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专题03】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同步检测卷(B卷提升篇)(解析版) (本卷共四个大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第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俨然(yn) 溯洄(sh) 皿(mn) 豁然开朗(hu)B垂髫(tio) 佁然(y) 箬篷(ru) 袒胸露乳(tn)C窈窕(tio) 阡陌(xin) 参差(c) 辗转反侧(zhn)D俶尔(ch) 好逑(qi) 篆章(zhun) 落英缤纷(bng)【答案】B【解析】A. 溯洄s;C. 阡陌qin;D
2、. 落英缤纷bn。故选B。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絮说 顽皮 烦琐 念念不忘B镶嵌 包裹 皇恐 风吹雨淋C宽敞 耀眼 尴尬 微不足道D胸脯 哀悼 烦躁 大庭广众【答案】B【解析】B词语中字形有误。“皇恐”应为“惶恐”。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地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B这个扫街的老奶奶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D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答案】C【解析】C项成语属于不合语境的错误类型。事倍
3、功半:指花了很大的气力,收效很小。用在C项的句子中不符合句意,应该用“事半功倍”。事半功倍: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莫名其妙:指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说不出解释的道理来。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千钧一发: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4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临近中考,小枫同学有些烦躁紧张,想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他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小川,小川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影响中考,小川对小枫说:A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免得被别人笑话,不如去网吧打游戏,那还不会受伤。B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这时候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中
4、考,这辈子就完了。C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你上课时间就不要去打篮球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D运动确实可以减压,不过万一受伤影响中考可就不值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答案】D【解析】A“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带有讥讽性质,不恰当; B“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讽刺打击,显然不得体; C本句没有突出“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会影响中考”的说话意图,不得体; D有理有据,十分得体。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铮铮誓言中,我们读懂了他们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当前,疫情是命令,病房如战场。翻开中华民族的医学史,“医者仁心”“医道无私”的理念世代
5、相传。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生动彰显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不懈追求,在最危险的地方展现出最崇高的精神品质。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战士“请战出征”。ABCD【答案】D【解析】语段文字围绕着医护人员的精神品质,从历史谈到当前,按条理是起始句;再从句的“医学史”到句的“当前”的“疫情”;句“面对疫情”医护人员表现,承接句;句“读懂了他们神圣使命”是我们对医护人员表现的感受,这一句与句关联紧密,应排其后;句与起始句相呼应,作结束句语段显得结构严谨。据此理顺,排序为,故选D。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
6、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颁”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B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比较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有王维和孟浩然。C小石潭记是宋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D“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明朝诗人魏学洢的核舟记。【答案】A【解析】B.一般认为,第一位山水诗人是谢灵运(东晋), 第一位田园诗人是陶渊明(东晋),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唐)。C项柳完元是唐代诗人。 D项魏学洢是明末散文作家
7、,不是诗人。7. 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1)青青子衿,_。(2)海内存知己,_。(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5)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答案】(1)悠悠我心 (2)天涯若比邻 (3)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4)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5)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析】本题考查背诵默写。理解性默写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注意根据题
8、干的提示确定诗句。这两个类型的默写首先都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悠”“阡陌”“撼”“幽邃”等字词的写法。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第811题,共10分)(一)语文综合运用(5分)8你的同桌小琪抱怨古诗文难学,她认为现在又不写古诗文,没有必要学。对此你该怎样劝说她改变这种想法?(2分)【答案】示例:小琪,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能陶冶性情,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我们一起学习古诗文吧!【解析】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
9、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琪;其次针对情况,小琪抱怨古诗文难学,她认为现在又不写古诗文,没有必要学,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围绕着学习古诗文的目的和意义)来写;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得体。9综合性学习。(3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泰州中学决定举行以“颂党恩爱祖国”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问题。(1)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关于爱国的诗词。(2)假如此次文艺汇演活动由你负责筹划,请说说你会采用哪些文艺表演形式(至少两种)。【答案】(1)示例:人生自古谁
10、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红歌大家唱;诗歌朗诵;话剧表演。【解析】考查对古诗词的积累。关于爱国的诗词有很多,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写出其中两句即可。(2)此题用文艺表演的形式来“颂党恩爱祖国”,这样的文艺形式有很多:红歌大家唱、诗歌朗诵、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二)名著阅读(3分)10.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3分)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
11、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1)选段出自_,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信。(2)在这封家信中,作者多次提到莫扎特的原因是:_【答案】(1)傅雷家书 (2)示例:傅雷的儿子傅聪是一位音乐家,因此,傅雷谈到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循循善诱,借此与儿子交流,体现了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
12、对名著傅雷家书的阅读理解能力。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至1966年间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0多封家信。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后来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到莫扎特,因为傅聪从事音乐工作,而莫扎特是大音乐家,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可见他是一位循循善诱,用心良苦,关爱孩子的父亲。(三)汉字书法(2分)11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图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颜勤礼碑中的一部分,对这一书法作品的点评,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2分)A楷书,俊秀流畅,遒劲奔放。B楷书,端庄宽厚,雄健有力。C行书,俊秀
13、流畅,遒劲奔放。D行书,端庄宽厚,雄健有力。【答案】B【解析】考查对书法的赏析。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颜真卿书写的颜勤礼碑字体是楷书,结构端庄宽厚,横平竖直,雄健有力,笔画雄健,沉稳大气。B项最为准确。另外“俊秀流畅,遒劲奔放”不符合楷书字体的特点,是草书的特点。故选B。三、阅读理解(第1226题,共4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完成1213题。(每小题2分,共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
