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古代诗歌教学评点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评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年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第一次“遇到的古代诗词,因此,该组诗歌的教学,对落实诗词教学的课程目标,显得尤其重要。这里举荐荆州市刘海源老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课例。刘老师对诗歌教学有他自己的领悟,他谈到,优秀的古代诗歌中,漂亮的景色、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趣味,对学;仁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都会起到尤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古代诗歌的学习,他强调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并尽可能创
2、立浓郁的学诗的气氛。同时提出要依据诗歌的意境、诗情、诗昧、诗节、诗眼、诗律、诗韵进行诵读创立。我以为,这都符合新课程理念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当然,“诗无达诂,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如此。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里,我们可以看看刘海源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究。?观沧海?师:同学们,有谁能讲一点关于曹操的故事?生:我知道,他是一很坏的人,他逃跑的时候杀了他的救命恩人。生: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想篡位当皇帝。生:他多疑,而且很凶残,杀死华佗,自己脑颅里长毒瘤死了。师:看来,曹操在同学们的眼里没有好的印象。其实,曹操是一位大英雄,而且是位雄才大概的
3、政治家,并且也是一位精彩的大诗人。我们现在起先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观沧海?。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的乌桓及袁绍的剩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谁知道的信息最多。学生读书三遍。生:我从诗句知道这首诗写了如下内容:碣石、沧海、山岛、树木、花草生:不是花草,而是百草。还有秋风、洪波、太阳和月亮、银河。生:老师,我认为还有歌,似乎曹操在唱歌。师:同学们答复得都很好,不过我有一个疑问,曹操是什么时候看沧海,是白天还是夜晚?生:确定是白天,哪有漆黑晚上去看大海的事?生:不对,是白天和晚上都
4、看过,因为诗中说“日月之行,就说明两个时候都去过。师:看来曹操真是一个诗人,很有雅兴的。对于同学们的答复,我们暂且不评价。我还有疑问:太阳和月亮是从哪里出来的呢?银河又从哪里出来的呢?学生缄默。生不太清晰师:假设诗中有答案,你能找出来吗?生:读课文“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绚丽,假设出其里。日月和银河都是从沧海中来。师: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了解吗?日月和银河都是从地球的沧海中出来的吗?生:不是的,诗中说沧海能装下日月和银河,是错误的。老师,您说曹操是一位诗人,怎么连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师:是的,诗人连常识也不知道,是有些名不副实吧!不过,我们知道有一句熟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什么意思?你们思索
5、一下。生:是宽宏大量的意思,就是不怕别人说闲谈。师:这句熟语中,把“宰相肚比作了什么?生:我想宰相肚可能比作“江河湖海,因为只有江河海洋里才能行船。师:既然能用“江河湖海来比方人博大胸怀,那么,涛中是用什么来比方诗人的博大胸怀的?生:日月和银河。生:不对,应当是沧海,因为诗中不是说日月银河出自于沧海吗?既然沧海能吞吐日月银河,沧海就比日月银河大,所以,诗中用沧海比方诗人的博大胸怀。师:看来,我们前面探讨的问题就有方法解决了,争论白天与夜晚,都没有多大的意义。这四句诗根本不是诗人眼前的景物,那又是什么呢?生:是诗人的感觉。生:是诗人的想像。师:分析不错,哪些又是诗人所见到的实在景物呢?请渎课文。
6、生:齐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师:这首诗既有实景也有虚境,虚实结合。全首诗条理清楚,一日了然。读到这个时候,我们也解决了最终两句诗的问题。生:因为课文上有说明,最终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干脆关系。师:请同学们读背这首诗。点评:这首诗不太难,就要求老师用最经济的手段传达最丰富的内容;,就这首诗来看,教学目的明确,探究问题深刻,学生活动充分。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角色发生了改变,老师不仅是学问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老师从学生的问题中理出总问题,这既疏通了诗的疑难点,也抓住了主线,产生了一石二鸟的效果。?次北固山下?师
7、:离愁别恨,自古有之,古代交通不兴旺,人事淹蹇,音书滞阻,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由此乡愁成了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现在学的这首诗,就是写乡愁。我们要学习诗歌的朗读方法,在读中去理解诗的意蕴。请同学们先读诗,扫清一下字词。学生读书,老师板书题目。生:我对第一句的意思不太懂。师:我们先弄清“客路、“青山的含义。生:客路是旅途的意思,青山指北固山,就是“外这个字不大理解。师:不懂没关系,读后一句就可以有些眉目了。诗人这时在旅途中是步行,还是乘什么交通工具?生:诗人是乘船在江中,正朝着呈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师:很精当,读懂了诗的意思
