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9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29259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9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9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9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9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09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语文答案1.C 2.C 3.B 4.A5.D 6.A 7.C 8.A 9.B 10.D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鸡肋(li) 蛮横(hng) 不着边际(zhu) 大楷字帖(ti)B、内讧(hng) 哂笑(shn) 断壁残垣(yun) 不落窠臼(k)C、惊悚(sng) 愤懑(mn) 怙恶不悛(qun) 狼奔豕突(sh)D、难处(ch) 括弧(h) 唾手可得(tu) 不胫而走(jng)答案:C(mn应为mn)【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该题每一个选项

2、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愧疚 必须品 防微杜渐 额首称庆 B.搜寻 吊胃口 炙手可热 按捺不住C.剽悍 金刚钻 始作俑者 不明就理 D.撮合 板着脸 破涕为笑 奉为圭臬答案:C(“不明就理”应为“不明就里”意思是:不明白其中的实际情况)【解题指导】与去年一样,许多词语出自课本,“就里”就出自高中语文第四册长亭送别一文的注释,这是下一届高三复习时应该注意的。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是一个处事

3、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B.亚冠联赛小组赛上,鲁能泰山队的另一个对手韩国首尔FC队以61取得了胜利。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泰山队的亚冠之旅格外艰险。C.平遥人过去在外经商的极多,赚了钱,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还要雇保镖,于是便生出这票号,专管对换银钱。D.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答案:B(A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不尚虚华。属词义与语境不符,“淡如水”不是交往浅的意思。B格外:非常、特别/额外、另外。此句是突出鲁能泰山队目前形势的困

4、难处境,用“格外”很恰当。C对换:相互交换。这是个生造词。而此句的语境是用一种货币折换成另一种货币,应为“兑换”。D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这属词义与语境不合。应是“缺斤短两”: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4.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B.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C.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D.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

5、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答案:A(B“海内外”与“国家、地区和国内”有重复且语意不清,删“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C“通过”一词使用不当,改为“进行”。D属动宾搭配不当,“看见”与“幽香”不能搭配,后一句改为“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原来幽香是从那里释放出来的”)【解题指导】看到一个句子,首先要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果别扭则该句就有可能是病句。然后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

6、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这两步常常能发现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语病。有的语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可采用逻辑意义分析法看看它是否符合事理、情理。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1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2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

7、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3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大阳风的杰作。大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4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

8、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5.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存

9、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答案:D(ABC三项都在说明水存在于何处,但本题是要求解释“初生水”的含义,从字面理解是地球表面最初产生的水,结合语境看,应是地球内部存在的 “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水,所以应是D项)6.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答案:A(通过分析题干可看出,本题

10、是要求寻找不能支持弗兰克观点的论据。该题的答题区间在第四段,第1句是整个段落的中心句,是弗兰克理论的核心观点,从第2句至结尾是用事实论据作具体分析论证。A项恰恰是弗兰克提出的理论观点,而题干却要求回答: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观点的“论据”,A项显然属答非所问)【解题指导】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此题只要明白了题干答题信息所指,正确选出并不难,本题的题干答题信息指的是:其它三项是能支持弗兰克理论观点的论据,另一项A是作为本段的观点出现的,当然不能满足题干要求。如此看来,答题前读懂题目所含的信息(显性的与隐性的)是正确解答的前提。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

11、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答案:C(AB两项,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来看,依据现代的科技发展速度,今后很有可能实现,判断客观。D项,人类目前类似的研究很多,自不必赘述。C项错误不在于“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而在于“对地球水源的研究”能帮助“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在文中没有暗示信息。事实上,从文中可知“地球气候剧变”,是由于“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 造成的)【解题指导】该题重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推

12、断”虽然有假说的成份,但前提条件应该是合情合理,而非妄断。解答此题应该注意两点:一是依据原文信息,二是结合现有知识。切忌随意或钻牛角尖。【备考意见】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并应该有创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

13、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高考资源网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贪人不解 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 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

14、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

15、,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译文:人有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贪财的人并不真正懂得 吝惜财物。例如内、外朝官

