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 第 期 年 月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多维审视汪业周,宋 点南京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摘 要:深入阐释和全面揭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大意义。从历史生成的维度,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置于生成它的历史进程和思想史进程,回溯其演化过程与形成机理,展现其逻辑运思的整体图景。从内在逻辑的维度,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参照和借鉴发展哲学关于社会发展机制的基本理论,提
2、出其蕴含动力逻辑、治理逻辑、引领逻辑三个向度。从理论形态的维度,其具有系统深刻的哲学基础、逻辑严整的内容体系、深邃宽广的重大价值。关键词: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文章编号:()收稿日期:本刊网址:作者简介:汪业周,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邮基地执行主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究项目“话语创新视阈下良好网络生态构建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3、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体现了理论上的科学性与实践上的价值性的内在统一。哲学意义上的维度就是指人们审视某一对象的思维角度。因而,从形成及其提出、结构及其意义、形态及其影响等多个维度观察和阐释一个理论命题,是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该命题的基础。从历史生成、内在逻辑、理论形态三个维度深入阐释和揭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个命题丰富而深邃的意涵,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生成维度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揭示和阐释一个理论命题的基本内涵,
4、应该将其置于生成它的历史进程和思想史进程,回溯其演化过程与形成机理,展现其逻辑运思的整体图景。命题或观点的历史阐释其实就是对其社会基础及其生成发展过程的考察,表征其是否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作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的科学预测,并据此确立了“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这一研究和阐释历史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方法论。
5、遵循这一方法论,我们可以透彻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版图特别是中国的传播、经历与命运的整体图景以及其历史和实践根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回望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具体样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以及滞后于人类现代化进程导致的现代性的缺失,不仅赋予了中国某种程度上的“学徒”身份,而且这种“学徒”身份使得“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中国较长一段时间占据统治地位,但“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到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离开
6、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其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其第一次理论飞跃成果“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而且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马
7、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演进规律给予持续关注和深邃思考。他曾多次论及十月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特别强调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实践伟力、精神伟力。“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在百年不懈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党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将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而且明确提出了
8、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正是这种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才奠定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个命题的坚实根基。南 京 邮 电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年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维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演进,清晰地呈现了这一重大论断的整体形态:在时间维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从传统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这一现代次生形态的持续演进,在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其能否深深植根中国百年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实践历程,保持渐进、连续而非突进、裂变的运行状态
9、,能否科学有力地指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彰显“时代化”意蕴和“时代性”意涵,成为最为直接而真实的检验标尺;在空间维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则表征功能实现的机制、方式、程度等方面的全面、整体的深刻变革,因为其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发生了全方位、历史性的变革,因而历史自信得到厚植、历史主动精神得到显著增强。这一历史转化既佐证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取得重大成就和新时代伟大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理论创新性与实践指导性,也为我们从逻辑上把握其本质属性奠定了坚实根基和可靠依据。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
10、矛盾理论,参照和借鉴发展哲学关于社会发展机制的基本理论,可以将这一命题的内在逻辑概括为动力逻辑、治理逻辑、引领逻辑“三位一体”的协同作用。从三大“机制逻辑”入手来理解和把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彰显这一论断对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确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功能实现和价值发挥的逻辑向度。其一,动力逻辑。马克思指出,生产方式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科学技术和人民群众等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从 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始终注重整合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继往开来,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
11、际丰富和深化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既是世界现代化建设的普遍规律,也是我国长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现实结论,更是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动力主体层面,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这三种根本力量并使之形成合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彰显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逻辑,深
12、化了中国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与第 期汪业周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多维审视关于原生形态和次生形态的表述,源于马克思关于“农业公社”所固有的二重性的论述。马克思指出,“由于同样原因,在古代和现代的西欧的历史运动中,农业公社时期是从公有制到私有制、从原生形态到次生形态的过渡时期。一切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自身内在发展逻辑和规律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仅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也使得中国社会发展的“五大”力量要素相互关联、协同作用的机理和方式不断优化,形成了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立场、观点、方
13、法。其二,治理逻辑。马克思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治理主体如何构成、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治理原则,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有力地证明了自身的可持续治理能力。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调整利益关系、分配格局,另一方面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这不仅为社会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
14、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治理逻辑不仅是破除经济社会发展中动力和平衡这两大方面存在弊端的内生动力,也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不断完善的基本遵循。“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彰显社会发展的治理逻辑,更加重视处理好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作为判定历史方位、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这不仅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使得社会发展各种要素与力量协同、协调发挥作用的机理和方式不断优化,形成了问题导向、系统创新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三,引领逻辑。所谓引领逻辑,是在发展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价值、
15、观念、理论等精神观念对于社会发展的认知、指导和规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科学理论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加重视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不仅指出了引领逻辑的极端重要性,更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强烈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在优秀文化引领层面,我们党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体现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的文化自觉
16、,也体现让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在人类文明引领层面,我们党始终秉持“天下”思想,不仅深切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大势,而且客观对待和正确处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通过维护世界和平、营造有利的大环境来发展壮大自己,又通过我国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外部条件。“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彰显社会发展的引领逻辑,更加重视发展理念创新和发展价值彰显,不断优化社会发展以及人类进步的认知、指导和导引机制。作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内在要求的人南 京 邮 电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年民至上、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方法,不仅为续写“两大奇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三大机制逻辑”在根本要求、运行机理、作用边界、功能定位等方面各有不同但相互支撑,其中,引领逻辑居于社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地位,动力逻辑和治理逻辑则属于两翼,它们共同构成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国治国理政的机制体系,彰显“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层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