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第 23 卷第 2 期2023 年 6 月Vol.23 No.2Jun.2023-81-DOI:10.13829/ki.issn.1671-9654.2023.02.018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路径初探杨子俊男1,张嘉昕2(1.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 5 0 0 0 0;2.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 0 0 3 0 0)摘要: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安全出行、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
2、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将民航安全文化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物化表现、安全行为。对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现状进行剖析,进一步提出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在实践中推进以人民安全为目的的民航三基建设,完善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民航安全制度,推动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工作作风,提供制度条件和技术支撑。关键词:民航强国;安全文化;以人民为中心;民航行业文化中图分类号:F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654(2023)02-0081-05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3、 of Civil Aviation Safety Culture in the New EraYANG Zi-jun-nan1,ZHANG Jia-xin2(1.School of Marxism,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0;2.School of Marxism,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Tianjin 300300)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safety culture is an
4、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people to travel safely,strengthen their cultural confidence,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nsportation power,and fully build China into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This paper divides civil aviation safety culture into four aspects:safety concept,safety system,safety
5、 materialization and safety behavior.The four aspect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analyzed.It is further propos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aviation safety culture should 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ought,and promote the three-base construction of civil aviation f
6、or the purpose of peoples safety in practice,improve the civil aviation safety system with the peoples interests as the core,and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riented by the peoples needs,so as to strengthen the work style and provide system condition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
7、r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Key words:a strong power in civil aviation;safety culture;people-centered;civil aviation industry culture收稿日期:2022-10-21作者简介:杨子俊男(199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张嘉昕(1981),男,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8、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精神文明建设,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民航安全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代代民航人将在航空安全实践中归纳出的安全经验与总体国家安全观、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特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亚文化,自诞生-82-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3 卷以来就立足于人民立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保证民航持续安全为目标。中国民用航空局在2022 年发布的深化民航改革工作方案(20222025)中提到要深入推进民航行业文化建设。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在“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中强调要加快推进安全文化建设1。民航局在 2022 年 10 月发布的民航安全从业人员
9、工作作风长效机制建设指南(修订版)中强调要培育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为安全作风建设提供价值引导2。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凝聚行业共识,汇聚行业力量,引领行业价值,将安全文化转化为民航持续安全的软实力保障。对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有利于增强其对全体民航人不懈奋斗的激励作用,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撑。一、我国民航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现状1986 年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概念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率先提出,并将其作为核产业安全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1991 年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编写完成的安全文化出版,标志着安全文化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
10、播和实践。1994 年3 月,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室与中国核能学会联合召开安全文化研讨会,把安全文化的研究推进一步3。此后,在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推动下,我国在核电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等领域逐步引入并推广这一概念。从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的第九个、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从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全面推进民航信息化建设,夯实安全文化基础。“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强化安全理念,安全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安全工作法制化进程不断深入,已经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十三五”期间创造飞行安全新纪录,航空安全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行业文化基本形成。“十四五”民用航
