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突破路向基于“立德树人”理念樊双站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互联网时代高校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主体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教育客体主动性有待提高、教育介体未能及时创新、教育环体优化不及时等问题。对此,有针对性地从加强教育主体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客体自我教育能力、创新教育介体和优化教育环体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突破路向一、前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价
2、值理念,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其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强弱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前途。近些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信息的开放和互动成为了这一时代的主要特点,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从网络中随时接触到多种文化与价值观,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去伪取真,去粗取精。但作为接受新知识较快的大学生恰恰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下,大学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文化和价值观等的影响和干扰,导致价值观扭曲、思想道德品
3、质滑坡等现象出现。因此,深入理解“立德树人”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剖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并寻找突破路向,有助于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二、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立德树人由来已久,崇尚“立德”,重视“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立德树人被赋予了新的理论内涵,同时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最先需要厘清的问题。从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党的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想
4、政治工作会议等都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到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申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视角来认识和把握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明确了在新时代我国对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的高度重视,并将其提升到169信息系统工程教育论坛新的战略性高度,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党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是大学生成长为心理健康、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需要,还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与党中央高度一致的思想觉
5、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因此,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指引大学生的成长方向,指导和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活动扎实开展。三、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成才之前先成人,成人之前先立德”,自古以来我国就高度重视道德教育。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学习途径更加多样,实效性不断增强。但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教育主体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教育客体主动性有待提高、教育介体未能及时创新和教育环体优化不及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是思政课
6、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仍需加强。当前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导致部分思政课教师没有足够时间提升自己,出现了知识结构更新不足、教学方法传统守旧、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缺少了解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其次,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责任心。他们认为思政课是一门“副课”,所以教学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甚至部分思政课教师仅仅将其当做一种谋生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之中不积极进取,、敷衍了事,为减少工作量依然使用旧的教学方法,不顾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次,部分思政课教师师风师德行为有失偏差,政
7、治素养亟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应对自已提出更高的标准,在师德师风方面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2但部分思政课教师由于受社会不良因素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产生动摇,甚至在上课时随意抹黑现实、丑化历史,又由于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且广,不仅会向课上大学生同时也会向其他大学生传播负面的、消极的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动性有待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接受教育的大学生,其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部分大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对思政课自觉接受度不高。当今社会多元开放,受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大
8、学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更加功利。具体表现为:不少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是通识教育,且与所学专业的关联性不强,对自身的发展和就业没有帮助,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才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因此大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甚至对思政课产生了厌倦心理。即使上思政课,大学生也是处于疲于应付考试,拿到学分的状态,导致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大学生对国家时事政治的主动关注度不高。关注时事政治有利于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也是大学生需要完成的“必修课”。但由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大学生认为时政新闻枯燥乏味、用词严肃死板,新闻报道的内容离自己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
9、求比较远,对一些时事政治理解吃力,便对时事政治持“与我无关”的态度,不再主动关注。(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未能及时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教学的内容、方式与载体。当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介体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待优化提升。首先,教学内容方面。在大数据时代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仍然比较陈旧、片面,未能及时地把最新的实践和理论成果编入教材。且教师在上课时没能及时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阐释,这不能从根本上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时效性。而且高校思政课教材存在部分内容与高中教材内容重复的问题,未能做好学段间的有效衔接。其次,教学方式方面。在互联网普
10、及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未能根据在大数据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特点,结合新媒体、新技术充分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仍然以“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为主。教学方式枯燥单一,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被激发出来,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参与度比较低。最后,在教育载体方面,当前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传统的课堂教育载体方面,大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的问题表现得较为明显,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在网络教育载体方面,由于高校在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方面存在不足,以及监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导致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且缺乏亲和
11、力和趣味性,往往流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弱。170信息系统工程教育论坛(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体优化不及时“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3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社会环境方面。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西方的不良社会思潮和传统节日传入中国,作为易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大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们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等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对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校园环境方面。当今,大部分高校的硬件设施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部分高校立德树人文化育人
