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匮要略 水饮论治浅析招金娣,丁珊珊,廖凌虹,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摘要:张仲景认为,水饮有四种,分别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由津液输布异常、水液运行通路受阻所致,创立了“以温药和之”的治疗总则。水饮停聚较为轻浅,见短气之症者,治疗当通利小便,脾阳不足者予苓桂术甘汤温补脾阳、行气利水;肾阳虚损者以肾气丸补益肾阳、化气利水、通利小便;外感风寒,病位入里,饮邪停聚,表邪已散者,治疗当以攻逐水饮为法,用十枣汤使积聚之水饮从肠道而出;水邪不散,饮溢四肢,郁遏荣卫之气,荣卫之气不行,卫外不能,气闭不通见身体疼痛,
2、水饮无路而出者,治以小青龙汤或大青龙汤,外寒里热予大青龙汤,外寒里饮予小青龙汤。水饮停留体内,欲使饮去,必有通路,或发汗使饮从表解,或利水使饮随小便而去,或攻下使饮随大便泻出,或气化使饮化为津液为人所用,终使人体津液代谢达到平和之态。关键词:金匮要略;水饮论治;张仲景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年第 卷月第 期河南中医 金匮要略 对水饮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误治等均有论述,并提出了“以温药和之”的治疗总则,辨证给予汗、下、利三法,令水饮有通路可去,使津液代谢平衡,阐述如下。水饮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 言:“湿淫所盛民病积饮”,湿邪内停,积而为饮,“太阴之复饮发于
3、中。”太阴湿气内盛,水液气化受阻,则发为水饮。张仲景认为,饮有四种,即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生理情况下,水液输布主要依赖于机体三焦的气化作用和肺、脾、肾的输布作用 。痰饮的形成,是由津液输布异常、水液运行通路受阻所致 。肺位居上焦,主通调水道,肺功能异常,则津液失于布散,聚而成饮;脾位居中州,脾气不足,脾土运化水液功能受阻,则水精难以运化,致湿邪困遏脾土,水饮内停;肾为水脏,位居下焦,肾气不足,气化不能,水液不能下输膀胱,无以排出,则水饮内生 。水饮之邪停于胃肠称为痰饮,停留胸胁称为悬饮,溢于四肢称为溢饮,停于心肺称为支饮 。张仲景创立了诸多治疗水饮的方剂,分述如下。水饮论治 以温药和之
4、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药”为四气温和之药,“和之”为补合消和,使机体阴阳平衡 ,以温药治水饮,水气得以运行,水饮得以消散,津液恢复运行输布,则机体趋于和谐 。不同患者的病性、病位、病程不同,治疗时应注重方药配伍,在温补基础上配合导、消、下、汗等法 。饮性属阴,得温则行,得寒则凝,以温药治之,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振奋脏腑之阳气,行散停滞之水饮,使饮邪或从汗出,或从泻而去,或随小便得解,则人体得安 。温药温煦上焦肺脏,可恢复其通调水道功能;温煦中焦脾胃,可恢复其运化水液功能;温煦下焦肾脏,可恢复其气化功能,气化则能行水,水液得以下输膀胱,排出体外。张仲景治疗
5、水饮常用方药有苓桂术甘汤、十枣汤、肾气丸等 。淡渗利水,饮从小便去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第 条言:“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指出水饮停聚较为轻浅,见短气之症者,治疗当通利小便。中焦脾胃不足,运化无力或下焦肾气不足,气化无力,致水液停聚于心下,阻滞上焦肺气,故见短气。“从小便去之”指通利小便,便水饮从小便而出 。原文言:“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脾阳不足者以苓桂术甘汤温补脾阳,行气利水;肾阳虚损者以肾气丸补益肾阳,化气利水,通利小便 。肾气丸以熟地黄滋阴补肾;怀山药与山茱萸补肾益精;附子、桂枝补益肾阳、温化肾气;茯苓与泽泻合用,健脾渗湿。全方配伍,补益肾阴,资生肾阳,使水饮
6、得以气化,从小便而出 。攻逐水饮,泻而饮去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第 条言:“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饮停留于心下,郁阻不通,积聚于内,见心下痞满。以苦寒之甘遂峻下逐水,因势利导,使饮随泻而去 。悬饮为病,邪结胁下,咳唾牵引而痛,喘促难以平卧,当以十枣汤治之。外感风寒,病位入里,饮邪停聚,表邪已散,治疗当以攻逐水饮为法。十枣汤中大戟苦寒,能泻能下,泻脏腑水饮之邪;甘遂亦是苦寒之药,可行经络停留之水饮;芫花辛、苦、温,长于消除胸胁停留之伏饮,三药皆为君药,合力行留滞之水饮,涤荡肠胃,使水饮随之而出,再以大枣十枚送服,固护胃气,培土
7、制水,祛邪不伤正 。十枣汤服法为平旦服之,平旦为肝木旺达之时,此时服药可疏肝木,再以糜粥自养,固护脾土,既病防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言:“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水饮之邪积聚,为标实之证,实则泄之,张仲景用泻下法攻逐水饮,使积聚之水饮从肠道而出,再施以温和之药,固护正气,以“和”为度。解表发汗,饮从汗出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第 条言:“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水邪不散,饮溢四肢,郁遏荣卫之气,荣卫之气不行,卫外不能,气闭不通致身体疼痛,当发汗散饮,外寒里热者予大青龙汤,外寒里饮者予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以麻黄、桂枝为君药,解表散寒
