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共产党简史的英译策略研究乔孟琪李晶(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摘要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简史中英文版问世,通过客观的历史叙事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我国对外传播实践中意义重大。本文从语义、句法、文体、语用四个维度考察 中国共产党简史英译本的构建,认为其在党政文献英译中充分体现了“政治正确、兼顾传播”的基本原则,在翻译策略上合理变通,提升了翻译和传播的信度和效度。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简史;政治文献;“政治正确”;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党史文献是我国政治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于建党百年之际的 中国共产党简史是对百
2、年党史全面真实的话语呈现,是典型的党史文本。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编写了 中国共产党简史(以下简称 简史)。简史史论结合,忠实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同时,由中宣部统筹指导、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组织翻译的 简史英文版(犃犆 狅 狀 犮 犻 狊 犲犎 犻 狊 狋 狅 狉 狔狅 犳狋 犺 犲犆 狅 犿犿 狌 狀 犻 狊 狋犘 犪 狉 狋 狔狅 犳犆 犺 犻 狀 犪)也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英文版内容一致,旨在为外国读者提供权威阅读文本。简史英文版的翻译和传播将帮助更多西方读者正确读
3、懂中国共产党,满足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需求,使西方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汉学家和公众都有机会直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对塑造党和国家的国际形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合理的翻译原则指引下,运用适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切实做好 简史的翻译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试结合 简史的英译实践,从语义、句法、文体、语用四个维度分析其英译本的构建,探究该译本的建构原则、策略及启示。一、简史外译策略影响因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翻译的媒介作用不可或缺。许均指出:“
4、现代社会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展现出翻译活动的丰富性、复杂性和重要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现在的中国一样将翻译事业与国家的战略需求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诚哉斯言。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中国的国家形象正逐渐由“他塑”转为“自塑”,翻译的使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就 简史外译而言,简史翻译文本的生产和建构,就是通过翻译来“自塑”党和国家的形象,与国家的战略需求紧密契合。简史作为典型的政治文献,其翻译代表着国家立场,不仅是文字符码的转换,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实践和国家翻译实践。通过对 简史的翻译,向世界讲述党的历程和中国道路,因此亦是重要的中国话语对外传播行为,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中发挥
5、着重要作用。“政治文献翻译文本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宣传我国治国理政思想和具体举措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重要使命。研究政治文献的翻译对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政治话语体系,助力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国际传播,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时政文献译文是否能得到受众的接受和认可,已成为衡量外译翻译策略是否得当的重要准则之一”。鉴于此,在 简史的翻译中,必须明确政治文本是一种“权威性文本”,“政治正确”是基本原则,也是第一要义。简史的翻译,关涉国家立场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务必要确保政治正确,必须尊重原文的政治内涵和政治话语特色,做到文本信息的精准传达,严把语言质量,这是译文构建的
6、前提和基础。再者,“翻译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理解行为”,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对原文学深悟透,领会实质,抓住精髓,准确掌握原文的核心要义,务必对特定词汇、表达、历史事件等背后的政治和外交含义做到清晰明确,忠实地再现原文本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涵,切实维护原文本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简史英文版的目标读者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具有迥异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和接受心理的外国受众,而且涵盖多层次的群体,既有想了解和研究中国的相关专业人士,也有对中国了解有限的普通公众。因此,在英译本建构中需要考虑读者这一文本生产的能动因素,考虑读者的先验知识、期待视野和认知结构,求得最佳的翻译传播效果,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简史外译的历史语境、
7、国家需求、文本的性质、类型、功能和读者等要素共同制约着 简史英译本的建构策略,下文将择取典型译例展开分析。二、简史英译策略分析 简史作为政治历史文献,为权威信息型文本,其外译为国家翻译实践,旨在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助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是一种多层表达结构,话语体系的结构由内而外可依次划分为:价值观念、政治理念、表达方式、呈现形式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串联关系”,其中,“表达方式是话语体系的血脉”。德国译学家威尔斯指出,翻译过程要求译者在语义、句法、文体和语篇语用各方面对原文的进行理解和建构。在文本层面,话语建构主要体现为表达方式。本文将从文本入手,从语义、句法、文体、语用四个维度探究
