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如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12题。如表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7:3217:086:3118:154:4519:397:2216:49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BCD【考点】1E: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11:特征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
2、:利用地理规律;51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析】太阳直射赤道为二分日,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昼长和夜长相等,各为12小时。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的日落时间为17:08,日出时间为7:32,则其昼长为17:087:329小时36分;同理 的昼长为11小时44分;的昼长为14小时54分;的昼长为9小时27分,所以的昼长最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明确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太阳直射赤道的昼夜相等。2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如表
3、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12题。如表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7:3217:086:3118:154:4519:397:2216:49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ABCD【考点】1J: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11:特征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析】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夏半年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冬半年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解答】解:根据题干可
4、知,此时为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则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排除C、D选项;根据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排除A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中的日期和所处的位置分析解答。3如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34题。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考点】2S: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2:地理知识生活化
5、;515: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解答】解: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图中信息即可。4如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
6、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34题。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考点】2S: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15: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解答】解
7、: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图中信息即可。5如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8、读图回答56题。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考点】5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1C: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解答】解:读“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根据指北针可以判断,甲位于向阳地带,乙处地势
9、东高西低,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坡向。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正确答案选择D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图的判读,获取图中信息即可。6如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ABCD【考点】E2: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H:等高线地形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5: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等高线稠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0、从一地看另一地,之间必须是通透的,不能有山脊或山峰等阻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凹坡等高线下部稀疏,上部密集,视野通透;凸坡等高线下部密集,上部稀疏,视野受阻,不通透。【解答】解:在山区,建筑物应该选址在坡度平缓的区域,不可能建设在坡度大的区域,排除D选项;图中从N到建筑物与M之间的连线中,N处与建筑物之间的等高线稠密坡度陡,建筑物到M处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所以从N不可能看到M点,排除A、C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即可解答。7如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该月最可能是()A3月B6月C8月D10月
11、【考点】2A:气压系统与天气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11:特征类简答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8:常见的天气系统【分析】读图可知,图示澳大利亚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说明是南半球的夏半年;且大陆的西南海域气压高,说明西风强盛,应该在秋冬交替季节。【解答】解:A、南半球3月份为秋季,属于夏半年,故正确。B、6月份为南半球的冬季,不符合题意。C、8月份为南半球的冬季,不符合题意。D、10月份为南半球的春季,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确定季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如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此时,
12、澳大利亚()A地天高云淡B地干热风大C地南风暴雨D地北风酷热【考点】2A:气压系统与天气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11:特征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8:常见的天气系统【分析】读图可知,图示澳大利亚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说明是南半球的夏季。台风包括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不同的位置其天气特点不同。【解答】解:A、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可知,气流下沉,降水少,天高云淡,故正确。B、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为湿季,降水多,不符合题意。C、地位于台风的南部,此时吹东南风,属于外围大风区,降水少,不符合题意。D、地位于台风眼的西侧,吹受台风的影响,吹西
13、南风;受旋涡风雨区的影响,降水多,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和分布确定是南半球的夏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如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910题。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1:人口与城市【分析】从图中能够看出2000年、2010年、2016年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不能够看出总人口数量的多少;人口老龄化是指一
14、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改地区或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解答】解:该图表示我国某城市不同时间段各年龄段人口所占的比重,并没有给出该城市的人口数量,所以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6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重并没有上升,所以该城市老龄化没有加剧,B选项错误;2016年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与2010年相比,30岁到50岁之间的人口比重明显上升,所以平均年龄在增加,C选项错误。30岁到50岁之间的人口属于青壮年,是劳动力人口,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中找出2000年、2010年、2016年三个时间段
15、人口比重的变化,并结合题干四个选项做出正确判断。10如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910题。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21:热点问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1:人口与城市【分析】读图从图中可见2000年,年龄在21岁到25岁的人口所占比重最大;2010年 31岁到40岁年龄阶段人口所占比重最大;2016年30岁至50岁之间人口比重有所上升。【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0年该城市年龄
16、在15岁以下的人口比重在增加,年龄在15至30岁之间的人口比重在减少,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的人口比重在增加;同理对比分析,从2010年到2016年人口比重的变化,可见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口比重的减少,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人口比重在增加。综合分析,从2010年至2016年间年龄在15到30岁之间的人口比重在减少,生育年龄的人口在减少,因此该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不可能是自然增长导致,因此A选项错误;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提升,因此年龄在15岁至30岁之间的人口比重减少,与医疗水平无关,B选项错误;该城市年龄在30到50岁之间的人口比重减少,说明这个年龄段人口是青壮年人口因就业迁移到该城市,所以C
17、选项正确;多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生育观念早已转变,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变化,从三个时间段读出人口年龄所占比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解答。11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如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考点】59: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1:人口与城市【
18、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土地的影响: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对生物的影响: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的影响:影响水循环,水质下降。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温、降水、日照、风向、风速、产生“热岛”、“雨岛”现象。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解答】解:读“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图中横坐标代表距市中心距离,纵坐标代表比例,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地区曲线斜率最大,在区域距市中心1520千米。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获取图中信息即可。12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
19、地面。如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地下水位上升 地表气温升高 生物多样性增加 地表径流增多ABCD【考点】59: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1:人口与城市【分析】读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解答】解:据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垫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
20、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正确,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不透水面的增加对城市的影响,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
21、题。13如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考点】V2: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16: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解答】解: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
22、是随着气温升高,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利于污染物扩散。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14如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考点】V2: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73: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分析】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最简单、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火山爆发时会
23、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若把亚硫酸进一步在PM2.5存在的条件下氧化,便会迅速高效生成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这就是对使用这些燃料作为能源的环境效果的担心的原因之一。【解答】解: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能源结构。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的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大气SO2浓度的因素,理解即可。152019年,从安徽合
24、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如图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A运输时效高B单次运量大C单位运价低D绕行路程远【考点】7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铁路运输的优点:运输能力大,这使它适合于大批量低值产品的长距离运输;单车装载量大,加上有多种类型的车辆,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几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车速较高,平均车速在五种基本运输方式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航空运输;
