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强化练习-翻译+类比推理(讲义+笔记)主讲教师:叶寒 授课时间:2023.01.09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1 强化练习强化练习-翻译翻译+类比推理(讲义)类比推理(讲义)1.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底线思维,就不能做到严格自律。而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始终保持底线思维。也只有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下列哪项?()A.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做到严格自律,就会丧失底线思维 B.领导干部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做到严格自律 C.领导干部只要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就能做到严格自律 D.领导干部只要不忘初心,就可以做到严格自律 2.食品安全的实现,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只有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
2、,才能确保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不可能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由此可以推出()。A.要想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B.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 C.有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就能实现食品安全 D.一个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政府,即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政府 3.评论员甲:防控疫情与发展经济,最多只能顾及一方。评论员乙: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以下最能准确表述评论员乙观点的是()。A.防控疫情与发展经济两者能兼顾 B.防控疫情与发展经济至少可以顾及一方 C.防控疫情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D.经济发展能更好地推动疫情
3、防控 4.只有那些习惯于威胁他人的人,才会把所有人都看成威胁。张三从没有威 2 胁过他人,但李四却总是在威胁张三。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李四将张三看成是威胁 B.张三将李四看成是威胁 C.张三没有把所有人看成是威胁 D.李四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威胁 5.某单位拟选派本单位人员去外地出差,候选人有甲、乙、丙、丁、戊、己6 人,工作会上几位领导的意见如下:A:甲和乙至少要去一个;B:如果丙不能去或丁不能去,那甲也不能去;C:如果丙不能去,己也不能去;D:只有戊去了,乙才能去;E:戊不能去。工作会后,所有领导的意见都被采纳。由此可推出()。A.乙去了 B.甲没有去 C.无法确定己去没去
4、 D.无法确定丙、丁去没去 6.某单位决定从赵、钱、孙、李、周、吴和郑中推选四位参加全省的行业技能大赛,推选符合以下条件:赵或钱需有一人参加,但不能都参加;要么李参加,要么吴参加;如果李参加,则孙参加;除非钱参加,否则郑不参加。如果周因特殊情况不能入选,那么哪几位必然入选?()A.仅孙、郑 B.仅钱、孙、郑 C.仅赵、李、孙 D.仅钱、吴、郑 7.某单位接到上级通知,需要选派 2 名干部去基层挂职锻炼。根据相关条件和报名情况,最后确定甲、乙、丙、丁作为候选人。相关意见如下:(1)如果选甲,则选乙;3 (2)如果不选甲,则选乙;(3)如果选丙,则选丁。已知上述 3 条意见都在挑选中得到了贯彻。根
5、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该单位不会选派的干部是()。A.甲 B.乙 C.丙 D.丁 8.甲、乙、丙三位老师就钱飞、程伟两位同学能否考上“双一流”大学发表了自己的猜测。甲:如果钱飞考不上,那么程伟也考不上。乙:或者钱飞考不上,或者程伟考上。丙:如果钱飞考上,那么程伟考不上。如果三位老师的猜测都没有错,那么这两位同学的考试结果应该是()。A.仅钱飞考上 B.仅程伟考上 C.钱飞和程伟都考上 D.钱飞和程伟都没有考上 9.志同道合沆瀣一气 A.居安思危杞人忧天 B.鼠目寸光高瞻远瞩 C.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D.口若悬河信口开河 10.阅览阅读审阅 A.要求命令建议 B.道理理论理据 C.尊重尊敬尊崇 D.
