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_07-必备知识7 文化常识.ppt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171132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48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_07-必备知识7 文化常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1_07-必备知识7 文化常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1_07-必备知识7 文化常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1_07-必备知识7 文化常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1_07-必备知识7 文化常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1_07-必备知识7 文化常识.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新高考专用,必备知识7文化常识,清单115年高考文化常识集锦(19例)一、古代官职及任免1.(2021新高考)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分析:“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后来指机关总务部门主管的各项事务。2.(2020新高考)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二、科举制度及教育3.(2020新高考)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分析:“考生来自全国各地”错误,考生为各省本地人。三、称谓4.(2022新高考)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

2、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5.(2022新高考)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6.(2020新高考)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分析:“殿下”不是对“丞相”的敬称。7.(2020新高考)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8.(2020新高考)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四、天文历法9.(2021新高考)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五、古代地理10.(2022新高考)国门,

3、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11.(2021新高考)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12.(2021新高考)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13.(2020新高考)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六、风俗礼仪及车辆器物14.(2022新高考)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15.(2022新高考)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16.(2021新高考)宗室,是古代

4、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七、公文17.(2021新高考)传檄,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八、其他18.(2021新高考)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19.(2021新高考)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分析:“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错,依据原文“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可知,文中当指“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清单12高中必备文化常识70例一、古代官职及任免(16例)(一)官职名称(10例)1.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秉承君主旨意管

5、理全国政务的人,也称相国、宰相,简称“相”。2.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3.太师:可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4.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是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权都不同。5.大将

6、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在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6.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7.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等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地位渐低。,8.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9.节度使:唐代总揽一州或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多设立,世称“藩镇”。10.经略使: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

7、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二)官职任免(6例)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1)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3)举、荐: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4)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5)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泰定初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6)除:任命,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1)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

8、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2)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3)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4)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5)废:废黜,放逐。如: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1)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2)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3)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陟:提升,提拔。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5)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

9、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1)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贬:降职。如: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3)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白居易自题)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裴延龄传)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1)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2)徙:一般的官职调动。如:徙齐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3)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4)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

10、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5)补:补充官职空缺。如: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6)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7)出、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韩愈县斋读书)(8)入:地方官调任京官。如: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复作游玄都诗。(新唐书刘禹锡传)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1)兼: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2)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3)守: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

11、守高密令。(三国志魏书王修传)(4)领:兼任较低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5)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6)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7)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8)判: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二、科举制度及教育(10例)1.科举指隋后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2.童生

12、试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官办的府、州、县学学习。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3.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4.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考中者均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5.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

13、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6.及第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锦,这里的“披宫锦”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7.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

14、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8.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9.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的作者)都曾任国子监祭酒。,10.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三、称谓(11例)1.称庙号庙号始于商

15、朝,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2.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一般都要改变年号,叫改元。3.称谥号谥号产生于周朝。据说,周公制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譬如,周武王,因为他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号为“武”。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重视农业生产,关心内政,谥号为“文”。4.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

16、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5.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欧阳修为欧阳永叔。6.称号号又叫别号。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7.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又如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8.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

17、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北宋王安石是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9.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10.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11.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名称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四、天文历法(5例)1.月亮的别称月亮在古诗文经常被提到。它的别称有:(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

18、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2.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3.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

19、序号,叫“干支纪法”。4.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大部分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丙寅三月之望”指明熹宗天启六年三月十五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5.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

20、鼓或五夜。,五、古代地理(6例)1.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2.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3.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故所指地域也不尽相同。下面是指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

21、:“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4.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5.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辅”。,6.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六、风俗礼仪及车辆器物(18例)1.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

22、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被淘汰,贴春联、挂年画、舞龙、舞狮、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2.元宵节我国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元宵节吃元宵的记载。3.清明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4.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

23、子、赛龙舟等方式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挂艾草、斗百草、驱“五毒”等。,5.中秋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时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6.重阳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7.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一般情况下,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干净的屋里,

24、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夜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笼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8.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或最小的。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等。,9.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

25、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10.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称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称为“朝”。,11.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朝觐。12.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

26、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置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13.虚左古代坐车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有“虚左以待”一词。,14.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15.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成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婚冠礼。16.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有:,(1)天子之死称:崩、晏驾、山陵崩等。公卿王

27、侯之死称:薨。(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17.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甑(zn)、鬲(l)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18.古代酒器尊(今作“樽”),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能装酒,还能装水,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

28、队。彝、卣(yu)、罍(li),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觥(n),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的器具,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小杯为盏、盅。卮,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七、音乐文娱(4例)1.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羽五个音级。五声与古代所谓的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

29、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文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2.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音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3.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品类及故事。4.六书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今人一般认为后两种与造字无关。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月、山、羊、马”等。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中、甘、刃”等。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明、旦、采、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语文.2024版.新高考版 5·3A版 > 15_知识清单册必备知识7 > 1_讲解PPT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