25、铁路运输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在运输的经常性方面占优势;可以方便地实现驮背运输、集装箱运输及多式联运。【解答】解: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运输速度快,运输时效高。单次运量小;单位运价高;绕行路程短。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交通运输的优缺点,理解即可。16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如图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A完善交通网络B做强能源产业C改善环境质量D增加就业岗位【考点】73: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
26、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分析】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为城市发展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交通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解答】解: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需要更多的务工人员,有助于安徽省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交通运输及其影响,理解即可。17如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718题。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引水灌溉,减少泥
27、沙下泄 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BCD【考点】95: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32: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输沙量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时段的输沙量,单位为千克或吨。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含沙量大的河流输沙量不一定大;含沙量小的河流输沙量不一定小。【解答】解:读“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
28、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正确。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理解即可。18如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718题。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考点】95: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
29、: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32: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输沙量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时段的输沙量,单位为千克或吨。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含沙量大的河流输沙量不一定大;含沙量小的河流输沙量不一定小。【解答】解: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兴修水库,泥沙在库区发生沉积,到达下游的泥沙减少。与地形、流域面积无关;水土保持影响不会这么明显。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理解即可。(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在每小
30、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9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ABCD【考点】23: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16: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解答】解:云海是自然景观,云海是山岳风景的重要景观之一,所谓云海,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
31、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山谷风相似,山谷气流上升,形成于夜晚;与海陆风相似,海洋气流上升,形成于夜晚。故选:A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20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A增大B增大C减小D减小【考点】23: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16: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
32、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解答】解:读图可知,为太阳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反射。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地面辐射减小、大气逆辐射增大。故选:B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即可。21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如图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C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考
33、点】9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32: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云贵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纬度低,气温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有明显的干湿季。地形:高原,地表崎岖,西高东低。也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也导致容易有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地形,气候),水土流失严重。地貌:喀斯特地貌(石灰岩,高温多雨的气候更容易发生化学溶蚀),多石林,溶洞。因为岩石溶于水,所以地表水缺,有地下暗河。【解答】解:结合云贵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判断,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
34、脆弱。云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光照条件较弱,并不是全年多雨,冬季有准静止锋带来降雨。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不是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是有利条件。故选:A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发展问题,理解即可。22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如图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杂交构树生态农业有助于当地脱贫的原因有()A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B杂交构树可有效提高荒地利用率C沼气制取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D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考点】7D:可持续发
35、展目标的实现途径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32: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和交通快速发
36、展,生态农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杂交构树种植在林下可以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而非杂交构树本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A错误。由材料可知,杂交构树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并且生态效益显著,可以改善水土流失,因此可以在荒地进行杂交构树的种植,提高荒地的利用率,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杂交构树可以发展沼气池,沼气的制取,可以缓解农村能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并不能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作物的种植可以进行饲料的加工,并且发展养猪场原料充足,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正确答案选BD,AC错误。故选:B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生态农业及其影
37、响,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23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如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A环境恶化B交通拥堵C资源枯竭D产业萎缩【考点】59: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1:人口与城市【分析】“收缩城市”指的是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在中国,“收缩城市”的概念,所指的并非美国式的“郊区化”,而是更体现为赢家城市和输家城市的差异拉得更大,输家城市的数量也相对更多。【解答】解:读图可知,
38、该市的总人口和城镇人口在减少;图示信息发现该市的木材资源量在2010年迅速减少,支柱产业钢铁工业在2014年开始萎缩,城市收缩。故选:CD。【点评】本题以“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要求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24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如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A优化产业结构B加快工业化进程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考点】59: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E:
39、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1:人口与城市【分析】“收缩城市”指的是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在中国,“收缩城市”的概念,所指的并非美国式的“郊区化”,而是更体现为赢家城市和输家城市的差异拉得更大,输家城市的数量也相对更多。【解答】解:该市的支柱产业发生了收缩应该采取的措施,应当是振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优化产业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选项A正确。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选项B错误。吸引农村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吸引农村人口
40、,选项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相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以“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面对城市收缩采取的措施,要求学生读图并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25“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如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41、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考点】9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读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解答】解:读材料:“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当地地形平坦、水网密布;根据自然条件分析可知,当地主要是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的水稻种植业。故选:AC。【点评】本题以“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和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要求学生读图、析材料获取信息分析解
42、决问题。26“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如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考点】K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文化价值是一种关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存在着能够满足一种文化需要的客体。另一方面存在着某种具有文化需要的主体,当一定的主体发现了能够满足自己文化需要的对象,并通过某种方式
43、占有这种对象时,就出现了文化价值关系。【解答】解:读材料可知:“川西林盘”是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发挥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应保护历史特色建筑,保护文化遗产,并发展特色旅游业,弘扬历史文化。故选:CD。【点评】本题以材料和“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
44、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材料二 图1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科图”,图2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3)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有利: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提供水源;不利:引发洪涝灾害。(4)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兴修水库,调节径流
45、;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等。【考点】2G: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2S: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95: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9:陆地水和水循环;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1)河流的补给方式: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沼泽补给;沼泽水补给;地下水补给。(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从图中月均流量、峰值等方面分析。(3)河流的水文特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结冰期:有无、长短;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4)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从修建水利、区域合作、生产生活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读材料可知,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所以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冰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2)读图2可知,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大于恒河;且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出现在7月,前后径流量都较大;而恒河的峰值出现在9月。(3)读材料可知,恒河、布