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答案:2023年7 月下旬原创试题中理教学参考67洪水的降雨量虽然相比其他三次小,但降雨历时明显较短。根据材料中给出的径流系数定义,不难发现径流系数高的原因是降雨历时短,下渗少,因而地表径流形成快且汇流集中(2)本次暴雨引发的洪水之所以能够成为枯水期最大洪水,主要原因可从降雨量、降雨范围、径流总量、径流形成速度等角度考虑。根据材料可知,在本场暴雨之前,梅江流域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到0以下且气温回升不明显,并在暴雨前有过小范围的降雨,由此推测此时地面可能结冰,且土壤中含水量较高,在本次降雨过程中,下渗较少,地表径流较大。同时结合材料及表1 可以发现,本次降雨为整个流域普降大暴雨,雨量较大
2、,范围广。(3)本次洪水的典型特点是径流系数高,其主要原因是前期的小范围降水及强冷空气影响导致气温降低且低于0。本次洪水主要发生在枯水期,而我国河流的枯水期基本为秋冬季节,随着极端天气的频发,在进行枯水期洪水预报时,气温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极端天气频发,防灾减灾相关工作尤为重要,枯水期的洪水不同于丰水期的洪水,丰水期往往防汛工作安排周密,枯水期也应加强洪水监测、预报与防范。因此,制订有别于汛期(高气温)的预报方案,提高枯水期防灾减灾意识以减少人力、财力损失等意义重大。参考文献:1高玉丹.梅江流域“1 6.1”枯水期暴雨洪水分析J .广东水利水电,2 0 2 1(8):2 0-2 3.“若尔盖盆地
3、及黄河水系演变”试题设计熊志聪(深圳市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一、试题设计若尔盖盆地位于川甘青三省交界地带,是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断陷盆地,地质史上经历了“湖泊形成一湖泊消失一黄河贯通一湿地形成”的自然演变。研究表明,若尔盖湖泊消失与古黄河贯通有关。湖水外泄后,黄河在古湖底形成一个巨大的U型弯曲,贯通了上游长达9 1 0 千米、面积约8 6 0 5 0 平方千米的流域,水系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盆地内形成了总面积达4 9 0 0 平方千米的沼泽湿地景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未来若尔盖湿地的生态功能将发生较大改变。图1 为若尔盖盆地位置与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考察队拍摄的黄河玛曲段台地沉
4、积覆盖物 101E103E甘肃34N图例城镇省界青海山脉河流沼泽四川古黄河源头若尔盖33N盆地边界图1若尔盖盆地位置与范围示意河流相沉积物古湖相沉积物图2黄河玛曲段台地沉积覆盖物(1)推测若尔盖古湖泊的形成过程。(2)若尔盖湖泊消失与古黄河贯通有关,说明其判断依据。(3)与贯通前相比,简述黄河贯通若尔盖盆地后水系特征的变化,(4)推测未来若尔盖湿地的面积变化,并解释这一变化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1)地壳挤压碰撞,岩层断裂;地壳进一步挤压,断裂下陷,湖盆发育;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周边河流及高山冰雪融水汇人,集水成湖。(2)黄河玛曲段台地覆盖厚厚的沉积物,河流相沉积物在古湖相沉积物之上,由此说明
5、该地曾经是湖泊环境,后演变为河流环境。(3)黄河源头改变;流程变长;支流增多;流域面作者简介:熊志聪,中学一级教师,深圳市骨干教师,广东省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曾获全国高中地理说课比赛一等奖、深圳市高中地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23年7 月:下旬原创试题68理教学参考积变大;河道变得弯曲;上游流向改变。(4)面积变化:面积减小(湿地萎缩)。影响:蒸发(蒸腾)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调蓄功能减弱,洪涝灾害加剧;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二、命题意图试题图文信息参考地理学报2 0 2 1 年第3期若尔盖盆地河流古洪水沉积及其对黄河水系演变问题的启示 1 一文。试题以若尔盖盆地及
6、黄河水系演变为线索,将构造运动、地貌、水系和气候变化联系为一体。试题材料充分体现了各种自然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理念,说明了目前的区域特征只是自然地理过程的即时表现,展现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将区域联系(古黄河贯通上游)和区域过程(若尔盖湖泊形成若尔盖湖泊消失一黄河贯通若尔盖盆地一若尔盖湿地形成一若尔盖湿地演变)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具有要素综合、空间综合与时间综合能力。试题综合性强,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4 个设问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顺序展开,形成对若尔盖盆地及黄河水系演变过程的完整考查。三、试题解析(1)从材料中获取“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断陷盆地”及图
7、1 中“周围山脉环绕”的信息,并从“断陷盆地”这一突破口向前推理寻找断陷盆地的成因,即“地壳运动一岩层挤压一岩层断裂岩层继续挤压断裂下陷一断陷盆地”,向后推理分析断陷湖的成因,即“断陷盆地一周围水流汇人断陷湖”。本小题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2)从图2 中获取信息“河相沉积物在古湖相沉积物之上”,并调用必备知识“沉积物的成层顺序: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推理得出“该地曾经是湖泊环境,后演变为河流环境”,重点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素养。(3)从材料“黄河在古湖底形成一个巨大的U型弯曲,贯通了上游长达9 1 0 千米、面积约8 6 0 5 0 平方千米的流域”,以及图1 中
8、“古黄河源头”“巨大的U型弯曲”,并调用必备知识“河流水系特征的表现有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河道曲直”等,推理得出黄河贯通若尔盖盆地后水系特征的变化有“黄河源头发生改变,流程变长,支流增多,流域面积变大,河道变得弯曲,上游流向改变”等。本小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4)从材料“黄河贯通若尔盖盆地后,盆地内形成了总面积达4 9 0 0 平方千米的沼泽湿地”推理如此大面积的湿地对当地生态环境一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材料中“较大改变”指的是什么,显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未来湿地面积终将减小,从而导致其生态功能将发生较大改变,主要表现为“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调蓄功能减弱、洪涝灾害加剧”“
9、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本小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参考文献:1黄春长.若尔盖盆地河流古洪水沉积及其对黄河水系演变问题的启示 J.地理学报,2 0 2 1,7 6(3):612-625.“卓乃湖溃决”试题设计刘明娅李福(贵阳市第二中学,贵州川贵阳)一、命题意图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是藏羚羊重要的产羔地。无论是该地区脆弱而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是作为藏羚羊产羔地的特殊意义,都使得卓乃湖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们重视和讨论的话题。卓乃湖的溃决被视为全球变暖、高原水塔失稳的一个典型案例。它的溃决虽然是一个自然过程,但是对当地水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卓乃湖溃决引发自然环境整体响应,亦是区域人地关系问题的显现。设计“卓乃湖溃决”试题,旨在达成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和培育。本组试题以“卓乃湖溃决”的真实情境为核心,设计了4 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描述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高原内陆湖溃决的自然原因和相关影响,并思考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试作者简介:刘明娅,中学一级教师,曾获贵阳市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优质课比赛二等奖、说课比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