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单元(专题能力训练)(原卷版).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03669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专题能力训练)(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专题能力训练)(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专题能力训练)(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专题能力训练)(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专题能力训练)(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专题能力训练)(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专题能力训练 把握文章重点,感受文章意蕴技法指导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对于这类文章,我们需要熟读精思,把握文章重点,感受文章意蕴。一、把握文章重点把握文章重点,我们可以从标题、详略安排、选择角度三个方面去分析。1标题一般会揭示文章的中心人物或中心事件比如课文老王的标题意在告诉读者此人的普通,也明确地告诉读者“老王”是文章的主人公。2从选材、详略安排中体会文章要突出的人物性格比如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

2、”和“山海经”来选材,选取了有关阿长的一些事,并重点写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这一件事,突出了阿长的淳朴、善良和爱护孩子的性格。3从文章选择的角度体会人物的多面性比如课文台阶,围绕旧台阶、新台阶讲述父亲洗脚、踏黄泥、挑水、抽烟等琐事,既反映了父亲作为平凡农民的朴实,又特别能体现他身上有着很不平凡的品质。二、感受文意意蕴在把握了文章重点之后,我们可以寻找文章的关键句,来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意蕴。文章的关键句一般出现在文章首尾以及文中反复提及或特别的地方。1.间隔反复的关键句用于深化象征意义比如课文台阶两次说到“我们家的台阶低”,第一次象征的是父亲对起新房子的期待,第二次象征的是父亲想让一家人获得尊重的

3、期待。2.显得特别的关键句常用于抒发感情或阐明中心文章首尾或中间显得特别的句子,一类是象征句,一类是议论句、抒情句或哲理句。比如在课文阿长与结尾,鲁迅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从记叙转向抒情,既表达了对阿长苦难一生的哀伤,又表达了对她的内疚和怀念。实战演练【辽宁省营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长衫老者冯骥才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气!凡是走到这

4、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倒!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从胡同里走出来,哈,一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脚力,推车挑担串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叫车轱辘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也没有用,整天土尘蓬蓬。人们气急时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就这样,乱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

5、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盆里捏出几颗饭粒,代做糨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咦,谁料到这张纸一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人少,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

6、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下来。胡同自此大变样了。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一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散步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了。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来做的长衫老者了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 根据第段画线句子“看了两眼便飘然

7、而去。”联系上下文,揣摩长衫老者此时的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来写)3. 下面的语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请结合具体的词语谈谈这样写的作用。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4.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对比,并分析其妙处。5. 本文题目是“长衫老者”,前三段对长衫老者只字未提,是否离题,为什么?【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胡老师的木箱陆天明每当听到小雨滴答到院子里那棵海棠树上,客居北京已数十载

8、的我总想在窗前呆站那么一会儿。这不仅是因为较为干旱的北京很少下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雨,也不仅是因为它总让我怀念起青涩岁月,更多是因为它的恬静、谦和、持久的含蓄、不露声色的执着总让我感到它冥冥中演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总能让我想起十四五岁在乡中心小学任教时,跟我同宿舍的一个胡老师。胡老师大约三十出头,中等身材还偏矮偏瘦了一些,厚嘴唇,大脑袋,背略有些罗锅。一直单过着。学校里有一些同事不怎么瞧得起他。经常拿他的一些生活琐事上的“陋习”开玩笑。他从不“反击”,甚至都不会立即转身离去。大概是因为我和他都教低年级,校领导把我俩分到一个宿舍里,方便我俩“切磋教艺”。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他就在一盏油灯下写着

9、什么。写在各种各样的纸片上,然后锁进一个肥皂箱里,也不许我们碰他这个箱子。时不时能看到他把一卷这样的纸片放进一个土布做的袋子里,带到镇街上的邮局去。过上一段时间,又能“感觉”到他从邮局把这些纸片又带回来,放进木箱里。应该是被人退了回来。一次寒假后,他没能及时返回学校销假。随后便传来消息,他得了肺结核,咯血,肺上出现空洞,不止一个。那时候,虽然已经有了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但在这样贫困落后的地方,还是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人们开始淡忘他,学校甚至都准备收拾他的“遗物”了,他却突然出现在我俩的宿舍里。说话都带喘,瘦得没个人样。他嘶哑地告诉我,他活不到年底了,他是来料理自己的后事的。他从床底下拽出那个木

