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可口可乐&青年志-中国青年在乎力报告-2019.5-32页.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060686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2.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口可乐&青年志-中国青年在乎力报告-2019.5-32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可口可乐&青年志-中国青年在乎力报告-2019.5-32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可口可乐&青年志-中国青年在乎力报告-2019.5-32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可口可乐&青年志-中国青年在乎力报告-2019.5-32页.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可口可乐&青年志-中国青年在乎力报告-2019.5-32页.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可口可乐&青年志-中国青年在乎力报告-2019.5-32页.pdf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1 020.写在前面年轻人真的“佛系”了吗?“我们最大的勇敢,就是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和环境时,做着自己真正在乎的事儿。”时代中的年轻人,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日常的灵魂拷问:我是谁?生活与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有亲密关系?为什么一定要财务自由而不能啃着红薯度过人生?年轻人真的“佛系”了,什么都不在乎了吗?到底什么事儿是他们在乎的,背后又抱持怎样的向往与焦虑?不确定的世界里,他们凭借什么来确认自我真正在乎的事儿?但我们更好奇、更在乎的是除了内心在乎,年轻人是否有为此主动付诸行动?他们正以怎样的姿态与能量,直面当下的社会与时代?在乎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股力量驱使他们去想、去做、去坚持?源于共同的

2、好奇,可口可乐中国与青年志期望透过中国青年在乎力报告找出上述问题的时代底色、行动故事与答案。为了更好地了解时代之下的年轻个体、洞见行动背后的驱动因子,我们展开为期近 3 月的针对性田野工作,交叉使用案头研究、人类学访问、线上/线下共创工作坊等多种研究方法、与年轻人一起玩乐共创,最终收获近万组最鲜活、生动的一手田野材料。汇合一手田野材料,参考青年志多年持续积累的青年文化趋势追踪研究成果、关注年轻人底层身份认同与行为变化的多个基础研究项目以及数百个年轻人商业研究和咨询项目的沉淀,我们初步梳理了年轻人“在乎”的三大核心方向-能否自由生长、怎样爱如何期待、如何更主动与世界链接;进一步,聚焦与我们共思“

3、在乎”的数百位年轻人之中-身处“1/4”人生阶段、具备更前沿观念与行为、在三大核心方向里自定标准/自主行动/坚持选择的 9 位年轻人,我们进入到他们最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和他们一起聊天玩乐,以同理心进行观察、交流和理解他们的“在乎”,与“在乎”背后的真正驱动力。在此过程中,我们与伙伴机构一起共思共创,共寻年轻人真实可感的“在乎”故事、展现“在乎”背后的驱动因子,期望让时代下感到向往、焦虑、困惑却又坚定直面的年轻人能从中找到同行者的身影,能共情、共鸣。我们更希望,不论你是时代洪流中的哪种角色,都能从 中国青年 在乎力报告中找到与这时代同行共处的法则,能像年轻人一样主动直面风险与机遇、能像年轻人一样

4、不被条件与规则裹挟、能像年轻人一样在乎“你真正在乎的事儿”且为此付诸行动。进一步,可口可乐中国与青年志都期望能以中国青年在乎力报告作为起始与联结的界面,寻找更多同样关注青年发展生态的机构与品牌,与我们一起在乎年轻人的“在乎”,一同关注中国的青年发展与成长。除了在中国青年在乎力报告研究、编撰过程中与我们共思共创的上述伙伴机构,在此我们也谢谢愿意与我们分享 ta 的真实故事、生活日常,与我们一起探讨“在乎”背后的为什么的年轻人们:Jane 三笑 大杨 鞋子海草小姐 Echo 岳桐 小君 JJ还有近万位年轻人与我们分享的观点、态度及背后的千百种在乎 联合发起伙伴机构第 23 届“21 世纪可口可乐杯

5、”全国英语演讲比赛03 041.序年轻人、不确定的世界与今天确定的事儿“父辈过去的经验与轨迹,我不能完全参考、也不愿照搬复制;温暖、丰盛的家园与故土,我或需主动离开。我愿能主动寻找只属于我的路,去往逐梦的水草之地;我愿能自造理想生活,愿能动态塑立自我,愿能更流动地与社会链接、共生。尽管当我打开通往逐梦之地的大门时,撞击眼前的是一片高速、流动的平原之境。时代被拉平,有风险也有机遇。我愿自定节奏、自定标准、不被裹挟,在面对不确定的世界时,做着自己真正在乎的事儿。”今天,年轻人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过去线性可期的未来想象被进一步打破:短短几年,年轻人亲眼看到了盛极一时的商业公

6、司的转瞬崩析、无数新兴巨头及年轻新商业的快速崛起,也切身体验着科学、技术与媒介带来的极高度便利-移动支付、短视频、人工智能、脑科学、基因工程;另一面,信息流的不间断倾泻成为了年轻人的生活新日常-每一位新认识的朋友、每一条新推送的新闻、每一段音频视频、每一款网红单品、每一个新出现的 app.“唯一能确定的,就是真正在乎的事儿。”面对不确定的世界,每一位年轻人都正在决策当下、投资当下,却不迷乱于当下;他们不再选择依赖一个稳定的未来给予自身安全感,而是在每一次对当下的把握中创造未来,在每一个当下的创造中感受到自我与信心 1。1.1 不确定的世界05 06在深入研究与发掘年轻人行动背后的驱动因子的过程