8、,发散水饮;细辛、干姜共为臣药,温化水饮,以助解表祛邪;半夏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止咳,白芍入肝、脾经,敛阴止汗,三药共为佐药;甘草为佐使,调和诸药。全方温化在里之水饮,发散在表之水饮,辛苦温与酸甘配伍,发中有收,调和荣卫,使卫外之气得通,经脉得行,水饮从汗而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言:“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强调病位在表,应当用汗法治疗,使邪外泄。张仲景在重用辛散之药发散表邪的同时,加入酸甘收涩之药,以防发散太过,体现了“和”之思想。小结水饮停留体内,欲使饮去,必有通路,或发汗使 年第 卷月第 期河南中医 饮从表解,或利水使饮随小便而去,或攻下使饮随大便泻出,或温化使饮化为津液为人所用。津液或
9、向外宣发,或向内下降,宣发为汗而从体表排出,下降归肾,经肾气化,清者升于肺,浊者降于膀胱,使人体津液代谢达到平和状态。张仲景创立了“以温药和之”的治疗总则,辨证给予汗、下、利三法,令水饮有通路离去,且遣方用药注重阴阳调和,标本兼顾,补脏腑之不足,泻有余之水饮,攻邪而不伤正,以平为期,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也是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诊疗思想的体现。参考文献:张仲景 金匮要略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王键 中医基础理论 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伯礼,吴勉华 中医内科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刘渡舟,苏宝刚,庞鹤 金匮要略诠解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刘蔼韵 金匮要略译
10、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梁玮钰,刘恩顺,孙增涛 金匮要略 痰饮病“和”字发微 国医论坛,():张思为,李佑生“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经义浅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晏和国,杨博,侯建婷,等 浅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中医药通报,():余涛,丁明,喻强强,等 再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蒋锋利,肖荃月,陈萌“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环球中医药,():吴国庆“和”治痰饮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赵鼎,吕翠霞 浅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中华中医药杂志,():吴秋红,石伟荣,王苹 浅析“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福建中医药,():周
11、晓博 苓桂术甘汤治痰饮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刘红宇,丘梅清 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陕西中医,():吴梓新,连建伟,姜元安 细析 金匮“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条文意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胡木,黄毅君,陈兴娟,等 张仲景辨小便之思维探析 环球中医药,():吴迪,荣宝山,白雅雯,等 金匮要略 中小便不利治疗规律探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李晓刚,陈耀辉 肾气丸的功用辨析 内蒙古中医药,():王浩,周小平 浅谈 金匮要略 之短气症 内蒙古中医药,():何灵玲,林晓彤 金匮要略 中肾气丸临床运用探析 亚太传统医药,():马向梅,王均宁 金匮要略 论治小便异常方剂配伍探
12、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虞抟 医学正传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林姗姗,郝征 金匮要略 湿病、痰饮、水气病辨治规律 河南中医,():王晨琳,许二平 甘遂半夏汤探微 中医学报,():林佳成,吴中平 张仲景以下法辨治水饮病特色探析 上海中医药杂志,():刁吉祥 金匮要略 泻下法类析及临床应用 国医论坛,():陈历分,唐志宇,范森稷,等 十枣汤丸剂治疗“饮病”研究概述 实用中医药杂志,():王付 十枣汤方证思考与探索 中华中医药杂志,():樊建平 论小青龙汤在 金匮要略 中的应用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刘忠文,刘迎辉,杜红 浅析汗法在 金匮要略 中的应用 新中医,():刘莎,王金成,刘江 小青龙汤治疗痰饮病探要 中国民间疗法,():张曙光,郭露秋,闫军堂,等 浅谈小青龙汤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朱俊睴 金匮要略 痰饮辨治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招金娣(),女,广东茂名人,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廖凌虹,:(编辑:刘华)年第 卷月第 期河南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