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基础过关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09774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4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基础过关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基础过关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基础过关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基础过关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基础过关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基础过关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夯实基础卷一、选择题(共50分)1(本题2分)有因就有果。下列因果关系搭配不正确的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实力大增B北人南迁-江南得到开发C长平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商鞅变法-秦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本题2分)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3(本题2分)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B“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的地理条件C赤壁之战结局的影响D曹操、刘备、孙权都善于用兵4(本题2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

2、公元207年所作步出夏门行的组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时,他的“壮心”是A消灭袁绍的势力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C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D废掉汉献帝5(本题2分)曹操以少胜多,基本统一北方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马陵之战D桂陵之战6(本题2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其中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A西晋B东晋C吴国D魏国7(本题2分)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

3、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8(本题2分)使西晋迅速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A八王之乱B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C淝水之战D靖康之变9(本题2分)下图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面貌,它们能共同体现的信息主要是A文明起源B移风易俗C国家统一D民族交融10(本题2分)我国原来居住在北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始于A秦朝末年B东汉后期C西汉后期D南北朝时期11(本题2分)许多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名字。今天的南京在三国、东晋时,分别被称作A建业、夷洲B咸阳、夷洲C咸阳、建康D建业、建康12(本题2分)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南方生产环

4、境和条件优越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注重发展经济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13(本题2分)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下列关于 “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个王朝的都城在洛阳B齐朝的建立者是齐桓公C梁武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D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14(本题2分)东晋南朝时期,下列各项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不相关的是A大量北方人口的南迁B少数民族的内迁C南方地区相对比较安定D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15(本题2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A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B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C江南种植

5、水稻,稻田使用绿肥D推广改进犁耕和推广使用粪肥16(本题2分)下列图片能够反映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情况的是ABCD17(本题2分)“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5世纪末将都城内迁黄河流域,接受同化政策的少数民族是A氐族B匈奴族C羌族D鲜卑族18(本题2分)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统一国家的建立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9(本题2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这一现象说明A汉人的衣服和食物都被胡人夺走了B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服吃胡食的喜好C

6、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下民族交融加强了D汉人和胡人互换衣服和食物20(本题2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A改革鲜卑族的习俗B统一江南地区C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D抑制豪强地主,发展农桑21(本题2分)“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钟繇B贾思勰C顾恺之D祖冲之22(本题2分)观察下列莫高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我们可以发现莫高窟也是我国哪一宗教的艺术宝库A佛教B道教C儒家D伊斯兰教23(本题2分)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不属于东汉时期取得的是A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B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C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出现D张衡制成世

7、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24(本题2分)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A诸葛亮B祖冲之C王羲之D顾恺之25(本题2分)假如你到洛阳旅游,可能看到的古迹是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莫高窟D麦积山石窟二、综合题(共50分)26(本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周大夫、士。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 东汉后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

8、料一反映出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叫什么?确立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在什么时期逐渐遭到破坏?(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材料体现了“商君”的哪项改革内容?“商君治秦”最深远的历史作用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曹操”在农业生产上采用了哪项措施?与“曹操”有关“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是哪场战役?三国演义中“将干盗书”“孔明草船借剑”等故事的描写与哪场战役有关?27(本题10分) 请认真观察如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在什么时候形成南迁浪潮?(3)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4)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28(

9、本题1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活火耕而水溽,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有哪些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29(本题10分)人类历史之河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历史的洪流,伟大的历史人物直面于变化,求索于天地,选择

10、去改变,创造了一段又一段历史的传奇。材料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这首诗的“烈士”指什么?其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材料二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2)材料二赞颂的是谁?请列举和他有关的成语。材料三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3)“诏”令(禁用鲜卑语)是谁颁布的?你还能举出他改革的其他措施吗?30(本题10分) 完成以下图表。图一:图二: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

11、国号“吴”,史称东吴,位于江南地区,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C项正确;“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曹操实力大增,排除A项;北人南迁给南方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排除B项;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2D【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项正确;ABC三项的地理位置

12、是不正确的,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3A【详解】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强大到统治其他两个政权,A项正确;吴国占据江东的地理条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不是形成三国鼎立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曹操、刘备、孙权都善于用兵属于其中一个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4C【详解】根据材料“他曾在公元207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及所学可知,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

13、力,统一全国,C项正确;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迅速歼灭袁军主力,排除A项;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排除B项;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公元 200 年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和赵国之间进行的战役,排除A项;马陵之战是齐国和魏国之间的战役,排除C项;桂陵之战是齐国和魏国之间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6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63 年,魏灭蜀。266 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 年,西晋灭吴

14、,统一了全国,结束三国分裂局面,A项正确;317 年,司马睿建立东晋,不是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朝代,排除B项;吴国和魏国是三国鼎立时期的国家,排除C和D项。故选A项。7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晋的皇室和大臣是大贵族、大地主出身,他们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多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生活奢侈,追求享乐。到晋惠帝时期,由于其昏庸无能,政权被八个封王把持,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最终酿成“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八王之乱”没有推翻西晋政权,C项正确;西晋统治魔朽对内迁的少数民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暴政引起了内迁的各族人民的反抗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由此可知,ABD项内容都是西晋灭亡的原

15、因之一,排除。故选C项。8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初期大封诸侯王,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A项正确;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民族交融,排除B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排除C项;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排除D项。故选A。9D【详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裂、社会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乱,民族融合趋势明显。图示中“羌侯”属于少数民族,汉人胡食和穿汉族少数民族贵族体现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民族交融,文明起源、移风易俗和国家统一都