7、中,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更积极、更主动关注自我决策/生活构建/如何与社会链接等议题,也抱持更多向往、困惑与焦虑的年轻人-正身处“1/4 人生”的年轻人。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初入职场,也刚刚进入自我人生建立/触发社会经历的阶段;他们对风险/机遇的认知、吸纳与决策背后,充满对时代全局/社会标准与定义的模糊认知,也使他们的想法与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我们与数百位身处“1/4”人生阶段,在不同人生命题中各有观念、各有行动的年轻人,与其展开对话。对话与交谈的目的,在于了解他们在不同人生命题中,其真正在乎的到底是什么?哪些因素驱使他们认定其在乎的事儿?行动过程中涌现的向往、困惑、迷失与焦虑,他们如何直面

8、、如何坚持?“在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与这些年轻人的对话与深入理解中,我们试图从他们身处的时代及从个体化的根本变化入手,尝试更透彻地理解与找出那些“在乎”与行动背后的因素与特质,期望能梳理、总结背后的为什么 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把这些思考、发现与更多的年轻人分享、彼此共感,期待与他们共担同行,把我们的发现转化为他们放松又勇敢地展开“游牧”之旅时的丰盛养分与无比勇气。1.2“在乎”着的年轻人在与年轻人的对话、深入理解中,我们发现其行动故事背后折射出的相似性。年轻人通过在乎“我真正想在乎的事儿”,寻找自我价值、激发他人的认同及参与、探索与社会产生切身关联的方式;从他们的观点、行动及反思中

9、,我们探知到一种早已装备在年轻人身上的内在力量。可口可乐中国与青年志共同认为,这种力量能帮助年轻人更准确、理性地判断自己到底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也帮助他们更主动地选择为此进击抑或理性退却。在乎,是一种力。一种驱动年轻人成长的潜在力量。正是这样的驱动力,能更好地帮助年轻人在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和环境时,做着自己真正在乎的事儿。可口可乐中国与青年志共同决定,把这种过去未被发掘,但早已逐渐装备在年轻人身上的驱动因子-一种让年轻人能理性判断当下、能自主采取行动、能坚持自我选择的驱动力-命名为在乎力。因此,这份中国青年在乎力报告将首要讲述年轻人如何在生活日常应对个体化的恒常命题、剖析在乎力的表现特质;继而以

10、9 组生动、鲜活的年轻人关于“在乎”的故事展现他们日常人生议题中的向往、困惑、挑战与焦虑,以及在乎力是如何体现在他们的每一刻思考与行动中;最后,我们期待与你一起展开更持续的探讨,去探究年轻人在当下应所拥有的新能力,更期待透过内里那一个个生动的年轻人故事,给予你更多共鸣与启发。未来不可期,当下即未来。在乎,我所真正“在乎”的。1.3“在乎”,是一种驱动力07 082年轻人,在乎力装备好了吗?2.1“游牧”着的年轻人“我经常会想起的,是那些没办法替代现实的那些想法:比如无论故乡多美,都会想念更美的园地;无论城市多喧闹繁荣,都会想念更高耸的建筑与更渺小的人类;还有无论现在看起来脚底多么见不着土地,也

11、无法忘记生命始终有时限、代与代的更替有多快。当现在被以后吃掉,每个现在的决定影响未来的种种结果-现在才更具有意义。”今天的年轻人,在时代演进的推动下完成了个体的演进。与父辈不同,他们像游牧民族一样,主动或被动地离开温暖丰润的故土家园、离开清晰稳定的大型公司/组织,松开性别/婚姻/生活方式等的传统规范,成为自我生命与生活的“设计师”,自定标准、自定节奏、自我决策,同时隐忍着其所带来的对未来的预测失准、高风险、无序与更强的孤独感 2。1009 然而,在这样当下与未来融为一体、高速流动又变幻不停的“大平原时代 3”里,每一位“游牧 4”着的年轻人都需要面对以下的犹疑、回答以下的命题:过去的路径失效,

12、面对当下复杂的时代全局认知模糊而产生的犹疑:如此复杂、多变的时代,我是否有能力应对?父辈与前辈过去线性可期的路径与人生步骤,我能不能、愿不愿完全复制?安全感的获得:如何处理、掌控流动的日常生活,在高速变化的社会中获得基本的安全感?如何订立标准,构建“我”的理想生活形态?个体意义的发现与决策实践:当年龄、阶层、性别等过去用于锚定“我是谁”的身份坐标在新的时代中松动、错乱,那么怎样才能定义“我是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塑立一个更自省、动态的“我”,帮助“我”应对这个时代?个人与社会的链接:一面是“我独自生活”成为常态、一面是新的社交工具与互联网社群的持续扩张,“我”要建立怎样的社会链接规则,才能

