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单元 读书与鉴赏+群文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04315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读书与鉴赏+群文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 读书与鉴赏+群文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 读书与鉴赏+群文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 读书与鉴赏+群文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 读书与鉴赏+群文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 读书与鉴赏+群文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第四单元读书与鉴赏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阅读时,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小题。不求甚解(节选)马南邨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

2、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

3、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做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

4、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种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

5、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2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结合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链接一:

6、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熹童蒙须知【答案】1主要观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具体内容:读书全在于会意(或读书要虚心,了解大意);要注意把握精神实质;不死扣字眼,重视整体的理解。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1分,两个都答对才得分)举诸葛亮读书的例子,意在说明读书的方法是“观其大略”,就是理解其精神实质。这样使要讲的道理更具体,更具说服力;引用王粲的文字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读书的,更具说服

7、力。3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句;要想做到这一点,先要完整读书,全面理解,然后熟读精思,层层深入。【解析】1本题考查论点的概括能力。提炼中心论点,要根据具体的文章,看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论述的。有时候论点就是题目,也有可能出现在开头一段,还有可能是出现在结尾,要通读全文,仔细分析。本文的论点在第二段“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再结合前方,就可以概括出论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具体阐释就是后文的分论点。第三段中“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就是第三、四段的分论点。第五段中最后一句“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

8、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种实质。”是第二个分论点。第七段中最后一句“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这是第六七八段的第三个分论点。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辩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作用一般都是为了论证论点。“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是举例论证,证明读书的方法是“观其大略”,就是理解其精神实质。“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这是引用名言,属于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读书的。举例论证的作用关键词是具体,道理论证的作用关键词是有力。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内涵的能力。作答时先理解句子在文

9、中的意思就是“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把书读完整,然后再全面理解。就像链接二里说的,先熟读,读完之后再精思,还要像链接一中说的,要有耐心,熟读精思,层层深入。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

10、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

11、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诫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

12、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

13、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有删改)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5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这两段都用了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学生6仔细阅读第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7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答三点即可)8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书等身”。B第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

14、是工作忙没有时间。C选文第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答案】4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5“读书等身”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这样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因为它的事例确凿,充分,有一定代表性。6先引用名言讲道理,再举抗战名将彭雪枫挤时间读书给予佐证,然后自然拿我们和彭雪枫对比,论证了我们缺的不是读书的时间,而是读书的决心。7时间充足的话,静下心来,好好品读纸质书;碎片化时间里,就碎片化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学习积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专门挤时间,把前述两种情况读到的东西,加以整

15、理,付诸文字。这样读书既可能“读书等身”,也可能“知识等身”。8B【解析】4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能力。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可提取文章第1段“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作为答案。5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可分析第2段“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第3段“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等句,说明这两段都用了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学生“读书等身”的事例,自然属于举例论证的方

16、法。有力地论证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这一中心论点。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6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如文章第5段先引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一名言讲道理,再用抗战名将彭雪枫挤时间读书为例证,然后拿今天的我们和彭雪枫作对比论证,论证了我们缺乏读书的决心这一观点。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7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

17、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理论,来给读者提建议。告知读者读书的方法。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所提建议合理即可。如可分析第6段“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等句。通过整理,即可给读者提出有关读书方法的恰当建议。8B项,“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文章的意思是“工作忙没时

18、间”只是不读书的借口而已。从“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一句即可分析出,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是他们不抓紧时间读书。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

19、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

20、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乙】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

21、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

22、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

23、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

24、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9解释下列词语。(1)怡情_ (2)矫_(3)诘难_ (4)不求甚解_10

25、用斜线给甲文划分层次,并写出大意。11乙文中作者所要批判的观点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是:_12乙文第六段中加点的“这样”指13你能否为甲文划线的两个句子各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事实论据。【答案】9 (1)使心情愉快 (2)做作 (3)诘问,为难 (4)现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10开头至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正确目的;至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书的方法;至结尾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11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12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13乙文中的第二节或普列汉诺夫读书 诸葛亮读书【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

26、理解词语的能力。回答这类问题,需要看平时的积累。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结构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段的相关内容划分层次。【甲】文的论题是“读书”,整个文段都是围绕“读书”这个话题进行论述的。开头至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正确目的;至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书的方法;至结尾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仔细回顾课文内容,主要论述的问题是“不求甚解”,找到与“不求甚解”有关的语句,理解概括作者批驳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即可。1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字词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起指代作用的词,通常到前文去找指代的内容。1

27、3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论据的能力。要结合本文的观点去寻找合适的论据。【乙】文中的第二节或普列汉诺夫读书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乙】文中诸葛亮读书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甲】文中划线句。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一起做“读书种子”“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

28、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童心

29、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

30、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作者:向贤彪。有删改)注:四民:士、农、工、商。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14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

31、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5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6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7从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答案】14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15交代“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引出议论的话题。引用黄庭坚的话,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引用黄庭坚的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6举例论证。举彭德怀用饭粒粘书页督促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的例子,具体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17示例:读书滋养了我的心灵。阅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对奋斗的坚持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了奋斗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虽经历重重困境,始终不改初衷,最终走向成功。这本书充满正能量,让我更坚定了努力奋斗、赢得未来的信心。【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辅习题 > 4-1、语文 > 4-1-6、初三语文下册 >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 专项练习(012份)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