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_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170597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_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_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_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_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_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_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某河位于哥伦比亚中部人烟稀少的山区,该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下图)。每年711月,河水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被称为“彩虹河”,由此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河流中呈现红色的地方与水生植物河苔草有关,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该草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要求水体洁净、透光、透气。近几年,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河苔草的数量正在减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是因为河苔草() A.叶片较宽大B.叶片较厚实C.根系欠发达D.根茎抓力强答案D因为河苔草根茎抓力强,能避免被急流冲走,因此能生长在急

2、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D正确;叶片较宽大、厚实,受力面积大,易被急流冲走,A、B错误;根系欠发达,容易被连根拔起,C错误。2.每年711月,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主要是因为()A.雨季泥沙多,水体浑浊B.旱季泥沙少,水体清澈C.雨季转旱季,光照充足D.旱季转雨季,光照减弱答案C根据材料,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从而有利于红色素的合成。每年711月,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该地降水渐少,由雨季转为旱季,河流水位下降,含沙量减少,光照充足,C正确。名师点睛雨季转旱季,阴雨天变少,河流水位下降,水体中光照变得更充足。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南坡植被及主要农产品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3.该山可能位于()A.武夷山区B.台湾山脉C.南岭地区D.横断山区答案D图示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说明位于热带;山顶有冰雪带,且海拔高。结合备选项中各山地的位置、海拔,可判断可能位于横断山区南部。其他三个山脉或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无热带雨林分布,或无冰雪带分布。4.图中甲代表的植被类型是()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C.草原D.荒漠答案B甲位于落叶阔叶林下部、热带雨林上部,应为亚热带植被,又根据种植水稻可判断该处降水较丰富;据此可判断为常绿阔叶林带。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区。知识归纳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是

4、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其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海拔1 0002 000米,自然景观多样,分异明显。下图为黄土高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5.黄土高原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B根据黄土高原的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可知,黄土高原自然带的更替方向与降水的递变方向一致,由此判断为经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体现,故选B。6.位于西北部的自然带分布狭窄,说明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位于我国的()A.湿润地区B.季风区C.非季风区D.干旱区答案B位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的自然

5、带为温带草原荒漠带,因其分布面积较小,说明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故选B。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海拔2 9003 300 m,是该区域最高的森林带。随着海拔的升高,云杉林群落内的幼苗高度结构、分布格局发生变化。在海拔3 000 m以下,幼苗表现为随机分布,海拔3 100 m以上,幼苗出现集群分布。下图示意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幼苗的高度结构。据此完成下面三题。7.各海拔幼苗分布的特点是()A.高于105 cm的幼苗分布较均匀B.海拔越高,幼苗植株数量越少C.海拔越高,低于25 cm幼苗越多D.海拔3 300 m处各高度幼苗数量差异较小答案D读图可知,高于1

6、05 cm的幼苗分布不均匀;随海拔升高,不同高度的幼苗植株数量变化趋势不同;低于25 cm的幼苗数量与海拔不成正比;海拔3 300 m处各高度幼苗数量差异较小。8.林带低海拔处幼苗表现为随机分布,说明与高海拔处相比,低海拔处()A.热量条件更优B.降水总量更多C.灾害威胁更小D.种内竞争更弱答案A林带低海拔处幼苗表现为随机分布,说明与高海拔处相比,低海拔处热量条件更优,适宜幼苗生长的区域更广;低海拔处降水总量并不是更多,有可能相对较少;低海拔处更容易受灾害威胁;种内竞争更强,造成随机分布。9.推测海拔3 100 m以上幼苗呈现集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云杉种间竞争较强B.适宜生存区斑块化C.

7、覆盖度较低光照强D.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答案B海拔3 100 m以上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形成斑块,导致海拔3 100 m以上幼苗呈现集群分布。某河位于哥伦比亚中部人烟稀少的山区,该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下图)。每年711月,河水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被称为“彩虹河”,由此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河流中呈现红色的地方与水生植物河苔草有关,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该草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要求水体洁净、透光、透气。近几年,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河苔草的数量正在减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0.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是因为河苔草(