6、局长市长领导 11.纸老虎外强内空虚张声势 A.墙头草头重脚轻左右逢源 B.老黄牛埋头苦干默默无闻 C.铁公鸡小气吝啬一毛不拔 D.应声虫异口同声随声附和 4 12.食品加工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B.人力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 C.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D.商品市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13.胶卷光盘 A.术语词典 B.抽屉纸箱 C.护身符信仰 D.卷发棒指甲刀 14.羽毛球曲棍球足球 A.葫芦丝长笛口琴 B.布谷鸟乌鸦画眉 C.咖啡豆白糖茶叶 D.锁骨链太阳镜手表 15.方程未知数等式 A.集合元素对象 B.整式同类项式子 C.多边形线段封闭图形 D.平行四边形直角矩
7、形 16.海马哺乳动物 A.猫头鹰鸟类 B.乌龟两栖动物 C.海豹哺乳动物 D.鳄鱼爬行动物 17.青年画家 A.植物食物 B.孩子儿女 C.巷子胡同 D.钞票纸币 18.如果用一个圆来表示词语所指称的对象的集合,那么以下哪项中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符合下图?()5 A.话剧,戏剧,歌剧 B.扬琴,古琴,古筝 C.素描,国画,油画 D.西游记,小说,名著 19.醪糟糯米解暑 A.雕塑石头装饰 B.塑料水杯盛水 C.棉被棉花保暖 D.钥匙金属黄铜 20.钥匙开锁 A.酒杯喝酒 B.汽车加油 C.冬天烤火 D.玻璃隔音 21.与“死要面子活受罪”这组词逻辑关系最为相近的一项是()。A.打开窗户说亮话
8、B.踏破铁鞋无觅处 C.一个巴掌拍不响 D.多行不义必自毙 22.慕课大规模开放 A.教学讲授演示 B.虚拟仿真图灵可视化 C.教育技术眼镜电视 D.微电影时代性精炼 23.起诉应诉审判 A.违章罚款扣分 B.签约招标投标 C.构思写作投稿 D.阐述反驳评判 6 强化练习强化练习-翻译翻译+类比推理(笔记)类比推理(笔记)01 翻译推理【注意】1.本节课会讲解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翻译推理和类比推理,先讲解翻译推理。2.翻译推理的要求:希望大家做翻译推理题时不要“脑补”,不要用日常生活的思维理解题目,翻译推理的题目其实类似数学题,数学题解题时就不会代入日常思维,根据公式解题即可。翻译推理题有相应的
9、翻译规则和推理规则,规则是真理一样的存在,按照规则解题即可,无需自己理解。题目特征:1.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2.题干或选项出现逻辑关联词 解题思维:先翻译 后推理【注意】翻译推理:1.题目特征:(1)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2)题干或选项出现相应的逻辑关联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等。2.解题思维:先翻译,再推理。先把能翻译的句子翻译出来,然后再根据推理规则进行推理。翻译规则一:前后 如果那么(就),只要就、若则,一定、都 翻译规则二:后前 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1.除非 A,否则 B;7 除非 A 否则不 B:BA 除非 A 否则 B:-BA 2.xxx 是前
10、提/假设/关键/基础/必要的 谁必不可少,谁在箭头后 翻译规则三:“且”关系:两者同时成立,缺一不可“或”关系:两者至少一个成立“要么要么”:两者有且只有一个成立【注意】翻译规则:1.前后:如果在题干和选项中遇到逻辑关联词“如果那么、如果就、只要就、若则、一定、都”,则按照“前推后”进行翻译。按照一般的顺序思维,左侧为“前”,右侧为“后”,所以“如果 A,那么 B”,前推后,翻译为“AB”。2.后前:(1)遇到逻辑关联词“只有才、除非否则不”,全部按照“后推前”翻译。如“只有 C,才 D”,出现“只有才”,后推前,翻译为“DC”。(2)变形:“除非否则不”省略“不”字变成“除非否则”。如“除非
11、 A 否则 B”,没有“不”字,不能直接“后推前”,应该先变形,加上“不”字,此时为了保证意思不变,需要再加“不”字,双重否定等于肯定,两个“不”字从意思上来说可以抵消,从形式上来说需要变为“除非 A 否则不(不B)”,“除非否则不”后推前,将“不 B”看为整体,“不”指否定,用“-”表示,翻译为“-BA”。“除非,否则不”的变形:(1)除非 A,否则 B:-BA(2)A,否则不 B:BA(3)P,除非 Q=除非 Q,否则 P -PQ 例:我会惩罚你,除非你好好听话【注意】“除非,否则不”的变形:8 1.除非 A,否则 B(最常见):翻译为“-BA”。2.A,否则不 B:省略了“除非”,补全后
12、完整句子为“除非 A,否则不 B”,“除非否则不”后推前,翻译为“BA”,相对简单一些。3.P,除非 Q:“除非”后置,倒装句读起来比较拗口,应该把顺序正过来。(1)把“除非”放在前面,省略了“否则”,补全后完整句子为“除非 Q,否则 P”,“除非否则”否后推前,翻译为“-PQ”。(2)可以直接记忆公式,碰到倒装句,且省略了“否则”,“P,除非 Q”翻译为“-PQ”。4.例:我会惩罚你,除非你好好听话。句子为倒装句,且省略了“否则”,可以直接套用公式“P,除非 Q”翻译为“-PQ”,否定前件推出后件,翻译为“-惩罚好好听话”。翻译规则一:前后 如果那么(就),只要就、若则,一定、都 翻译规则二