10、箱,请我帮他搬到后山上去。我在小雨中,替他把木箱扛上了后山。他点着了箱子里的那些纸片。我以为他是彻底自暴自弃了,开始怜悯他,想劝慰他几句,却看到他眼睛发亮了。在火光的映照下,他脸上呈现出一种少见的欣慰。然后他就跪在泥泞中,默默祈祷。在我帮扶下,他踉踉跄跄地站起,说了声:“谢谢你,小陆,帮了我最后一把。我希望可以带着这些底稿,到那边去,继续写完它。”“写完它?带到那边去?”我瞪大了眼睛问。“当然。我教了这么些年的低年级,还是有一点体会和想法的。我一直想把它们整理出来。现在只能希望真的能够带到那边去完成它了。”他自嘲般地微笑了一下,又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我俩都不再作声,看着小雨把纸片里最后一点火星

11、淹灭。他才说了句:“现在可以了。可以了”后来他再也没回过乡中心小学。那天给少年时期的我的震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突然在我眼前推开了一扇窗。这是通向无数极平凡极普通的人的心灵的窗。我愧疚自己也跟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同事一样,瞧不起过他。那些灰暗的水泥和砖块虽无法让一座大厦呈现金碧辉煌,但正是这一块块灰暗的水泥和“丑陋”的砖块以它们的坚韧和执着,甚至是“牺牲”构筑起了金碧辉煌的底架。我们看到“普通”的伟大了吗?我们真心承认“普通”之不可或缺了吗?我们愿意为无数个“普通”作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弥补吗?我问小雨。它依然悄悄地淅沥着。不声不响地滴答着(选自文汇报有删改)【概括式批注】1.

12、 默读选文,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1)_ (2)_ (3)_2. 根据文中提示分别完成【赏析式批注】和【理解式批注】【赏析式批注】(1)试结合加点词语,对人物形象进行品析。【理解式批注】(2)这里的“微笑”和“叹气”矛盾吗?你如何理解?【评价式批注】3.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对话。我发现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小雨”,读起来特别有味道。但我不知道作者这样写的意图,你能告诉我吗?我是这样理解:_联想式批注】4. 你如何理解“普通的伟大”?请结合链接材料,联系全文,加以阐述。【链接材料】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鲁迅阿长与)【北京市

13、西城区2019-2020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埋果核刘心武傍晚散步,不知不觉又走到老祁的小院边,他那农家小院里的杏树,把一大片树冠伸出墙头,这树春天虽开得繁盛,现在却不由要嘲笑它“无果也狂”了。我微笑着扣他那并未掩实的朱红门扇,他在院子里大声呼我名字,笑我礼多。我进院就看见他又在那边墙根底下埋果核,不等我评论,迎过来的祁嫂就说:“猜猜他又犯什么傻呢?埋的是那回你从海南带回来的人心果的果核!”我忍不住大笑。老祁比我大两岁,退休以后迁到这村里常住,我因在村里辟了间书房,渐渐结识了些村里的老村民新住户,老祁是近来走动得比较勤的一位。头回被他邀进院里,坐在杏树阴下闲聊,他告诉我:“初见面人家

14、总免不了问我两句话,一句是您原来是哪个单位的?再一句是您在那儿干什么?我答出第一句,人家多半是肃然起敬,有的还大惊小怪;可我答出第二句来,人家多半就露出个真没想到的表情,多半也就不言语了。”原来他打从小伙子那阵就入了一个重要的科研机构,工作单位一直没变动过,具体工作么,是当锅炉工。他奇怪我跟他聊了半天,却没提出这两个问题。我问他有什么爱好,正好祁嫂端来沏好的香片,跟我笑道:“他的爱好呀,怪得谁也想不到猜不着:他爱埋果核!”确实,老祁最爱埋果核。也许把这说成是癖好甚至怪癖更合适。据他自己说,大概是结婚不久的时候,有回他吃完一个桃子,也没深想,顺手就把那桃核埋在一个光有土的花盆里了,没想到过了些日

15、子,他都忘了这事了,有天爱人忽然问他:“你往这花盆里栽的什么啊?”他过去一看,乐了,赶紧把那桃树苗移栽到窗根底下的花槽里。那桃树一天天长大,也开花,也抽叶,就是没正经结过果子,但看着那果核变出的新生命,心里头透着痛快,从此他就埋果核埋上了瘾。从平房搬到楼房,阳台上总准备着一溜填满土的花盆,家里无论吃什么水果,剩下的果核,他总要挑出肥大茁实的,晾干后,就往花盆里埋,出了苗的,有的留在花盆里长,有的移到宿舍大院旷地上。有棵枣树后来成了大院里的一宝,年年结出青白长圆的大甜枣,秋天孩子们打下装在大盆里,挨家挨户分,哪家也不嫌弃,都说那是“祁公枣”;但大多数他移栽的果树苗不仅结不出果子,也活不长久;他家