13、让“我”与这个时代流动共生、不被裹挟又能确立自我边界?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能从容建构自己的人生轨迹。面对碎片化未来的逼近,他们确实流动自适,自主建构自己的理想生活及与世界的链接;但与此同时,他们更需要对一个又一个不知是危还是机的事件与时刻进行即时的吸纳、判断、决策。一面是向往、一面是焦虑,游牧着的年轻人就在这样的“AB 面”世界里或迟疑或坚定地前行,无可倒退。2.2“1/4 人生”“虽然时不时装作大人模样,但是心底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你害怕。你害怕面对的是真正的、软弱的自己,而心中的不甘因为软弱反倒更加强烈。所以有时还来不及抹掉眼泪,就已经再次冲锋陷阵;但更多时候像无头苍蝇乱飞,盲目行动而不见改

14、变与成长的效果;迷茫就在此刻产生、陷入深思。第二天醒来,又惯性地上路了。”让我们进一步把目光聚焦到 1990 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刚刚过去、或掐点经历着“1/4 人生”的年轻人。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初入职场,也刚刚进入自我人生建立/触发社会经历的阶段;他们对风险/机遇的认知、吸纳与决策背后,充满对时代全局/社会标准与定义的模糊认知,也使他们的想法与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高风险的社会与高度扩张的机会,为这些“1/4 人生”的年轻人展开了一个被扩列、被无限拉平的实践画卷。他们可以更早、更清醒、更进击地探索自我,也可以主动地选择退却止损,以抵御不可预测的风险。更有一部分年轻人开始主动选择更早地退却与规避风

15、险 所谓的“佛系”人生,其本质是年轻人选择主动停止一切期待和反抗,通过一再压低自己对于外界与物质的投入、获得一种自我安慰式的短暂麻木与平和,用“佛系”来掩盖内心的退却和恐惧。5因此,年轻人的“佛系”并不能看作是年轻人对时代、对生活的消极逃避。相反,正是因为当下的年轻人更清醒、理性,对生活与社会中的每一个当下与时刻有着更充分、更流动的判断,才会更主动选择如何界定自我意义,如何在自我实践中实现对社会的价值,自我判断何时该主动进击、何时该主动规避风险“我不能所有事都在乎。我更想在乎 我真正想在乎的事儿。”,成为了对当下年轻人的更准确描述。1/41211 2.3“在乎”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年轻人通过在

16、乎“我真正想在乎的事儿”,寻找自我价值、激发他人的认同及参与、探索与社会产生切身关联的方式。这背后,有一种共同的驱动力在作用其中。这种驱动力帮助年轻人更早、更主动了解社会、更理性理解自我,也帮助年轻人更清醒判断什么才是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并积极付诸行动。让我们定义这样的驱动力为在乎力-一种让年轻人能理性判断当下、能自主采取行动、能坚持自我选择的驱动力。装备了 在乎力的年轻人,又具备哪些特质呢?自定我标准:理性、系统地了解自我,制订只属于“我”的判断标准 什么才是“我”想要的人生路径、什么才是“我”期待的自我价值、什么才是适合“我”的与社会链接的法则;清楚我在乎:不再是模糊地认知“自己想要什么/自

17、己不想要什么”,而是基于对当下时刻的每一次认知与判断,通过更适合自己、更系统的标准来分辨自己在乎什么,确立、清晰探索自我价值的每一个锚点;勇敢作选择:不被传统或别人定义的“人生路径”与标准所裹挟、拨开外界及自己给予自己的限制;清楚分辨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判断实现条件,跟随变化或主动进击、或理性退却;用行动在乎: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通过更积极的行动、更合理的计划逐步到达“在乎”的彼岸;以身作则去在乎、去关注、去改变,激发他人的认同甚至一起行动。了解自我拨开限制主动出击制订“我”标准我想要!清晰探索自我价值积极行动激发他人13 143装备了 在乎力 的年轻人,在乎什么?1615 3.1 在乎,我能

18、否自由生长 我最在乎的是个人成长。我最大的心愿不是世界和平,而是愿每个人成为每个人。不确定的世界里,年龄、阶层、性别等过去用于锚定“我是谁”的身份坐标进一步松动、错乱,定义自我意义与价值的方式与机遇也进一步丰富、多元。今天,年轻人在定义“我是谁”这个命题上有着更多的选择与机会。一方面,松动的身份坐标能帮助他们更自适、任性地探索“我”的形态-身体、性别、个人风格;另一方面,更多元平等的媒体环境/更成熟的科技技术/更高速的社会发展为年轻人的个体实践带来了更多可能与个人价值转化-更多新的职业选择、更个人化的价值变现。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更在乎如何才能“自由人设,自由生长”一方面,他们更自主建立决策与

