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一、 原文及翻译(1) 登幽州台歌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2) 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
2、一样。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3) 登飞来峰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二、 字词理解(1) 登幽州台歌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chu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2) 望岳岱宗
3、: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如何:怎么样。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决眦(z):眦:眼角。
4、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3) 登飞来峰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闻说:听说。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缘:因为。三、 文章理解(1) 登幽州台歌: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
5、,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2) 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写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3) 登飞来峰: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
6、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四、 实战演练1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首联采用设问手法引出诗歌,“未了”二字写泰山一望无际青翠绵延,写了泰山山系的大。B颔联用“钟”“割”两字,用词凝练,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神奇
7、秀丽。C颈联描写细望之景,描写了泰山云雾缭绕,倦鸟归林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眼界。D尾联写杜甫登上了泰山之巅,俯视群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勇攀人生顶峰的决心。2选出对杜甫的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用设问的方式写出远望中的泰山郁郁葱葱,绵延连亘,掩映齐鲁大地。恢弘壮阔,极富气势。B颔联前一句中的“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后一句“割昏晓”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C颈联写凝神细看之景。“决眦”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对这神奇缥缈景观的着迷。D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由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3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8、()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首联以问答的形式开篇,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B颔联写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一切神奇秀美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C颈联中诗人目不转睛地欣赏泰山上空归鸟回旋,飞还山林。鸟的翱翔,勾勒出泰山“天高任鸟飞”的广阔背景,“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D尾联写出诗人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都显得低小了,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4选出
9、下列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诗的一二句采用问答形式引入泰山,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这两句写出泰山的高大和历史悠久。B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不仅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还将诗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C“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表现了他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D全诗无“望”字,但“望”贯穿全篇。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
10、太白峰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注释】: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在今陕西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这里喻指仙人。泠(lng)风:轻妙的和风,轻微之风。武功:这里指武功山,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南约一百里,北连太白山。1. 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登飞来峰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B登太白峰开头两句点题并从侧面烘托太白山的雄峻高耸,一“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
11、的精神。C登太白峰中间六句诗人幻想神游天界的壮景,表现诗人勇敢的精神。D两首诗都借助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壮志,又欲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馆,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
12、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7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郾县任上所作。这是他出仕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这种踌躇满志的情怀,也充溢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B“飞来山上千寻塔”,活用典故,这座山是从天上飞来的,自然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山的高耸自不必说,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描写登临之处的高耸。为下句伏笔。C“闻说鸡鸣见日升”,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点明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展望,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D这首诗,前两句
13、侧重写景,是为后两句作铺垫。这是将写景与抒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8下列对【甲】【乙】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悠悠”形容时间久远、空间寥廓,衬托个人的渺小,营造出苍茫孤独的氛围。B乙诗“浮云”一语双关,既是实写,又比喻守旧势力,也比喻困难、挫折、障碍等。C甲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语言苍劲奔放,感染力强。D乙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虚写登高看到的辉煌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
14、远”的哲理。9同是登高,这两首诗的情感一悲凉一雄壮,请结合两诗结尾两句具体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岳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登幽州台歌中,“_”两个字写出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接着用了一个“_”字,体现了诗人纵观古今、寻遍天地后感到的孤寂。11“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创作风格,在望岳中就已体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问答形式表现泰山的雄伟,空间上跨越齐鲁,时间上千古长青,真是惊人之语。请以望岳中其它诗句为例
15、,也来展现一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12知人论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概念。任选一个谈谈登幽州台歌或望岳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3以上两位诗人一擅描写,一擅抒情。雁门太守行中,首联用“黑云”“压”写出了_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_ 。登幽州台歌末句的“独”字与其上句中的_一词形成对比,使作者因感慨而落泪。14两诗中的“黄金台
16、”和“幽州台”同属一地,但两位诗人借此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5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飞来山上千寻塔”节奏划分为“飞来山上千寻塔”。B“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抒发了诗人身处幽州台的独特感受。C“浮云”一语双关,既指天上飘荡的云彩,又指阻挠诗人变法的奸邪小人。D两首诗歌,一首是古体诗,一首是七言绝句,都是登高抒怀的佳作。16这两首诗歌都是“登高抒怀”之作
17、,请分析两位诗人登高后所抒发情感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7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际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B二句中的“来者”指后世来登幽州台的人们,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C本篇在艺术表现上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与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D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 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立在画
18、面之中,画面顿时神韵飞动,感人至深。18诗的后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赏析句中的“独”字。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9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诗人的自信,表达了诗人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
19、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理。20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景象。21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2观察下面两幅图画,可以作为这首诗插图的是_。23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本诗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表达了诗人的自信。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表达这种自信的。24“仁者乐山。”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山”字或写山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和“_”。(本试卷中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阅读下面古诗,完
20、成后面小题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日,只缘身在此山中。25以上两首诗都是诗人登临之作,王诗以“千寻塔”极言登临之地的_,苏轼以“各不同”描写庐山面貌的_。26请结合诗意简要阐述以上两首诗在认识事物方面的理趣。【知识卡片】理趣是指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与审美情趣。宋诗往往不排斥说理,但不用抽象、直露的“理语”入诗,而要用具体生动的经历来表现一定的道理。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望岳春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7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B“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颔联。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到长安,山河依旧,草木葱茏,诗人感慨万千,不禁赞美。28这两首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而当时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相差很大。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望岳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9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30品味颔联中“钟”或“割”字的妙处。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1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32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