13、:后前 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1.除非 A,否则 B;除非 A 否则不 B:BA 除非 A 否则 B:-BA 2.xxx 是前提/假设/关键/基础/必要的 谁必不可少,谁在箭头后 翻译规则三:“且”关系:两者同时成立,缺一不可“或”关系:两者至少一个成立“要么要么”:两者有且只有一个成立【注意】翻译规则:1.后推前:“前提/假设/关键/基础/必要的”,均表示“必不可少”的意思,记住“谁必不可少,谁放在箭头后”即可。(1)如“A 是 B 的前提”,抓准“A”是“前提”,“前提”就是“必不可少”,谁必不可少谁放在箭头后,翻译为“BA”。9 (2)如“对于 C 而言,B 是关键”,“B”是关键,关
14、键是必不可少,谁必不可少谁放在箭头后,翻译为“CB”。2.“且”关系:最简单,指“并且”,指两者之间同时成立。如“A 且 B”,意思是 A 和 B 要同时成立,缺一不可。3.“或”关系:两者至少一个成立,如“A 或 B”,表示的是 A、B 之间至少有一个成立,但到底谁成立无法确定,因为“A 或 B”有三层含义,分别是只有A 成立、B 不成立,只有 B 成立、A 不成立,A 和 B 都成立(A 且 B),故具体是哪种含义不确定。4.“要么要么”:两者之间有且只有一个成立,即二选一。如“要么 A,要么 B”,表示的是 A、B 这两者之间只能成立一个,“要么 A,要么 B”有两层含义,分别是只有 A
15、 成立、B 不成立,只有 B 成立、A 不成立,不能是 A、B 都成立,也不能是 A、B 都不成立。推理规则一:逆否等价 符号表示:AB=-B-A 文字表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 推理规则二:或关系:否 11 A 或 B:-AB,-BA 推理规则三:德摩根定律-(A 且 B)=-A 或-B-(A 或 B)=-A 且-B“-”进去,“且”“或”互变【注意】推理规则:1.逆否等价:应用最多,若句子能翻译为“AB”的形式,否定后件一定可以否定前件,用文字表示为“肯前必肯后(前件成立则后件成立)”“否后必否前(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即否定前件时后件如何要
16、打问号、肯定后件时前件如何要打问号。2.“或”关系:否一推一。(1)“或”关系的含义是二者至少有一个成立,如“A 或 B”,表示的是 A 和 10 B 之间至少有一个成立,若“A”不成立,则“B”就一定成立,这就是“或”关系的否一推一。否定“或”关系的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一定成立,另外一部分直接照抄即可。(2)练习:已知“-A 或-B”和“-B”,根据“或”关系的否一推一,否定“或”关系的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一定成立,另外一部分直接照抄即可,“-B”成立,此时否定“或”关系的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一定成立,另外一部分直接照抄,即“-A”。已知“-A 或-B”和“A”,“A”成立即否定“或”
17、关系的其中一部分,根据“或”关系的否一推一,另外一部分一定成立,另外一部分直接照抄,即“-B”。3.德摩根定律:最简单。(1)式子:-(A 且 B)=-A 或-B;-(A 或 B)=-A 且-B。(2)总结:对“且”关系、“或”关系整体否定时,去掉括号,“-”进去,“且”“或”互换。(3)练习:已知“-A 且-B”,整体否定时,去掉括号,“且”“或”互换,“-”进去,原来有“-”,再添加负号后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即“A 或 B”。1.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底线思维,就不能做到严格自律。而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始终保持底线思维。也只有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下列哪项?()A.如
18、果领导干部不能做到严格自律,就会丧失底线思维 B.领导干部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做到严格自律 C.领导干部只要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就能做到严格自律 D.领导干部只要不忘初心,就可以做到严格自律【解析】1.问“可以得出下列哪项”,即问“可以推出什么结论”;观察题干,出现明显的逻辑关联词“如果就”“只有才”,翻译推理题,先翻译能翻译的部分。翻译题干:按照翻译规则进行翻译。(1)“如果就”前推后,翻译为“领导干部没有底线思维不能 11 严格自律”。也可以理解为出现“没有不”,类似“不不”,后推前,翻译为“严格自律领导干部有底线思维”,这样翻译也可以,“严格自律领导干部有底线思维”和“领导干部没有底线思维不