19、判断自我的标准-在乎如何更系统地理解自我、更主动地审视自我、更动态地创造自我;另一面,他们更动态构建自己的生活管理法则-在乎如何让“我”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的同时,更好地应对生活日常中的每一个时刻。如何才能让每个人成为每个人?年轻人对“自由人设,自由生长”命题的向往与焦虑,其主要的探索与实践体现在以下方向:持续管理身体,认真掌控人生的我主动管理健康,在乎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内观自省,体系化理解自我的我主动叩问自我、敏锐自省、体系化理解自我,在乎如何主动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循环”流动的风格,多元多面的我在乎通过对自我风格的探索与定义,清醒、理性地进行自我的全局掌控,动态成就更好的自己“以贩

20、养吸”,可创造可拓展的我把个人兴趣主动转化为技能与价值、自主管理自己的职业与兴趣身份,在乎为每一个即将到来的机会做好充分准备17 18不吃外卖,是我最后的尊严Jane 的朋友圈里,一半是种类繁多的舞蹈与健身视频,另一半是各种极其诱人的自制便当和菜肴。深夜。大门关上,电灯亮起,钥匙丢下,老冰箱的门被打开,厨房里灯火通明。脆生的胡萝卜/黄瓜/芒果/苹果切得将将好,堆放在料理碗中;沙拉生菜甩干水分,整齐码在碟子上。热锅热油煎出蛋饼、再摊开薄如蝉翼的米卷皮把各种食材卷入,“啊呜”一口用新鲜的越式米纸卷安抚五脏六腑。因为健身与健康的缘故,Jane 不喜欢在工作时段花时间刷各种订餐软件,最后马马虎虎选出并

21、不完全合胃口的午餐。从小摸索如何动手喂饱自己、长大后希望“认真健身,花式吃饭”的 Jane 显然对如何通过烹饪照顾好自己驾轻就熟。“我是那种想吃就要立刻动手做的人。我现在每周买一次菜,把冰箱里塞满我喜欢的食材.朋友看到我的冰箱还以为家里住了三口人。”哪怕加班到凌晨,从来不吃外卖的 Jane 也会雷打不动地自己动手做晚饭以及准备第二天的午餐。前天是蘑菇炖鸭、昨天是银鱼炖蛋、今天是玉米萝卜炖牛棒骨、明天再来个番茄炒蛋拌面条,Jane 的朋友圈一直在“深夜放毒”“我的生活习惯和别人不一样:每天很早起,深夜做好吃。”每天下班回家,Jane 变着花样给自己做好吃的,享受着食物带来的灵魂抚慰、身体养分与对

22、生活的花样探索。冰箱里塞满能喂饱三口之家的食物,Jane 每天透过自煮自食抚慰灵魂3.1.1 持续管理身体,认真掌控生活的我身体是我选择的,“怎样才是美”也是我选择的 舒展的双肩、平坦紧实的小腹、圆翘的臀部、结实且彰显肌肉的腿部线条,Jane 的身材与她“江南小囡”的出厂设定形成鲜明对比。“我喜欢墨西哥的气象女主播Yanet Garcia那种身材 腿没有很细、身材没有很瘦,但就是好看啊。”大三以前的 Jane 并不是这样想的。她不吃晚饭、一切以瘦为美,觉得就算瘦得没有任何身体线条也是美的;因为亲近的人,督促也影响了Jane 对身体、对美的看法,进而使她走上了健身路。“我其实没有什么 idol。

23、Instagram 上有自动推送,我随便关注了几百人,那些女生 po 的照片里都有很翘的屁股,所以我选择先练习臀部。那时候宿舍没有设备和条件,我就跪在地上变式踢腿 只腿踢、旁踢还有臀桥。”不间断地练习了一年后,臀部的曲线锻炼已经颇有成效。可是 Jane 不满足,“照片刷多了,我对美的看法改变了。虽然臀是翘了,我又觉得上肢力量和线条不够了。”察觉到自己上肢力量的不足,Jane思来想去,决定学习钢管舞。钢管舞没有她想象得那么简单。因为手指短,她需要比别人拥有更强的上肢力量抓住钢管,努力把自己拎起来;如今,Jane 已经可以在钢管上完整完成舞蹈,也通过钢管舞逐渐接触着爵士舞与电臀舞。“在很远的将来,

24、我想开一个舞蹈工作室。”Jane 坚定地说。“加班到家凌晨 12:30,我还是坚持自己做完第二天的午饭;第二天还是 6:55 起床,7:30 出门去健身房。”健身带给我很多,迷人女生就是我墨西哥气象女主播 Yanet Garcia的美好身材,是 Jane 心目中的理想线条Jane19 20用身体管好我自己的生活,尽管这其中充满矛盾这是 Jane 的一天 早上 6:55 起床,7:30 出门,踩个自行车、心急火燎地往新天地的健身房赶;8:10左右打卡,开始 60 分钟的力量训练;10:00 到达办公室,按部就班开始 12 小时以上的忙碌;00:00,手脚麻利下个面条、加几只虾,晚餐齐活儿;00:

