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 王安石,字_,号半山,人称_,世人称“王荆公”、“王文公”,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2.诗句默写(1)飞来山上千寻塔,_。(2)_,自缘身在最高层。(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来表达自己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与王安石在登飞来峰所写的“_,_”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诗歌鉴赏(一)
2、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本诗中的“浮云”指的是什么? _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二)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列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_ _(三)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列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甲)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登飞来峰
4、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请从“钟”字入手,对(甲)诗中“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_2(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包含怎样的哲理?它与(甲)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_3两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_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介甫 半山居士 北宋2.(1)闻说鸡鸣见日升(2)不畏浮云遮望眼(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4)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二、诗歌鉴赏(一)1.答案示例:浮云,指的是奸邪小人。2.答案示例:诗句表现了作者政治抱负的远大和内心的无所畏惧。(二)1示例一:“千寻”运
5、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诗人的立足点之高。示例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诗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2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三)1D 【解析】 D项理解不正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没有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1“钟”是聚集的意思。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思,
6、写出大自然对泰山的情有独钟,描绘出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秦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2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都写了登楼所见所感;都是先描写景物后议论抒情;都表达了登高才能望远的意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独chung(怆)然而t(涕)下(2)岱(di)宗夫如何(3)决眦(z)入归鸟(3)丰年留客足鸡豚(tn)(4)xio(箫)鼓追随春社近(6)吟鞭(bin)东指即天涯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念天地之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2)齐鲁青未了(不尽)(3)造化钟神秀(聚集)(4)阴阳割昏
7、晓(分)(5)荡胸生曾云(同“层”)(6)决眦入归鸟(眼眶)(7)会当凌绝顶(终当,终要)(登上)(8)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9)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10)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11)吟鞭东指即天涯(吟诗)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文言常识填空。(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子美,他被称作“诗圣”,其诗作被称作“诗史”,都收集在杜工部集内。(2)我国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诗句“岱
8、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5理解型默写。(1)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2)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下列对古代诗歌
9、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D己亥杂诗前两
10、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解析: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7“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看了右边的图片,除了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外,你还会想到哪些古诗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示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考链接】8你们班正在举行一次与唐诗有关的综合性活动,
11、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简明的主题语。示例:走进唐诗,感受诗韵。(2)如果要你倡议班上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示例:同学们,一个真正有文学修养的人,应该能背出不少经典的唐诗。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唐诗多,好吗?(3)(江西中考改编)阅读下面对辛弃疾的介绍材料,参照为辛弃疾写的这段推荐词示例,为杜甫写一段推荐词。材料: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21岁就统帅数千人马与金军激战。归宋后,他在危难之际率五十骑直闯五万人的叛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任湖南安抚使期间,辛弃疾亲自组建了一支飞虎军,三十年内一直是南宋国防军的一支劲旅。辛弃疾所写的治国方略美芹十论,在政
12、治军事上极具价值。辛弃疾后因主战被弹劾罢免,曾有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文学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示例】辛弃疾推荐词他生于乱世,戎马一生,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他文武双全,虽命运坎坷,却从未忘怀家国天下。美芹十论,洞悉纷乱政局。豪放诗词,光耀千古文坛。他就是他,一代英才辛弃疾!示例: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歌诠释背井离乡的悲心愁肠?他的赤子之心,照耀在唐朝盛衰上,化为一腔怒火,燃尽腐败和丑恶。他的诗篇,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化为一股热泪,洒遍祖国河山。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化为一颗明珠,照耀在诗坛之上。【
13、拓展阅读】(一)(临沂中考)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15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二)(梅州中考)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7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首词情感真挚,用典自然,于悲壮处见沉郁,愤
14、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B“尘暗”句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C“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解析:“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18“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渴望报效祖国,收复旧河山的豪情壮志。【写作练笔】19杜甫在望岳一
15、诗中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写泰山之景,层次分明。请你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写法分析】望岳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从诗人的角度远眺(首联)、远望(颔联)、细望(颈联)泰山的雄浑景象,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部描绘,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定点观察就是观察者站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向四周观察。观察者可以按照从中间到两边,从前后到左右,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等的顺序把所看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出来。【例文】我站在泰山脚下,仰望泰山。它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盛夏换上了一件碧绿的衣衫。围绕在山腰的白云,就好似它飘逸的白纱腰带。山顶上修建的亭台楼阁,就好似它那精美的头饰
16、。课外阅读:孔子受食【品培养语感利断句】鲁有俭啬者瓦鬲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之馈子路曰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注文化常识厚素养】俭啬:节约,节省。瓦鬲():陶质的煮饭炊具。土型之器:古代一种盛汤羹的瓦器。大牢: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瓦甂(bin):粗陋的阔口食盆。【读熟读成诵意自知】鲁有俭啬者,瓦鬲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之馈。子路曰:“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
17、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孔子家语致思第八【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瓦鬲煮食食之(用瓦鬲)B自谓其美(认为)C以进孔子(进献)D以其食厚而我思焉(食物)解析:选D“食”,动词,吃。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判断均正确的一组是()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以其食厚而我思焉A因为他的表转折结尾语气助词B认为他的表转折“于之”的合音C因为他表顺承结尾语气助词D认为他表顺承“于之”的合音答案:C3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以其食厚而我思焉。B莫之能御也。C而良人未之知也。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18、。解析:选DD项为判断句;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之馈。译文: 参考答案:孔子接受了食物,非常高兴,如同接受了牛、羊、猪这样美味的馈赠。【译素材积累助写作】鲁国有一个节俭的人,用瓦盆煮食物,吃后,自认为味道很美,就用小瓦盆装了一些进献给孔子。孔子接受了食物,非常高兴,如同接受了牛、羊、猪这样美味的馈赠。子路说:“小瓦盆是简陋的器物,用它煮出来的食物,也是粗劣的食品,您为什么如此喜欢呢?”孔子说:“喜好劝谏的人思念国君,吃到美食的人会想到他的父母,我高兴不是因为饮食器具怎么好,而是因为他吃到好东西时想到了我。”【思考探究】一、答案
19、能。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3)作者怆然涕下的原因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
20、的贤明君主。意思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解析这道题旨在考查诗歌的意境以及对诗句的赏析。二、答案望岳的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
21、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登飞来峰的末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说,尽管天空中有朵朵浮云,可是我也不必害怕它挡住我的眼睛。因为只要登高就能望远,现在我站在塔的最高层顶。“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诗看上去似无深意,其实是运用了历史典故。西汉的文人
22、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解析这道题旨在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三、答案1.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的意义:任何事情只有做到最好,才能傲视一切。 2.掌尽管天空中有朵朵浮云,可是我也不必害怕它挡住我的眼睛。因为只要登高就
23、能望远,现在我站在塔的最高层。衍生的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3.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衍生的意义: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4.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衍生的意义:“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解析
24、这道题旨在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四、答案提示:总结自己背诵的经验和方法。按照遗忘的规律及时巩固。把我记忆的黄金时间,早起后和晚睡前。篇幅较长的诗篇,按内容分成几个小节,逐段背记。解析这道题旨在培养学生识记名篇的作用。五、答案提示:摘抄的时候,要写出诗文名句的出处、作者、意思等。这样便于以后的使用。解析这道题旨在培养学生积累名篇名句的能力。【课外阅读】【贵州省铜仁市】二、(一)阅读我的母亲节选,完成后面题目。(19分)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
25、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失掉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30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
26、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