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急性发热与传染病(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301268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12.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急性发热与传染病(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2023年急性发热与传染病(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2023年急性发热与传染病(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2023年急性发热与传染病(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2023年急性发热与传染病(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2023年急性发热与传染病(教学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1 急性发热与传染病筛查急性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沧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沧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宋东平宋东平 songdongping2022163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2 发热的定义 发发 热热 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高出正常范围,一功能障碍,体温高出正常范围,一般认为,口腔温度般认为,口腔温度37.337.3、直肠、直肠温度温度37.637.6、腋温、腋温37.5.37.5.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3

2、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 19世纪世纪,Carlein hoid等曾对等曾对25000人进人进行了近行了近100万次的腋温测量万次的腋温测量 确定正常人的平均体温为确定正常人的平均体温为37.0,波动,波动于于36.2 37.5 。早晨早晨6点体温最低点体温最低 午后午后46点体温最高。点体温最高。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4 正常人体体温范围 36.136.1-36.836.8 比口腔温比口腔温度略度略 直肠温度直肠温度 口腔温度口腔温度 腋窝温度腋窝温度 36.636.637.737.7 比口腔温度稍比口腔温度稍高高0.30.30.50.5 36.3 36.

3、3 37.237.2 直肠体温最准确直肠体温最准确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5 低温: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6 正常人体温生理变异 2424小时内下午体温小时内下午体温 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 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 略高于正常略高于正常 波动范围波动范围11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7 发热的作用发热的作用 发热可作为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 发热的目的:增加炎性反响、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8 发热的病理

4、生理机制 机体机体 产热产热散热散热 发发 热热 外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 (exogenous pyrogen )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endogenous pyrogen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9 什么是致热源?什么是致热源?人体的大局部发热均可能与致热原 pyrogene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外源性致热原:LPS脂多糖、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如尿睾酮、尿酸结晶等 内源性致热原:IL-1、IL-6、IFN-、IFN-、TNF(肿瘤坏死因子等 2023/3

5、/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10 发发热热激激活活物物 致热微生物及其产物致热微生物及其产物 内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外毒素 致炎物致炎物 组织蛋白分解产物组织蛋白分解产物 抗原抗原抗体复合物抗体复合物 类固醇类固醇 下丘脑 PGE cAMP Na+/Ca2+体温调定点上移 散热散热 产热产热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紧张、寒战骨骼肌紧张、寒战 体温上升体温上升 发热发病学根本环节模式图发热发病学根本环节模式图 EP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产热产热 产热器官产热器官 内脏内脏 骨骼肌骨骼肌 脑脑 其它其它 组织组织 器官器官 安静时安静时 产热量产热量(%)活动时活动时 产热量产热量(

6、%)脑脑 16 1 内脏内脏 56 8 骨骼肌骨骼肌 18 90 其他其他 10 1 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12 散热器官散热器官 皮肤:皮肤:是主要散热器官是主要散热器官 呼吸道呼吸道 泌尿道泌尿道 消化道消化道 散热方式:散热方式:辐射辐射 (radiation)传导传导 (conduction)对流对流 (convection)蒸发蒸发 (evaporation)散热散热 图8-3 皮肤散热方式 对流(15%)蒸发(22%)传导(3%)辐射(60%)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13 皮肤血液循环的

7、特点皮肤血液循环的特点 皮肤温度主要取决于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主要取决于皮肤血流量:1.动脉穿透隔热组织在皮肤下层形成动脉网动脉穿透隔热组织在皮肤下层形成动脉网 2.皮下皮下Cap异常弯曲并进而形成丰富的静脉网异常弯曲并进而形成丰富的静脉网 3.皮下有大量的皮下有大量的 A-V吻合支吻合支 炎热炎热交感神经紧张性交感神经紧张性 皮肤小血管舒张,动皮肤小血管舒张,动-静脉吻合静脉吻合支开放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 寒冷寒冷交感神经紧张性交感神经紧张性 皮肤温度降低皮肤温度降低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14 外源性致热源性发热外源性致热源性

8、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外源性致热源: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多糖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发热机制: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发热机制: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生