25、30,随手抓起小葱炸油、炒个鸡蛋、铺上周末做好的叉烧,明天的午餐有了着落;料理期间,Jane 还会跃上房间中央的钢管,抓紧时间练习动作,强化肌肉力量。当健身与动手做饭成为了 Jane 的生活日常和一种“氧气式”的仪式感,她也将这一以贯之地用于管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工作中,如非必要,Jane 从不看各种社交软件,每天整理好第二天的待办列表,“通关打怪”一般地根据轻重缓急逐个击破;周末的生活,Jane 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收拾屋子、换洗衣物。更多时候,Jane 选择把时间留给健身房,进行高强度的综合训练、面对学生的健身教学和舞蹈学习。多姿多彩的魔都夜生活从来不属于 Jane。外表西化、内心传统的她

26、,喝过最多的酒是红酒炖牛肉里的酒,蹦过最多的迪是舞蹈室里的排练。“别人会觉得我只想玩玩,不想稳定。”单看外表,外人或初次接触的朋友很容易把她归入“爱玩能喝”的酷妞一列;更大的烦恼,是每次 Jane 和男生聊天、尝试进一步交往的时候,对方会因为她的外表而产生误解。“但我也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我就是喜欢美黑、喜欢健身、喜欢西式审美;健身带给我许多很棒的东西,比如现在拍照都不需要怎么 p 图,我也因为健身养成了更好的生活习惯,也能更肆意地吃我爱的食物。”“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渴望尽早进入人生新阶段的 Jane 虽然会因为朋友的误会、与男生交往时的误解而感到矛盾,但她更愿意循序渐进

27、,踏实过好每天。“我知道自己要留在上海,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如果有合适的男生记得告诉我,我会做饭、爱健身、生活习惯规律、性格开朗啊喂!”今天,年轻人一方面在乎生活的自主性,因为他们期待更有框架感、全局感地去整体把控、安排与设计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更在乎生活中的流动性,强调每一个当下的体验、激发、灵感与变化。他们会选择对生活节奏的更全局掌控、对生活状态的更主动调整及对生活仪式的更持续创造。因此,健身已进一步成为年轻人最“夯”的生活方式。与过去的“跑步热”和炫耀式“发圈晒肌”不同,今天年轻人选择通过规律的健身/运动习惯的养成,更有效率地从多个方面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与生活风格-如何运动、怎么吃

28、、如何定义自我风格。他们不再追求过度的自制与约束,而是追求“实用性”的可持续健康生活方式-为了定义与展现我所认为的美,为了感知与调整自己的身体脉动,为了更好地吃,为了更好地工作。如今,年轻人在生活管理方面显现着更系统的自我判断标准-他们透过主动建立“实用性”的可持续健康生活方式以进一步梳理、固定自己的生活节奏,甚至能将其作为未来的职业探索方向之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年轻人“用身体管好我的人生”背后的矛盾-关于他人对非传统身体形象而产生的误解,关于更自主流动的个人风格在社交、婚恋市场中的与过往传统/标准之间的冲突。通过健身、钢管舞练习,Jane 正在对每一处身体线条进行持续型塑21 223

29、.1.2 内观自省,体系化理解自我的我毫无预备的生离死别日头很高,公路上没有一丝树荫。三笑穿着长衣长裤、戴着一顶大草帽、脸上蒙着口罩,时不时拿起手边的毛巾拭去汗水。这是一场为期10天的朝圣之旅,从禅院行至峨眉山金顶。每天5点起床、23 点入睡,全天步行 25-30 公里;一日两餐,素食禁语。或托钵乞食、或就地扎营,师父会在间隙开示。百多人的队伍全程静默,没有电子设备,就这么一步一步往前走。时光倒回三年前:阴天、医院内,三笑坐在床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妈妈聊天。妈妈很早就生病了,瞒着三笑直到病情严重而不得不住进医院。那个曾经爱美的女人剪了短发,倚在床头,面带微笑地听着三笑说着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在读

30、大一的三笑,毫无准备地被卷进这一场生离死别。那时的她只觉得生活变成了一潭死水,虽然每天还是会笑、似乎也没什么事;两个人的生活变成了一个人的生活,照吃照喝照睡。唯一的不同是,她的生理期整整停摆了一年。认知“我的边界”:书写,间隔年与人生清单那大半年的时间,18 岁的三笑每天都在医院里陪着妈妈,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心情。不善于向旁人倾诉的她把日记本当作唯一的说话对象,心里想啥就一字一句地写下来,写完就似乎把那一刻的感情全部宣泄出来。在妈妈最后的人生阶段里,三笑每天都很想哭,边写边哭,每次写的时候就像在走一条未知的路,走到头了发现是死路,折回,再走另一条。写着写着,悲伤和苦楚被抽离出来,牢牢地钉在一笔一

31、划间。写着写着,她在一池死水里遥见了大海。“每个人在质疑里迷失,在迷失里反思和挣扎。周而复始,在迷失里才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一个人的“大海”,究竟可以有多宽阔每日书写,静默禅修,对三笑而言是内观生命、善待自我的方式,也是她与外界渐渐联结的一种方法“每天写一写无关紧要的小事,像洒鸡汤一样地和大家道声晚安我每天花 1、2 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写一篇 1、2 分钟就可以读完的日记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会有人读着读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会对生活多一点爱所以,每天分享我的日记也挺好的。”三笑在 2016 年 3 月 14 日的日记里写道,这是她开始在朋友圈分享日记的第 32 天。2016 年春节起,三