8、) A.叶片较宽大B.叶片较厚实C.根系欠发达D.根茎抓力强答案D因为河苔草根茎抓力强,能避免被急流冲走,因此能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D正确;叶片较宽大、厚实,受力面积大,易被急流冲走,A、B错误;根系欠发达,容易被连根拔起,C错误。11.每年711月,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主要是因为()A.雨季泥沙多,水体浑浊B.旱季泥沙少,水体清澈C.雨季转旱季,光照充足D.旱季转雨季,光照减弱答案C根据材料,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从而有利于红色素的合成。每年711月,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该地降水渐少,由雨季转为旱季,河流水位下降,含沙量减少,光照充足,C正确。名师点睛雨

9、季转旱季,阴雨天变少,河流水位下降,水体中光照变得更充足。下表为伊犁河谷南、北坡自然植被带及土壤类型随海拔的变化对比。据实地调查发现,在伊犁河谷的南北坡自然植被带中,山地草原多与阔叶林或野果林东西相间交错分布,山地草甸与针叶林东西相间交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自然植被带海拔土壤类型南坡(m)北坡(m)温性荒漠草原1 1001 3007001 100淡栗钙土和棕钙土温性草原1 40018001 2001 300山地栗钙土温性草甸草原1 9002 1001 4001 700山地暗栗钙土山地森林草甸2 2002 7001 8002 700灰褐色森林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寒草甸2 8003 4002 70

10、03 300高寒草甸土高山流石坡植被与冰雪3 4003 300高山砾石漠与冰沼土12.伊犁河谷山地森林草甸应分布在山地的() A.最大坡度带上B.最高温度带上C.最大降水带上D.最薄土壤带上答案C山地降水一般具有少多少的变化规律。伊犁河谷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而森林的生长需要的水分多,从图示看,山地森林草甸带分别位于南北坡2 2002 700米、1 8002 700米,该海拔段应是降水最多的地带,C正确;伊犁河谷山地最大坡度的分布与海拔没有关系,A错误;海拔越低,气温越高,最高温度带上位于最低海拔处,B错误;森林根系深,其所发育的地带应有深厚的土层,D错误。审题指导森林的生长对水分的要求高。而伊犁

11、河谷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因此森林分布于降水最多的高度。13.推测伊犁河谷的南、北坡交错的自然植被带主要分布在()A.起伏和缓的山麓地带B.平坦开阔的山顶地带C.坡度较小的缓坡地带D.山脊与河谷相间地带答案D山谷气温高,土壤水分多,利于林灌生长,而山脊海拔高,光照充足,但土壤水分较差,适宜于草本生长,D正确;起伏和缓的山麓地带、坡度较小的缓坡地带,土壤水分也较多,利于林灌生长,但不会出现交错现象,A、C错误;平坦开阔的山顶地带,气温低,水分少,适宜于草本生长,也不会出现交错的现象,B错误。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理解森林与草原交错分布,主要是由于水分条件差异所导致的。我国某山地随着海拔升高,山地蕨类植物

12、物种数量有大幅度变化,且最低值出现于坡顶两侧(海拔2 000米左右)。考察发现:该山地坡顶两侧的灌木层(杜鹃矮林)几乎长满箭竹,盖度达95%。下图示意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4.推测该山地所处的省级行政区为()A.新疆B.山西C.贵州D.吉林答案C图示该山地下部有常绿阔叶林带,说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贵州地处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故C正确。解题技巧判断山地位置,一般可依据山地基带类型所属的气候带或气候类型进行判定。15.该山地基带植被类型异常,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气温异常B.人类活动C.物种入侵D.降水异常答案B该山地东南坡山麓地区,原生植被类型应为常绿阔

13、叶林,说明水热等自然条件能满足常绿阔叶林生长;现在却为次生落叶阔叶林,可能是因人类种植经济林木所致,故B正确。图示两坡垂直自然带除东南坡下部异常外,其他坡向、高度均为正常状态,说明气温、降水没有明显异常现象发生;物种入侵一般很难完全改变原有景观。16.蕨类植物物种数最低值出现于坡顶两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答案A材料显示坡顶两侧箭竹盖度达95%,导致地表光照不足,从而影响蕨类植物生长,是其物种数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故A正确。知识总结在山区,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先增多,后减少,地形雨多降在半山腰),导致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会出现逐

14、渐变化的更迭现象。二、非选择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土壤有机碳是指存在于土壤中各种形态含碳有机物。土壤碳含量输入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输出主要是有机质的分解和淋溶。海拔升高会改变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27N附近),面积56 527hm2,主峰黄岗山海拔2 158m,植被垂直带谱明显。下图为研究者甲得出的黄岗山海拔8001 700m间隔100米不同深度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布示意图。(1)推测如今的武夷山是否有永久积雪冰川带,用数据进行说明。(6分)(2)分析武夷山针阔混交林带比常绿阔叶林带