16、五品以上的,俸禄优厚,一年所得到的收入,那数目本来就多。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从前公仪休生性喜欢吃鱼,但他不收别人送的鱼,他就能长久吃得上鱼。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诗经说:“大风生成因为有隧道,贪财的人败坏同类。”这确实不是错误的话。过去秦惠王想征伐蜀国,不知道去蜀国的路径,就雕刻了五头石牛,在牛尾后放着黄金,蜀国人见了,以为石牛会拉出金子。蜀王派遣五个力士拉石牛进蜀。道路修成,秦军随后进攻,蜀国于是灭亡。汉朝大司农田延年贪赃三千万

17、,事情败露后自杀身死。如此之类的事情,哪里能够记得完!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怎么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在树木的顶端筑巢;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但是还是被人们捕获,都是因为贪吃食饵的缘故。”现在大臣接受任命,身居高位,领取厚禄,应当履行忠诚正直,遵循无私清

18、廉,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答案:A(换取、接受)【解题指导】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词义的掌握。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文实词的词义的理解,主要应根据对原文大意的理解来判断,原意是说怎么能用“性命”去换取“财物”呢?不过,此题的B项“秩”虽有“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的义项,但从前后文语意搭配来推断解释为“俸禄”更恰当,因为后一句是“一年所得,其数自多”,此

19、题出得不严谨。博的基本字义1. 多,广,大:广。渊。学(学问广博)。览。爱。物。2. 知道得多:古。3.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取。得。聊一笑。4.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奕。赌。秩的基本字义1. 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序。2. 古代官吏的俸禄:“官人益,庶人益禄”。3. 古代官职级别:委之常。贬三等。4. 十年:七寿辰。规的基本字义1. 画圆等的仪器:圆。两脚。2. 法则,章程,标准:则。法。常。清戒律。3. 格局,范围:模。4 相劝:尽力。谏。正(规劝,匡正;整齐;规矩)。勉。5. 谋划:划。约。觉的基本字义感到,感受,辨别:感。视。嗅。不日西斜。发现:发。察。(被发觉,败露,暴露。)

20、醒悟:醒。悟。见jio。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一朝彰露,禄秩削夺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愚者多财生其过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A. B. C. D.答案:B【解题指导】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要点和对文意把握的能力。述蜀国灭亡,是“秦师随而伐之”造成。文中与题干中的“贪鄙”主要是针对人而言。说明财物多给愚者造成的影响,并没有说是贪鄙带来的。是说祸和福都是因为个人的所作所为而召来的,没回答“贪鄙”【备考意见】解决信息筛选题要认真读懂原文,理解所选的用来作判断的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捕捉到重要信息,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21、。其次是读懂题干,弄清标准(例如题干中“全都”、“贪鄙的恶果”等信息要点),标准愈明,答案才愈有可能选准。第三,依据标准,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作出选择。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

22、,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答案:D【解题指导】综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项“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有错,应该都是“贪饵故”而被人们捕获,此属混淆文意。【备考意见】凡是对原文内容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的选项,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该特别小心。由于题干常常设计为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此类题的错误常常是无中生有或故意曲解。同时,此题对初读本文时帮助很大。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

23、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用斜线()断句: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2分)答案: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解题指导】译文: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文言文断句是近几来兴起的一种题型。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句读。虽说文言断句可寻找一些标志词,如者、也、曰等,但最主要还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断句。(2)翻译: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4分)答案: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

24、丧命。【解题指导】对举在古文中是常见的。结构相同,语意相近或相反,可以相互参照解释。此句词语活用应译出,“丧”“亡”均是使动用法,同时为使整个句子文意通畅连贯,要添加必要的关联词,因为从句意看,是假设语气,所以加上“如果”连接更好。此题容易作答,较好地体现了文言翻译“信、达、雅”的原则。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4分) 答案: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解题指导】此题翻译时要明确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才能正确译出文意。重点词“陷、夫、何以”要正确译出,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语出寡人之于国也“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5、,曰:非我也,兵也?”何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附赏析:【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过

26、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

27、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案:借代,反问【解题指导】“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

28、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解题指导】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

29、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而试题材料选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备考意见】诗歌鉴赏材料像今年这样直接出自高中语文教材的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虽