16、与图中主旨不符合,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10B【详解】东汉末年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项正确;秦朝末年和西汉后期尚未出现少数民区内迁的现象,排除A和C项;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1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今南京),317年东晋建立,定都于建康,今南京,D项正确;夷洲是今天的台湾,排除AB项;咸阳位于陕西,排除C项。故选D项。12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长期以来北方黄河流域是古代政治、经济重心,南方相对落后。后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

17、术、工具,从而推动了南方的开发,D项分析不正确,符合题意;南方开发较晚,生产环境和条件相对优越,属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之一,排除A项;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排除B项;当时南方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扩大势力,也注重发展南方的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13D【详解】420589 年,南方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其中宋是南朝时期疆域最大的朝代,D项正确;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排除A项;建立齐的是萧道成,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排除B项; 梁武帝萧衍醉心佛事,统治后期政治腐败,排除C项。故选D项。14B【详解】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

18、识,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是: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政权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排除ACD项;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地区,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无关,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15B【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的大量南迁等因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过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稻麦间种,排除ACD项;当时福建、广东等地得到一定的开发,B项正确。故选B项。16D【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反映的是胡床,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

19、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情况。D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排除A项;B项反映的是唐三彩,排除B项;C项反映的是唐朝时期出现的曲辕犁,排除C项。故选D项。17D【详解】根据材料“5世纪末将都城内迁黄河流域,接受同化政策的少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北魏初年,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改革。D项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氐族、匈奴族、羌族都不是在5世纪末将都城内迁黄河流域,接受同化政策的少数民族,排除ABC项。故选D项。18D【详解】根据材料

20、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动荡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更替频繁,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所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最为准确的概括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项正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不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排除A项;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时期,排除B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动荡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9C【详解】东汉末年以后不断迁居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四百年左右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生产互补,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孝文帝改革内容很广泛,包括禁止穿鲜卑族服装,

21、改穿汉人的服装,因此改革以后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社会风尚,C项正确;汉人的衣服和食物都被胡人夺走了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服吃胡食的喜好没有体现“汉人胡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汉人和胡人互换衣服和食物,排除D项。故选C项。20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北魏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与494年迁都到洛阳,C项正确;改革鲜卑族的习俗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用迁都来解决,排除A项;统一江南地区与孝文帝没有关系,排除B项;抑制豪强地主,发展农桑,与孝文帝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1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

2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运用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还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并上书朝廷,请求实行新历法,故D项正确;钟繇是书法家,排除A项;贾思勰是著名的农学家,排除B项;顾恺之是著名的画家,排除C项。故选D。22A【详解】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原地区,体现出佛教思想的石窟艺术出现,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莫高窟,A项正确;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排除B项;儒家是思想文化也叫儒教,不符合材料中佛教思想,排除C项;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

23、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信奉古兰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23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经过刻苦钻研,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000多年,不是东汉时期的,符合题意,B项正确;东汉张仲景的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排除C项;东汉晚期,地震频繁,张衡发明了地动仪,用以测验地震的发生,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排除D项。故选B项。24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其代表作是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

24、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C项正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祖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5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B项正确,排除A项;莫高窟位于敦煌,排除C项;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排除D项。故选B项。26(1)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春秋时期。

25、(2)商鞅;严明法度;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屯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周大夫、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分封制,确立分封制的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2)根据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商鞅,材料体现了“商君”的严明法度的改革内容;“商君治秦”最深远的历史作用是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在农业生产上采用了屯田的措施,与“曹操”有关

26、“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是官渡之战;三国演义中“将干盗书”“孔明草船借剑”等故事的描写与赤壁之战有关。【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分封制。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商鞅变法。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与曹操相关的史实。27(1)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2)西晋后期; (3)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岭南一带; (4)北方人南迁不但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而南方相对安定,于是北方人口南迁。(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迁移民在西晋后期形

27、成南迁浪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躲避战乱,渴望过上安宁的生活。(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北方人口不断南迁,最终南迁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促进了该地区的开发。(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南迁不但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江南的经济的迅速发展。28(1)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答出一点即可)(2)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答出一点即可)(3)具有民展农业的优越的气候条件;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4)为我国经

28、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解析】(1)根据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可知,史记描述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答出一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可知,宋书中描述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答出一点即可)(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江南地区具有民展农业的优越的气候条件;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29(1)曹操;统一北方。(2)

29、诸葛亮;三顾茅庐。(3)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整顿吏治,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任用汉人为官,与汉族人通婚等。【详解】(1)依据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小问:这首诗是曹操的作品,诗中的“烈士”指曹操;第二小问:曹操最伟大的功绩是统一北方。(2)依据材料二“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小问:杜甫赞颂的是诸葛亮;第二小问: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是三顾茅庐。(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诏”令(禁用鲜卑语)是孝文帝颁布的;第二小问:他改革的其他措施还有实行均田制,整顿吏治,

30、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任用汉人为官,与汉族人通婚等。30图一:蔡伦 伤寒杂病论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图二:贾思勰 钟繇 兰亭集序 龙门石窟 水经注【详解】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因此填写蔡伦。(2)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因此填写伤寒杂病论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是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因此填写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图二:(1)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因此填写贾思勰。(2)楷书宣示表三国时曹魏钟繇所书;因此填写钟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辅习题 > 4-7、历史 > 4-7-1、初一历史上册 > 2、单元测试 (26份) > 【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2627739 8】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