16、阳台花盆里更长期有株埋下甜橘籽结出丑酸枳的小树,不用客人笑话,他自己也常对着它咧嘴。但无论如何,他就是改不了埋果核的“手痒”之癖,特别可笑之处,是他连那些明明知道是不可能在这北方以如此简单的方式栽种的果树,绝对出不了苗的,比如荔枝、橄榄乃至人心果的果核,他也还是要挑些往土里埋。我正在心里琢磨,老祁这怪癖是不是一种心理疾患?祁嫂过来留我吃饭,笑说是请你当个陪客,你干的那行不是最喜欢听人讲故事么,今天的主客可是个“快嘴李翠莲”哩!老祁也强留,我就进屋去吃他们的家常便饭。原来比我先来的客是他们单位一位还在岗上的女会计,似乎是过分地讲究卫生,吃饭的时候也戴着白绸手套。那“李翠莲”是特意从城里来看望他们

17、的,席间也未觉得是“快嘴”。后来我和她一起告辞,老祁两口子非要把她送往公共汽车站,我说我顺路就送了她,老祁他们也就没有坚持,只嘱咐她下回跟爱人孩子一起来玩。我和“李 翠莲”一路走,主动说起老祁埋果核的爱好,说你看他们那小院里的杏树,那杏核埋下才五年,居然长得这么高,只是光开花抽叶不正经结杏儿;还有那埋下的葡萄核长出的葡萄秧子,盘在他们屋外菜地篱笆上,好看是真好看,可那些葡萄藤上的果实几年都只有绿豆般大小;这老祁如果真喜好园艺,为什么不买些专业书籍看看,找果农问问,超越这单纯埋果核的幼稚状态呢?“您说他幼稚?”“李翠莲”很不满意地望望我,然后忽然问,“您知道我为什么大热天也总戴着这手套吗?”我未

18、及吱声,她已经褪掉了手套,啊,她缺失了右手的中指!跟着,她果然“快嘴”,告诉我她对老祁的理解:老祁埋果核,是因为他总觉得每个果核都是一条命啊,他这“惜命”的“癖好”,更体现在他几十年社会风雨里,对身边人们的态度。比如,20 年前机关大搬家,她在参与抬办公桌的过程里失手,造成了这样的伤残,那时侯她还是花朵般年龄,这打击该有多大!谁还愿意娶她?正当她情绪低落到不想再活的程度时,有天老祁特意走到她跟前,跟她说:“甲这不算啥。只要心里不缺,以后日子准甜!”老祁总是忍不住要凑拢“倒霉”的人跟前,撂下他琢磨好的话,有人听了他这锅炉工的话,没反应;有的听了当时感动, 后来也就忘怀;但像她这样的,因为祁师傅埋

19、下善意鼓励的“果核”而度过心理危机、人生困境、永铭心旌的,光单位里就很有一些。一位新近当选为工程院院士的,十几年前被诬陷,在食堂里吃饭都没人理,祁师傅就偏过去跟他坐一处,分香烟抽,跟他说:“乙黑煤烧红了才好看哩。”例子之多,怕要超过祁师傅埋过的果核送走了“李翠莲”,我没马上回书房,在渠边柳林里徘徊了许久。(有删改)注:快嘴李翠莲是一位小说中人物。1. 根据全文内容填空。老祁最初是因为_而开始埋果核。后来,虽然_,但他埋果核的癖好一直没变。甚至,对于绝对出不了苗的果核,他也_。2. 老祁埋下的果核有的不开花,有的不结果,他也“不买些专业书籍看看,找果农问问”,可见他不在意是否开花结果。那他在意什

20、么?他埋果核的乐趣何在?3. 文章第段的甲乙两句是老祁琢磨好的话,请你任选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老祁为什么要这样说。甲“这不算啥。只要心里不缺,以后日子准甜!”乙“黑煤烧红了才好看哩。”4.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第段,“嘲笑”“大笑”等词语,体现出作者起初对老祁埋果核的行为并不理解,甚至觉得有些幼稚可笑。B. 在文章第段,作者追忆了第一次和老祁见面时的对话。一般人认为老祁的职业并不神圣,但从全文看,他的心灵是神圣的。C. 文章第段,老祁栽下的枣树结出了果实,人们称之为“祁公枣”。这表现出所有人对老祁埋果核行为的理解、赞赏和支持。D. 文章第段,“快嘴李翠莲”说出了老祁