14、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12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13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2分)【答案】12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13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她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得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女子因恋人久候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与恋人没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和句式特点的分析能力。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以“我”
15、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要结合诗歌的要点进行分析。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他对友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7题。(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
17、檀弓下)【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便要还家 要:_(2)咸来问讯 咸:_(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_(4)苛政猛于虎也 苛:_15翻译下列句子。(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16 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3分)17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
18、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案】14.(1)要:通“邀”,邀请。 (2)咸:都,全 (3)为:对,向 (4)苛:苛刻,暴虐 15(1)(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16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 17示例: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意思对即可)【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
19、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咸:副词,都,全;为:对,向;通假字词,要:通“邀”,邀请。15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1)关键词:“乃”,竟然;“无论”,更不用说,(更)不必说。(2)关键词:“小
20、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识”,动词,记住;“苛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16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一般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五种。这两段文字都是在叙事,因而是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则较多,甲文中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是想象出来的,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乙文,宁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甲文中的桃
21、花源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因而桃花源人不愿离开;乙文中泰山妇人的祖孙三代死于虎口,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乌鸦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于野兽为伍,宁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因而也不愿离开。点睛:【乙】文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
22、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我怎能不伤心呢?”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821题。(10分)清凉殿里好乘凉童木古人是如何度过漫长炎夏的?深宅大院里的官宦人家,宫墙内的皇族世家,在同样的酷热时节总会比劳作的底层平民多得避暑的良方。研究中国古代的避暑史,基本是一部宫廷和达官贵族阶层的驱热志。因为在久远年代前的盛夏,任何一块冰,任何一处特凿的清凉窟,都包含着最奢侈的人工。平民只剩得一把扇子打发炎夏的时候,每朝每代的朱门院里都寻得到当时流行的
23、驱热之术。周礼里的记载,周王的宫廷已有专人负责为王室采冰,以供夏天使用。采冰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而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皇家都还存在。汉代皇宫里夏季专用的“皇家避暑套房”叫“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汉书里赞叹过清凉殿的制冷效果:“清室则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时房间温度低得如下过霜一般。古籍里关于清凉殿的记载,还包括它的房间内其他陈设:“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清凉殿里的石头床具本身就是夏用良品,装冰块的又是进口的玉晶盘,还有侍人站在旁边对着扇扇子,当然是多重降温。汉武帝刘彻
24、身边的红人,可以得到“常卧延清之室”的福利。到了唐代这种“空调房”被称作“含凉殿”,临着太液池傍水而建,比起汉朝的石头床具加冰玉盘的稚朴,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已经算得上是通过机械原理实现的。倪方六讲了个拾遗陈知节给李隆基上书的故事:“酷暑天,李隆基把办公室搬到了含凉殿避暑。陈知节见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被赐座后,感觉座内含冻。这扇车基本相当于空调扇,当然不是用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风扇对凉水吹形成冷气。另外殿里有循环冷水源,四檐装上了水管,靠水的殿堂四边往下淌的水帘,让凉水在屋上循环,降温效果自然极佳,能达到座内含冻的效果。”有学者考证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环保“空调房”算是舶来品,
25、最早源于东罗马帝国。当时长安城里地位高的大臣家都建有这样的“空调房”,长安市市长(京兆尹)家里便有。若是宋朝有设计类杂志,当时的“空调房”大概会被宋时的编辑称为“贴近自然的和谐设计”:“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倪方六用了“设计时尚”来形容宋代宫中的降温术。当时同样出现了带有机械原理的“风扇”,是用鼓风机带动的。除此之外还有香氛设置: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对着吹,就能使堂内“清芬满殿”。倪方六说,这算得上是古代空调的空气净化手段,可以说是一大进步。“到了明清时期,可移动式冷源出现了,有点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的意思。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冰桶,
26、类似于冰箱,其实是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候这种冰桶民间也使用,还有进口货,时称洋桶。冰桶现在看很简单,但在明清时代可算是高档家电了。”至于古时消夏的饮食,倪方六谈起了宋时的“冰激凌”。从宋人笔记看,这种古时刨冰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是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的冰酪。南宋时市集上的冷饮已经花样繁复,夜市的冷饮铺要营业到三更时分方才结束。这样想起来,那时夏季的夜,和我们童年时在街市上买一碗刨冰消夏,似乎已经没有隔着悠长朝代的区别了。18.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2分)19.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20.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能
27、否删去?为什么? (3分)采冰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21.通读全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代人们的消夏方式,说说你的理由。(3分)【答案】18本文主要说明了我国古代皇族世家、贵族阶层的消夏方式。19引资料。更具体地说明了宋代“空调房”设计的和谐优美,增添了诗情画意之美。20不能。“大概”是一个概数,表示推测,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删去,说明整个宫殿正好是80名“凌人”,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1示例:我最喜欢汉代皇宫里的消夏方式。因为“清凉殿”里,温度很低,陈设雅致,还有石头床、玉晶盘等,可以多重降温,令人神往。【解析】1
28、8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从“深宅大院里的官宦人家,宫墙内的皇族世家,在同样的酷热时节总会比劳作的底层平民多得避暑的良方”“每朝每代的朱门院里都寻得到当时流行的驱热之术”可知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皇族贵族的消夏方式。19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从“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可知画线句子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不仅突出了宋代“空调房”之美,而且使语言更有文采。20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
29、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大概”表示这只是一种推测,去掉后过于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无论选择喜欢哪一种消夏方式,作答时要结合文章的相关语句。语言要简洁流畅,可以从降暑的原理来回答,也可以从审美的角度作答。(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2226题。(14分)母爱像棉花盛开徐学平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