。”2煜呱款广州港全景图(图3),画作采用正面取景,以较高的视角绘制,地平线被压的很低,上半部大幅空间描绘天空,下半部宽阔的江面上帆樯云集,中间十三行一带岸上风景呈直线状横贯画面。该画作无论是取景角度还是细节的精准度,体现出受到 17 世纪晚期至 18 世纪荷兰港口风景画的影响。南昌(Nam Cheong),活跃于 18451880 年,擅绘口岸风
9、光,作品多与广州黄埔一带风景有关,很多作品背部有“NAM CHEONG PAINTER”之印签。南昌的绘画喜爱使用高纯度的色彩,描绘的海水和天空多为冷色调,但天空或水面总会有一抹艳丽的红色,天空约占画面一半以上。南昌的绘画风格深受钱纳利带来的英国学院派画风的影响,画作注重对光影的运用,通图1 总巡税馆 绢本水粉 18世纪末 广东省博物馆藏图2 鹤亭款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图 纸本设色 清 广东省博物馆图3 煜呱款广州港全景图 布本油画 约1845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061过戏剧性聚光照亮画面主体,与前景和背景通过明暗对比来表现空间前后远近的关系。二、广州外销画对西方艺术的学习与借鉴明清时期,西方绘
10、画通过宗教、政治、商业等多种途径从澳门经广州传入中国。广州口岸最早接触到的西方绘画是作为辅助传教工具的宗教画。明万历七年(1579),耶稣会士罗明坚首次将西方油画经澳门带到广东肇庆,开西方油画传入中国之先河;万历二十八年(1600),利玛窦将“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献给明神宗,对推动西方油画在中国传播起到关键作用;与利玛窦同行的乔瓦尼虽未进入中国内地,但他在澳门圣保禄教堂创办了第一所传授西方绘画的美术学校,对明代西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2-3。新会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木板油画木美人(图 4)是一件了解中国早期油画实践的极佳样本。该画作一对,左右相向,采用西方古典油画技法绘制的西洋
11、女子肖像。其着装为明代服饰,汉式发髻,脸部刻画细腻,神态生动,暗色服饰有效衬托出肌肤的白皙。女子脸部为西洋女子相貌,高鼻深目、嘴角上扬、唇部饱满,运用了西方写实绘画的明暗法渲染立体关系,极富雕塑感和真实感。画作描绘的女子造型与技法同欧洲 15、16 世纪绘画中描绘女子及圣母像的方式相近,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珍贵见证。18 世纪,西方绘画在中国宫廷和民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在宫廷,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洋画家根据清廷帝王的审美喜好,将西方写实的绘画风格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形成了一种调适后的宫廷绘画新趣味“新体画”。而在同一时期的广州,则涌现出身处社会底层的中国画家为满足西方市场的需求,采用
12、西方的绘画技法和绘画材料而绘制的有别于中西方传统审美的新式艺术品“外销画”。广州外销画家学习西方绘画的途径主要有四种方式:1.临摹西方版画“从西方铜版画上寻找和临绘所迸发出来的创造感觉,是清代南方口岸油画兴起的根源。”37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正在按照英国的版画绘制玻璃背画的中国画家(图 5),描绘了一位广州口岸画家正在临摹一幅欧洲版画。画面中,画家正襟危坐于中式画案前,画桌上摆放着粗细不等的各式毛笔、砚台、擦拭用的纸张和一个西式的颜料调色盘;画桌前悬挂着一幅装有画框的欧洲女士风景题材黑白色铜版画;画家手执毛笔,采用中式握笔姿势,右手搭于臂搁之上,正在玻璃背面临摹面前这件黑白版画
13、,并将其转绘成了带有色彩的图像,这是展现广州外销画家为西方市场绘制平面艺术作品过程的重要图像资料。英国旅行家巴洛在中国游记中对广州外销画家曾这样评价:“传入广州的欧洲彩色版画,被复制得十分逼真。”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纸本水彩正在刺绣的妇女(图 6),从画作的细节特征判断,其原型应出自一幅洛可可时期的肖像画。广州外销画家绘制西方题材的作品时,往往通过临摹版画或书籍插图的方式进行绘制,然后再以油画、水彩画等带有色彩的颜料图4 木美人 木板油画 明代 新会博物馆藏图6 正在刺绣的妇女 纸本水彩 约1860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图5 正在按照英国的版画绘制玻璃背画的中国画家 纸本水彩 42cm35cm 约1
14、790 佚名 V&A藏?术学?学?2?23?2062工具进行转绘,在这样的图像转绘过程中,加深了东西方之间的视觉对话与调适。2.跟随西方画家学习18 世纪中后期到 19 世纪中叶,许多职业或业余西方画家都曾游历过广州。如:1786 年,英国著名海景画家威廉丹尼尔绘制 广州商馆 大型油画;1793 年,马戛尔尼访华团绘图师威廉亚历山大绘制的沿途见闻录速写手稿;1816 年亚美士德访华团绘图师威廉哈维尔绘制的华南景物画;18381839年,法国画家奥古斯特博尔杰绘制的珠江风貌;1855 年苏格兰医生兼业余画家托马斯屈臣绘制海珠炮台等。对广州外销画产生巨大影响的当属英籍画家乔治钱 纳 利(Georg
15、e Chinnery,17741852),他 是 19世纪在中国华南沿海居留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西方画家。钱纳利早年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接受过完整的学院派体系训练,是英国学院派“华丽 风 格”(Grand style)的代表。“华丽风格是英国当时最流行的一种绘画风格,以奔放的笔触、明亮的色彩、强烈的对比为主要特征”4。1825 年,钱纳利来到澳门寓居直至去世。他根据南中国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对英国学院派画风进行了浪漫化的调适,创造出具有独特中国情调的“钱纳利风”,被誉为英国远东最后一位浪漫主义艺术家。钱纳利绘美国商馆及人物手稿(图 7)描绘了十三行商馆区靖远街入口处的街景和美国商馆的国旗,虽
16、然美国商馆未在画面中体现,但是其毗邻的法国行、西班牙行和丹麦行跃然纸上。此幅速写手稿,是钱纳利现场采风速写之作,囊括了诸如街头小贩、中西建筑、树木街景等多种物象,令画面具有了更强的现场感和更多的历史信息。钱纳利特有的速写记录符号表明画作中的两位商贩和美国国旗的绘制均绘制于 1832年 5 月 10 日。在摄影术到来之前的年代,钱纳利的绘画作品除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之外,因其能够直观地保留更多的视觉信息,从而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价值。钱纳利的画风既被来华的西方人学习、借鉴,也对 19 世纪 20 年代以后广州外销画家的绘画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1852 年的广东邮报曾评价道:“一个在广州的现代绘画流派,是钱纳利建立起来的,他的学生包括林呱及其他一些中国画家都画艺不凡”38。林呱以“漂亮的肖像画家”“中国的托马斯罗伦斯”自诩,他追随钱纳利的画风,采用英国学院派古典肖像画的“华丽风格”技法绘制。林呱绘伦纳德米勒特肖像(图 8)中,林呱将人物放置在深色背景之前,以此突出人物形象。画面整体呈暗褐的暖色调,这是西方古典油画的主要表现方式。整件作品笔触流畅细腻,色彩质感丰富写实,充分反映出林呱卓越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