32、笑开始在朋友圈中以图片形式记录每天遇到的人和事。最开始是简单的迎春问候、节日的祝福和感谢。慢慢地,第 3 天、第 4 天、第 5 天朋友圈开始有人留言:每天好期待你的日记,等着看完它才睡觉,你还写吗?三笑转念一想,每天写写好像也不错,于是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日记分享。这一年间,三笑还开始向外面的世界伸出了自己小心翼翼的触角,一点点探知自我与感兴趣的领域。每日书的经历,让三笑在广州获得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实习,在美食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第一次独自去香港旅行,作为沙发客在香港女孩家的上下床寄住了好几天;第一次给导演做助理、组织观影会,每周看长达 2 小时的独立电影;第一次邀请国外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把外面的

33、世界直接带到眼前大一的时候,三笑还给自己列了一个人生清单,也一度热衷参加各类活动。直到有一天,一位咖啡店老板问她-什么活动都想参加,到底是想要什么?当时的三笑回答不上来,她从来不知道,甚至也没有想过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虽说如今流行#不设限#,但实际上-她根本未曾深究“边界”到底在哪里?“后来,我减少了参加活动的频次。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在质疑里迷失,在迷失里反思和挣扎,周而复始,在迷失里才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大三,三笑选择了进行人生休整-间隔年。完成十天的徒步后,三笑毫不犹豫地跑到了西来禅寺。三笑在日记里写道,“时间变得好慢好慢,它不再虚度,而是充满感知在院里学习走路,在饭前进

34、行供养,在地上盘腿打坐,我们抬头看静谧的蓝天,低头看急湍的河流;我们闻路边的槐花香,闻手里的饭菜香。”禅院的生活简简单单,每个人都是一名过客,都是一名修行者。间隔年让三笑向外界小心翼翼地伸出了触角,也帮助她熟悉、理解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三笑23 24对生命有觉知,对自我更负责从禅院回来以后,三笑开始坚持每天打坐。“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是在禅院打坐的时候。坐在草甸上两个小时,突然间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自己慢慢变小,缩成一颗小小的点。这颗小小的点,浮到了半空中,看着草垫上的自己,一个因为打坐而感到疼痛的自己,但是这个小点却是真实的,在思考的自我的载体。”通过持续的打坐,让三笑觉得生活中很多的疼痛和负面情

35、绪都不存在了:它们只是心理的一个标签,是可以主动摒弃的。如此看待生活中的不顺与挫折,人就可以很快地抽离出来,不再为那“打翻的半瓶牛奶”而哭泣。三笑觉得,禅修改变了她看问题的视角。她变得更有觉知力 从前她看到的只是一个有着小小口径的茶杯,持续的修行让茶杯慢慢变成了一个小碗;在禅院的师兄看到的可能是一口锅,而师父则看到了一片海。曾经的三笑,看问题或更多停留在表面;但随着觉知力的增强,她发现自己能够触到更深层次的感悟。佛说“一花一世界,拈花一笑间,世间万千尘埃落定”;而她,也在慢慢、缓缓地以自己的方式解读周遭的一切。“你知道吗,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对幸福的感知变得更多了。例如我和爸爸的关系变得更好了。”

36、三笑从小和妈妈生活,“父亲”对她而言是一个异常陌生的存在。直到大一,她才渐渐地重新和父亲恢复了接触与相处,“当我把心打开以后,我可以感受到的爱更多了,我觉得我有一个全世界最好的爸爸。”三笑说自己父亲是一个佛系的人,从来都是开开心心过着每一天,努力地做每一件事情;即使被人欺骗,也从不抱怨。她自觉与父亲是相似的个体,为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感到莫大满足,从不为失去的而愁眉苦脸。今年夏天的一个清晨,三笑在打坐时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将来要在自己家附近开一家素食餐厅。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位饮食从业者,这个念头不知道怎么就在她内心种下了种子,发了芽,长出了小苗苗。为此,三笑考取了营养师证书,每天泡在厨房里

37、 7、8 个小时,钻研各种食材搭配和摆盘。今年夏天的一个清晨,三笑在打坐时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将来要在自己家附近开一家素食餐厅。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位饮食从业者,这个念头不知道怎么就在她内心种下了种子,发了芽,长出了小苗苗。为此,三笑考取了营养师证书,每天泡在厨房里 7、8 个小时,钻研各种食材搭配和摆盘。立志要开设素食餐厅的三笑,正努力钻研食物:关于养分、关于组合、关于以食物疗愈人生上海郊区的一角,有三笑的家。一边是高楼林立的大都市街景,一边是烂漫的田园风光。“没有城市的繁华,又不曾有农村的风光”,可现在的三笑抬头能见很蓝很蓝的天,与很远很远的云;手边是饭菜香,耳边是鸟轻唱。三笑说她很

