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作者简介:仁青卓玛,女,青海同仁人,拉萨市设计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建筑研究。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影响因素仁青卓玛(拉萨市设计院,西藏拉萨850030)摘要:阿里不仅是苯教的发源地,也是吐蕃上路弘法的发源地。从大量文献资料和相关地域情况可知,阿里的建筑文化遗产在空间分布方面呈现出聚集性的特征。阿里大部分建筑文化遗产分布集中在阿里西南部和阿里西北部部分地区的平原地带,以四大河流为主的河谷地带、以神山神湖为主的山谷地带、以及以历史主要行政区域或教派根基为中心的平原地带。而这些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有阿里地域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人口发展的制约
2、、本土历史文化的影响、周围外来文化的渗入、阿里地区交通通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建筑遗产;分布情况;影响因素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相聚的地方,被称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1吐蕃赞普后裔统治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区域后,才被赋予“阿里”的称谓。象雄时期将地域划分为内中外三部,内象雄大体为今阿里地区所辖范围,是“苯教文化”“古象雄文明”和“古格文明”等发源地。这些文明在阿里留下了星罗棋布的遗址、遗迹,如穹窿银城、古格王国都城遗址、东嘎 皮央洞窟群等。在阿里史话2中将阿里地区的寺庙罗列详尽,从有些寺院的建造年代可知从10世纪开始
3、阿里就有已经有享誉内外的廓恰寺、喀泽寺、芒囊寺、日巴寺等众多寺院。这些寺庙在文化更替中代表着不同的派别,如格鲁、萨迦、噶举、宁玛派等,呈现出阿里地区多元文化交织的场面。一、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分布马耀峰34按功能将中国古建筑划分5为七种类型,即居住类、祭祀类、宗教类、标志类、工程类、景观类和其他类几种。但由于西藏阿里地区有其特殊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现象,故将此体系照搬运用甚觉不妥,因此从西藏阿里本土文化的视角出发,笔者根据顿珠拉杰在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6中将西藏西北部的古建筑遗址划分为城堡类和庙宇类的基础之上,仍觉得可以将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按照功能分为洞穴和石窟、古墓葬建筑、寺院类
4、建筑、古城堡建筑等。(一)洞穴石窟和古墓葬类建筑在西藏,洞穴的数量极多。有时是孤零零的一个洞穴,有时则是成群的洞穴。7如高僧大德闭关修行的洞窟、冈底斯周围前来朝圣的信徒居住的洞窟等,以及冬季游牧人的迁居之所,还包括皇家官邸附近的山洞遗址等早期人类居住的痕迹。阿里最有名的石窟群莫过于皮央和东嘎的石窟群,“皮央的总石窟为872座,加上有些分散的石窟有可能接近一千座石窟,东嘎的石窟为57座”8。丁穹拉康石窟9更是证明了西藏佛教艺术的空白,也为西藏西部石窟考古拉开了序幕。之后考古学家陆续发现札不让地区的吉日、岗察等4个石窟地点。而这些石窟主要是用于礼佛、禅定、居住和存储物品。石窟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
5、有些石窟内还有大量的壁画,在石窟的顶部、四周和门楣等位置具有不同的绘制手法。顶部为曼陀罗坛城图、密宗系统神像、十区域社会研究仁青卓玛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影响因素38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2023 年 3 月第 1 期第十一卷总第四十一期相自在图案等。此外还有佛菩萨像、护法神像、比丘、飞天、供养人等种种元素。这些石窟内的早期壁画大致从其佛像的衣服和形状对比确定出现在11世纪。10从中晚期壁画中的人物和其相关年代、以及人物特征推理可知这些壁画在1315世纪就已经存在。西藏西部和北部的古墓葬遗址具有特殊的文化氛围。11据考证:“在这次遗址考察中总共发现20余处古墓
