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 II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1.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文化政策3.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
2、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5.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
3、的广泛支持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6.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7.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
4、的目的是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 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8.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 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 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9.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 神B. 自然C. 人D
5、. 政治10.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A. 文化趋于活跃B. 政治变革加速C. 市民阶级出现D. 新教传播广泛11.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A. 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B. 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C. 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D. 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12.下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 经
6、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 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 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 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
7、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
8、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特征和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
9、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16.【
10、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摘编自
11、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
12、。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历史部分解析1.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13、,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只是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因素,并非主要因素,B选项排除。交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也不符合当时的史实,C选项排除。2.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统治的
14、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且汉代并没有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3.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道
15、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可知程颢强调的是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属于道家的思想,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
16、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5.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慈禧太后在维持着光绪
17、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体现的是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支持光绪的变法,D选项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的力度是加强还是削弱,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选项排除。列强借口干预中国内政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部分西方人的态度,C选项排除。6.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
18、主义的弊端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等内容,可以看出群众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B选项符合题意。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存在着改良和革命两种主流观点,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的说法,C选项排除。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暴力革命,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7.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
19、深入B. 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0月正值国共双方进行战略决战之际,革命胜利的曙光乍现,这一时期共产党对干部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统治全国做准确,B选项符合题意。推动土改的说法只能体现在经济方面,无法体现政治和文化方面,A选项排除。这一时期主要是同国民党进行斗争,与经济建设无关,CD选项排除。8.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
20、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 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 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产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部分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可知体现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选项符合题意。这一时期仍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B选项排除。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选项排除。9.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 神B. 自然C. 人D. 政治【答案】C【解析】
2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0.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A. 文化趋于活跃B. 政治变革加速C. 市民阶级出现D. 新教传播广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显示可知,15世纪欧洲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这说明当时欧洲地区文化得到传播,思想领域较为活跃,A选项符合题意。15世纪的欧洲进行政治变革加速,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印刷业的发展主要和文化繁荣有关,与市民阶级出现无必然关系,C选项排除。16世
22、纪初欧洲才进行宗教改革,D选项排除。11.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A. 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B. 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C. 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D. 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有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等,体现的是以社会平等为主要目标,D选项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并未创建民主共和政体,A选项排除。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不符合材料主旨,美国也是暴力革命,B选项排除。法国大革命后曾出现多次封建王朝复辟,
23、C选项排除。12.下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 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 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 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 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苏联制定的煤钢等产量的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但是以肉、蔬菜和瓜类为代表的民生指标却远远未达到,这说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已经积重难返,轻、重、农比例严重失调,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经济政策的连续性,B选项排除。勃列日涅
24、夫执政时期的发展重点是在工业方面,C选项排除。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
25、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
26、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特征和意义。【答案】(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材料二“ 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得出从不区分进口税率
27、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根据“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得出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根据“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1843年”等信息得出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根据“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并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得出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根据“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结合所学得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2)特征:根据“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
28、品与外国商品竞争”结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得出完全自主;根据“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意义:根据材料“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等角度概括。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
29、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本题是一题开放性试题。题目要求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认识与评价。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主要是从人与自然,文明与文明碰撞接触这两个方向去认识的。我们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比较容易的观点进行解读。比如19世纪40-60年代鸦片战争这个点。可以赞同这一观点。鸦片战争是西方文明与东方明的一次交锋,最终以中国的战败告终。这是人类不同文明的接触与碰撞之一。论述时可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等方面去理解中英之间的文明碰撞。(二)
30、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
31、渐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答案】(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解析】【详解】(1)作用:结合所学明治维新的背景可得出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为推翻幕府做出了贡献。根据材料
32、“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得出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根据所学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根据材料“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并结合明治维新改革的相关内容,从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等方面概括。(2)根据所学可从维护政府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等角度概括。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
33、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
3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答案】(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解析】【详解】(1)根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根据“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得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根据“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得出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2)根据所学,从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
35、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等方面概括。主要回答的方面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角度去概括。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
36、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答案】(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解析】【详解】(1)根据“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得出其是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根据“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得出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根据“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得出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2)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从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等角度去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