38、快要到成都工作,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家,但她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很清楚自己会在不远的将来回到这个温暖的家。“生,是未来不惜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死,是当你真的为此付出的时候,死亦无所谓了。”一天看书后,三笑在白纸上记录下这段话。“我曾经害怕死亡,害怕留下遗憾。但是现在我觉得没有什么放不下,也没有什么想做而不能做,我再没有想过这些。活在当下,每一天我都觉得自己沉浸在无边的幸福中。”此刻,也许三笑的眼内闪着从生命中发出的亮光。深度的自我理解、细腻的自我反观,是复杂的现代个体必然的发展需求。相较过去期望保持对自我决策的敏感度、更理性理解自我,今天的年轻人更在乎如何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下学会动态地

39、“自我反思”这种反思不只是要求有可独处的时间与空间,更包括能通过系统地建立日常记录与反思的习惯、仪式与工具-如坚持写作、一个人旅行、禅修,让自我能在高速流转的日常中停下来,寻求深度的自我感知与系统的自我思考。进一步、在“自我反思”之上,年轻人开始主动叩问灵魂,内观生命的意义。我为什么存在?如何面对死亡?什么是爱?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些终极的生命议题,在今天越来越多被年轻人主动谈论、探讨。从主动尝试“死亡体验”、选择参加正念/禅修等课程、到戏剧/艺术治疗等方式,年轻人选择更早、更主动地直面生命,直面家庭与人际关系中无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与创伤,以更正向的态度去审视问题、积极疗愈自我。“有车有房、

40、财政独立、职级连年跳”,已不能成为年轻人生命意义与自我实现的所有。年轻人主动选择内观生命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种更积极的“对生命负责”、“为自我而活”的变化。从过去的自我保护、回避根源性的生命问题,到选择以不同的方式与工具持续反思生命、建立更好的“人生循环”,是再无人生范本可参考的年轻人选择自我进行生命教育,选择更主动地在消费、工作之外探究更深层的人生意义,尝试自主探寻自我所有在乎背后的真正根源与因由。此外,年轻人更通过寻找能让自我深度扎根的土壤来获得自主决策与自我负责的力量,进而撬动足以叩问人生的“缝隙”、深度理解自我,找寻时代之下更清醒的行动法则。25 263.1.3 流动的风格,多元多面的

41、我“所有人都在努力我只能更努力所有人都会对你说你要加油呀我只想说你不仅要努力还要快乐呀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偷偷掉眼泪总有一天通过努力证明自己也是很优秀的希望今后不再有那么多焦虑多遵从内心每个人都可以很优秀晚安”来自大杨的朋友圈“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有进步,变得更好就行。“每天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流水的风格,铁打的大杨这是什么风格?我就是我的风格“健身,身材练到我想要的程度就可以了;化一个我喜欢的妆,get 了一个新技能,看到自己有变化有提升,就会有成就感。只要达到我自己预期的样子,我就很开心了,不需要别人的认可,都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因为外型条件不错、加上喜欢研究美妆和时尚穿搭,大杨想过要不要

42、做一个网红或者美妆博主,“我也有拍抖音、微视,ID 叫麦浪姐姐,不过抖音只有 55 个粉丝,微视 300 多吧,感觉还是太难了,还在慢慢学习。”不管是学习有助工作的技能、还是在外型上改造自己,这些都是大杨塑造理想自我的方式。这种对自我成长的效果的每一刻掌控,能够让她收获更多的成就感。“我又换新造型了,不是脏辫,我发图片给你看看。”仅仅隔了一天,大杨又彻底“改头换面”了。“女生穿什么风格都可以,最重要是取悦自己”,现在的她,在各种风格之间随性自如地切换,平均 1-2 个月就会刷新一次外型;然而一年前,大杨还是一个迎合男友的喜好,穿裙子、走温柔小女生路线的人。分手后,她留起了自己想尝试的脏辫,脏辫

43、拆除后留过半个月的齐刘海,再到欧美御姐风 最后,才是她现在自嘲的“墩布头”。现实中的大杨,性格有点内向。但因为外型看似张扬而被贴上了各种标签,让她一度很不爽。“在玩积目(社交 APP)的时候,一些男生看我的外型会觉得我是很好睡的女生,就会直接说约不约啊之类的,说什么 看你不像是那样保守的女孩,我就不想理他们,直接回 滚 。”“不管异性还是同性,看到我一头脏辫就说你好酷啊,大家都觉得我酷酷酷,只觉得我酷,我就特别不高兴。”于是她把脏辫拿掉,撕掉那些因为造型而被贴上的标签,“感觉重新做人了”。大杨27 28更务实的成功学:每天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97 年出生的大杨,已经做过不少工作。她卖过衣服、做过

44、服务员,上一份工作是做人事,每天朝九晚五,上班就是对着电脑发呆或者玩手机。“我觉得特别浪费时间。我才21岁,为什么要这样浪费时间,浪费自己?”现在的她是一家私人贸易公司的总裁秘书,她说这份工作对她改变很多。她把老板的一句话铭记在心:“每个人都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每个人都是多元化的。”她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学会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她说,这是她做过最勇敢、最做自己的决定。大杨发布的朋友圈几乎都是自拍和日常玩乐-她不喜欢在朋友圈什么都晒,觉得大家看到自己开心就足够了。“我觉得我的人设应该就是:看起来不务正业、实际有工作,希望有一天别人会觉得 哇!原来你这么厉害!的这种感觉。”然而如何提升自己、要如何努