6、葬群遗址,1000多座墓葬。其中基葬最多的一处遗址有300多座墓葬,最少则有5、6个墓葬,也发现只有一座古墓葬的遗址。”12在阿里地区及周围发现的这些墓葬群既有王室贵族的墓葬,也有普通人的墓葬。现在明确存在于阿里地域内划分的墓葬群遗址有洁吉墓葬群13、达根恰那墓葬群14、日炯坚墓葬群15、曲那多墓葬群16、夏尔玛墓葬群17、阿垄沟石丘墓地18等。这些墓葬群在分布于改则19、噶尔20、普兰、日土等地。这些墓葬群的地理位置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依山而建或在山谷冲积扇上,或在山坡顶上,大部分坐北朝南,也有少数坐西北朝东南的,而且墓地一般面朝湖泊、开阔地、河流。基葬形制多为梯形和长方形,以天然砾石块或片
7、石砌框而成,也有少数类似圆形的墓葬。21大量贵族和普通人的墓葬群的发现表明,此处有人类活动轨迹,且噶尔县本来就因历史上有军队驻扎而命名,可知此地常年为征战和军队驻扎之地。(二)寺院类建筑阿里地区曾经被称为是象雄文明的发源地,也是雍正苯教的圣地。22佛教还未传入该地区时,人们仍然信奉古老的苯教。23在阿里的札达县和普兰县等地发现相关的遗址,如萨让戊甲城堡24和觉墨日让寺等。而这些寺院就是阿里本土最早的前佛教遗址(顿珠拉杰在文中论证)。但彼时的寺或庙宇并非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团体意义的寺院,而是指苯教修师进行宗教仪式和修炼的场所;苯教中也被称为“赛康”(赛为象雄语,意为神;康为藏语,意为房屋。)。2
8、5且这些建筑都是由岩石或片石砌成的,成为阿里地区最早的建筑文化遗址。之后随着佛教上路弘法的形成和发展,原始苯教逐渐走向没落。在20世纪30年代,佛教化的苯教在阿里传播,琼珠晋美南咔在象泉河上游北岸建立阿里地区唯一的一座苯教寺院,即古茹江寺。26佛教自前后藏至普兰和扎不让,沿着马泉河等河流由东向西,或由克什米尔沿着狮泉河等由西向东,相向而来。因此,地处佛教文化盛行的印度北部与吐蕃交通要道的西部阿里,历代为佛教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地区。2710世纪佛教名刹托林寺的创建,到阿底峡大师的到来,再到火龙年法会等的举办,奠定以托林寺为主的阿里地区的中心位置,佛教的各大教派先后在这里创派建寺。建立阿里地区的
9、基本社会文化圈,众多教派在各自的领地传法,形成各自的文化圈。1011世纪大译师仁青钦桑布大师在阿里广收徒弟,传播新密教,以普兰的科迦寺和古格的托林寺、拉达克的聂玛寺等为主建立上百座宁玛派新密教的弘法场所。到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佛学大师扎西朵杰在前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系马泉河)北岸创建了多吉扎寺,成为北川宁玛派的祖寺。此后还有顿曲寺、拉巴寺、日巴寺11?等成为阿里地区宁玛寺的主要寺院。15世纪初,萨迦高僧贡噶桑布在阿里的孔雀河和象泉河流域收徒传法,讲授“道果法”和“喜金刚修法”等,在他的影响下古格建立皮央和热布杰林寺,在普兰把有名的科迦寺和喜德林寺变成萨迦派寺庙,弟子遍及古格、普兰和木斯塘等地
10、。在后藏建立的俄旺曲德寺,皮央和科迦等也成为了其属寺。噶举派卓衮藏巴迦热(11611211年)弟子众多,后来按照不同地方的传播,形成了上、下和中三个支系。上竹巴阿里以阿里三围为主要传播地域,下竹巴或南竹巴以藏南地带或现在的不丹王国地方为传播中心,中竹巴则以拉萨河下游北边的竹寺为驻锡地。上竹巴创始人郭仓巴 贡布多吉(11891258年)在阿里的神山神湖周围修炼多年,开创神山神湖的转经道,为该教派在阿里地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直贡噶举派的古雅岗巴大师在冈底斯神山的南面修建了直贡噶举派的第一座寺院江扎寺。其先后与古格普兰拉达克王确定了供施关系后,在神山和阿里三围地区传法,在其鼎盛时期江扎寺的属寺就扩大
11、至十六座寺院28。格鲁派在15世纪开始传入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由古格本土的格鲁派高僧阿旺扎巴在象泉河周围传法,先后以东噶寺和托林寺为弘法场所。托林寺得到古格王统及僧众的支持,后在古格境内兴起学法热潮,相关的建筑也随着兴起。遍及古格王国境内的东布、达巴、莽囊、东噶、朵香、喀泽和萨让等地。托林寺也陆续扩大规模,下属还扩大至二十五座属寺12?29,以这些寺院为主的格鲁派在象泉河谷流域传播,另外孔雀河流域的贤佩林寺和噶尔扎西岗寺、日土伦珠曲德林寺都成为传教中心。除了这些各大教派的母区域社会研究39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寺之外,还形成以属寺为分布点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以四大河