19、能严格自律”本质上是等价关系的逆否命题,完全相同。建议同学们按老师讲解的习惯来翻译,推荐优先按照成对出现的逻辑关联词翻译,遇到“如果就、只有才”,优先按照它们的翻译规则进行翻译。(2)“只有才”后推前,翻译为“保持底线思维不忘初心”。(3)“只有才”后推前,翻译为“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信念”。翻译完后发现和均有“不忘初心”,可以穿串为“保持底线思维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信念”。穿串后的句子和均有“底线思维”,需要将逆否后与和穿串,逆否可得“严格自律有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即可与和穿串为“严格自律保持底线思维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信念”。选项都是长句子,且有能翻译的逻辑关联词,先翻译能翻译的部分。A 项:“如
20、果就”前推后,翻译为“领导干部不能严格自律丧失底线思维”。“领导干部不能严格自律”是对的否前,否前无必然结论,“领导干部不能严格自律”不明确是否“保持底线思维”,而选项直接说“丧失底线思维”,说法错误,排除。B 项:“只有才”后推前,翻译为“严格自律不忘初心”。“严格自律”是对的肯前,肯前必肯后,肯定前件则可以肯定后件,当选。C 项:“只要就”前推后,翻译为“坚守理想信念严格自律”。“坚守理想信念”是对的肯后,肯后无必然性结论,无法直接推出“严格自律”,排除。D 项:“只要就”前推后,翻译为“不忘初心严格自律”。“不忘初心”是对的肯后,肯后无必然性结论,无法直接推出“严格自律”,排除。【选B】
21、【注意】1.能“串”就“串”。2.解题思维总结:题干和选项均是长句子且有逻辑关联词,可以翻译的先翻 12 译出来,再根据逆否等价的推理规则解题即可。2.食品安全的实现,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只有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不可能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由此可以推出()。A.要想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B.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 C.有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就能实现食品安全 D.一个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政府,即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政府【解析】2.问“由此可以推出”,题干
22、是长句子且有明显的逻辑关联词,翻译推理题,先翻译能翻译的部分。先翻译题干:按照翻译规则进行翻译。第一句出现“必须”,意思是“必不可少”,“政府的有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谁必不可少谁放在箭头后,所以“政府的有效管理”放在箭头后,翻译为“食品安全政府的有效管理”。第二句出现“只有才”,后推前,翻译为“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第三句出现“如果”,前推后,翻译为“-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均有“政府有效管理”,所以和可以穿串为“食品安全政府的有效管理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和均有“协调配合”,即逆否后可与和串在一起,逆否后可得“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协
23、调配合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再与和穿串为“食品安全政府的有效管理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选项都是长句子且有逻辑关联词,能翻译则翻译。A 项:出现“必须”,谁必不可少谁放在箭头后,“政府的有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翻译为“健全的制约机制政府的有效管理”。“健全的制约机制”13 肯定的后件,想要推出前件,而肯后无必然性结论,排除。B 项:出现“不不”,后推前,翻译为“食品安全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食品安全”是对的肯前,肯前必肯后,该项没有问题。或者认为该项没有明显的逻辑关联词,此时一般都是默认前推后进行翻译,句子意思为“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则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翻译为