11、空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行业文化价值体系建设,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民航安全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是民航行业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代代民航人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归纳总结形成的在民航行业占有主导地位并为绝大部分组织成员所接受的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具有行业特色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物化表现,不仅凝结着全体民航人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当代民航精神的集中体现。我国正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保证中国民航全体从业人员普遍情感认同和自觉行为习惯的统一。这是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统一的必然要求。(一)安全理念民航行业文化的核心在于安全理念的塑造,确保把人民
12、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从新中国民航诞生之日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将安全视为民航发展的生命线。周恩来在 1957 年 10 月 5日中缅通航一周年半的情况报告上对民航工作作了重要批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民航“保证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由此确立,成为今后民航发展的主旋律。中国民航行业安全理念的不断创新,从行业发展早期提出的“飞飞整整”“八该一反对”“四严一保证”,到“关口前移”“事前管理”等,经历了摸索管理、经验管理和规章管理 3 个阶段。民航系统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安全经验,丰富了安全理念的内容,为全行业更好地提高安全运营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4。党的十八大以来
1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一再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要坚持安全底线,对安全隐患零容忍,让安全发展理念入脑入心5。全行业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和生命线,不断提高其政治站位,着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航安全文化建设。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以“眼里不揉沙子”“安全隐患零容忍”的态度推动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努力管控风险。将安全理念落实到民航每一个运行环节中,拓展安全理念新内涵。受制于我国民航发展水平,安全生产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安全发展基础依然薄弱,部分民航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安全向往不强烈,习惯于凭经验想问题,对安
14、全政策制度相关信息和不安全-83-杨子俊男,等: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路径初探第 2 期事件信息不能充分了解,在不安全问题发现方面缺乏自觉性,导致安全文化氛围缺失,安全问题凸显,效益和安全文化发展失衡。民航安全理念建设还需进一步优化。(二)安全制度随着民航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安全制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对于民航安全文化而言,制度是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保障民航安全的具体外化实践。民航安全制度是围绕民航安全生产存在,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范式的价值标准与规范6。我国民航安全制度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基础,从行政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为辅,以人
15、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宗旨,形成的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制度体系。民航安全制度是民航安全生产的准绳,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线,是民航安全生产管理及运行工作的重要准则和基本依据。在制度的落实过程中要使民航从业者明确以人民安全为目的,以人民利益为核心,从制度特性上认识到自身安全与人民安全、国家安全的一致性。目前民航安全制度主要有建设和执行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现阶段我国民航的标准法规建设与国际标准仍有一定差距,“文文相符”替代“文实相符”,模糊监管事项,完备合理的信息报告政策、科学合理的实践评价方法等制度保障还没有完全形成,管理层对安全文化水平的整体把握没有系统标准,各类手册制度的可操作性有
16、待加强7。比如:规章制度中标准描述不清晰,奖惩规则不明确,规章制度中有超出现有工作范围的情况。另一方面,基层人员对规章制度的理解、认同和执行情况与现实需要尚有差距,惩处措施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具体表现有:安全风险没有得到及时上报和处理,无后果违章事件屡见不鲜,对造成不安全后果的原因进行责任推诿等。因此,要对“无章可循、有章不循、遵章不严、违章不惩、追责不全、问责不力”六种典型问题严抓问责,在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中继续推进民航安全制度的法制化建设,通过有形的制度打造无形的安全文化。(三)安全物化表现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以要达到持久安全目标,
17、不仅要注意到人的不安全因素,还要保证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生产中事关安全的设施、技术统称为安全物化表现,它们共同构成民航安全生产中本质安全化的基本框架。民航安全物化表现是民航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的基础表层安全。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都需要以安全技术、安全设施为基础。抓好安全物化表现就是抓好民航的本质安全化,消除在设施和技术上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基础安全。安全设备与安全技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从航空器的自主研究、空管设备的更新、机场建设到现代科技 QAR(快速存取记录仪)、QACVR(快速存取舱音记录仪)、现场工作记录仪、训练与生产实时影像
18、、人体属性识别、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工具,监控和剖析安全的全方位、全过程,不留死角。一方面,安全物化表现是功能性的,满足了民航安全运行的需要;另一方面,物质文化也可以说是精神性的,其精神意义在于民航从业者在物质建设过程中倾注在其中的精神力量,唤起了民航人小心谨慎、严谨科学的专业自觉,使民航人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引领,确保人民的出行安全。目前,我国民航领域自主安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些自主创新成果已居世界领先水平,推动了民航行业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民航业的科技创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不高,信息互联等各类资源要素有机融合程度有待加强,缺乏安全系统基础类研究