30、然如此,但得分不一定就让人满意,特别是第二个小题。反过来看,今年诗歌鉴赏所设的问题,与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内容关联度极大,这说明重视文本教学的重要性,比如“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一句,问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想一想,这与学过的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多么相似。这正验证了“考题出于课外,知识来源课内”。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3)木直中绳,輮以为

31、轮,其曲中规。,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荀子劝学)(4)悦亲戚之情话,。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5)“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均是法国作家 的代表作品。(6)方苞、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的代表。答案:(1)淮水东边旧时月2)暮霭沉沉楚天阔(3)虽有槁暴(4)乐琴书以消忧(5)罗曼罗兰(6)桐城派【解题指导】该题考查对作家作品、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高考对默写填空题的要求很高,一般情况下,一题(空)1分,多一字少一字或错一字,这一题(空)就不得分。该题是学生得分的增长点,是学生的必得分,应该努力落实好。【备考意见】作家作

32、品是指作为中学生应该知道的名家名篇。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要按照“名”和“常见”这两个要求来落实。所谓“名”是指比较“著名”,具体地讲就是写景生动、议论深刻、抒情真切、情景交融、理景交融,引用较多、值得品味、富于启迪的诗句和文句;所谓“常见”是指以语文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为标准。做好这种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复习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理解与记忆结合,二是反复记忆,三是背诵与记忆结合。这样才能从容应考。答题时容易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是提笔忘句,回忆不起来了;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冷静,自信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

33、完其他题后又会回忆出来。书写完毕一定要回读检查,甚至连引导句在内都要“全程回读”,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瓷器的意味 池莉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

34、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高考资源网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

35、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

36、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完全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为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笑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浴,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

37、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14.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答案:物质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前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瓷器的价

38、值了。【解题指导】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句子的含意,离不开“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阅读原则,此题就是要求把句子放在整篇文章中来把握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其含意,第三段“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一句对本题含意的把握有参考作用。本题第一句中“日子一好”是指物质生活的丰富,衣食无忧,“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表层意思是人们喜欢瓷器、把瓷器当作工艺品欣赏,深层含意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第二句“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要重视“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两个词所寓含的意味:在现代文明和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精明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瓷器

39、在追求精神品位和经济方面的价值。15.阅读文章第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6分)答案:(1)从陶器到瓷器(2)从实用到艺术(3)从粗陋到精致【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和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需要学生对指点段落的内容思路进行分析,对内容要点进行提炼浓缩。答题时要力求简明。解答此题,对题干“演变”理解要到位,是指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结合文章第自然段“瓷器”的发展,此题就容易作答。【评分细则】本题考查学生部分区间信息的概括能力。概括的的指向瓷器的流演化,而且指明了三个方面。本题的难点在于概括的条件,即有效度的抉择,要害在于有效浮现反应演变进程的中心信

40、息词汇。 1、抒发形式上凸起过程性。 “瓷器的演变”,这个核心词包含过程性。因而要求答案中每一点反响这一特征。比如“从到,开始于,脱胎于,发祥于,变得”等。 2、表白内容上凸显关键词。每一点包括两个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允许考生用相关的词汇置换。好比第二点“实用”可置换为“生活需要”“用于吃喝拉撒”等, “艺术”可置换为“艺术欣赏” “单纯的欣赏对象”“大雅”“欣赏把玩”。 3、角度判断上要辨明交叉重叠。角度重叠的两点做一点给分,角度交叉时,选相异的点给分,出现多角度的点,选得分高的角度给分。 【失误分析】1、学答非所问。试题要求概括演变过程,有学生 着重于根括三个角度(方面),每一角度的内容弱化

41、,甚至不论,反映出考生审读能力较弱或粗枝大叶。2、思维混乱。许多考生抽象作答,有关无关的信息混淆在一起,不分点,也不分层,思维的清楚度较差;答题角度错杂。考生答案所分的三点陈在大量的穿插甚至重叠景象,出现演变过程的症结词汇未能对应呈现,反映出考生思维不谨严。答题角度单一,大批考生按时期顺次叙述,瓷器的历史成了谜底的聚焦点。终极只能在一个角度得0.5分。3、答题习惯不好,比方,分点意识差,书写潦乱,答错地位等。 16.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答案:(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 (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解题指导