24、“-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食品安全”,“-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对的否后,否后必否前,可以得出“-食品安全”,该项没有问题,当选。C 项:“就”前推后,翻译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食品安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是对的肯后,想要推出肯定的前件,而肯后无必然结论,该项错误,排除。D 项:没有明显的逻辑关联词,可以前推后,翻译为“-有效管理的政府-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管理的政府”是对的否前,否前无必然性结论,后件不确定,不能直接得出“-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该项错误,排除。【选 B】【注意】能翻译的题干和选项均需要先翻译出来,再按照逆否等价的推理规则解题即可。“A、B
25、至多有一个”如何翻译?例:小吴和小金至多嫁一个。A、B 至多有一个:-A 或-B 其它同义表述:A、B 最多有一个/A、B 不能同时成立【注意】“至多”的梳理:1.“至多”指“最多”,“A、B 至多有一个”的意思是 A、B 最多有一个,可以是 1 个,也可以是 0 个,但不能负数,也不能是 2 个,2 个为“A 且 B”,不能够 2 个都行可以同义转述为“-(A 且 B)”。根据德 摩根定律去括号,“且”“或”互变,“-”进去,翻译为“-A 或-B”。2.遇到“A、B 至多有一个/A、B 最多有一个/A、B 不能同时成立”,可以直接翻译为“-A 或-B”。3.“A、B 至多有一个”翻译为“-A
26、 或-B”;“A、B 至少有一个”翻译为“A 14 或 B”。3.评论员甲:防控疫情与发展经济,最多只能顾及一方。评论员乙: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以下最能准确表述评论员乙观点的是()。A.防控疫情与发展经济两者能兼顾 B.防控疫情与发展经济至少可以顾及一方 C.防控疫情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D.经济发展能更好地推动疫情防控【解析】3.问“以下最能准确表述评论员乙观点的”。乙和甲相关,需要翻译甲的话,出现“最多”,“最多”是“至多”的意思,翻译为“-防控疫情或-发展经济”。乙不认同甲的观点,则对甲的观点整体进行否定,即“-(-防控疫情或-发展经济)”。运用德摩根定律,去括号,“或”变“且”,“-”
27、进去,双重否定变为肯定,得到“防控疫情且发展经济”,A 项当选。【选 A】【注意】1.A、B 至多有一个:-A 或-B。2.德摩根定律:(1)式子:-(A 且 B)=-A 或-B;-(A 或 B)=-A 且-B。(2)“-”进去,“且”“或”互变。4.只有那些习惯于威胁他人的人,才会把所有人都看成威胁。张三从没有威胁过他人,但李四却总是在威胁张三。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李四将张三看成是威胁 B.张三将李四看成是威胁 C.张三没有把所有人看成是威胁 D.李四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威胁【解析】4.题干简短,抛却自己的理解,按照规则解题则很简单。只有第一句可以翻译,将能翻译的内容都翻译过
28、来,“只有才”后 15 推前,翻译为“把所有人都看成威胁习惯威胁他人”。本题和前两道题目不同的是给出一些确定信息,已知“张三从没有威胁过他人,但李四却总是在威胁张三”,有确定信息则从确定性信息入手进行推理。“张三从没有威胁过他人”是对第一句推出关系的否后,否后必否前,否前需要给前件加“并非、不、没”等否定词,可得“张三并不是把所有人都看成威胁”,边做边排除,C 项当选。B 项:只知道“张三没有把所有人都看成威胁”,并不知道张三具体把谁看成威胁,选项“明晃晃”的说“张三将李四看成是威胁”,说法错误,排除。“李四却总是在威胁张三”意思是李四习惯威胁他人,“李四习惯威胁他人”是对第一句推出关系的肯后
29、,肯后无必然结论,不明确李四到底把谁看成威胁,也不明确李四是否把所有人都看成威胁。解题时不需要理解,不需要代入日常思维“脑补”,按照规则解题即可。【选C】5.某单位拟选派本单位人员去外地出差,候选人有甲、乙、丙、丁、戊、己6 人,工作会上几位领导的意见如下:A:甲和乙至少要去一个;B:如果丙不能去或丁不能去,那甲也不能去;C:如果丙不能去,己也不能去;D:只有戊去了,乙才能去;E:戊不能去。工作会后,所有领导的意见都被采纳。由此可推出()。A.乙去了 B.甲没有去 C.无法确定己去没去 D.无法确定丙、丁去没去【解析】5.给出前提条件,出现明显的逻辑关联词,能翻译的先翻译出来。翻译题干:“至少
30、”翻译为“甲或乙”。“如果”前推后,翻译为“-丙或-丁-甲”。“如果”前推后,翻译为“-丙-己”。16 “只有才”后推前,翻译为“乙戊”。确定信息“-戊”。已知有确定信息,则从确定信息入手解题,与相关,“-戊”是对的否后,否后必否前,可得“-乙”。边做边比对选项边排除,可排除 A 项。“乙”与相关,“-乙”否定了“或”关系的其中一项,根据“或”关系否一推一,则可得“甲”。边做边排除,排除 B 项。“甲”与有关,“甲”是对的否后,否后必否前,对前件整体进行否定,可得“-(-丙或-丁)”。利用德摩根定律,去括号,“-”进去,“且”“或”互换,可得“丙且丁”,排除 D 项,C 项当选。“丙且丁”说明