21、热衷于埋果核的原因。她在老祁的帮助下勇敢地面对生活,正是老祁“埋果核”结出的最美的果实。5. 文章结尾处,作者说“我没马上回书房,在渠边柳林里徘徊了许久”。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结合文本,用第一人称补写出作者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80字)【河北省任丘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算盘李森祥陈老师个子很高。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他讲课时,一只手搭在课桌上,另一只手的指缝里,就夹住一颗粉笔。他的手掌片开后,奇大,白白的,筋凸出来,薄薄的像菜刀。一堂课结束时,他粉笔一丢,两手掌合住,相互擦一擦,沙沙的。那声音很像剃头师在刮布上刮剃刀。陈算盘是

22、老师的绰号,村里人背后都这么叫他。这陈老师是块活算盘,经他手教出来的学生,个个算盘珠上走得了马。的的得得,的的的得得得,珠子炒黄豆一般响成一气。上课时,老师不敲钟,不吹哨。他的头从横梁内移出来,脚就从楼梯上下来,咯咚声比上楼时响,弄得祠堂里回声很大,学生们远远就听见了。到他下最后一级楼梯,我们已经坐好。有一天,老师很认真地要我们这个年级的同学,上他住的阁楼里去看看。祠堂有阁楼,老师的房间就在阁楼里。我们心里一下子兴奋起来。这就是说:老师要教我们珠算课了。按老师的惯例,开教哪个年级的珠算,就让上他阁楼里走一趟。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固定仪式。我们排着队,很小心很紧张地往楼梯上迈步,一步步迈得很慢。我

23、脚底心软绵锦的,好像踩着的不是楼梯板,而是踩在老师的身上。进了阁楼,老师让我们轮流在他的藤椅上坐一下。藤椅会吱咯吱咯叫。我们都坐过藤椅后,老师才打开了樟木箱。樟木箱内掀出一股陈年樟气,在小阁楼内左右弥漫。这有些辣有些绵酽的气息渗得我的鼻子忽大忽小的,我拼命熬着,才没打出喷嚏来。老师撤出来一样物件,很重。他小心地将物件平放在条桌上,解开包布,是一块算盘。老师对我们招招手,很慎重地说:你们来模摸!我们就过去摸摸,一摸我就瞪大了眼睛,原来是块石算盘。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它能算吗?能算。老师看着我们全摸过后,将左手按在算盘上,大拇指一勾,咯得数声脆响,打出一

24、排珠子,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老师说:你们看住了。只见他薄大的手掌一翻,手指头弹开,一瞬时,就有盐锅里爆黄豆般的声音炸出来,一串串地在我们耳边滚。一会儿工夫,声音没了,算盘上的一至九珠子就调了个头,成了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同学都炸着嘴,耳朵鸟翅般弹得笔挺。老师说:你们能够像我刚才这般不歇力地打一遍,那就可以在滚了的油锅里用手指弹出一颗花生米来。经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就更加惊呆了。我心里想,到哪一天才能学到这一手绝技呢?老师的话是真的,他手指尖上的老茧,比我爷爷指根的老茧厚。石算盘声音响过的第二日,老师开始教我们打算盘,一块特制的大算盘挂在黑板上,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

25、的。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他用左手去推珠子时,脚尖踮起来。他规定我们,一律用左手拨珠子。他说:右手是握笔的,怎么能打算盘呢?左手打出来,右手记,这才正。这样,我们那一带打算盘的,只要看他开哪只手。看到开右手的,就有人说:这是野路子,不正宗的。老师教我们珠算,几乎是突击性的,天天学。那些天,村庄里能听到东一片西一片的算盘声。晚上的时候,这声音伴了多少爷们父亲们进入梦乡呢那些天,老师的心情就显得很轻松,有了一种安慰,很知足的神态。(选自李森祥台阶一书,有删节)1.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2. 文中写了老师的哪两块特别材质的算盘?分别有怎样的特点?(1)_算盘,特点:_(2)_算盘,特点:_3. 说说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陈老师怎样的特点?4. 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5. 文末“老师心情就显得很轻松”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辅习题 > 4-1、语文 > 4-1-2、初一语文下册 >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 单元试卷(016份) > 第2套单元小测卷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