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 曹刿论战.doc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04539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 曹刿论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 曹刿论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 曹刿论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 曹刿论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 曹刿论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 曹刿论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20 曹刿论战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星期 文学常识对对碰。1填空。(1)曹刿论战一文选自我国的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_,该书旧传为_时期鲁国史官_所作。(2)本文记叙的是齐国和鲁国之间的_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2文学常识积累。曹刿论战选自_,这是我国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的是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_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_”。我来读课文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2、,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鼓: 盈: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夫战,勇气也。5选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庄公的_;“未可”“可矣”表现曹刿_。而以“_”和“_”的结局证明曹刿指挥的正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3、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8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B鲁庄公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他虽有缺点,但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礼贤下士。C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时认为,“彼竭我盈”时方可追击敌军。D本文说明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段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B本文第二段将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做了对比。C“即克,公

5、问其故”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D本文剪裁得当,详写战前曹刿与庄公的对话,略写战斗的场面及战后的分析。辨析音字词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曹刿(_) 小惠未遍(_) 小信未孚(_)又何间焉(_) 公与之乘(_) 长勺(_)1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牺牲玉帛望其旗靡小信未孚登sh而望之句子默写 12民谚云:“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后一句在曹刿论战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曹刿对其乡人曰:“_,_。”(左传曹刿论战)13用课文原句填空。(1)晓战随金鼓,_。(2)篓蒿满地芦芽短,_。(3)绿杨烟外晓寒轻,_ 。(4)_,白露为霜。(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6)夫战

6、,勇气也。_,再而衰,三而竭。14(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2)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_,_,_,_。15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16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_,_,_,_。17用原文填空。(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

7、(2)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3)曹刿解释为何追逐齐军的句子是“_”。(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18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小心谨慎观察敌情的句子是_,_。19根据提示,用原文回答。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做了精辟的分析:“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例,却同时说的是战略防御的原则。”其中“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_,_,_;“彼竭我盈”是指_之时,因为_,_,_;“辙乱旗靡”是曹刿_,_发

8、现的。20理解填空。(1)课文中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2)曹刿认为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追击的有利时机是:_。21根据要求填空。(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_,_,_”。(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_,_,_”。(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参考答案1(1)左传 春秋 左丘明 (2)长勺 【详解】(1)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2)根据原文中的

9、“齐师伐我”“战于长勺”可知本文记叙的是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2左传 左丘明 齐师伐我 【详解】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因左丘明是鲁国人,所以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齐师伐我”,意为“齐军攻打我国”。3击鼓进军;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4(1)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2)作战靠的是勇气。5 急躁冒进; 胸有成竹或从容不迫。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解析】3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句

10、意: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句意: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4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注意:与,和;之,代词,指曹刿;于,介词,在。“战于长勺”是“于长勺战”的倒装,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战,作战。“勇气也”是判断句式。5考查对人物形象及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公将鼓之”、“公将驰之”,齐军未动鲁庄公便要“鼓之”“驰之”,充分说明了鲁庄公急于抢先攻击,急躁冒进的特点;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

11、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齐军的“败绩”和“遂逐齐师”可知曹刿的战略战术是正确的,才会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可知最后两空的答案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点睛】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

12、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6C7A8D9D【分析】6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子意思和虚词及句子成分可断句。这几句的意思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一鼓”第一次击鼓,作句子的主语,“作气”鼓舞士兵的士气,谓语,所以应该在“一鼓”和“作气”中间断开,AB项断句错误。“再”是第二次击鼓,“三”是第三次击鼓,应该是在“

13、再”和“三”后面断开停顿,故C项断句正确。故选C。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谋划/谋划;B.参与/偶尔,间或;C.虚夸/好处、益处;D.类/通“嘱”,嘱咐。故选B。8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A.有误,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可知,鲁庄公没有做好迎战的准备,他不知道迎战依靠的是什么。B.有误,文章题目是曹刿论战,又围绕曹刿的战前问战,战中指挥,战后论战三部分,刻画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及爱国精神,曹刿才是文章的主要人物。C.有误,根据第三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可知,“彼竭我盈”是出击的最佳时机。故选D。9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D.“略写战斗的场面及战后的

14、分析”有误,战斗的场面属于略写部分,但是战后的分析叙述了曹刿对出击时机和追击时机的解释,比较详细,属于详写。故选D。【点睛】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

15、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

16、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10u bin f jin chn sho 【详解】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注意“遍”“孚”“间”“乘”的拼音。遍,普遍。孚,使人信服。间,参与。11(jin) (b) (b) (m) (f) (轼)【详解】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

17、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注意“轼”的字形和“间”“靡”字的读音。12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型背诵默写能力。“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地位低下的人也可作出巨大的贡献。因此应找出在曹刿论战中与此意思相对应的诗句即可。13宵眠抱玉鞍 正是河豚欲上时 红杏枝头春意闹 蒹葭苍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一鼓作气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

18、为识记A。14(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2)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详解】略15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详解】略16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详解】略17(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分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意为: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这是曹刿请见的原因。(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这是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表现。(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意为:我看见他

19、们的车辙散乱,远望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赶他们。这是曹刿向庄公解释为何追逐齐军。(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意为:齐国是大国,难以估测,我怕他们有埋伏。这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注意易错字:鄙、察、辙、靡、逐、焉。18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详解】略19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狱、察、衰、竭、辙、轼。20(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敌军三鼓后 敌军辙乱、旗靡时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与默写能力。要注意审题,另外,要

20、避免写错别字,如“虽不能察”的“察”。(2)仔细阅读原文最后一段即可找到答案,也可用原句来回答。诸葛亮曾说:“以弱胜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即可为证。他认为进攻的最佳时机是“敌军三鼓后,彼竭我盈”之时。第二空结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做答。21(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3)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4)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鄙、狱、察、焉、辙乱、靡”等字词容易写错。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辅习题 > 4-1、语文 > 4-1-6、初三语文下册 >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 课时练习(024份)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