31、丙去,“丙”是对的否前,否前无必然结论,因此无法确定己去没去,C 项无误。【选 C】【注意】1.“或”关系:否 11。比如“A 或 B”为真,则-AB;-BA。2.德摩根定律:(1)式子:-(A 且 B)=-A 或-B;-(A 或 B)=-A 且-B。(2)“-”进去,“且”“或”互变。6.某单位决定从赵、钱、孙、李、周、吴和郑中推选四位参加全省的行业技能大赛,推选符合以下条件:赵或钱需有一人参加,但不能都参加;要么李参加,要么吴参加;如果李参加,则孙参加;除非钱参加,否则郑不参加。如果周因特殊情况不能入选,那么哪几位必然入选?()A.仅孙、郑 B.仅钱、孙、郑 C.仅赵、李、孙 D.仅钱、吴
32、、郑【解析】6.本题稍有点难度,做题时要关注细节,从 7 个人中选 4 个人参加大赛,且已知四个条件。17 翻译题干:最难翻译,“需有一人参加,但不能都参加”的意思是“只能是一个人去且不能两个人都去”,即二选一。不是“至少有 1 个”,“至少有 1 个”包含“且”的意思,即赵和钱可以都去,但是题干明确告知 2 个人不能都去。也不是“至多”的意思,因为“至多”可以是 0,但是题干明确告知需要有一个人参加。“要么要么”指二选一,只能去一个,因此翻译为“要么赵,要么钱”。要么李,要么吴。“如果则”前推后,翻译为“李孙”。“除非否则不”后推前,翻译为“郑钱”。已知确定信息“周因特殊情况不能入选”,即“
33、-周”,7 个人变为 6 个人,从 6 个人中选 4 个人。“要么要么”表示的是只去一个,“要么赵,要么钱”指赵和钱之间去 1 个人,“要么李,要么吴”指李和吴之间去 1 个人。赵、钱、李、吴这 4 个人当中只能去 2 个人,最终需要去 4 个人,还需要去 2 个人,此时只剩下孙和郑 2 个人,故孙和郑一定都要去。孙去,是对的肯后,肯后无必然结论,不明确李去不去。郑去,是对的肯前,肯前必肯后,可知钱去。一定要去的是郑、孙、钱,B 项当选。答疑:(1)赵、钱、李、吴这 4 个人当中只能去 2 个人,已知确定信息是“周因特殊情况不能入选”,最终需要去 4 个人,剩余 2 个人只能是孙和郑,故孙和郑
34、一定都要去,最终要凑足 4 个人。(2)郑去,是对的肯前,肯前必肯后,可知钱去。(3)孙去,是对的肯后,肯后无必然结论,不明确李去不去。【选 B】【注意】不要忽略数量限制,可能是解题的突破口。特殊推理 思考一个小问题:帅嫁给你 18 不帅嫁给你 最后嫁了吗?特殊翻译公式:AB-AB B 一定为真 箭头前是矛盾,箭头后必然成立【注意】特殊推理:1.思考:帅嫁给你,不帅嫁给你,最终的结果是“嫁”。因为“帅”和“不帅”是一组矛盾关系,必有一个为真,不管帅或不帅,都可以推出“嫁”。2.如果“AB,-AB”,那么“B”一定为真,可总结为“箭头前是一组矛盾(必有一个为真),那么箭头后必然成立”。7.某单位
35、接到上级通知,需要选派 2 名干部去基层挂职锻炼。根据相关条件和报名情况,最后确定甲、乙、丙、丁作为候选人。相关意见如下:(1)如果选甲,则选乙;(2)如果不选甲,则选乙;(3)如果选丙,则选丁。已知上述 3 条意见都在挑选中得到了贯彻。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该单位不会选派的干部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7.先翻译能翻译的部分,“如果则”前推后,翻译很简单,翻译题干:甲乙;-甲乙;丙丁。和可以构成特殊推理,箭头前是一组矛盾,那么箭头后必然成立,因此“乙”必然成立。若有数字上的限定,需要关注数字,从 4 个人中选 2 个人,已知乙去,需要再选 1 个人。根据可知,假设丙去,肯
36、前必肯后,丁也一定去,此时共有 3 个人去,超过题干限定的“2 名”,故假设错误,所以丙一定不去,C项当选。19 答疑:乙去,丙不去,甲不确定。【选 C】【注意】AB、-AB,则 B 一定为真。8.甲、乙、丙三位老师就钱飞、程伟两位同学能否考上“双一流”大学发表了自己的猜测。甲:如果钱飞考不上,那么程伟也考不上。乙:或者钱飞考不上,或者程伟考上。丙:如果钱飞考上,那么程伟考不上。如果三位老师的猜测都没有错,那么这两位同学的考试结果应该是()。A.仅钱飞考上 B.仅程伟考上 C.钱飞和程伟都考上 D.钱飞和程伟都没有考上【解析】8.出现“如果那么”“或”等逻辑关联词,先翻译能翻译的部分。翻译题干
37、:“如果那么”前推后,翻译为“-钱飞考上-程伟考上”。翻译为“-钱飞考上或程伟考上”。“如果那么”前推后,翻译为“钱飞考上-程伟考上”。和可以构成特殊推理,箭头前是一组矛盾,那么箭头后必然成立,因此“-程伟考上”成立,可得程伟没有考上。根据“或”关系否一推一,“-程伟考上”否定了“或”关系的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一定成立,则可得“-钱飞考上(钱飞没有考上)”。综上,程伟、钱飞都没有考上,对应 D 项。【选 D】【注意】AB、-AB,则 B 一定为真。20 【注意】翻译推理总结:1.要掌握两大块内容,即翻译规则、推理规则。2.翻译规则:(1)前推后、后推前是最基础的。遇到“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则
38、、一定、所有都”等词,全部都是前推后。遇到“只有才、除非否则不”,则后推前。遇到“关键、前提、基础、必要”,都是“必不可少”的意思,谁必不可少谁放在箭头后。“除非否则不”有常见的三个变形,变形一最常见,变形二和变形三尽力掌握即可。(2)“且”是“并且”的意思,“A 且 B”是“A 和 B 都需要成立”,“或”是“至少有一个”的意思,“A 或 B”是“A 和 B 间只要成立一个即可”。已知“A 或B”和“-A”,“A 或 B”表示的是 A 和 B 至少成立一个,“-A”否定其中一部分,根据“或”关系的否一推一,则可得“B”,“或”关系的否一推一即否定其中一部分,则另外一部分一定成立,另外一部分照
