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33036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1(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2题)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A考工记 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答案】D【点拨】考工记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相传形成晕春秋时期,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只有D项,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传世著作。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传世著作。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结束】2(20

2、08年高考重庆文综13题)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魏源 光绪帝 赵三多 陈独秀A B C D【答案】B【点拨】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现再认历史和辨析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赵三多是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领袖,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的排外色彩,不可能学习西方。故不符合题意。排除含的选项,正确答案为B。【结束】3(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4题)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答案】A【点拨】汽船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故不属于第二次工业

3、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结束】4(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5题)“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答案】A【点拨】“举而上之,富而贵之”,是推选他并重用他,使他变得富贵。可以看出是“选贤能,尚贤”的思想,这主要体现了墨家思想。【结束】5(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6题)图6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防御匈奴军队进扰而建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而建张骞出西域时由此出关吴三桂引清军由此入关A B C D【答案】D【点拨】“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重要关

4、隘,建于公元1381年。而都是发生在西汉时期,故只有符合题意。【结束】6(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7题)李白诗句“脚着谢共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共屐”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C【点拨】这首诗是李白对出身豪门却政治失意的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仰慕而写,诗中“谢共屐”即指谢灵运。谢灵运是东晋和南朝宋时代的诗人。故C项符合题意。【结束】7(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8题)下列职官或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财政的是A西汉刺史 B唐朝户部 C北宋三司使 D明朝承宣布政司【答案】D【点拨】A项掌管地方监察职能;B项唐朝的户部掌户籍和租税,但是在中央;C项北宋三司使主

5、要分割宰相的财权,是在中央;D项明朝在地方废除行省制度,设三司,其中的承宣布政司掌地方行政和财政。所以答案为D。【结束】8(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9题)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A根本目的之争 B治国方略之争 C新旧道德之争 D政治体制之争【答案】B【点拨】洋务派与顽固派之争主要体现在用何种方式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是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还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这集中反映在治国方略方面的差异。【结束】9(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20题)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打土豪,分田地 兴修水利开展大生产运动 兴办工厂A B C D【答案】C【点拨】解法一、依据教材可知,是方

6、针、要求;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为了可否困难采取的措施,不符合史实,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法二、毛泽东在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到1930年夏,全国已开辟了十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其中根据地建设的内容:党把农业生产方针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还兴办了一些工业。故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C【结束】10(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21题)蒋介石的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此讲话发表于A.华北事变之前 B.西安事变之前C.七七事变之后 D.八一三事变之后【答案】C【点拨】西安事变前,蒋介石的抗战方针是“攘外必先安内”,故A、B项错误;七七事变之后,

7、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故C项符合史实;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表示要对抗暴力”,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故不符合史实。【结束】11(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22题)下列对图7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图7 欧美四国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答案】B【点拨】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通过观察,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从1870到1910年三个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总量在世界工业总量的比重变化情况,没有反映英、美、德、法四

8、国的资本输出情况。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结束】12(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23题)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国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面临外国势力的干涉C.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两次推翻反革命政权【答案】D【点拨】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辨析的能力。通过分析比较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国辛亥革命,A、B、C三项是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之处,而两次推翻反革命政权的只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没变。故正确答案为D。【结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13(200

9、8年高考重庆文综37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隋书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材料二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余次

10、,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材料四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4分)(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

11、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6分)(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案】(1)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吸取隋亡教训;具有“存百姓”的思想。(2)清朝统治者漠视民生,放纵贪官污吏搜刮百姓;这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各族人民纷起

12、反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平均分配土地,或实行圣库制度等;兴办保险事业,或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等。(3)灭国开始“福利主义”试验;英国实行“福利国家”政策。颁布相关法令;成立专门机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稳定。(4)略。【点拨】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比较、综合运用的能力。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隋炀帝是暴君,不顾百姓生死,滥征兵役等。而唐太宗关心百姓疾苦,为民着想;材料二、材料三反映清朝的腐败导致农民起义不断;为此,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来满足农民的土地愿望和兴办公共事业来解决百姓的生活;材料四主要是美英两国

13、采取的富民措施。【结束】14(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39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周尚文

14、等苏联兴亡史(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5)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2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6分)(6)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2分)【答案】(4)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戈尔巴乔夫。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6)略。【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苏联的改革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进行解答。【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7.历史 > 2.按省份整理 > 7.重庆历年历史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