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从抑或濡染?班级同伴网络视角下的心理健康研究摘要:本文超越了既有研究的个体网络视角,通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两期数据,考察班级同伴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条件机制。本研究有如下发现:首先,在中国行政班级制度下,班级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遵从效应)和快乐同伴比例(快乐同伴效应)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抑郁同伴比例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抑郁同伴效应);其次,学生更倾向于受到与自己心理健康观念和行为类似的同伴的影响,对于班级相对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中等、较好的学生而言,抑郁同伴效应、社会遵从效应和快乐同伴效应分别发挥显著的主导作用;最后,班级同伴网络对集体融
2、入、亲子交流状况不同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差异化的影响,随着集体融入和亲子交流的提高,抑郁同伴效应逐渐减弱,而社会遵从效应和快乐同伴效应逐渐增强。关键词:班级同伴网络社会遵从效应抑郁同伴效应快乐同伴效应心理健康Social Compliance or Contagi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lass Peer NetworkZHANG Qian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s administrative school class systemand the exist
3、ing literature on peer networks and mental health,this paper proposes a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class peer networks on studentsmental health and its conditional mechanism.A multi-layer linear model is appliedto test this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Using the China Educational Pa
4、nel Survey(CEPS)data in the years of 2014 and 2015,this study obtained the following solid张骞遵从抑或濡染?班级同伴网络视角下的心理健康研究*作者:张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Author:ZHANGQian,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IESSR,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E-mail:感谢 社会 匿名审稿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文责自负。社会20231CJS第 43 卷203DOI:10.15992/k
5、i.31-1123/c.2023.01.008社会2023 1and consistent findings:First,under the Chinese administrative class system,theoverall mental health level of the class(social compliance effect)and the happypeer proportion(happy peer effect)ca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studentsmental health,and the propor
6、tion of depressed peers is significantlycorrelatedwithstudents negativementalhealth(depressedpeereffect).Secondly,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influenced by peers with similar mentalhealth concepts and behaviors,and groups with poor,medium and good mentalhealth are predominantly affected by depres
7、sion peer effect,social complianceeffect and happy peer effect respectively.Finally,class peer networks have adifferentiated impac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oup integrationand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With the improvement of group integration and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8、the depressed peer effect gradually weakens,whilethesocialcomplianceeffectandhappypeereffectgraduallyincrease.Inconclusion,this study tested the social compliance effect,depressive peer effectand happy peer effect under the administrative class system,and further exploredthe conditional mechanism of
9、 the three effects on different individual students,the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lass,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Thefinding of peer effectinthispapercanprovidefuturereferencesfortheimprovement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through human intervention andadjustment.Keywords:class p
10、eer network,social compliance effect,depression peer effect,happy peer effect,mental health一、问题的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其成年后社会心理发展以及地位获得的决定因素,也是国家复兴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根据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2020 年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仅为14.24%,抑郁检出率为 24.6%,且随着年级的增高,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学阶段(初中和高中)的抑郁风险显著高于小学阶段(傅小兰等,2021)。青少年的抑郁水平决定着未来罹患抑郁症的 风
11、险(Belsher and Costello,1988)、对 待 自 杀 的 态 度 和 行 为 倾 向(Abrutyn and Mueller,2014),形塑着家庭亲子关系、自身的学业态度和204遵从抑或濡染?班级同伴网络视角下的心理健康研究行为,并最终对教育获得和职业获得产生影响(Fletcher,2010)。鉴于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抑郁状况以及可能的后果,考察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形塑机制,进而富有成效地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研究者面临的重大现实议题。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同伴效应受到了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同伴是青少年重要的关系他人(alters),由同伴
12、构成的社会网络能够形塑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因而围绕心理健康而展开的同伴效应研究有利于研究者解剖社会网络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基于同伴效应的研究结论可以付诸实践,研究者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和调整青少年同伴的构成,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考察同伴网络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伴网络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之影响的议题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并逐渐在学界形成了两种研究路径:第一种,考察同伴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该研究路径通常基于个体朋友网络,关注的是结构性支持(如核心同伴规模和紧密程度等)和功能性支持(如评价支持和情感支持等)对青少年健康产
13、出的影响(Ueno,2005;Perry and Pescosolido,2015;Kamis andCopeland,2020;姚远、张顺,2016;姚远、程诚,2021)。第二种,考察同伴特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同化作用和濡染效应。该路径不仅关注核心同伴网络,还聚焦于“朋友的朋友”“熟悉的其他人”、班级或年级同伴等“弱关系”网络,探讨的是网络同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构成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Fowler and Christakis,2009;Rosenquist,et al.,2011;李长洪、林文炼,2019;Lee and Lee,2020)。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该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
14、探索和实证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仍存在几点可拓展的空间:首先,相关研究过多地聚焦于同伴社会支持的研究路径,基于同伴特征的同化和濡染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次,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基于亲密同伴展开,所得出的结论只能适用于个体朋友网络,而对于制度化的同伴网络(如班级同伴网络)的研究尚显不足;最后,即便有研究涉及班级同伴网络,但是对班级同伴效应缺乏全面细致的考察,所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失偏颇。比如,停留在班级同伴网络的集中趋势(均值)研究(李长洪、林文炼,2019),而对班级同伴网络的分布特征效应以及各个效应的强弱问题不够重视。205社会2023 1基于既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班级同伴的心理健康
15、构成为分析视角,试图考察班级同伴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果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差异化效应。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初中学校主要采取“行政班级制度”,这有利于捕捉和解剖班级同伴效应。1一方面,在行政班级制度下,班级成员的构成往往由学校统一分配和安排,且分配方式多选择随机分配或平均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为我们捕捉同伴效应提供了难得的实证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班级成员长期处于同一个学习环境,相互之间的接触、碰撞、交流更为频繁,这种互动特征使得班级同伴网络效应更为凸显。因此,基于我国的行政班级制度,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班级同伴网络能否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二是,如果能够发挥作用,那么
16、何种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这两个问题也是本文分析的核心所在。综上,本文期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推进:第一,有诸多社会网络属性影响心理健康,包括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关系人特征等。本文强调班级同伴特征(心理健康构成)对于本人心理健康的形塑作用。2这是因为,与其他网络属性相比,关系人特征视角在国内学术界很少涉及,本文期望对此进行补充。第二,青少年从属于多个同伴网络,包括朋友网、学习讨论网、休闲娱乐网等,但这些以个体为中心形成的社会网络通常不满足随机分配的原则,难以捕捉同伴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因果效应,故而本文选择随机分配的班级同伴网络可以更好地捕捉同伴效应。第三,目前围绕同伴网络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体中心网,整体网络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借助于个体中心网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本文尝试构建适合我国行政班级制下的班级同伴网络的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以期推进相关研究。1.在中学班级设置和运行模式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主要采取“走班制”,其主要特征是“老师不动学生动”,中学生基于共同的核心课程选择学科教室和授课教师,并组成临时的班级。我国主要采取“行政班级制”,其主要特征是“学生不动老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