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评与资讯 二语加工和习得中的预测 介评长安大学杨雯琴赵翊圆 ()犘 狉 犲 犱 犻 犮 狋 犻 狅 狀 犻 狀犛 犲 犮 狅 狀 犱犔 犪 狀 犵 狌 犪 犵 犲犘 狉 狅 犮 犲 狊 狊 犻 狀 犵犪 狀 犱犔 犲 犪 狉 狀 犻 狀 犵 牣 :一引言人类智力活动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能够对行为的后续过程做出预判,以达到更好适应环境、满足生存需求的目的。这一特征反映在语言使用当中就是预测,它是语言产出和理解之间的桥梁,是提升语言加工速率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双语现象的日渐普及,让二语加工和习得愈发受到关注,相应地,原已深受一语加工领域重视的预测也在二语领域引发热烈讨论,相关研究井喷式涌现(犲
2、 狋 犪 犾,)。在此背景下,作为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双语加工与习得”系列丛书之一,由佛罗里达大学伊蒂丝卡安()教授和夏威夷大学泰勒斯格鲁特()教授领衔、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参与撰写的 二语加工和习得中的预测 一书应运而生。该书既对近期散见于重要期刊和会议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 不地道 言语产出的心理认知机制和克服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杨雯琴,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联系方式:。二语加工和习得中的预测 介评阶段性的全景扫描,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全书共 章:除第章为引言和第章为理论探讨外,其余章节都是二语
3、加工与习得中具体预测研究话题的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将概述各章主要内容,并就全书的特色和不足予以简评。二章节内容第、章均为具有宏观性和全局视野的章节,为后面的其他章节进行了有效铺垫。第章二语加工与习得中的预测:进展与方向。作为全书开篇之作,两位编著者在本章纵览了相关研究的概貌,通过回答预测及其功效分别是什么的问题、回顾语言加工中预测研究历程、梳理预测与习得的关系等,指出语言使用者何时、如何、为何进行预测以及预测与习得的关系,仍是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通过着重分析 与 加工中预测线索的可靠性及效用,作者还指出,预测并不总是最有效的加工机制,对预测效用的关注是帮助我们理解现有研究矛盾结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4、。预测研究的目标在于解释个体内、个体间乃至群体间的差异,弄清何种线索被用来做出何种具体预测以及何时预测才能取得最佳加工效率。第章非母语理解中的预测与自动化。本章为二语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能够统领后续具体研究的总体理论框架。作者从以下理论假设的分析和检验入手: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非自动化的,因而在二语加工中的作用更有限。基于巴奇(,)的观点,作 者 首 先 指 出“自 动 化”并 非 二 分 概 念,而 是 一 个 层 级 概 念,包 含 意 识()、意向()、效率()和可控度()四个维度;然后着重分析了 和 加工中预测的两大子过程 基于产出的预测()和基于联想的预测()的自动化属性,认为预测需要消
5、耗时间和认知资源,在效率和可控度方面很难实现自动化;较之 者,者由于在词汇理解等基本层面的加工效率本就不高,留给预测可用的相应资源就更加贫乏,故而其 预测受限;现有证据也更支持以非自动化加工为特征的基于产出的预测模型(,)。本书第章是二语加工与预测方面的具体研究课题。第章不同语言层面的二语预测能力。来自德语的证据预测研究的首要议题就是预测发生在哪个语言层面。鉴于部分二语加工理论认为二语者的句法形态加工更易出问题,本章作者汇报的实证研究探讨 者和 者在实时加工方面的差异是否局限于某一语言层面。该研究以俄国德语学习者为被试,以德语本族语者为参照,通过两个平行眼动实验,考察二语者在使用形态句法线索进