8、,而且也理清了诗的特别的结构形式。而且把“外和“前的意思也说清晰了。我有一问题不懂,想请问一下同学们,诗人的家乡在何方?生:是洛阳人,课文下面的注释已经说明白。生:补充老师,其实诗中就有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师:看来对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途径去解决。看注释,是学会查资料的方法;读诗句,是学会深读课文的方法。孤身一人在南方,远离家乡,你们能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因为与“乡书、“归雁遥相响应。师:感悟颇深,说出了诗中的妙处。我想问一下,诗人行船江上,又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读一下诗吧!学生读诗,并且探讨。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
9、,江面好似与岸平了,一帆风顺,帆端端正正地挂在桅杆上。师:说得多么有诗意,同学们能指出这两句诗中哪几个字用得好?生:我想有这四个字:平、阔、正、悬。因为老师常常提示我们写文章留意动词的运用。师:我们知道了船行江上的情景,诗人行舟又是什么时间呢?学生读诗探讨。生:有些糊涂,里面点了几个表时间的字:日、夜、春、旧年。似乎有些冲突,不好答复。师:我们先疏通一下几个词。“海日和“残夜是什么意思?生:“海日是海上的太阳;“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际。师:那么,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意思?生:夜将尽未尽之时而东力海日已经冉冉升起,当旧的一年还没有逝去而江上已呈露出春意了。师:对于刚刚不懂的表时间的词,我们应当明白
10、了它们的意思了。同学们能从这两句诗感受出代表美妙的事物吗?生:过年。因为诗人是在年夜里行舟到天明。师:有道理,不过谁还有自己的看法?生:精确地说,应当是这两个字:“日和“春,它们才是新生的美妙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人两字使之拟人化,给予它们以意志和情思。其实,诗人并不是太苦闷,而是乐观的主动的。师: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接着向青山之外的客路行驶。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拂过晴空。雁儿刚要经过洛阳,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人。全诗覆盖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下面我们学习一点读诗的学问。五言律诗按音节划分,形成“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奏。老
11、师板书,听录音范读,老师指导划分音节,找韵脚。点评:教学这首诗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从诗的内容。远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在岁残腊尽之际怎没有思乡之愁呢?老师在导入语里已经给这首诗定了感情基调。教学中的读、品都是围绕这条线进行的。其次,从诗的形式。这其中抓了两个宇:读与品,读中有品,品中有读。品字眼,也是为了理解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最终一个环节,划音节找韵脚,弄清晰格律诗的特点,进行了有效的朗读训练。?钱塘湖春行?师: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读了白居易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让人醉心于西湖漂亮的景色,心憧
12、憬之,去领会一番她的神韵。现在,请同学们读?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并思索一个问题:这首诗写春天什么时候的景色?学生大声朗读诗。生:春天,而且是初春。师: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生:“水面初平,初春的雨水还不大。生:“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莺争着栖集在朝阳的树枝上。生:“啄春泥,燕子才回来筑巢。生:“没马蹄,草还没有长深。师:下面,我们听录音读,闭着眼,专心灵去倾听西湖迷人春景的花香鸟语。学生听录音,并且仿照朗读。师:我们听出春天的什么景色?生:我听出了春天鸟叫声,马蹄轻快的脚步声,叭嗒,叭嗒由远及近,而又慢慢远去。生:我听出小孩子欢快的叫跑声,估计他们欢呼天上的风筝,或者是在地上打着滚
13、儿。生:我听到了湖面上划船戏水的热闹声。那时候的船应当是木制的,船上应是一对对情人在谈恋爱。笑。师:想像丰富,不过那时的人们还不能如现在这样自由。还能够听出什么来?生:我听出风声,是带着一丝丝凉意的清风,与三两个好挚友,迎着风在湖堤上欣赏湖光山色,好不满意。生:我听出几个小燕子在树上争食,老师,您听,燕妈妈还在轻声地说:“孩子们,小声点,别急嘛。生:我能听出小草从泥土中钻出来的嘶嘶的声音。生:春天的花的香气进了教室。笑。师:同学们各抒己见,绽开想像,又切实际,同学们的文学感悟实力很强啊!不知谁能用耳朵听精彩彩来?学生笑。我们从诗中找出表示色调的词。生:有绿和白。生:还有:“花是五彩缤纷的,所以
14、也是色调。生:“冰应是碧绿色或青绿色。师:愿你们用漂亮的画笔去描绘多姿多彩的春天吧!我们接下来,看多媒体画面,请先用口头表达,然后用笔去写。略。师:七言律诗从音节上划,形成“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的节奏。请同学们划一下这首诗的音节。学生听录音,再由一学生范读,学生竞背。点评:这节课从“听的角度来培育学生的想像实力。其实,这个“听字,不仅仅是听觉方面的活动,而且是心灵感官的互动。这个“听是回忆的过程,是表达的过程,是想像的过程,是创立的过程,是一个“想诗的过程。这节课从“看的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和笔头写作实力。最终出现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先看画面说,说出画面的诗情来;然后写,写出画面的诗味来。 ?西江月?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首诗,体裁各异,有古体诗,有近体诗即格律诗;内容不同,有描写景物,有抒宏愿壮志,有叙个人情怀。下面我们要学一首词。词作者是南宋的爱国词人,他写的很多词都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倒戈派发生冲突,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作,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上饶黄沙岭的途中,所看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所感受的心情。请同学们先读词。学生读词二遍。师:我们先说说对这首词的总体印象。生:这首词不是写斗争,也没有反映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