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FJLJ福建省龙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FJLJ 0012S2022有机本草银耳饮(羹)罐头2022-10-01 发布2022-10-01 实施福建省龙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发 布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Q/FJLJ 0012S20221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写。本标准技术指标主要依据GB 709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其中,米酵
2、母菌的指标严于GB 7098的要求。本标准由福建省龙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龙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建军。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Q/FJLJ 0012S20222有机本草银耳饮(羹)罐头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本草银耳饮(羹)罐头产品的技术要求、生产加工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和召回。本标准适用于以有机本草银耳、水为主要原料,适量添加或不添加有机白砂糖、有机莲子、有机藜麦米、有机红枣、有机枸杞、有机绿茶、有机黄茶、有机普洱茶、有机白茶、有机茉莉花茶等原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辅料,经调配、罐装
3、、排气、封盖、高温杀菌及冷却等主要工序加工制成的有机本草银耳饮(羹)罐头食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17白砂糖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商业无菌检验GB 480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GB 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
4、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 5009.1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835干制红枣GB/T 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7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GB 70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89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生产卫生规范GB/T 10786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GB 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
5、/T 13738.2红茶 第1部分:红碎茶GB/T 13738.2红茶 第2部分:工夫红茶GB/T 13738.2红茶 第3部分:小种红茶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Q/FJLJ 0012S20223GB/T 14456.1绿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8672枸杞GB/T 19630有机产品 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 21726黄茶GB/T 22111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GB/T 22291白茶GB/T 22292茉莉花茶GB/T 22739地理标志产品 建莲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
6、食品营养标签通则LS/T 3245藜麦米QB/T 1006罐头食品检验规则QB/T 4631罐头食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3号令(2009)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修订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12号令(2015)食品召回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3.1本草银耳以莲子壳、莲子、莲房、莲梗、茯苓、枸杞等多种药食两用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混合制成的物料为培养基,经接种银耳母钟、培养(种植管
7、理)、采收、去蒂头、清洗、干燥等过程制成的干银耳,称为本草银耳。4分类有机本草银耳饮(羹)根据有无添加有机白砂糖,分为含糖型和无糖型。5技术要求5.1原辅料要求5.1.1水应符合GB 5749要求。5.1.2本草银耳应符合GB 7096的要求。5.1.3白砂糖应符合GB/T 317、GB 13104的要求。5.1.4莲子应符合GB/T 22739的要求。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Q/FJLJ 0012S202245.1.5藜麦米应符合LS/T3245的要求。5.1.6红枣应符合GB/T 5835的要求。5.1.7 枸杞应符合GB/T 18672的要求。5.1.8红茶应
8、符合GB/T 13738.1或GB/T 13738.2、GB/T 13738.3的要求。5.1.9 绿茶应符合GB/T 14456.1的要求。5.1.10 黄茶应符合GB/T 21726 的要求。5.1.11 普洱茶应符合GB/T 22111的要求。5.1.12 白茶应符合GB/T 22291的要求。5.1.13 茉莉花茶应符合GB/T 22292的要求。5.1.14 以上原辅料应符合GB 2761、GB 2762、GB2763和GB/T 19630的要求。如食品原辅料为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选用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产品。5.2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表 1感官要求项目
9、要求检验方法滋味气味微甜、无异味取适量样品,倒入洁净的样品杯中,立即用嗅觉仔细鉴别被测样品的气味,尝其滋味,检查有无异味。色泽色泽基本一致,呈白色或淡黄色取适量样品,将内容物倾倒入洁净的白色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组织形态,检查杂质。组织形态有粘稠状悬浮银耳碎粒以及添加的辅料碎片(粒)杂质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5.3理化指标理化指标见表2。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Q/FJLJ 0012S20225表 2理化要求项目指标检验方法含糖型无糖型可溶性固形物(20折光计法),1.0-GB/T 10786固形物,g/100g10GB/T 10786铅(以 Pb 计),mg/
10、kg1.0GB5009.12镉(以 Cd 计),mg/kg0.5GB5009.15总汞(以 Hg 计),mg/kg0.1GB5009.17总砷(以 As 计),mg/kg0.5GB5009.11米酵菌酸 mg/kg0.25GB5009.1895.4微生物指标微生物应符合商业无菌的规定。按GB 4789.26的规定进行检验。5.5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本产品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5.6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按JJF1070的规定进行检验。6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及GB 8950 的要求。7检验规则7.
11、1原辅料检验原辅料入库前,需查验供应商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原辅料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7.2组批工艺条件、生产日期、班次、品种、规格相同的产品为一批。产量较小(班产量小于2000kg)时,可将相邻班次(工艺条件、品种、规格相同)的产品合并为一批。7.3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抽取样品时应以随机抽样方法于成品库中抽取样品。按照QB/T 1006罐头食品检验规则规定抽取相应的数量作为检验样品,样品一式二份,分别供检验和复检使用。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Q/FJLJ 0012S202267.4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4
12、.1出厂检验产品须按本标准检验、检验合格签发产品合格证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包括:为感官要求、净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固形物、微生物指标。7.4.2型式检验7.4.2.1型式检验项目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的全部要求。7.4.2.2正常生产的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亦进行检验:a)新产品投产时;b)原辅料产地或供应商发生较大变化时;c)更换主要生产设备时;d)停产三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7.5判定规则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定为合格。微生物指标若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且不得
13、复检;若其他指标不合格,则允许加倍抽样,并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若复检结果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8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8.1标志、标签产品的包装储运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标签应清晰、牢固,并符合GB 7718、GB 28050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修订版)的规定。8.2包装包装材料玻璃瓶应符合G19778相关标准的规定;包装箱应符合GB/T 6543的要求,封箱牢固不变形。8.3运输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污染;运输过程中必须防雨、防潮、防暴晒。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8.4贮存产品堆放应离地离墙 20 cm 以上。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潮湿、易生虫、易污染的物品混放。9保质期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包装、运输和贮存条件下,未经启封,产品保质期按标签标示的规定。10召回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Q/FJLJ 0012S20227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制定措施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消除产生不合格原因后方能继续生产,并按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召回和处置已出厂的不合格产品。_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