39、抄即可。(3)“A、B 至多有一个”翻译为“-A 或-B”。(4)要么 A,要么 B:A、B 有且只有一个,即二选一。21 3.推理规则:(1)逆否等价:使用最多,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性结论。(2)“或”关系的否一推一:已知“A 或 B”,否定其中一部分,那么另外一部分一定成立,另一部分照抄即可。(3)德摩根定律(最简单):去括号,“-”进去,“且”“或”互换。(4)特殊推理:AB,-AB,B 一定为真。箭头前矛盾,则箭头后一定成立。02 类比推理 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1.通过词义、造句子等方法,分析题干关系 2.与题干不符合的排除 3.常用小技巧:先横看后竖看、先一级后二
40、级 注意!大众思维来做题【注意】1.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比翻译推理在听课的时候要轻松,类比推理做题的时候是一个见多识广的过程,一般要掌握一级辨析,如语义关系、逻辑关系、语法关系等等,除此之外大家最害怕的是对比择优的时候二级辨析较多,这节课上也会补充很多二级辨析角度,在涉及常识小知识的时候也会给大家做拓展。2.解题思路:通过词义、造句子等方法,分析题干词语的关系,如果选项的关系和题干不符合,则排除。如果选项和题干的关系符合,先保留一下,不要着急选择,可能涉及对比择优的过程。3.对比择优的思维:先横看后竖看、先一级后二级。例如题干是“甲乙”,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单纯的指代,A 项是“丙丁”,横向是找“
41、甲”和“乙”的关系,能选择答案的直接做题,横向无法解题时,再纵向比较“甲”和“丙”的关系。先看一级辨析,一级辨析不行,再看二级辨析。4.大众思维解题,不能抬杠,越是抬杠,越不容易做对类比推理题。22 【注意】常见的一级辨析:1.语法关系考查很少,强化课不讲解。2.强化课主要讲解语义、逻辑关系。高频考点一:语义关系 出题形式:1、天生丽质倾国倾城 2、如芒在背不安 爱结合成语考查 成语题目优先考虑语义关系(近义、反义、比喻象征义)二级辨析: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注意】语义关系:1.语义关系非常喜欢结合成语考查。2.成语题目优先考虑语义关系,即近义、反义、比喻象征义。3.最常见的二级辨析:
42、感情色彩,即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9.志同道合沆瀣一气 A.居安思危杞人忧天 B.鼠目寸光高瞻远瞩 C.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D.口若悬河信口开河【解析】9.“志同道合”指几个人彼此之间志趣相投、有共同爱好,“沆瀣一气”也是指这几个人之间有相同的爱好、兴趣,二者都表示这些人彼此之间有共同爱好,意思相同,二者是近义词。先考虑一级辨析,无法解题时再考虑二级辨析,即感情色彩等。23 平时做题的时候,一边刷题,一边积累,不需要去背成语字典,刷到不会的词语积累即可。A 项:“居安思危”指在安定的环境中经常忧虑可能会到来的危险,“杞人忧天”指杞国人忧虑天塌下来,忧虑可能发生的危险,二者都是忧虑可能发生的危险
43、,都有忧虑危险的意思,二者是近义关系,保留。B 项:“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高瞻远瞩”形容目光远大,二者是反义词,排除。C 项:“举棋不定”指做事情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指做事情犹豫不决,二者都指做事情犹豫不决,二者是近义词,保留。D 项:“口若悬河”形容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能言善辩;“信口开河”,原来是“合”,嘴巴一张一合就说话,指讲话没有依据、张口就来,二者不是近义关系,排除。对比择优 A 项和 C 项,二级辨析考虑感情色彩。“志同道合”是褒义词,“沆瀣一气”是贬义词。A 项:“居安思危”是褒义词,“杞人忧天”是贬义词,保留。C 项:“举棋不定”和“优柔寡断”都是贬义词,与题干的感情色
44、彩不一致,排除。【选 A】【注意】1.感情色彩在语义关系中非常喜欢考查。必须要考一道。2.成语积累:(1)志同道合:意思是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2)沆瀣一气: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3)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4)杞人忧天:比喻缺乏根据和不必要的忧虑。(5)鼠目寸光:比喻人目光短浅。(6)高瞻远瞩:比喻目光远大。(7)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8)优柔寡断:形容做事犹豫不决,不果断,不干脆。24 (9)口若悬河:说话滔滔不绝,如瀑布倾泻下来一样。形容能言善辩。(10)信口开河:形容说话没有依据,不可靠。10.阅