8、 简史的英译策略,聚焦其如何有效实现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的有效传达。(一)语义维度准确充分理解源文本的语义信息是有效翻译的前提条件。语义具有多种类型,利奇在其著作 语义学(犛 犲 犿 犪 狀 狋 犻 犮 狊)中将最广义的语言符号意义划分为七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这一历史语境下,简史的翻译应聚焦于文本民族翻译 年第期(总第 期)中特定表述的概念意义的准确性和清晰性。同时,由于面向不同认知背景的外国受众,译文必须清晰简明易懂。有些隐含的语义信息对一般读者来说比较陌生,需将其明确阐释出来,显化内
9、涵意义,突出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和主题意义,使受众乐于、易于理解文本信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简史英译在语义维度上多采用语义增补、语义显化等翻译策略。语义增补原文:第二个转变是改变“一条线”战略。译文:本译例中,原文涉及“一条线”外交战略,该战略是毛泽东在 世纪 年代末 年代初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所作出的外交决策,是我国外交的历史转折之一。中国的政治术语言简意赅,概括性极强,具有丰富的政治信息,宣示国家的政治立场。“一条线”外交战略在原文本读者认知视域之内,但是外国一般读者对相关的历史原委及其政治内涵并不了解,直译可能会引起困惑甚至误读。因此,对于原文中的“一条线”战略译为“”(以战略防线为特色
10、的外交政策),阐释性增译了“”(以战略防线为特色),实现语义增补,使该政策的政治内涵明晰化,使文本的前后逻辑关系更加严谨清晰,便于读者正确把握相关的历史事实。语义显化原文: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针,是党在付出了大量鲜血的代价后换得的正确的结论。译文:语义显化在 简史译本建构中大量存在。将显化定义为将原文中隐含的信息基于语境的关联而翻译出来的过程,“显化手法能大大提高译文的逻辑性和可读性,因此在中国政治文本英译过程中运用显化手法有助于产出符合目标语读者思维习惯和阅读期待的译文,从而更好地完成外宣任务”。本译例的语境为 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源文本使用隐喻“血的代价
11、”,意指革命先烈为革命付出生命代价。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以“血”为源域的隐喻均广泛存在,“具有包括亲属关系、残忍暴力、辛勤劳动、颜色、情感、人物与盟誓在内的七大相同意象”。此处如直译该隐喻,恐引起误解误读,因此译文采用了语义显化的策略,省去“血”的意象,将其阐释为“”(无数党员的牺牲),将语义内涵明晰化,增强译本的逻辑性和易解性,提高传播效能。(二)句法维度纽马克认为,句子是自然的翻译单位。由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差异并在译文本中进行相应的操作。在 简史的英译中,根据译入语语言惯例,主要以结构性增译、语序调整和句式调整等方式来处理句法结构问题。
12、结构性增译原文:同时收紧银根,使投机商因资金周转失灵而纷纷破产。年第期(总第 期)民族翻译译文:,本译例原文是典型的汉语无主句。汉语的句法特征是意合,汉语句子强调语义,是“主题显著”语言,具有突出的“以意统形”的特点,强调意义关联,不注重句际之间的形式衔接。而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是“主语显著”语言,句子成分之间必须严格用形式来加以标记。在汉英翻译中选择恰当的主语和与之匹配的谓语是译好句子的关键。在原文中“收紧银根”的主语在前文中已经出现,逻辑和意义上可以关联,所以省去了主语。英译时,须增补主语,以保证英文句法结构的完整性,因此依据语境增译人称代词“”(他们,即前文提到的“中财委”),补充出缺
13、失的主语,来构建完整的句子,在结构上更符合英文句法规则。语序调整原文:这些起义虽大多数由于敌强我弱、领导者实行错误政策或客观条件不成熟而失败。译文:,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双语转换中语序的不一致性。“语序指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次序。它体现了人们的语言习惯,逻辑事理和思维方式”。英汉语言在句法上存在差异,英语信息重心在前,汉语信息重心在后,汉译英时需对信息重心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本译例中,原文所陈述的核心事实为“这些起义失败”,“由于”引导的小句表示起义失败的原因。因此在英译时调整语序,将信息重心“”(大多数起义失败)提前,起到强调的作用,聚焦核心事实,再用“”(由于)
14、结构补充说明原因,实现聚焦意义、连贯逻辑的作用。句式调整原文: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译文:,“英汉翻译中灵活安排句式的原则,是在基本适应原文体式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的情景或上下文调整译文句子形式,以适应行文的需要”。汉语主张长短句相替,单复句相间,中短句较多;而英语多长句,可通过并列、环扣、包孕等方式拓展。英语中政治文献尤其倾向于使用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长句。以本译例来说,源文本使用了层层推进相叠的短句。在译文构建中,将各句之间的语义和逻辑析出,整合为更符合目标语体例的长句。通过对句
15、子重新划分,将句群前两句整合为一句,以“中国人”为主题和主语,同时将语义重复的“把命运握在手上”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省略合并,使句子更紧凑。整合后的长句在逻辑上为末一句提供前提和原因,此处转变主语,增补“”(这标志着),为下文信息的引入提供起点,明确逻辑,实现有效衔接,更加符合目的语的句法和语篇惯例。(三)文体维度翻译研究讨论的文体问题,是“在语言转换中如何保证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民族翻译 年第期(总第 期)”。刘宓庆认为,翻译必须密切适应文体特点,译文中遣词造句须符合文体的需要。除了语类不同造成的文体差异,读者以及语境要求的正式等级()也是文体差异的制约因素。因此,在翻译实践的文体维度上
16、,针对文类、读者和正式度,来综合分析应使用的翻译方法,保证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原文:年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一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译文:,简史原文就总体风貌而言,为正式程度较高的严肃文体,面向广泛受众,用词倾向正式但不艰深,注重逻辑,句式变化多,长短句杂合,立场客观,表意直接。翻译时为了体现对原文的文体适应,应将译文本建构为与原文本相适应的正式严谨的英文论述文体例。以本译例来看,原文是对民主革命时期红军军事布局的史实描述,用词正式,两次使用了“部队”一词,略有重复,语气客观,句式长短句杂合。在译文中,通过语序调整、句式调整、用词避免重复等翻译方法,使用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用词多变的长句,力求适应和再现原文的文体。(四)语用维度语用因素对翻译有着重要影响,语用视角下翻译被视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在翻译中涉及的语用因素有“语言的行为功能、礼貌原则、相关原则以及合作原则、新信息与旧信息、前提与明示、时间与空间、指称和语篇连贯以及如何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效果等因素”。翻译的语用维度主要关注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恰当准确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