45、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是大杨现在比较焦虑的事儿。“觉得自己不懂的太多,不会的太多”,大杨选择通过坚持提升自己来建立自信 她坚持健身一年多,每周保持 4-5 次的频率;学习化妆穿搭,不断在外型上折腾自己;看心理学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情商和沟通能力;最近还报了关于 PPT 技能提升的网络课程。大杨觉得,比起孤独没人爱,她更害怕自己没进步、停止学习;她喜欢菜鸟蜕变的故事,希望能成为一个“安迪桑切丝”(穿普拉达的女王)式的女性。她也坦诚,自己并不想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我没有那种先挣一个亿的宏大目标,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有进步,变得更好就行。”“孤单没人爱,和自己停止学习不再进步,你更为哪个事

46、儿而焦虑?”“怕自己没进步,停止学习。”“开心、财富、自由,这三个东西你会怎么排序?”“财富、自由、开心。有了财富和自由才能真正的开心。财富指的是经济独立,可以养活自己,当自己想干什么的时候都可以支持到。”“你现在最焦虑的事情是什么?”“想挣更多的钱,希望成为比较厉害的人。当然我还是有自知之明,就慢慢努力吧,认真做好每件事。”“为什么那么急着赚钱?”“因为想变得更好。”不管是学习有助工作的技能、还是在外型上改造自己,都是大杨塑造理想自我的方式今天,年轻人展现、向往一种更“务实”的成功学 成为更好的自己。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年轻人往往从两种路径进行主动实践:在乎更开放的学习-面对疯狂变化的世界

47、,年轻人更重视掌控、规划自己的学习,为的不是”努力打卡、加班,获取上级肯定“,而是为了”持续刷新自我“;建立更碎片化的学习轨迹,“健身吃饭随时听,终身学习到尽头”;聚焦更具全局性、更有知识架构与系统化的“干货”,追求在短暂的时间内可以获得全局性视野的干货、迅速得出行动的建议与方向,同时更追求学习成果能帮助他们建立更宏观、更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乎风格流动的自主掌控-今天,年轻人不再满足过去被动接受已有的审美规范、消费符号与风格体系。不是为了与他人形成差异与区隔,而是从成为“更好的自己”出发,他们更希望通过自主摸索、尝试,自我定义适合自己的文化符号,从而找到更自定义的风格与审美,

48、表达更复杂、真实的自我,进一步深入理解“我是谁”“总感觉想要折腾一下自己,希望自己更多元一些”。在乎如何能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背后,是年轻人进一步对“自我挑战,自我刷新,不为别人而活”的向往与实践;“改变世界太难,我选择先改变自己”的背后,展现着年轻人在时代下如何清醒、理性地进行自我实践与自我掌控,也是年轻人在不确定世界之下获得“抓得住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不论是“扶我起来我要学习”还是“我的风格我定义”,背后都不同程度地浮现出年轻人在如此时代之下的担忧与焦虑 毕竟这时代,与自己较劲的除了他人,还有自己。如何持续、动态地刷新自我,如何定义自我的“成功准则”,如何与过去传统的成功学

49、/审美标准较劲、周旋甚至击破,是当下年轻人在自我决策与自主探索层面的终生命题。29 303.1.4“以贩养吸”,可创造可拓展的我失去我的兴趣,我的人生将平淡无奇“第一次(cosplay)公演是演剑三里的一个反派小兵。那时候紧张了很久,但是我咬牙坚持下来了,出场 1 分多钟吧,一共 2 场,总共演了 3 分多钟。下来以后我是发抖的,有下来了下来了,演好了演好了,没出错没出错的那种感觉。”说起第一次登台公演,鞋子还是显得非常激动。今年才 23 岁的鞋子,玩 cosplay 已经快七年了。五官硬朗阳刚、身材高挑偏壮,及腰长发的他并不是 cosplay 圈里那种最吃香的清秀小生,但这并不妨碍他要坚定地

50、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筹备第一次公演的过程中,他看到很多前辈受伤还坚持排练、吃止痛药也要坚持上台,他被这种“为自己热爱的事情而拼命”的精神深深感召;而第一次意识到兴趣可以变现,是师傅带鞋子参加一个商演。“800 块一天、2 小时就下班,我才发现原来 cosplay 这个东西还能赚钱。于是我就开始着手去学,开始了解其中的门道。”那时的他,已经跟着师傅学了 2 年的 cosplay 表演,“我要去学(扮演)角色相关的动作、还要记台词。虽然演的时候有录音、不一定要自己念出来,但我还是要念出来,才能让自己更好地融入这个角色。cosplay不是摆摆 pose 就好了,我们希望让别人觉得这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资料 > 公开课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