42、】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两个考点。行文思路往往与作者的立意和构思密切相关,这也是命题的意图所在。考生首先要对文章内容层次有一个大致的切分,然后对内容进行概括;可先原文勾画,再进行概括。从行文的层次看是第一层提出话题,是第二层分析话题,是第三层点题;然后再进行内容归纳概括就相对容易了。【评分细则】阅卷过程中,为了更加准确和便于操作,将上述三个要点作如下细化。(1)第一个要点分成“事实生活中人们对瓷器的态度”和“引出话题”两个方面,每个方面1分。前一方面如照抄原文“当初人们越来越感到瓷器是个好东西”不得分。后一方面如答成“领起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作展垫”也

43、可得分。(2)第二个要点分成“从俗到雅”“历史过程”两个方面,每个方面1分。前一方面如果采取描写性的语言展开叙述,只有包含了“从俗到雅”的意思即可,后一方面答成“演变”“发展”也可。(3)第三个要点包含两个方面:瓷器与做人的关系,将这种关系详细化。每个方面1分。瓷器与做人的详细关系除到达“尽自己本质”以外,“超尘脱俗”“又一重清深境界”也算准确。此外, “点明主旨”“深入核心”等也可给1分。 【失误剖析】本题即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要考核学生的概括才能,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前提下可能理出作者的思路,请求较高,得分情形如下: 以上表能够看出本题得分不高,超过40%的人只能得2分,满分较少。完整

44、不能得分的人也不在少数。重要标题表示在: 1、要点:概括不全。有近一半的考生吸能答出第二个要点。 2、概括不准确。第三个要点不能答出“瓷器与做人”的关系只说瓷器如何如何。 3、表述不标准。如把“引出话题”答成“点明主题”“点明宗旨”“点题”等等。 4、混杂了“思路”与“辞意”。部份考生只是简单地将每个天然段的粗心列举了出来,却不能精确地指出作者的思维门路。 17.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6分)答案:(1)分析:俗与雅是相互依存和辩证统一的。超越俗雅,尽自己本色。(2)评价:作者的观点有道理。理由参考答案:理由

45、1、就艺术品的发展历史而论,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一个大俗之物,并没有因为成为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可见俗与雅是相互依存和辩证统一的;理由2、就艺术品的“雅俗”审美判定而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艺术太雅,孤芳自赏,不行;太俗,品位太低,也不行。只有当雅俗有机结合时,艺术才能显现其顽强的生命力。理由3、其他联想:高雅的小说戏剧素材原型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即雅源于俗,而又不同于俗,且不同之处就在其雅。由此可见,雅俗本一体。不赞成作者观点,雅、俗二者不能统一。雅与俗,是指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一般来讲,高雅、典雅、雅致的作品,具有较复杂和完善的艺术形式,以及较深刻较高远的意

46、蕴。通俗的作品,一般通达、晓畅,更注重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但有向“庸俗”“低俗”“媚俗”化蔓延的倾向。如东北二人转。要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提升文化品位。评价观点:给分是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以为作者的观点有无道理,这是1分;之后是阐述理由,2分。 阐述理由可沿三个方向:就艺术品的发展历史而论;就艺术品的“雅俗”审美判定而论;由作者观点进行适度的联想和引申。 如果学生认为作者的观点有道理,就要从文本中查找根据,正确还原作者用以支撑其观点的理由;或者从自己生活中列举实例。如果学生的态度是不赞成作者观点,就须从雅、俗二者之间为什么不能统一来阐述。【解题指导】考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分析与评价。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8.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称重庆为“水火山城”。请分别用15-30字解渎“水”与“火”的寓意。(4分“水”的寓意:答案: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山环水绕,所以称山城;四季水分充足,优势得天独厚。“火”的寓意:答案:夏天似火炉,是“四大火炉”之一,重庆人爱吃火锅,脾气火爆,性格豪爽。19.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4分)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 ,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1.语文 > 2.按省份整理 > 1.重庆历年语文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