12、氛围营造不够浓厚。比如,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在举办文化育人活动时,由于方法单一、缺乏特色等原因,往往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导致未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校园文化有效结合,没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最后,网络环境方面。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开放性决定了大学生学习、获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渠道更加多样,这有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接受学习新事物,但同时也会向大学生传递低俗、腐朽的不良信息。这对于处于自制力较差、对信息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来说将会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导致其价值观的偏离,危害大学生健康成长。四、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路向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
13、着新的困难和挑战,高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不同的维度有针对性地寻找突破路向。(一)激发立德树人力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打造一支基础扎实、责任心强、师风师德优良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方面,高校可通过定期有针对性地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社会实践研习及教师大赛等,引导、激发思政课教师努力提升教学水平、规范教学工作。使思政课教师能够围绕大学生关注甚至迷惑的重大问题,把要讲的、想讲的与学生想听的结合起来,上好思政课。
14、与此同时,通过激发责任感,使思政课教师将教师作为自己热爱的职业,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成果、关注时事热点事件、创新教育模式,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师风师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4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具有更高的道德修养。高校可通过不定期举办师风师德宣讲会、大力表彰师德标兵、树立师德典型,发挥榜样引领力,引导高校思政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能够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召学生,成为他们的榜样。(
15、二)发挥立德树人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我教育能力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教育主体可从立德树人理念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首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端正对思政课的态度。“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每一种革命和革命的结果都是由这些关系决定的,是由需要决定的。”5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契合大学生当前的需要之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会随之自然提高。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对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剖析,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16、让大学生认识到思政课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从符合大学生合理需求的内容为出发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为依托,激发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引导下,自觉关注时事政治,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三)适应立德树人要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介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育介体,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首先,在教学内容
17、上,一方面,思政课教材的内容要扣紧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思政课不仅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更要联系实际,让时下大学生最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伴而行。另一方面,在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不同学段之间和不同课程之171信息系统工程教育论坛间教材内容重复的问题。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推陈出新,突出教学的感染力。列宁在 哲学笔记中摘录过黑格尔 逻辑学里一段话:“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6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可运用翻转课堂、“双主体”教育模
18、式等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枯燥无味的思政课变得“有滋有味”。最后,在教育载体上,及时优化和创新,不断提升教育载体的适宜性。不同时期的大学生特点不同,新时代的大学生习惯于运用网络接受信息,同时,思维比较活跃。因此,高校应依据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因事”“因时”“因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载体。比如,通过突出大学生主体性,优化课堂教育载体;通过注重数据采集,充分运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在线互动功能,精准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络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四)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环境
19、是人发展的内因,时刻对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应及时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第一,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氛围。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非常复杂,要优化社会的育人环境,关键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此,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净化社会风气,大力弘扬党的方针和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同时,在面对多元文化时,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其中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价值观,以良好和谐的社会育人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第二,优化校
20、园环境,创建积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氛围。“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隐性育人功能。”7因此,高校应注重提炼学校所具有的独特文化。通过在校园的建筑当中融入新时代新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让主流价值观在无形当中入心入脑。另外可通过举行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加强对校风、校史、校训的弘扬,营造浓郁的立德树人文化氛围。第三,绿化网络环境,构建风清气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但其三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为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要对校内的网络环境
21、进行严格的监管,避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造成影响,还要把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化,充分利用网络对主流价值观进行宣传,占领舆论高地,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五、结语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高校应不断地加强教育主体建设,更新教育介体,优化教育环体。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从“要我学”“不得不学”转变为“我要学”“我喜欢学”,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22、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 谢辉.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J.中国高等教育,2019(Z2):31-33.3 陈文斌,万思志.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1):122-125.4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9-09(02).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6.6 列宁.列宁全集:第55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9.7 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 J.思想教育研究,2013(7):45-49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172信息系统工程教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