9、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15 内源性致热源性发热内源性致热源性发热 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 leukocytic pyrogen),pyrogen),如白介素如白介素-1 1ILIL-1)1)、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TNF)和干扰素等和干扰素等 发热机制:通过血发热机制: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setpoint)(setpoint),使调定点,使调定点(温阈温阈)上升上升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10、16 致热源性发热机制致热源性发热机制 外外源源性性致致热热源源 单核吞噬细胞及内皮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及内皮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 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 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 产热增加产热增加 散热减少散热减少 发热发热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17 非致热源性发热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如外伤、出血、炎症如外伤、出血、炎症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如甲亢、癫痫如甲亢、癫痫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如心衰、皮肤病如心衰、皮肤病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

11、平 18 发热时相发热时相 热代谢特点热代谢特点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 产热产热散热散热,中心体中心体温迅速或逐渐升高温迅速或逐渐升高 畏寒畏寒、寒战寒战、皮肤苍白皮肤苍白“鸡皮鸡皮”发热持续期发热持续期 (高峰期高峰期、热稽留期热稽留期)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平衡上平衡 皮肤发红皮肤发红、出汗出汗、皮肤皮肤灼热灼热、酷热感酷热感,皮肤皮肤、口唇干燥口唇干燥 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 (退热期退热期、出汗期出汗期)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体温逐体温逐渐下降渐下降 大量出汗大量出汗、皮肤潮湿皮肤潮湿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2023/3/19 发热

12、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19 临床表现-热度 低低 热热 37.337.338 38 中等度热中等度热 38.138.13939 超高热超高热 4141以上以上 高高 热热 39.139.14141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20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21 临床表现-热程 1.急性发热:指自然热程在指自然热程在2周以内者周以内者 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 病毒是主要病原体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非感染者仅占少数非感染者仅占少数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22 2.原因不明发热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13、Origin,FUO:FUO的概念:1961年petersdor and been提出,需要满足以下三点:1.发热持续3周以上;2.体温超过38.3;3.住院3天未诊断的患者或3次门诊未诊断的患者 1999年,全国感染疾病研讨班定义: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超过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23 FUO 病因病因 感感 染染 肿瘤性疾病肿瘤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结缔组织病 最终诊断不明者最终诊断不明者 80%510%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24 3.3.长期低热慢性微热长期低热慢性微热 定义

14、:体温定义:体温37.538.4,持续,持续4周以上周以上 非功能非功能 性疾病性疾病 功能性功能性 疾疾 病病 结核、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病结核、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病灶性感染牙周脓肿、鼻窦炎、胆道感染、前列腺灶性感染牙周脓肿、鼻窦炎、胆道感染、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等、慢性病毒性肝炎、炎、慢性盆腔炎等、慢性病毒性肝炎、CMV感染、感染、梅毒等梅毒等 甲亢、结缔组织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原因未甲亢、结缔组织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原因未明的肠炎、血液病、恶性肿瘤、间脑综合征、原发明的肠炎、血液病、恶性肿瘤、间脑综合征、原发性选择性性选择性IgA缺陷病等缺陷病等

15、 感感 染染 非非 感感 染染 月经前低热、妊娠期低热、夏季微热、神经功能性微热、月经前低热、妊娠期低热、夏季微热、神经功能性微热、感染后低热等感染后低热等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25 临床表现-热型 稽留热稽留热 弛张热弛张热 波状热波状热 回归热回归热 体温持续于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日或数达数日或数周之久,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波动不超过l 体温在体温在24小时内波小时内波动达动达2或或更多,且更多,且均在正常均在正常水平以上水平以上 体温在数日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内逐渐上升至高峰,后至高峰,后逐渐下降至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常温或微热状态,不

16、久状态,不久又再发,呈又再发,呈波浪式起伏波浪式起伏 高热期与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无热期各持续数日,持续数日,周期性互周期性互相交替相交替 不规则热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变动无规律,视为律,视为不规则热不规则热 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26 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温波动不超过l 常见于严重感染常见于严重感染(如伤寒、粟粒结核、乙型脑炎等如伤寒、粟粒结核、乙型脑炎等)和中枢和中枢型发热型发热(如中暑、脑血管病等如中暑、脑血管病等)。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27 弛张热 体温在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小时内波动达2或更多,且均在或更多,且均在正常水平以上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恶性疟疾等。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恶性疟疾等。2023/3/19 发热与传染病筛查 宋东平 28 波状热 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顶峰,后逐渐下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顶峰,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呈波浪式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案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