45、览阅读审阅 A.要求命令建议 B.道理理论理据 C.尊重尊敬尊崇 D.局长市长领导【解析】10.题干“阅览、阅读、审阅”三个词都有阅读的意思,三者是近义关系。A 项:“要求、命令、建议”三个词都指想让对方做某事,三者是近义关系,保留。B 项:“道理”指事物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或者理由,“理论”指系统性的结论,“理据”指依据,三者不是近义关系,排除。C 项:“尊重、尊敬、尊崇”三个词都有尊重之意,三者是近义关系,保留。D 项:“局长”与“市长”都是“领导”,是种属关系,三者之间不是近义词,排除。有同学认为“阅览、阅读、审阅”是动词,A 项中“要求、命令、建议”和C 项中“尊重、尊敬、尊崇”均为动词,
46、无法排除选项。二级辨析考虑程度,“阅览”指浏览、粗粗看一下,“阅读”指认真读,“审”指审查,“审阅”中“审”指审核,非常仔细认真的看,程度依次递进。A 项:“命令”的程度最重,必须要去做这个事情,程度不合适,不是依次递进,排除。C 项:“尊敬”指敬重、恭敬,比“尊重”程度重;“尊崇”指崇拜,比“尊敬”程度重,程度依次递进,当选。有的同学根据题干都有三个“阅”,选项都有三个“尊”,选到 C 项,但这是从形式上辨析,我们要辨析的时候要重内容,轻形式。【选 C】【注意】语义关系常考二级辨析:程度轻重。11.纸老虎外强内空虚张声势 25 A.墙头草头重脚轻左右逢源 B.老黄牛埋头苦干默默无闻 C.铁公
47、鸡小气吝啬一毛不拔 D.应声虫异口同声随声附和【解析】11.“纸老虎”比喻象征一个人“外强内空”“虚张声势”,第一词和后两词是比喻象征义。A 项:“墙头草”风一吹就到处倒,指一个人做事非常圆滑,“头重脚轻”指根基不牢固,二者没有比喻象征义,排除。B 项:“老黄牛”指默默奉献、总是在做实事的人,“老黄牛”可以指“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老黄牛”和“埋头苦干”“默默无闻”是比喻象征义,保留。C 项:“铁公鸡”形容非常抠门的人,象征“小气吝啬”“一毛不拔”的人,比喻象征义,保留。D 项:“应声虫”指没有主见的人,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指“随声附和”;“异口同声”不同的人不同的嘴同时说出来相同的内
48、容,指意见相同,二者无关,排除。二级辨析考虑感情色彩,题干是“纸老虎”,明显是贬义词。B 项“老黄牛”是褒义词,排除 B 项,C 项“铁公鸡”是贬义词,当选。【选 C】三字俗语类积累 孺子牛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烂摊子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 白眼狼比喻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恩将仇报的人 墙头草比喻没有主见、左右摇摆、见风使舵的人 纸老虎比喻貌似强大、实际虚弱的人或集团 及时雨比喻在关键时刻能解救危难的人或事 冷板凳比喻因不受重视而担任清闲的职务 捞稻草比喻在绝望中做徒劳无益的挣扎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26 定心丸比喻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耍花枪比
49、喻卖弄小聪明的欺骗行为 拉清单比喻结算彼此的恩怨利害 破天荒比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上台阶比喻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笑面虎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严厉凶狠的人 地头蛇比喻凭借当地势力欺压人民的恶霸 老古董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 应声虫比喻象征胸无主张、随声附和的人 传声筒比喻没有主见只会鹦鹉学舌的人 井底蛙比喻目光短浅,见识狭隘之人 三脚猫比喻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 侃大山比喻没有目的的聊天 触霉头比喻遭遇不顺心的事 替罪羊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台柱子比喻集体的骨干 马大哈比喻粗心的人 千里马比喻人才 印把子比喻政权【注意】积累比较常见三字俗语。不需要完全熟记,类比推理只要有印象即可,熟悉即可。语
50、义关系小结 常考二级辨析: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程度轻重【注意】语义关系小结:1.语义关系:近义、反义、比喻象征义。2.常考二级辨析:27 (1)感情色彩:最爱考查。(2)程度轻重:次之,也要关注。高频考点二:逻辑关系 并列关系 按照同一种分类标准划分,A、B 完全不同,但处于同一层级 例:西瓜橘子 冬装夏装 冬装短袖 矛盾关系 生死 反对关系 苹果香蕉 如何区分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看是否有第三者存在【注意】逻辑关系:类比推理的重头戏,考查最多。1.并列关系:按照同一个标准划分,如 A 和 B 两个词语,是完全不同的,属于同一类别,属于同一个层级。2.“西瓜”和“橘子”属于同一类,属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