19、。其次,国产大飞机 C919 获得型号合格证是我国国产安全基础设施发展的里程碑,但也要认识到 C919 的国产化率虽然达到 60%,也在努力建立中外合资公司保障供应链,但在一些核心技术上还要依靠霍尼韦尔、赛峰等国外供应商,仍然面临着被“卡脖子”的风险。最后,民航创新人才储备不足。这表现在:理论性与实践性俱佳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短缺,薪酬激励-84-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3 卷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合理,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等。因此仍需从创新效率、核心技术攻克、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推动民航的科技创新走向深入,才能真切回应人民对具有智慧化的美好航空出行的更高期待,加快实现民航强
20、国建设目标。(四)安全行为专家通过对事故规律的研究,已让人们认识到: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对于预防事故有重要作用和积极的意义8。安全行为是民航安全文化落地的最后层次,是指民航从业人员在安全精神文化的指导下,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创造出来,以行为为形态的文化,是民航从业人员以安全物化表现为基础,内在安全理念、安全制度的显性反应和直观体现。民航安全行为以动态的行为为存在形式,首先会不断向人的意识转化,促使安全精神文化的生成;其次不断向制度建设提出问题,提供行为范式,促进民航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设;最后还不断地
21、进行拓展,促使安全物质文化活动不断发展。安全行为包括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和领导安全行为。民航企业需要了解安全行为,明确生理、心理、环境以及不同主体对安全运行的理解,通过安全理念的重塑、安全制度的完善、安全物化表现的创新,来规范个人安全行为、协调群体安全行为、激励领导安全行为,使个人安全行为合规、群体安全行为合法、领导安全行为合理。安全行为是主体在安全工作运行过程中的理性抉择与具体实践,理念与制度都要在行为上落地生根。目前民航基层员工缺乏对于新政策理念的培训,规定执行能力较弱,紧急处置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安全理念懈怠,容易出现侥幸心理、麻痹心理、逆反心理等事故心理;对政策理解不透彻,规定
22、传达不到位;在自愿报告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对于安全风险细节自愿报告意识不强,工作中有不按规定政策执行的情况;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的提高。因此,要加强作风建设,从本质上提高民航从业人员安全行为的执行力度,并使之形成习惯。二、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的建设路径(一)基本思路: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四川航空英雄机组时强调: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环节不能麻痹大意。民航主管单位和有关地方、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民航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核心行业,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行业,又是服务性行业,同时也是具有政治属
23、性的行业。民航从诞生之日起就秉持“人民航空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承担“民航强国”的使命担当,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出行的美好愿望,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民航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9。其中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是保证民航持续安全运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那么如何在我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中持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民航安全工作未来发展方向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二)具体措施1.推进以人民安全为目的的民航三基建设安全是民航工作的永恒主题,以人民安全为目的的民航安全文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具体集中体现,而积极的安全生产作风建设能够统一安全理念与安全行为,巩固保证民航安全的共同思
24、想基础,是保证航空安全的关键。民航安全作风是民航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运行中表现出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是对安全生产运行工作的各种行为规范的心理认同和外在反应。因此民航安全文化要以人民安全为目的进行作风建设,融入三个敬畏精神,不断提升干部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使保证安全成为每个参与航空运行人员的自觉行为。民航作风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推进三基建设:通过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锤炼和发扬过硬的安全工作作风,以安全理念为基础,以安全制度为抓手,使安全行为落地,不断推动三基建设的常态化发展,把优良的安全工作作风传递到每个班组。推动三基建设要准确把握三基建设的内涵:-85-杨子俊男,等:新时代民航安全
25、文化建设路径初探第 2 期首先,抓基层的重点是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既突出安全理念入心入脑,又注重安全行为的能力和标准,在安全培训过程中注意发挥员工的业务特长,人岗相适,注重岗位分配,在实践中提升队伍凝聚力,在全方位、多渠道、高频次、精准式的培训中提升安全意识。其次,打基础的要求是通过安全行为落实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检查标准和检查程序,弘扬手册文化,对于不规范行为要及时作出批评与整改,确保安全制度得到落实10。最后,苦练基本功的关键在于提升基层员工安全职业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发挥基层员工在安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安全竞赛、应急演练提升应急能力,鼓励班组进行相互学习、交叉学习
26、,致力于培养多面型员工,为民航安全保驾护航。2.完善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民航安全制度完善的安全法规标准体系能以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统筹协调安全与发展,用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规范民航职工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释放民航行业和民航从业者的创造活力,才能把安全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就要求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核心,重视完善民航各项安全制度,坚持依法治理有章可循,为民航安全工作的实践管理提供根据。在民航工作中,破除制约安全制度的瓶颈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制度建设要坚持突出民航行业特点,紧贴民航行业实际,植根于民航工作实践,准