12、流区域为繁衍点,以神山神湖作为依靠,分布在周围。冈底斯为阿里地区最大的神山。围绕着神山东面有仲哲普寺(神通幻术洞)、南面有噶举派最大的寺院江扎寺,西面有聂布日宗寺(曲古寺)、北面有哲日普寺。这些寺院成为神山周围最重要的建筑遗址。玛旁雍错为阿里普兰境内的一座天然淡水湖,圣湖与冈底斯神山相互呼应,在圣湖的周围也形成文化圈,最具价值的建筑遗址莫过于在圣湖周围的八座寺庙。分别为色瓦龙寺、聂果寺、楚果寺、果粗寺、吉乌寺、嘉棋寺、朗纳寺、本热寺等,这些建筑环绕在圣湖周围,赋予周围地区不一样的文化符号和使命。(三)城堡和遗址类建筑城堡类建筑在阿里地区具有特殊地位。这些城堡不仅仅是当地政权的中心,还是当时最大
13、的文化集聚区。现今有些城堡还成为当地最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阿里地区最有名的城堡建筑都在古格和普兰一带。如吐蕃赞普后裔吉德尼玛衮在954年来到上部象雄修建的尼颂城堡13?30,该城堡是吉德尼玛衮政权的政治中心,位于普兰境内。泽杰城堡位于普兰的杰蒂地方,曾经是普兰王国前期的首都之一,也是普兰人与珞巴人的争执之地。31还有古格早期的城堡之一木让卡尔波切城堡32,此遗址位于札达县托林寺西南方向。罗伯特 维塔利认为此遗址可能位于多香。33另外还有扎不让城堡,位于象泉河南边。这些城堡代表了本土的发展规模。最有名望和史料价值的就属古格王国的都城遗址,皮央东嘎遗址、托林寺(996年创建)遗址均位于札达县札
14、布让区,在象泉河旁侧。在古格时期西藏阿里地区的重要城堡和村镇略考一文中描述:“阿里地区的城堡和村镇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城镇的含义,它更多的是一种地名上的意义。这些重要城堡的出现与他们曾经是一些相对繁荣的居民点和拥有巨大实力的军事要塞有关,他们在古代阿里地区发挥过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34由此可知,阿里地区的城堡建设有军事、政治上的考虑。另外,还有很多遗址如表1:表1阿里地区古建筑或遗址明细表普兰尼颂城堡普兰泽杰城堡札达县木让卡尔波切城堡或多香遗址札达县古格王国都城遗址札达县皮央东嘎遗址札达县托林寺遗址(象泉河南岸)札达县玛那寺遗址札达县卡尔普遗址札达县达巴遗址札达县麦龙沟寺庙遗址札达县香孜遗址
15、札达县江当遗址及桑丹达吉林寺普兰县香柏林寺遗址噶尔县扎西岗寺古建筑(狮泉河周围)普兰县贡不日寺(孔雀河北岸)普兰县科迦寺从以上建筑遗址和图表(图135、表1)可知阿里地区大部分的建筑遗址点分布在札达县和普兰县等地,这些区域分别在四大河流周围的平原河谷地带,且西南为喜马拉雅山脉。根据文中描述:“古格及其他同时代遗址的特点来看,都比较注重扼守险要之势,使寺庙居高凭险,具有一定军事防御的功能,这应当是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决定的。”36可以知道,当时虽然平原地带适合人类居住,但是在选址时还考虑到外部入侵与周围生存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现今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遗址、古如甲木遗址、托林寺遗址、皮央东噶遗址等
16、分别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名单,这些遗产为保护阿里地区的建筑文化遗址提供很好的保障与支持。文化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变迁,物质遗产遗址扎根在土地上,成为时代的符号和历史的痕迹。其中的建筑文化遗产分布更是有其本土的特色和发展的范围。与中国宗教名胜中列举的佛寺时空分布规律相比14?37,阿里地区的佛寺建筑文化又有相对的趋同性和差图1区域社会研究仁青卓玛阿里地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影响因素40青藏高原论坛TIBETANPLATEAUFORUM2023 年 3 月第 1 期第十一卷总第四十一期异性。具体表现在阿里地区是“古城内外佛寺多”,如古格王朝遗址和皮央东嘎遗址、穹隆银城遗址等最早都是阿里的行政执政的重要都城和中心行政区,后来随着佛教的引入增设佛堂佛殿,在古格都城遗址中就有各类庙堂房屋400余座和佛塔28座38,皮央东嘎遗址中就有大量的佛殿、佛塔、石窟等。阿里地区“神山神湖寺院多”,如冈底斯神山和玛旁雍错湖周围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寺院建筑遗产密集的区域(上文已述)。阿里地区“教派盛区建筑多”,如以直贡派江扎寺为主的十六座属寺和以格鲁派托林寺为主的二十五座属寺构成各教派的繁衍点和文化圈。二、阿里地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