15、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多的原因。(10分)(3)研究者乙选取武夷山5个海拔(312m、687m、1 153m、1 775m、2 150m)的土壤进行分析后,得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你是否赞同乙的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不会有。(2分)理由是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0以上;(2分)北纬27的海拔2 000米左右的山区,夏季气温应在0以上。(2分)(2)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2分)相较于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地区的气温和土温相对较低,(2分)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活性较弱,(2分)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2分)且土壤淋溶作用较弱,(2分)因此土壤有机碳积

16、累量较多。(3)赞同。总体上看,乙的观点与图所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分)虽然图示1 100米处上有机质含量可能存在一个突变,(2分)但可以理解为局部环境因素影响所致。(2分)不赞同。乙选取5个代表点,结果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但普遍性存在质疑;(2分)甲在有限高度范围,选取的点位数和分布更为客观和全面,图示有机质含量在1 100米处存在一个次峰;(2分)结论是“双峰型”,而非乙的线性关系。(2分)解析(1)永久冰雪带应分布在最高气温低于0的区域;武夷山位于27N附近,最高峰海拔2 158m,据此分析最高峰夏季气温不会小于0即可。(2)图示针阔混交林分布高度大于常绿阔叶林,从而气温

17、较低;再结合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输入、输出因素,从海拔升高影响环境因子变化,进而从“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等角度分析即可。(3)若赞同,可用图示变化趋势、局部突变存在合理性来论证。若不赞同,可从该图来自样本点数据,不具有普遍性,以及图中存在明显不符合现象来论证。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位于非洲大陆腹地的奥卡万戈三角洲(奥卡万戈沼泽)由发源于安哥拉高地的奥卡万戈河受地质构造影响被阻断入海,向东南流入博茨瓦纳卡拉哈迪沙漠的内流盆地所形成,是世界最大的内陆三角洲,面积呈现季节性变化。下图为奥卡万戈三角洲周边区域图和地层构造图。(1)请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形成该三角

18、洲可能的沙源地。(4分)(2)请结合材料,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利于该三角洲沉积的条件。(6分)(3)从气候角度分析奥卡万戈三角洲(奥卡万戈沼泽)面积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原因。(4分)答案(1)上游河岸、河床、河滩;中游峡谷或旁侧沙漠。(2)断裂下陷(断层)形成盆地(地堑),流速减缓;下游地区地壳抬升,入海受阻(河流倒淌),使得流水速度减缓,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扇形的内陆三角洲。(3)奥卡万戈河流域大部分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高温多雨,沼泽水位高,三角洲面积广;当地冬季盛行东南信风,且受高大地形阻挡湿润水汽进入,降水较少,沼泽水位低,三角洲面积小。解析(1)河流三角洲形成的沙源

19、地主要来自三角洲上游地区,主要由河流所挟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因此可从这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奥卡万戈河是塑造下游三角洲的主要动力,该河发源于安哥拉高地,故安哥拉高地流失的水土汇入奥卡万戈河,被流水向下游地区搬运,成为该三角洲沙源;奥卡万戈河中游向东南流入博茨瓦纳卡拉哈迪沙漠,故河谷及沙漠也是该三角洲主要沙源地。(2)内力作用对三角洲形成的影响主要为地层断裂下陷,接受沉积;以及“阻断入海”,导致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依据图示可知,奥卡万戈河应当和赞比西河的上游河段曾融为一体,最后流入印度洋。但由于东部地区地壳抬升,入海受阻。而西部地区断裂下陷形成平缓的内流盆地,最终奥卡万戈河流入这里,由图中等高线的特点可知,这一地区十分平坦,坡度小,流水速度缓慢,有利于泥沙沉积,形成扇形的内陆三角洲。(3)本题需先判断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然后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特征,分析雨季面积扩大,旱季面积减小。当地夏半年进入雨季,汇集的雨水多,河流水量大,洪水到达三角洲后,四处流散,所以奥卡万戈三角洲或奥卡万戈沼泽的面积大;冬半年时,盛行东南信风,受东部高原的阻挡,湿润水汽难以进入,降水较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流量小,加上蒸发及下渗等因素的影响,沼泽水位低,故奥卡万戈三角洲或奥卡万戈沼泽的面积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地理2024版.新高考版 .5·3A版 > 8_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6_专题检测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