6、行预测较之使用语义线索是否困难更大。结果表明,动词语义(生命性偏好)和(双宾结构论元顺序相关的)形态格标记线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索在预测中均起作用,但 者和 者之间存在细微差别,者的预测表现出更多的非确定性,易受竞争线索的影响,尤其是在延后的信息整合过程当中。第章句法复杂度对二语预测的影响。在确认词汇语义和形态句法信息在二语预测中的作用后,本章作者汇报了一项有关句法复杂度影响的实证研究。句法复杂度是公认的影响二语理解的重要语言因素,但传统预测研究尚未将这一因素纳入考察。该研究在这方面做出尝试,将语义预测的探究拓展至包含关系从句附着歧义()的复杂句,通过视觉情景范式的眼动实验比较了中国英语学
7、习者在简单句和复杂句中的预测加工。研究发现,预测在简单句和复杂句中均会发生,但由于复杂句本身加工的认知负荷大,者复杂句加工中的预测效应出现得相对较晚。第章二语中的语言预测:语言间的相似性重要吗?本章是一篇综述,聚焦语言相似性的影响。这一点不仅潜在贯穿于前面两章的两项实证研究,也是将单、双语者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指标,毕竟双语者无法避免单语者不会涉及的语际影响()的作用。该章节首先简要回顾了语言加工中的跨语言影响;然后区分跨语言特征和规则的不同是否影响 预测、中缺失的特征在 预测中是否起作用、预测中句子语境和语篇语境的使用分别如何受语际差异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回顾了语际影响对预测的作用;最后讨论了现
8、有预测模型(如基于错误的隐性学习模型、基于产出的预测模型)应如何兼顾语际影响。作者指出,现有证据还十分有限,者和 者的预测机制在本质上并无二致,差异主要源于两种人群参与预测的程度不同。第章双语儿童的预测:拼图缺失的一块。与上一章一脉相承,本章也探讨语际影响,但将重心放在了此前少有关注的双语儿童群体。与单语儿童相比,双语儿童在输入的质和量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相关研究表明,成人二语者的预测能力和他们的语言水平紧密相关。有鉴于此,本章系统对比了单语儿童、成年二语者和双语儿童的预测技能,指出双语儿童是探究语言水平、语言经验、认知能力、语际影响与预测之间复杂关系的极佳人群。系统考察双语儿童的个体和
9、语言层面的预测能力,将为我们揭示预测研究中语际影响的本质。第章语码切换:预测的加工负担还是宝贵资源?除了受到语际影响以外,二语者的语言使用还有一个典型特征:会经常出现语码切换。本章探讨了语码切换能否在双语加工中充当预测线索的问题。单语者会在理解过程中使用多种线索进行预测。双语者能够使用的资源则更多,语码切换便是其中之一。传统理解研究认为,语码切换存在因为整合代价()而加大认知负荷的劣势。但本章则指出,语码切换也可能有其优势,如促进后续信息的加工。为检验该假设,作者详细汇报了以西班牙语 英语双语者为被试的两项眼动实验,探究)语码切换能否对即将出现的低预期性 二语加工和习得中的预测 介评信息起提示
10、作用;)语码切换能否降低对即将出现的禁忌或负面信息的加工负荷。结果显示,有经验的语码切换者的确会把语码切换事件当作即将出现的低预期性和禁忌信息的信号。本章最后还讨论了哪些因素可能调节语码切换对预测的影响。该研究为我们认识语码切换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语码切换虽会增加整合加工成本,但更有加工收益,即预测加工。本书最后三章则将讨论转向了预测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第章二语句子加工中的预测和语法习得。句法习得是二语学习公认的重难点。本章首先探究预测与语法习得之间复杂的双向关系。作者认为,和二语语法发展紧密相关的预测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机制()。对于前者,尽管不是所有的预测都需要 者
11、去学习,但 者利用语法信息进行预测有一定困难,会受到诸如相关词汇和句法信息的欠缺、浅加工()以及认知资源有限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们的关注应从能否预测转到如何预测,通过大量输入和结构启动帮助 者学会语法预测。对于后者,作者指出,要想从预测失误中有所习得,二语者必须能在预测错误出现后识别错误的根源进而调整句法分析。未来可多由历时研究切入,并关注不同任务的比较以及意识和显性记忆在预测中的作用。第章预测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作用。除句法外,二语习得中同样重要的还有词汇的习得。本章作者从预测与儿童的 词汇发展、预测与成人的词汇学习、预测与二语词汇学习动机三个角度探究预测与词汇习得之间的关系。既有研究表明,猜
12、测生词意义有助于在长时记忆中编码该词。这符合错误驱动的学习理论。但作者认为,预测错误在词汇习得中的作用有限,上述发现也与猜测触发了内在好奇心和由语言知识的潜在回报()这一外部诱因引发的动机有关。作者建议未来应更多地考量这些因素在更自然的 词汇学习语境下的作用。第 章强制预测提升二语产出中的启动与适应。前面两章关注的是二语习得中的句法和词汇两个基本方面,本章则更宏观地从启动作为二语习得的一种机制入手,探讨预测在其中的作用。他们首先说明,虽然语言理解和产出的研究属于心理语言学范畴,语言习得和发展的研究属于应用语言学和发展心理学范畴,但近来认知科学的迅猛发展需要我们用统一的框架和机制去解释加工和习得