27、确把握“十四五”民航发展趋势,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创新制度体系。一方面要提高对依法治理整体系统性的重视程度,将依法治理与三个敬畏结合起来,做到岗位责任和专业能力的高度统一,自觉抛弃不符合规定制度的不良习惯,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规章条文背后的原理、逻辑,充分了解其制定的背景、意义和针对的可能风险,并深刻理解、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更加自觉规范。另一方面要谋划推出一批对持续安全目标起基础性、关键性、先导性作用的法规标准和改革举措,填补法规标准空白,制度政策制定要主动适应民航安全发展需要,坚持顺应民航发展规律,着力破解制约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障碍,切实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针对
28、性和有效性。比如无处罚的报告制度、安全事件奖惩制度等,为保障安全、持续安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3.推动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自主科技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解决民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人民群众对于安全出行的需求。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航空出行的需要,民航安全文化中的安全物质建设要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顺应先进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争取在核心安全技术、飞行器制造、人才培养上取得更大突破。首先,民航企业应将自主创新作为关键任务,加快智慧民航建设,通过对核心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29、、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新技术在民航安全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构建更加完备、可靠的安全技术保障服务体系,保证民航在服务过程中的浅层次安全。其次,近年来我国民机制造获得了瞩目成就,已经获得 C919 大型客机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的能力,是我国大飞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此基础上应积极与其他企业、高校、研究院进行交流合作,加强多领域交叉融合力度,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尽力攻克“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难题,加速产业链国产替代,加快大飞机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最后,实现民航安全目标,归根结底要靠一大批顶尖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应当完善以民航企业为主、民航院校为辅的人才储备体
30、系,加强民航院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通过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进一步满足民航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一支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勇于攻关、敢打硬仗、具有国际视野的民航人才队伍。三、结束语民航业以“人民航空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对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经验(下转第 9 1 页)-91-段艳,等:广东“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学报建设研究第 2 期成,编委会多由中青年实力学者担当,需要承担组稿策划、同行评议等具体事务。第四,成立广东省高职期刊联盟,为小而散的高职院校学报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四)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推动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方面,广东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学术
31、期刊引入第三方数字服务,实现学术编辑和数字化编辑的分工合作,形成学术编辑将主要精力投入组稿、审稿等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等关键环节,数字编辑负责论文数据采集、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知识服务、数据评价等的合理分工机制,共同打造数字化出版和服务平台,提供高效精准的知识服务2。参考文献:1 胡烨丹,陈正江.高等教育强省战略视阈下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探析 浙江省的探索与实践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79-82.2徐平.广东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大做强做优学术期刊集群 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7-28(2).3 陈鸿俊.职业高等设计教育应与普通高等设计教育错峰发
32、展 J.设计,2022(6):68-71.4 孙毅.外国文学期刊的守正创新 为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振臂高呼 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1(5):13-22.(上接第 8 5 页)进行积极传承,在此基础上,立足文化强国与交通强国两个战略,结合新时代民航行业特点,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形成了由“安全第一为主的安全理念与安全行为”“人民利益为先的安全制度”“与时俱进的安全物化表现”所组成的新时代的民航安全文化。基于新时代民航安全现状,首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思路,通过推进以人民安全为目的民航三基建设强化工作作风,统一安全理念与安全行为;其次,完善以人民利益
33、为核心的民航安全制度,实施依法治理,有效从安全制度建设中管控风险;最后,推动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为民航提供技术支撑,顺应时代要求。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不但对推进民航安全体系现代化、维护人民安全与社会稳定有重要贡献,而且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交通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参考文献:1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的通知 EB/OL.2022-4-12.https:/ 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修订印发民航安全从业人员工作作风长效机制建设指南的通知 EB/OL.2022-10-5.http:/ 包随
34、义.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 J.中国民用航空,2002(8):15-18.4 孙瑞山,汪磊,刘俊杰.中国民航安全发展及展望 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6(4):1-5.5 仲音.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安全责任措施落实 N.人民日报,2022-09-25(4).6 文兴忠,周长春.民航安全文化概论 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13.7 赵博伦.夯实关键岗位作风建设 如履如临确保民航安全J.中国航班,2021(9):121-123.8 李友芳.安全生产中的行为科学 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4(4):36-37.9 于香艳.民航企业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中国航班,2022(7):33-35.10 杨昌其,杨运贵,杜亚倩,等.民航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 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