13、问题。为检验“预测错误能够驱动学习”这一观点,本章主体部分汇报了一项以韩国英语学习者为被试的结构启动实验研究。该研究关注强迫 学习者进行预测是否会增强其即时启动效应,增进其长期的学习适应效果。结果表明,被强迫预测其虚拟同伴的反应的被试,的确会比仅重复同伴反应的被试更多地使用目标结构,这一效应在中等水平学习者身上最为显著。这符合从基于错误学习视角对结构启动作出的解释,也呼应了上一章关于词汇习得中猜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测收益的讨论结果。作者呼吁学界应针对注意、意识、动机等因素在预测中的作用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三简评该书首次系统梳理了二语加工和习得中有关预测研究的理论框架、实证研究、影响因素以及预
14、测与习得的关系等重大问题,阐释了二语预测的本质和作用,将有力推动二语预测研究的发展。该书具体特色如下:第一,该书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证检验;既有对已有成果的系统梳理,也有对未来探索的展望和规划。就二语预测这一话题,该书既对比了本族语者和二语学习者,也对比了不同 背景的二语学习者,还对比了成人与儿童,深入细致地揭示了预测在二语加工和习得中的运作和效果。第二,该书不少章节视角新颖。譬如,学界一般认为语言理解是一种实时递增()的认知活动,需要不断整合多方面的信息,语码切换会增加这种语言加工的负担;而第七章则逆向切入,以令人信服的方式阐明并验证了语码切换所带来的认知优势。又如,第、章将理解研
15、究中常见的句法复杂度、词汇习得中的猜测词义、结构启动等跟预测研究较好地结合起来,弥补了相关空白,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更新了学界的认识。第三,本书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例如,该书多处明确指出,预测是一种基于概率的自上而下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同时又随着自下而上信息的增多而不断更新;通过预测失误,语言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假设检验,学习相关语言。但与此同时,预测并不总是最有效的加工机制,也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发挥作用,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经验、任务的要求和目标、可资使用的资源等等。这些观点既充分肯定了预测在日常交际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又明确了预测存在的局限,有助于我们准确地了解预测在
16、相关认知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然而,部分由于二语加工和习得中的预测是一个开启不久又相对复杂的话题,该书也存在若干不足,有待后续研究的思考和改进。第一,就覆盖面而言,该书虽已涉及多种不同的二语者群体,但对现实生活中双语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仍考虑不够。例如,比较特殊的双语人群(如自闭症、抑郁症、帕金森综合征、失语症患者以及中风患者等)和健康老年双语群体的预测活动就未被涵盖。这些人群数量并不算多,但同样是双语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研究(如 犲 狋 犪 犾,;犲 狋 犪 犾,)已初步表明,他们特殊的认知疾病或认知能力的自然下降与他们的预测能力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研究这些人群将深化我们对 二语加工和习得中的预测 介评预测的认识,研究成果对临床实践和特殊人群以及老年人的护理工作将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还有一种既有研究目前尚未涉及的双模态双语人群()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他们的交流互动更加复杂更有特色。在这一独特情境下,预测会呈现何种面貌和特征,值得深入考察。此外,全书仅有第二章专门探讨理论话题,而且只是从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加工的自动化”这一个视角切入,如能引入更多的其他相关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